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多書了就能成為小說家嗎?

cdh123


我覺得想成為小說家是需要閱歷的。那麼什麼是閱歷呢?閱指的是從書本中得來的知識,歷指的是所經歷過人、事。只有經歷過切膚之痛,才有可能成為小說家。另外還需要耐得住寂寞,曹雪芹的《紅樓夢》歷時十年,要是放到現在會有人專門花十年功夫只幹一件事情嗎?

上面說的是嚴肅文學,如果要做網絡寫手得話就需要編好故事。近年來的《鬼吹燈》、《盜墓筆記》無不以情節取勝。


迎風傲雪2


讀書多跟成為小說家有什麼關係?

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被人認為是藏書最多、讀書最多的人。但實際上我的藏書不過八九百部,讀過的不到三分之一(當然小時候還沒有開始買書時讀得更多),跟頭條上的人完全沒法比。頭條關於藏書的問答中,人人都是藏書幾千幾萬冊的,我們不能說人家是吹牛,有些人的確有收藏癖,他們的書也的確是我的幾倍幾十倍。

然而問題來了,在這些藏書幾萬冊,年平均讀書上百本的藏書家和讀書人中,你看到幾個成了小說家(或文學家)?

嚴格來說,一個也沒有,算得上作者的都鳳毛麟角。

之前有個網友,是個高中語文組的組長,酷愛讀書和寫作,在網絡剛剛興起時就創建了一個文學論壇,她把畢生的熱情和精力都花在了這上面,十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讀書、寫作、審稿、交流。然而並沒有什麼用,直到現在,她還寫不起一篇成型的散文,她的網絡寫作成品只能算是帖子和日記,除了通過關係在好友編的縣級內部刊物發表過一次外,她沒有能力在任何一家刊物發表。

如果說寫作是需要天賦的,那麼讀書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仍然以那位網友為例。幾年前她跟我討論中國歷史,我從沒系統讀過任何一本歷史著作,而她是把二十四史通讀過兩遍的人,結果她不但提不出任何卓見,連最基本的歷史事件、人物都不知道,甚至連朝代先後都分不清,讀了兩遍二十四史的人,其歷史水平比不上一個老農民。

你可以說這是記憶力差,不能證明理解力不行,那麼,又拿她讀小說來說吧。前些天,她看到了一個百年孤獨的導讀,就去讀了該書,結果勃然大怒,罵道:莫言純粹是個漢奸文盲,王小波格調如此低下卑劣,百年孤獨寫得這麼變態……現在的小說都是誤人子弟。

面對這樣的人,你還能有什麼話說?更可悲的是,這樣的人多如牛毛。很多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一個問題:現在的人越來越沒文化。然而,現在不是都普及本科了嗎?如果說解放前人民沒文化,是因為只有極少數有錢人才能讀書,而在我們小時候的八十年代,小城市也才普及初中,但現在滿街碩士博士,為什麼反而沒文化了?

就以她說的那幾本書來說,早在九十年代,許多中學、師範學生就大量閱讀並熱烈討論過莫言,並沒有人認為他是個漢奸。王小波我雖然沒有讀過,但在基層、在民間,他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即使是百年孤獨,在八九十年代,認為難讀的人也遠沒有現在多,從老作家到青年學生,受到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影響的何止萬千。

再舉另一個例子。我認識一個文學院的院長,博士畢業,讀書如麻,論文專著也出了不少,該有學問了吧?狗屁!他的論文不是因襲前人的觀點,就是盤點本年度本地作者發表了多少作品。你拿篇文章給他看,他不是誇上了天就是貶入了地,完全張口就來,無理無據,根本不知道別人寫的什麼。他不但看不懂文學作品,連電影都看不懂,曾說《亂世佳人》亂七八糟,沒有中心思想,《勇敢的心》又長又臭,像王大媽的裹腳。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開卷未必有益,以上這些人在嚴肅而高等的專業教育下,都沒能吸收到一點知識,讀到博士、當上院長,還算不上個知識分子,常人消遣性的閱讀,又能掌握什麼呢?

我其實一向不贊成大學擴招,也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上學,讀不得書的大有人在,讀了書而吸收不了,或是完全不能應用,同樣是資源的浪費。而國家不但趕鴨子上架,強逼著一些讀不了書的人在學校裡浪費青春,從而失去學習對自己更有用處的知識的機會,還研發出成系統的、僵死無用的知識體系,灌輸給每一個人,使其喪失掉自我意識、開拓精神,失去對現實的認知,成為百無一用的書奴,這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悲哀。


瘞花秀士


自古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吧,這句話是騙人的,只是一碗有毒的雞湯而已,對於百毒不侵的人,往死裡虐也依然可以無動於衷,對於毫無抵抗力的人,那就是背爛了所有的圖書,也依然寫不出來一串兒小說呢,因為什麼呢,因為你根本就不愛讀書啊,你讀了只是你讀了,並沒有消化更不可能排洩了。說的可能比較不文明,不過你應該明白,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強制性去做了嘛。


向上看now


優秀的小說家往往是屬於洞悉人性的。 舉一個栗子 :優秀的網絡yy小說往往能描寫出平常人所向往的龍傲天即使文筆渣渣也能受人喜愛,這是洞悉讀者的人性。優秀的文學小說家能描繪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沒有對人性的洞察力是難以達到的。

有句話說的挺有趣 很多心理學家往往是文筆太辣雞,所以才改行的。

想要洞悉人性,看文學書還是挺有幫助的。


讀書實操家


顯然是不一定或在絕大多數情況之下是不行的,因為你說的是“小說家”,帶“家”字稱謂的一般都有非凡的造詣,讀是隻是“間接經驗”,而一個出色的“小說家”是能夠發現或表達等等,前人從未發現或表達的東西的。這正如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學生不可能也不一定都會成為物理學家是同樣的道理。讀書多,僅僅代表了了解了過去前人所達到的高度,而能配的上“小說家”稱謂的人則必須創造出新的高度(哪怕是很有限).......


魏牧童


這沒有必然關係。但是多讀書對於寫小說是有幫助的,個人感受是這樣。試過一天讀一本書,自己寫小說的時候四個小時寫完一短篇,而且還不用大修改。但是,所有的作品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多觀察生活,多感受生活,並且去研究人性的心理,對於寫小說幫助更大。畢竟有些人讀了一輩子的文學作品,也寫不出一個字來。



戰士陳一條


讀書多了不一定能成為小說家,但是你可以動筆練習,而一個小說家肯定是讀過很多書的。


原戈今天怎麼樣


讀書實用為首要,

空談百無一用恥,

廣學多讀增智慧,

換得無窮是有知,

書多能成小說家,

所出題目不足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