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高職高專的比本科畢業生好就業?

言勸


何止是專科,其實學歷越低,越好“就業”!

如果你只是小學文化,你會覺得這世上到處都是就業機會,

比如說:撿破爛呀、掃大街呀、端盤子呀、洗碗工呀、下苦力呀、搞家政呀……工作應有盡有。

關鍵在於:

1.學歷越低,對工作期望值就越低。

同一份工作,安排給職高生,他覺得是器重他,不但沒脾氣,而且幹勁十足。

如果安排給本科生,他會覺得是領導在整他、刁難他,穿小鞋,甚至直接走人也不一定。

2.學歷越低,專業要求就越低。

本科階段會劃分為許多專業,專業限制死了就業的範圍很窄。

而低學歷的,哪有什麼專業可分?越低端的工作,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低,甚至不需要專業知識。所以低學歷者能勝任許多工作。

不過,

按經濟學原理,投入越大,回報越大;風險越高,受益越高。

低學歷的投入低,風險小,回報也小;高學歷投入高,風險大,但回報也大。

所以就收入以及發展前景來看,總體而言,職高生遠不能和本科生相提並論。

本來也不是一個層次。


雁去無痕ty


不要囉嗦那麼多。我一句話:讀職高,技術學院(大中專),和小師範者,門檻低,條件不高,限制力度小,自身又不高就,所以,工作適應度就廣,就容易招聘就職。

而大學,本科以上者就不同了。首先第一條,就卡在了個人虛榮心上,要求工作與文憑掛勾。你沒文憑我不要。低於身份我寧餓著沒錢花,我都不幹丟我身份的工作。這是最主要的。

其次,對口工作總是有限,人多位置少。滿足不了應屆生就業分配。

其三,特召特聘者為個別拔尖人才,大眾攀不上。

其四,自謀職業路難通,低不就,高難進。適應所學和身份者僅佔三分之一。

其五,個別人注重大城市環境。農村農業,偏遠一線山區就業行業之門廣多,就是沒人去,寧可閒著。

其六,工資觀念與家庭掛勾。特困家庭,月工資三千元以下者難以兼顧。是以不應聘。有些五六千元以上者,甚之萬元以上者又於身份和專科不同班,難以勝任等。

這如此種種,都是制約科班出身者的擋路石。搬開這塊石是要費周折與力氣的。


福自福地來wjf


對於高職就業比本科好,我的理解是:

第一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定向為應用性、操作性職業技能專業,即技術工人,這類人才國家現在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各行各業都處於高速發展、快速建設之中,特別是工業、製造業、建築業、交通業等特別是需要技能性人才,這是高職學生就業比本科生好的一個原因。

第二高職學生就業比本科好,是因為高職學生就好心態比較好,就業去向比較明確,就業期望值合理,在進入高職院校之時,學生就知道今後到哪裡就業,專業和技能培養與社會需求結合的比較好。

第三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相對而言做的比較到位,高職院校都有技能實訓基地和對口實習企業,比較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技能操作意識比較強。


老左心理工作室


相對來說,在觀察在校期間學習、外出實習和就業工作後,學校和實習、就業單位發現有一定比例的專科生優點大致有:

一、應用技術的學習動機比較強;

二、應用技術的實踐能力比較強;

三、活動的組織協調能力比較好;

四、工作的執行完成能力比較好;

五、自身實際和職業期望較適宜;

六、用工作證明能力的動力較高;

七、踏實苦幹有勁頭可塑性較好;

八、崗位工作職業的穩定性較高。

這些一定比例的專科生贏得了實習和就業單位的好評,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風采,為學校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作了最好的展示,為全社會尊重人才培養人才服務人才作了最好的展示,他們是廣大專科生學習的榜樣,他們為高等教育和學校增了光和添了彩,他們已成為社會分工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李老師說考研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哪裡得到的結論,但基本上我覺得是假的,我本身就是專科畢業的,本科肯定比專科好就業啊,基本上專科能幹的本科都能幹,反過來本科能幹的專科基本幹不了,況且現在專科並不能學到好多實操技術,教學理念和本科基本相同,都是以理論教育為主,況且現在大專畢業人數並不會低於本科,所以在就業方便並不會有什麼優勢,而好多人之所以認為大專生好就業那其實都是是無奈之舉,大專畢業有幾個從事本身專業的,說句不好聽的現在教幼兒園你是個大專別人都可能嫌你教不好,要本科學歷,只所以能找到工作,不能說在家玩啃老啊,自己要生存啊,工作本身和你讀沒讀大專,讀的什麼專業沒太大關係,都是畢業後自己在工作中學的,相反本科畢業只要有點能力從事自己相關工作至少可以活下去,不向專科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基本本科有的專業,專科都有,我從不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弱於好多本科生,結果還不是轉了行!


橙子93596


首先,本科畢業生的人群基數大。隨著高校招生的普及,大學生的入學率大大提高。相應畢業的人數也大大增多。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就業難也就不足為奇。

第二,現行教育制度造成很多大學生上大學後放任自流,不求上進,四年下來僅僅是混了個文憑而已,沒有真才實學; 大學裡教師不敬業、知識落伍,教材多年不更新,學生所學和實踐脫節,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

第三、用人單位的名校情結。很多招工單位不管你是否德才兼備,是否有真才實學,非985、211不要,導致很多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第四、很多本科生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寧可在家待著也不願意掙2000元的工資。

第五、高職的學生基本上以技能為主,市場需求大,而且在學校裡有很多實踐的機會,動手能力強,到崗位後上手快,因此就業前景很好。


金品未來父母學堂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定義有了真正的理解。在近些年來的大學擴招後,本科生越來越比高職高專生多了。而且,在這知識爆炸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更看重學歷了,並認為學歷越高就越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於是大家就拼命地往本科甚至更高的學歷蜂擁而擠,這就更造成了本科(含)以上的畢業生比高職高專更多了。於是,高職高專生群體因小而競爭性亦小了,而且還出現“物以稀為貴”的優勢了。而龐大的本科生群體,就顯得有些僧多粥少和廟少了,於是就增大了失業的機遇和比例。所以,高職高專生在求職時比本科生更為容易。



振興中華81570676



賽麥大弘


這些學生出來有技能。有技能就是有工作能力了。


沃克特爾


為什麼讀高職高專比本科畢業生好就業?



一、大學畢業生,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的“天之驕子”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也!

現時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專科學校、職業學院紛紛升格大學,而原有大學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大力擴招的結果下,以每年800多萬畢業生之巨的龐大數量,進入本已擁擠不堪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

問題出現了,哪裡有那麼多的、800多萬崗位,虛位以待大學畢業生!需要國家每年新建80個擁有10萬名員工的鞍鋼、中石油等那麼大的特大型企業,而且排出其他就業人員,專供大學畢業生使用,並且大學畢業生不能挑選只做白領,藍領也得屈尊,現實嗎?

大學畢業生面臨畢業既失業的尷尬境地,不得不在畢業前一年就坐不住教室,四處託朋友、找關係、遞簡歷,乃至父母親戚,動員一切可能調動的人力資源力量,全員奮戰拼博,加入就業大戰,以求在千軍萬馬的就業市場分一杯羹,求得一個顧不上什麼體面不體面、專業對不對口、暫棲身的白領職位,慰藉十年寒窗苦、父母企盼的心靈!


二、而在另一方面,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大量勞動密集型的、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工人時代正在消退,需求大缺口是藍領階層的技術工人、技師,以至高薪聘用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退休、下崗技術嫻熟的技術工人、技師,引起又一波“孔雀東南飛”大潮!而這正是職業技術學院、技師學院乃至技校培養的畢業生所具有的就業能力。

所以,職業技術學院、技師學院以至技校的畢業生,以其職業教育所獲得的專業技術能力,而在擁擠的就業市場,勝出大學畢業生一籌!

三、大學,注重的是理論教育、科研能力,就業必須坐辦公室當白領,放不下身架作藍領工人;既使放下架子當藍領工人,又不具備技術工作能力,白領無位置,藍領幹不了;甚而出現了大學畢業為就業,轉身就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現象,雖然是少數,但是,說明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

市場經濟下,一切都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業市場的供需規律,你必須正視!


四、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注重的是技能性、實踐性教育,也就是培養技術工人、技師,與大學的注重理論教育、科研能力是一個互補的教育整體,而在中國人好面子、講級別、虛榮心驅使下,不切實際的在紛紛升格大學潮中,迷失了方向,搖身一變、躋身大學行列,失去了本來的優勢面目,得不償失!

家長、考生唯白領是求,不願意職業技術學院、技師學院、技校學習,喪失了就業前景一片光明的院校選擇,紛紛加入本已就業難的大學院校學習,也使得高等教育整體失衡,催生了大學畢業生本已就業難、以至更難的局面發生。

五、國家當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據媒體消息,近期,國務院發出大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文件,並出臺相應政策規定,今年高職院校單獨招考,擴大招生100萬,中職升高職提供便利條件,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就學高職院校免文化課、降低門檻等措施辦法。

國家教育部門已有計劃,正在制訂調整高等教育佈局,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將有部分大學專科、乃至本科學校,逐步改建為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技能性、實踐性的技術工人、技師,使高等教育恢復整體平衡,適應就業市場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