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塑令”升級!186個國家支持限制發達國家出口“洋垃圾”,美國例外

有些國家,還能偷偷摸摸向別的國家港口塞“洋垃圾”嗎?

當地時間10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會議(UNEP)上,1400名代表在進行了為期12天的拉鋸戰談判後,達成協議更新控制危險廢物的《巴塞爾公約》,決定在未來監控和跟蹤運往境外的塑料垃圾。

引人注意的是,當日共有186個聯合國成員國贊同了此次條約更新,但其中並沒有美國。 原因在於,美國從未批准過《巴塞爾公約》。不過,儘管如此,當美國想要向其他國家運送塑料垃圾時,該決定同樣有效。

UNEP巴塞爾、鹿特丹、斯德哥爾摩公約(BRS)聯合秘書處執行秘書佩耶(Rolph Payet)表示,這一協議是歷史性的,且對於世界其他地方發送了一個非常強烈的政治信號, 即私營部門和消費市場都要考慮需要做些什麼。

“各國已作出決定,未來這將轉化為實際行動。”佩耶強調,這一條約更新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據分析,此次法條更新,將在未來廣泛影響醫療保健、技術,航空航天、時尚、食品和飲料等諸多領域。

發展中國家能合法拒絕廢棄塑料製品

佩耶所指的法律約束力,源於此次各國巧妙地將“塑料垃圾”列入了《巴塞爾公約》附件二之中,由於該公約旨在控制危險廢物,這意味著只要是《巴塞爾公約》的簽署國,就無法就塑料垃圾進行交易,當然,由於受到條約約束,這同樣適用於非簽署國。

佩耶強調,各國必須找到自己的方式來遵守協議, 即使是沒有簽署協議的少數國家,譬如美國,在將塑料廢物運往與該協議有關的國家時,也會受到該協議的影響。他說,未來“對於塑料廢物的出口和進口,將會有一個透明且可追溯的系統”。舉例而言,這意味著該協議可能導致海關人員比以前更多地關注電子廢物或其他類型的潛在危險廢物入港。

国际“禁塑令”升级!186个国家支持限制发达国家出口“洋垃圾”,美国例外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分析,此次決議意味著,大多數塑料廢物混合物在交易之前都需要得到接收國的事先同意。

消息公佈後,國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消除網絡( IPEN )科學顧問布羅希(Sara Brosche)指出,長久以來,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一直在向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出口有毒塑料廢料,還表示這些廢料都能回收利用,其實,大部分有毒塑料廢料都不能回收,只能傾倒、焚燒,或者是排入海洋之中。

露天焚燒塑料垃圾是空氣汙染的一大主要來源。UNEP指出,根據《塑料垃圾產生的有毒汙染物——回顧》報告,各式各樣的塑料產品構成了城市固體垃圾的12%,而全球40%的垃圾是通過焚燒方式處理的。

塑料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有毒氣體,如二噁英、呋喃、汞和多氯聯苯(BCPs),對植被、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構成威脅,而在燃燒塑料的過程中還會釋放黑碳(菸灰),導致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

中國、印度、泰國以及越南等國已相繼對洋垃圾說“不”。“我在回收行業工作近30年,有同事在這一行工作了近四五十年,都從未看到這一行業面臨過今天這樣的嚴峻形勢。”美國國家廢物回收協會東北地區副主席昌加里斯(Steven Changaris)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這種情況一生難得一見,就像是500年一次的大風暴,這在過去簡直是不能想象的。”

據新華社引述外媒報道,加拿大將把60多個裝滿垃圾的集裝箱從菲律賓運回加拿大溫哥華港。5月15日前,這些垃圾集裝箱將被運上一艘開往加拿大的貨船。這些垃圾集裝箱是一家加拿大公司於2013年至2014年出口到菲律賓的,當時運抵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的一個港口,集裝箱外貼有可回收塑料的標籤。然而,菲律賓海關在檢查中發現集裝箱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可回收塑料,其餘為電子和廚房垃圾等。菲律賓指責加拿大違反了《巴塞爾公約》。

改變業界生態,德國要領跑?

在環保壓力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致力於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量,避免它們最終流入垃圾填埋場或海洋。不過,UNEP方面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一的塑料產品是不可回收的,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和各水域之中。

国际“禁塑令”升级!186个国家支持限制发达国家出口“洋垃圾”,美国例外

例如,2019年3月,歐盟批准了一項法案,從202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盤子、塑料吸管、塑料棒棉籤,塑料氣球棒等,目前歐盟計劃在今年6月全面開啟該禁塑令。

歐盟方面的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歐盟成員國每年使用塑料袋超過了1000億個,其中80億個廢棄的塑料袋被拋入大海。按照歐盟的預估,到2030年,塑料垃圾對歐洲環境造成的損失可達220億歐元。

在聯合國層面,今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了一項旨在解決一次性塑料製品汙染問題的決議。該決議鼓勵政府和私營部門“確保塑料產品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從產品的設計、生產、使用到管理,都更多地考慮到資源效率。”

它還鼓勵會員國“就一次性塑料製品採取綜合行動,酌情通過立法,執行國際協定,提供適當的垃圾管理基礎設施,改進垃圾管理做法和減少垃圾產生量來解決塑料垃圾問題 。”

看到了在此“禁塑令”之中佔領技術和商機高地的歐盟,也計劃慷慨掏出真金白銀,如有企業希望在循環經濟方面有所建樹,那麼就可以獲得來自於地平線2020、歐盟結構基金等多方的投資機會。

在此方面,德國希望甚至跑在歐盟立法前面,先行禁止一次性塑料袋,並僅將經過分類和可以回收的塑料垃圾運往國外。德國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Gerd Müller)指出,德國沒必要等著歐洲(的立法),只禁止吸管是不夠的。德方同時認為,禁止塑料袋使用,也可以減少對發展中國家塑料垃圾的出口。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美國也已經感受到了環保壓力,且許多州和城市正逐漸頒佈塑料吸管、塑料袋等使用禁令,但目前聯邦層面的的相關法律還尚未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