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區因小店村而得名;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毀晉陽城後,該地成為平晉縣城向西通往晉陽故城之汾河渡口要地。初有小片客棧,後商賈彙集成村,因店小且多,故稱小店。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汾河之岸,太原城南,這裡歷史悠久,歷史上曾處於重要地位;現代這裡稱為現代風格的新城區,是城市建設主與開放發展的主要戰場陣地之一。這裡科教資源豐富,有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高等學府;北部長風—親賢、體育西路、南中環街等6個成熟商圈是城市商業經濟繁華的新標誌區域,2018年入選中國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小店區是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城區東南部,連接太原和晉中市榆次區的重要通道,這裡東接晉中市榆次區、南鄰清徐縣、西連晉源區,北近迎澤區。區因小店村而得名;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毀晉陽城後,該地成為平晉縣城向西通往晉陽故城之汾河渡口要地。初有小片客棧,後商賈彙集成村,因店小且多,故稱小店。

下轄7個街道、1個鎮、2個鄉:小店街道、塢城街道、營盤街道、北營街道、平陽路街道、黃陵街道、龍城街道,北格鎮,西溫莊鄉、劉家堡鄉,境內有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9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9萬,區政府駐地小店街道昌盛西街。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境域春秋屬晉,三家分晉後屬趙。秦屬太原郡晉陽縣。從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置晉陽縣到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毀晉陽城,千餘年間,歷代相襲屬晉陽縣、太原縣。隋開皇十年(590),在汾河之東新置太原縣,境域屬之。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廢棄太原、晉陽二縣,於汾河之東築平晉城(今境域城西村一帶),置平晉縣;熙寧三年(1070)廢平晉縣入陽曲縣;政和五年(1115)復置平晉縣;貞祐四年(1216年)廢平晉縣,次年復置。元仍稱平晉。明洪武四年(1371)徙平晉縣治於汾河之西古晉陽南關(今晉源鎮);七年(1374)平晉改稱太原縣。清仍為太原縣,屬太原府;今境域楊家堡、狄村以南屬太原縣,以北屬陽曲縣。

民國27年1月(1938)成立清(源)太(原)縣,政府駐西山杜裡坪;同年6月清太縣分治。民國32年(1943)1月,成立清(源)太(原)徐(溝)縣,縣政府駐清源白石溝村。民國三十二年2月(1943)太原縣改名晉泉縣,隨屬。民國34年(1945年)8月,3縣分治;翌年10月,再次成立清太徐縣。民國三十六年4月(1947)設立太原市,為避市縣重名,太原縣改晉源縣,屬之。民國37年(1948)7月,清太徐3縣分治民國三十四年8月(1945)8月恢復太原縣名,屬之。民國三十八年(1949)5月,今區境的狄村鄉屬外一區;親賢、楊家堡、黃陵、嘉節鄉等地屬外二區;其餘鄉鎮屬晉源縣。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1950年2月,區境分屬太原市第四、第七區。1954年1月,撤銷第四區建置,將第七區改名為第四區,區政府駐地由北格鎮移駐小店鎮。同年6月,第四區改名為小店區,區境域分屬之。1957年4月,太原市新城、小店、晉源、萬柏林4區,合併為郊區,屬之。1959年3月,撤銷郊區,境域屬南城區。1970年3月26日,撤銷太原市郊區,成立南郊區、北郊區。 1997年5月,設立太原市小店區。以原南城區的塢城、北營、雙塔3個街道、原南郊區的親賢、黃陵、小店、西溫莊、劉家堡、北格6個鄉鎮及原南郊區小店鎮昌盛西街為行政區域。1998年1月1日小店區掛牌成立。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區境地勢北高南低,以南部平川為主,東部有山區、丘陵等地貌。境內主要有有汾河、瀟河、五龍溝沙河、黑駝沙河等季節性河流。小店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年均氣溫9.6℃,無霜期170天,年均日照時數2675.8小時,年降水量495毫米。資源以偏硅酸複合型礦泉水為主。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小店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區內有山西省最大的航空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48條國內航線輻射全國。太舊高速公路、東山過境高速公路、南過境高速公路、108國道、208國道、大運路、石太線、南同蒲鐵路等交通幹線縱橫交錯;境內有武宿國際機場、太原南站、太舊高速、太長高速四大交通樞紐


太原城南,汾河岸邊,太原市小店區

這裡有山西大學毛澤東主席揮手立像和延聖寺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小店犧湯、二鬼摔跤、狄仁傑傳說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聖安多尼教堂、北極宮、臥龍廟碑、唐槐公園(古槐)、佛光禪寺、學府公園、鄭村革命烈士陵園、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東山五龍城郊森林公園等。

北極宮位於黃陵街道西吳村村,北極宮用以供奉北極大帝,是小店區為數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現為小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她佔地面積963平方米,北極宮前有木結構門樓,琉璃歇山頂,四柱三門三樓,門樓兩旁有磚雕八字牆;正殿為懸山頂,前有廊,寬深各三間,呈方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