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古人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这个问题已经让很多人困惑了!

“那些20岁出头的小男生只能是和你玩玩而已,真以为能给你什么生活保证和幸福吗?若干年后他只会使你受伤害,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要在30岁之前结婚,就算他想结婚也不具备基本条件。”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的大中城市里,

换一种说法,女孩最好25岁以前结婚,嫁给一个比你大5至14岁的男人是合适的。如果女孩儿25岁(最晚26岁)还不尽快把自己嫁出去,那以后嫁得就没那么理想了。

但是男孩子没事,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现在大城市里男孩儿越来越多都集中到30岁以后结婚。为什么这么说,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原因一:

从男女的容貌、体态变化来看,女孩儿一般是过了25岁,一天比一天衰,而且速度很快,到30岁就显得有点老了。

女人就像月亮,25岁达到满月。为什么女孩儿老得快

除了基因,还因为女人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例假,成年累月的丧失身体的本元。

男孩儿不一样,男孩儿比女孩儿从小就生长发育得慢,大约到35岁才开始衰。

一个50多岁的大姐说过,她20岁时与一个比她大16岁的男人相恋,后来父母说年龄差距大没成,但是30年后,她说那男人比她看起来还显得年轻。

俗话说“女人经活不经老,男人经老不经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男女生理上的不同。

我们说,男孩儿要比女孩儿至少大10岁以上,就是这个道理了,但是最佳差距是15岁左右。

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原因二:

从遗传学、从生育后代来看,后代是否健康主要取决于母亲,因为婴儿要在母体里成长,后代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父亲,这是遗传。年轻的母亲能够保证后代健康,而只有父亲决定后代聪明的几率。

这是男女生理不同的原因,女人的智商发育到18岁基本就不再成长了,所以很多年龄很大的女人,看起来还很天真就是这个道理。

男人不同,男人发育比女人晚,但是男人的智商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点像无止境的,年龄越大越显得聪明,我们说的聪明可不是记性好,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现代的科学研究认为,后代的智商主要由父亲来遗传。

原因三:

从经济方面来考虑,30多岁的男人养家糊口的能力要强很多,无论钱多钱少,至少方向比较明确,工作相对稳定,这是24岁、25岁的小男孩儿不能相比的,24岁、25岁的男生,大学刚毕业,一切都是未知数。

原因四:

男人普遍上都有一种怜爱弱小的心理,所以年龄差距大些,女人会很受宠爱,男人普遍都喜欢疼爱弱小的心理。

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原因五:

年纪大的男人成熟,有包容心,很少会和你激烈争吵,所以婚姻会更稳定。小男生正相反,没办法,大家都年轻气盛,谁都不让谁,谁都不服谁,凭啥经常会挂在嘴上。

原因六:

根据网上流行的统计资料,大学恋人毕业就分手的占85%,只有15%的会结婚,毕业年就是分手年。

为什麼毕业即分手呢?原因也很简单,迫于严酷的现实压力。大家都工作不稳定,情志不稳定,很可能家也不在一个城市,观念想法随时在变,不分手等什么。

理由七:

男人普遍不喜欢女强人,所以不要把自己变得太强,女人太强会给男人很大压力,导致没人要。目前我国男性总数高于女性,但现实中似乎“剩女”总是多于“剩男”

性格相似者更容易相爱,“男强女弱”婚姻满意度高,结婚3年内两成多夫妻“悔婚”,妻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丈夫;丈夫学历高与妻子学历的,婚姻满意度明显高于妻子学历高于丈夫学历的。

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结婚要找条件差不多的才好,不要盲目拜金,学历不要相差太大,共同爱好多点好,生活习惯不要相差太大,对事物的看法相近最好,价值观家庭观相近。

总之是差别越小越好,婚姻越稳定。所有的离婚都是由于矛盾造成的,矛盾都是由于某方面的差距太大造成的。门当户对的确是结婚的要点。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

世界观,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通俗地说,一个人平时经常玩游戏,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游戏,他的世界是一个小世界)。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社会里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婚姻:男女到底相差几岁,结婚最合适呢?

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那么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跟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

不知你对此有何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