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熙熙攘攘的春熙路

觥筹交错的火锅店

可以边晒太阳边冲壳子的人民公园……

热闹与喧嚣是对成都最鲜活的记录

但这不是她的全部

成都,将温文尔雅的一面留给了读书人,“书”式的生活便在此肆意安放。

3000多家书店里,藏着一个“书店之都”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只需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菜市场,一个是书店。前者饲养(营养)肉体,后者饲养(滋养)精神。菜市场是城市的物化符号,书店则是城市的灵魂窗口。

在成都,书店的样子千姿百态,质朴和精致并存,市井与安静共生。新华文轩BOOKS、言几又、西西弗、方所、散花书屋、见山书局、大隐书局……3000多家书店里,藏着一个“书店之都”。几乎在每一个人声鼎沸的闹市,都能找到书店的身影,大隐隐于市,是成都书店独特的气质。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的大隐书局

《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书店数量已达到3463家,继北京后,位居全国第二。按全市人口1600万人计算,成都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2.16家,位居全国第二。

无论是书店的绝对数量、每万人拥有书店数量,还是公立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量,成都排名均位列前茅,这不仅为成都提供了活跃而温暖的精神空间,更佐证了这座城市强大的文化基因。有了书店的加持,“书”式生活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广为流传的诗句,阐述了读书与个人气质的关系。在天府文化的深厚背景下,成都人始终保持着对书的孜孜追求。

《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显示,成都市居民纸质阅读量为7.109本,是全国平均水平2.459本的三倍。

《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81%的成都受访者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其中每天阅读大于一小时的受访者占比达40%,高于全国37%平均水平。在“阅读电子化程度城市榜”中,成都高居全国第二。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成都本地人的淘书现场

大量的书店加上数量庞大的忠实读者,结果是让阅读行为在成都随时随地发生。锦江边,摆上一杯盖碗茶,捧一本好书,便可惊艳午后时光;咖啡馆,在安静的环境下翻动书页,读书变得有滋有味……每逢节假日,成都各大图书馆、书城书店几乎人满为患。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一个学智慧,一个超社会,都是生活的片段,却维系着这座城市生活的哲学——安逸,少了谁都不行。

“书”式生活,成都另一张文化名片

“全民阅读”的概念已经多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都之所以有“全民阅读”的“盛景”,除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离不开这座城市在引领阅读风尚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书”式生活已成为成都另一张文化名片。

除了在全国首创“地铁流动书包”,成都还面向校园推出全国首个虚拟书院—— “纸鸢书院”,面向白领推出广播阅读品牌“阅动听”,面向农村推出“阅行村社”,面向家庭推出家风家训传统文化阅读……随着成都服务半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阅读、亲近阅读。

小时候,多少人梦想开一家书店,窝在里面一整天,打开一个新世界。在成都,这样的梦想真的能找到现实的土壤。

成都于2014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实体书店扶持奖励办法》,每年拿出700万元资金用于实体书店扶持奖励。此外,成都在全国率先试点“一街一书屋”工程,与实体书店企业合作,政府免费提供经营场所,企业建设提供新书免费借阅服务书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对成都人来说,读书跟打麻将一样重要

四川唯一一家连环画书店——行知书屋

从小喜欢连环画的人开办了四川唯一一家连环画书店——行知书屋;热爱巴蜀文化的人,开了一家只经营巴蜀文化的书店——全蜀艺文史书局……将读书当作毕生的事业,幸福,也不过如此。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其实

对于喜爱阅读的成都人而言

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每一处都是读书角

这便是成都的“书”式生活

来源 | 新华网四川 百科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