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不是隻賣“金戈”

2018年,常山藥業在宣佈“金戈”上市時,在公告中稱:國內ED患者人數約為1.4億,假設其中有30%接受治療,人數將達4200萬人,預計“金戈”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百億級別。

這份報告惹了男士們的“眾怒”。

白雲山2018年的年報顯示,在有了競爭對手後,金戈的銷量仍達到了47739.87(千片),4.77千萬片,比2017年增長20.45%。

這個數據,男士們怎麼看?

白雲山,不是隻賣“金戈”

因為拿到了首個金戈仿製藥的生產批次,白雲山被貼上“金戈”的標籤。

事實上,白雲山遠不止生產“金戈”這一種藥。中藥產品消渴丸、小柴胡顆粒、華佗再造丸也挺有名氣,化學藥產品有頭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口服抗菌消炎藥。

據最新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白雲山大南藥全年營收約96.35億元,其中,金戈全年營收6.62億,在藥品類營收中排第三,佔比並不是最高的。但毛利率最高,的確是白雲山的明星產品,給白雲山賺了很多錢。

白雲山,不是隻賣“金戈”

業績數據

白雲山2018年全年營收約423.3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01.55%,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約34.4億元,同比增長66.9%。看起來非常耀眼的數據,不過,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為醫藥公司和王老吉藥業納入合併,並非原生業務的增長,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如果只看大南藥板塊的數據,大約是23%左右的增幅。其中,增長主要由抗微生物藥貢獻,內科用藥有明顯下滑趨勢

在報告中公告的主要研發項目中,抗微生物藥產品,只有一項在研項目,獲得藥品生產批次的也只有一項【注射用谷胱甘肽】。

明星產品“金戈”還將面臨競爭對手產品,增速勢必會放緩。

中藥是白雲山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白雲山是南派中藥的佼佼者,有中一藥業、陳李濟藥廠、奇星藥業等10多家中華老字號藥企,現在卻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

在主要研發項目清單中,有四項是中藥產品,公司在集中開發新產品。但是,在整個中藥市場都疲軟的大環境下,扭轉局面並不容易。

白雲山有“大醫療板塊”的佈局,重點發展醫療服務、中醫養生、現代養老三大領域以及醫療器械產業。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養老產業會衍生出更大的市場需求,但已經有較多公司在進行集地產、醫療、養老於一體的項目規劃。白雲山的“大醫療”佈局,在規模還是資金投入方面並不能比擬,未來的增長空間可能較為有限。

高溢價的收購是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合併醫藥公司,給白雲山帶來了兩百多億的營收增長,但整個大商業板塊的毛利率只有6.91%,毛利總額大約只有15億。

沒有明細的大商業板塊數據,但白雲山全年淨利潤的增加額只有14個億左右,其中還有對醫藥公司原有股權重新計量帶來的投資收益8.26億,和合並加多寶帶來的1.71億利得。

也就是說,合併大商業板塊,對利潤貢獻很小,甚至可能是在吞噬原有業務的利潤。

白雲山以10.9億的價格向聯合美華購買廣州醫藥30%的股權,這次收購使得白雲山商譽增加人民幣9.32億元,且2018年末就計提醫藥公司商譽減值準備人民幣1.18億元。

高溢價的收購,對白雲山來說,到底劃不划算?管理層的賬是怎麼算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投資者顯然選擇了用腳投票。白雲山復牌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下跌7.13%,一天蒸發了37.23億元的市值。

管理費用上升

2018年,管理費用從12億增加到大約17億,增加將近5個億,其中2.57億元的增加是因為醫藥公司、王老吉藥業納入合併導致。

白雲山原來的管理費用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並不算高,2017年的數據大約是6%左右。

2018年合併後,各板塊毛利率差異較大,換算成管理費用在毛利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15%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17%左右,對利潤的影響並不少。2018年,恆瑞醫藥的管理費用佔毛利的比重大約是11%左右。

白雲山母公司廣藥集團沒有上市,而是下屬股份公司白雲山單獨上市。有不少公司有類似白雲山的股權結構,不過,這種結構下,集團和股份的職能定位和業務劃分,往往會成為隱患。

醫藥公司是華南地區醫藥流通龍頭企業,沒合併之前屬於廣藥集團,和白雲山多少有同業競爭的嫌疑。合併後能讓白雲山的供應鏈條外延,彌補流通領域的空白,打造更完整的業務體系。

只是,合併後的磨合期能否順利度過,最後能不能真正發揮協同效應,需要後續的數據來證實。

這大概也是市場給了白雲山相對較低市盈率的原因吧。

以上,僅是個人對白雲山財務報告的考慮,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