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這些“漂泊”的媽媽,很偉大!

母親節,不少人會給母親買禮物,感恩母愛。然而,在城市化急速發展的當下,“打工媽媽”規模不斷擴大,一些母親對孩子的無私情感中還夾雜著些許無奈。

又是一年母親節。每年這個時候,無論是商家擺出的康乃馨還是親友發來的祝福短信,都在挑動著這個社會“孝”的神經,提醒著人們要懂得感恩。

5月7日,記者走訪了一些不能陪伴孩子左右的母親,聽她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劉萍:不能陪伴孩子成長很無奈

每年寒假是10歲的葉雯最快樂的時光,因為她可以圍在回家過年的母親身邊說個不停。家住建安區五女店鎮的葉雯平日裡跟著奶奶生活,只有春節才能見到媽媽。

5月7日,記者見到這位小姑娘時,她正在幫奶奶晾衣服。“母親節快到了,想媽媽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小姑娘有些靦腆。“想,我想畫幅畫送給媽媽。”葉雯說,“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害怕,也沒有人陪我玩。”

在葉雯的記憶中,讓她備感甜蜜的是上幼兒園的那段時光。那時候,其媽媽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她下午回家能吃到媽媽做的可口飯菜,夜裡可以在媽媽講的故事中安然入睡。

記者聯繫上了葉雯的媽媽、在廣州打工的劉萍。33歲的劉萍說,她雖然身在外地,但心在家裡。“我內心也備受煎熬。不外出打工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去打工就要丟下孩子。”劉萍說,她時常為此事感到苦惱。

外出打工時,劉萍最牽掛的是孩子的安全。媽媽的心中是牽掛,女兒的心中是守望。其實,在我們身邊,關於守望和牽掛的故事還有很多。大部分留守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多數監護人文化水平偏低,無法在學業上進行輔導,生活上也照顧不周。這些讓不少外出務工的媽媽感到痛心,但無能為力。

“媽媽,你留下來好嗎?”這不是撒嬌,是孩子對母愛的渴望。媽媽們聽到這句話,心中滿是酸楚。

範輝:為兒子,只能往家多寄錢

每天早上,範輝都會在兒子的歌聲中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其實,這段歌聲是兩年前母親節當天其兒子參加學校文藝演出時的一段錄音。因為在外打工,常年和兒子分離的範輝將歌聲設成手機鬧鈴。

“每天聽著兒子的歌聲,我既高興又慚愧。孩子長這麼大,從我這裡得到的愛太少。”範輝說,最近幾年的母親節,其兒子都參加了學校的文藝演出,但是臺下的觀眾裡從來沒有她。

8年前,範輝和丈夫來到許昌打工,4歲的兒子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範輝說:“我每年最多回家兩次。8年來,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也沒多少天。我們這樣的人哪有資格過母親節?”

範輝常常這樣自責。但是,為了讓兒子在縣城的好學校讀書,範輝從未跟孩子提過自己的艱辛。8年來,她幹過餐廳服務員、保潔員、送奶工。為了多賺錢,身材瘦弱的她還跟丈夫幹過半年快遞員。

“每次跟兒子打電話,他說得最多的不是要什麼東西,而是問我什麼時候回家。”範輝說,她的願望是兒子跟著自己在城市讀書。但是,她始終沒有能力實現。

目前,範輝的兒子已升入初中。在範輝眼裡,這意味著自己需要更加努力,以便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對於我們來說,母愛的表達方式只能是平時省吃儉用,往家裡多寄點兒錢。希望孩子長大了理解這些。”範輝說。

目前,像範輝這樣遠離子女的“打工媽媽”的數量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但是,在留守兒童超6000萬人的中國,這個數量可以粗略估算出來。對於留守孩子來說,他們承受最多的是孤獨和牽掛。

馮俊霞:留守孩子更需要愛


許昌這些“漂泊”的媽媽,很偉大!


5月7日,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歡笑聲打破了校園的沉悶。位於鄢陵縣張橋鎮的河崗學校是600多名留守兒童的快樂家園。

“每天看到孩子們快樂的笑臉,我就不覺得累了。”河崗學校校長馮俊霞努力呵護著這裡的留守兒童。十幾年前,為了建設這所學校,她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和丈夫四處籌措費用。

“當時,我們受盡冷落。但想到一切為了孩子,我們就感覺很值得。”馮俊霞說,新校舍隨後拔地而起,並於2000年9月投入使用。

學校辦起來後,馮俊霞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家長選擇讓孩子住校,等於完全把孩子交給我。我感覺壓力很大,生怕出一點兒問題。”雖然學校聘請了生活老師,馮俊霞還是每晚都到宿舍看看孩子,幫睡覺不老實的孩子掖被角,伸手摸摸孩子的額頭。

起初,馮俊霞的這個動作只是為了看孩子有沒有發燒。但不經意間,她發現這個動作能給孩子們安撫和鼓勵。有的孩子會在第二天向小夥伴炫耀:“昨晚,馮校長摸我的額頭了。”“孩子太需要母愛了,哪怕只是簡單的肢體接觸都會讓他們覺得是莫大的鼓勵。”馮俊霞說。

為了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河崗學校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制度、教師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留守兒童應急機制、留守兒童評價激勵機制等,為留守兒童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馮俊霞和該校老師的努力下,該校的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先後榮獲“留守兒童家長學校”“辦學管理規範化學校”“和諧校園”等榮譽稱號,並由4個教學班發展到13個教學班。

對於將來,馮俊霞有新的打算。“如果條件成熟,我準備擴大學校規模,或再建一所留守兒童學校,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到在父母那裡缺失的愛。”馮俊霞說,至今她絲毫不後悔當年的付出。

“說起來很慚愧,為了這些留守兒童,我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不過,孩子很懂事,也很理解我。這讓我很欣慰。”說起母親節,馮俊霞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愧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