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愚公移山只是傳說;毛氏三兄弟,帶領侄子自發修路五年的真人真事,就在眼前。——題記

在滿山黃葉的季節,坐在光明村主任的摩托上,去採訪精神脫貧最美家庭毛社民,沿著寬3.5米的山路爬行,村主任劉金慶講,這條路由老弟兄三人帶領五個侄子,未用國家一分錢,8個勞力耗費足足五年時光,硬是靠人力修通了2.3公里盤山路,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現代版的愚公故事。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左起:毛成斌、毛成君、毛東峰、毛社民

抉 擇

竹林關鎮光明村枸家溝組昌家澗梁8戶人家,坐落在茫茫流嶺山中不起眼的山坳裡,東南是雙廟溝,東北8裡是原西嶺鄉茶坊埡村,北面是枸家溝,距人家還有4裡的腳程,正南面是古路河丹竹公路,可謂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遠遠望去,公路像一條寬布帶沿河而繞,山上昌家澗梁人看見路走不上,門前溝和溝堖的四十多畝黏土地,是祖輩賴以生存的根本。

73歲的長兄毛成斌說,聽祖輩講,門前梁曾是騾馬古道。生產隊時,交任務豬要一直抬到竹林關食品收購站;包產到戶後,這裡地力好,光照充足,每戶產糧一萬多斤,戶養豬6-7頭,還有山茱萸等產品,因為沒有路銷售難,信息也閉塞,孩子成家都困難。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毛成斌

1987年,毛成斌、毛成君、毛宗治等四人抬著豬去茶坊埡,走到楊樹臺,小路峽窄,豬腳挨著石巖,用力蹬了一下,抬豬人連豬一起滾到巖下,豬一直滾至五六十米溝底,等送去裝上車,不大一會就死了。1999年,毛社民不在家,媳婦喂得豬沒人抬去賣,殺成白條肉,背到茶坊埡,一斤豬肉僅賣三元錢,還是一個多月後才付錢。毛東峰也因為把豬抬下山後,收購者給的價,比在山上驗豬時每斤少兩毛錢,差點動手打架。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毛成君

毛成斌的二兒媳婦李書芳講,她家以前每年養7頭豬,賣一頭豬至少要4個人才能抬下山,收購毛豬時,家家都賣豬,人手根本不夠,當時也沒有電話,得提前去8裡外的茶坊埡,請孃家親戚來幫忙。有一次,她家要賣兩頭豬,請來8-9個人,原計劃吃晌午飯就能回家,可是,飯做好後,咋等也不見人,直到下午四五點回來吃午飯,才聽說收購毛豬的人故意遲到,為的是讓豬屙屎尿折秤少出錢。賣糧食、土特產品,同樣也遭遇壓秤、壓價的囧事。

2004年冬,毛成斌、毛成君、毛宗治三兄弟在一起合計起修路的事,大哥毛成斌說,眼看咱們都當爺了,咱這輩這麼過來了,還能讓兒子、孫子輩,也從山樑爬上爬下,咱這人少山高,即是等到村、鎮安排給咱修,恐怕咱哥仨個都幹不動了,再說不修路,等咱百年過事,東西咋得回來呀!二弟毛成君說,對呀,修就修,趁咱們還能幹得動,帶著社娃、社民、書良、玉峰、東峰侄子們一起幹吧!毛宗治也說,沒有路的日子真是太難了,你們主持,外面的事我多跑路。可惜,2012年冬玉峰去逝了。採訪時老三毛宗治、侄子毛社娃、毛書良外出務工。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艱 辛

在諸多無奈之下,老兄弟三人決定,幹這件幾輩人想幹而不敢幹的事,並商量了出工的辦法,儘量只上男勞力,不到萬不得已,婦女勞力不要上,她們要做飯、餵豬、管孩子。也就是叔侄兩輩8個男勞修路,侄子毛小利、毛小民經常不在家,過年回家沒停工就修。幹到年底按投工總數,平均到每口人,誰家出工少了,就請工或者出錢,這些錢用於購買炸藥、雷管等,而不是兌現給出工多者。

侄子毛社民說,當年冬,就從門對面的山樑畔,開始往下修,由於沒有設計規劃,邊修邊看,也沒有爆破器材,土方靠钁頭挖,石方靠用鋼釺子撬,每天的進度也就3-4米遠,即使這樣,我們仍勁頭十足,頭年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前,就修了410多米。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第二年的前梁彎道,修著就不那麼順利了,要連著兩個盤道才能轉上來,初看上去是土方,挖著挖著石頭就出來了,越來越硬,加上一個星期買不到炸藥,不到20米的路段,8個人修了35天才完成。

五年間,除非種莊稼停工,誰生病缺勞,其餘全在修路。夏季看到河道人開鐮三四天了,再停工收麥;秋收、秋種結束,一直修路到臘月27、28,正月初五就開工,每個勞力每年平均要投工150-160個。因為錢少缺爆破器材,能挖、能撬的儘量不用炸藥、雷管,巖方實在撬不下來時,才用自制的硝銨炸藥。到第三年,買爆破器材得有爆破員證,硝銨也買不到了,多虧表弟王小鋒請扶貧社給代買炸藥,才使修路得以繼續。

2005年,修到口前的後三個年頭,離家遠了,中午都在工地吃乾糧,晚上才回家吃碗熱飯,毛社民媳婦醃的三四十斤蘿蔔乾,一個春季就吃光了。2006年秋,修到口前埡子,毛東峰家請人幫工,大夥也為趕進度,堅持修到過中秋節才收玉米,哪知十五過後,斷斷續續下雨半個多月,玉米黴了,毛社民家的一頭豬吃了玉米中毒死了。2007年,修楊樹盤第二道,這地方背陰,冬天曬不到太陽,冒著雨雪修路,兩個多月後,每個人手都凍爛了。2008年,雙廟溝口兩個涵橋,堤路結合及巖方300多米,整整修了一年,墊方用壞了兩把架子車,最難修的30多米青石巖,實在撬不動,又買不到炸藥,不是新任村主任金慶資助32斤炸藥,這段路就擱淺了。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毛成君說,要是再多修一年,恐怕就修不通了,後來的炸藥、雷管管理更嚴了。路修到山下雙廟溝口,走在人家的地盤,就用三分稻田換人一分坡。五年下來,連換地、賠償樹木、購買爆破器材,每人平均出資4500餘元,損壞自家的樹木還不折價;每天要兩個人打炮眼,其他人出渣,清理路根,基本沒有土方,特別是路根的石頭很硬,每戶用壞了20把钁頭,每家都將4-5根一米八的鋼釺,用到僅剩一米左右,每人每年要穿爛三雙黃膠鞋,其間很少有人外出,花費全靠婦女餵豬賣錢,毛東峰家人多欠工400多個,請工花1200多元錢,不算自己出工,僅欠商店日用品費用就5000餘元。毛成斌老人說,那五年硬是把孩子們給修窮了。好在老天眷憐,除了社民修到雙廟溝口段,從青石巖上跌下摔斷左手腕外,再未發生受傷事故。河道的光明組人說:“昌家澗梁的兄弟三個真兇(厲害)”。

回 報

2008年冬,奮戰五年的2.3公里盤山路,在繞了8個盤道後,與丹竹路接通了。五年前,還是中年人的三兄弟,路通後年齡分別達62、58、52歲,毛成斌已步入老年人行列,臉上增加了滄桑,心裡卻高興了;雖然沒有感動上帝,總算為後輩兒孫打通了外界的通道。昌家澗梁8戶30口人,再也不用望路興嘆,賣豬、賣糧、賣土特產品,再不用肩扛背馱、受制於人了。毛成斌說:“沒想到苦著把路修通了,到年老買東西方便多了”。毛成君也說:“過去買化肥,一次一背袋子,每天只能背兩回,有錢也不敢多買”。毛社民說:“我現在一年賣糧、藥材,買化肥要省一千多元,去竹林關趕集,不再是耽誤一整天的事,兩個小時就能打來回”。尤其賣豬,除了不再請人抬著下山,殺豬的人都知道昌家澗梁人餵豬糧食多,出肉率高口感好,銷售價比市場價高,乾脆在山上把豬殺成鮮肉,不過,這個毛豬價格、重量的主動權是由餵豬人說了算的。如今,戶均120株山茱萸,產400斤幹皮子,每戶4000斤包穀,核桃等產品,都是客商開車上門收購。2016年,他們8戶共出售天南星一萬多斤,農用車直接運到大路裝上大車。毛東峰深有感觸地說:“我這一輩過去唸書,因為山路難跑,最多唸完小學,我只讀小學三年級,就不願再跑了,現在路通了,我們的4個孩子目前全都讀初中了”。他還有了自己的農用車,跑起了運輸。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右二:毛社民

近兩年,隨著脫貧攻堅的逐步深入,三個貧困戶將分到易地搬遷房,以後會有一部分時間在鎮區生活。但是,從目前鎮區移民搬遷的就業看,仍不能使所有搬遷戶都有就業崗位。這樣,老家昌家澗梁仍是毛家人生存的大後方和根據地,這裡有人均一畝多的肥沃土地,足夠的柴火可以生活、取暖,儘管水源短缺,要用三相泵抽雙廟溝的水到山樑上蓄水池,再流向各戶。相信只要有鎮村幹部乘扶貧東風的傾力相幫,吃水問題會解決,盤山道路硬化的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也一定會迎刃而解,為昌家澗梁人的致富增添動力,昌家澗梁的當代愚公們,一定會為當年的付出感到欣慰。


邢渭林:丹鳳竹林關現代愚公——毛氏三兄弟(紀實故事)


當年修路用的一米八的鋼釺磨損到不足一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