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嗎?

根據國家降低養老保險繳費費率的實施方案,明確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我選擇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有的人想知道,繳費檔次相差這麼大,我們的退休金相差大不大?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我們國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統一,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

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嗎?

繳費檔次是什麼?

繳費檔次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繳費指數。每年我們的繳費基數除以上年社會平均工資,就是當年的繳費指數,也就是繳費檔次。繳費檔次一般在60%到300%之間,繳費指數的話就是0.6~3之間。

繳費指數如何計算?

平均繳費指數,這是我們所有繳費年月的繳費指數的平均值。如果10年繳費指數是0.6,10年繳費指數是1,這樣我們20年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8。

基礎養老金計算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每一年的繳費年限,都可以轉化為一定的養老金。

比如按照15年60%基數繳費,退休基礎養老金待遇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16年退休待遇是12.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17年退休待遇是13.6%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我們按照60%繳費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所有繳費年限的待遇可以累加起來。

通過計算我們也可以看出,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多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嗎?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實際上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累計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全國統一一張表,60歲是139個月,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少。

累計餘額實際上是每月劃入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錢數加上歷年的記賬利息。

如果我們按照60%基數交費,每月進入個人的賬戶錢數實際上是60%的基數乘以8%。一年就是96%×60%×上年的月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是在未來10年後退休,那麼這一年的累積餘額實際上,還要加上10年的記賬利息以及利滾利的部分。

如果每年我們的記賬利率恰好等於工資增長率,這樣即使是在未來退休,個人賬戶當年繳費利滾利形成的個人賬戶餘額就是0.576的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是60歲退休,實際上每月可以領取0.41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了。

如果是100%,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0.69%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嗎?

待遇比較

通過綜合計算,60%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可以領取1.21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100%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可以領取1.69%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兩種保險繳費基數繳費一年養老金待遇差距相比,養老金相差0.476%的退休上年度月均工資。

社會平均工資6000元的情況下,養老金會每月相差28.56元。如果累計繳費年限是15年,養老金會每月相差428元;如果繳費年限是40年,養老金差距達到1142元。

但是,如果我們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不等於每年的退休工資增長率,養老金是會有差異的。

綜上所述

可能一些人覺得6000元繳費基數的情況下,60%和100%基數繳費,養老保險繳費差額是5760元(按照20%繳費比例計算)。一年多領取342元的養老金,感覺不划算。

但實際上,我們的繳費基數每年都在變。我們退休時要按照退休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

我們繳費時,是要按照正常繳費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繳納養老保險費。

可能我們上一年度的社平繳費基數只有5500元,再上一年度只有5100元,往上數10年,繳費基數只有2000元。所以,繳納錢數的差額只會越推越少,2000元社平繳費基數的情況下,我們養老保險繳費的差額只有1920元。如果是用這樣的差額計算就非常合算了。另外,我們每年增長養老金待遇的時候,也會多繳多得。所以,長期來看按照高基數繳費還是非常划算的。

最應該注意的是能夠保障我們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能夠維持在較高水平上。當然,如果我們的收入水平就是最低繳費基數上下,就不要強求自己按照較高繳費基數繳費了。收入水平低的人,繳納最低基數是划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