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什麼是人際交往能力?

現在有很多媽媽抱怨“我的孩子平常在家時行為舉止都正常,只要一見陌生人就膽怯退縮,不敢說話,躲在角落裡。上了幼兒園,孩子從來不主動與同學說話,也不與同學玩。說話聲音像蚊子一樣,一個人躲在教室裡的角落裡不敢動。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這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孩子卻很不情願到校上學,很多家長都十分惆悵。

其實交往是讓孩子適應社會、進入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孩子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過程中,才能儘早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各種關係,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曾說:“這個世界上成功的核心要素,85%取決於人際關係,專業知識和能力只佔15%”。然而,放眼現今社會,有不少孩子不善社交,不會社交,甚至害怕社交,這對他成人後的社交習慣影響頗深。社交作為一種能力,也是可以培養的,而且應該從小培養。

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嬰幼兒人際交往發展策略

1.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2.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3.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做客

4.引導孩子購物

5.帶孩子到處走走

6. 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1.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家長可以帶領孩子或單獨安排孩子去親戚、朋友或鄰居家串門、做客。使孩子儘量多結識一些朋友,包括異性小朋友、成人、老人等忘年朋友。

讓孩子在廣泛交往與結交眾多形形色色的朋友中學到更多知識,增加主動結交朋友的膽量,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為開朗、活潑、大方、合群,並逐步養成文明禮貌、謙虛與尊重朋友的良好品德。

2.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形成謙虛有禮的行為方式更好地適應社會交往。

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接電話的用語,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向他人問路、請教等等。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

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於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做客

一旦孩子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個,馬上邀請他到家裡來玩。趁著這個機會可以教孩子學習待客,學習幫助別人,學習分享玩具。

鼓勵孩子將好吃的食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大大激發寶寶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

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家裡開闢出一個「遊樂場」,讓孩子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裡面玩。

要注意的是:遊戲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寶寶的反應和心情,一旦他們發生摩擦、發脾氣開始吵鬧時,父母要給予制止和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在交友中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4.引導孩子購物

三至六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

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5.帶孩子到處走走

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旅遊是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一種途徑,所謂見多識廣,旅遊能擴展孩子的交往範圍,增加他的交往對象。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於異域文化和風俗的瞭解。

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6.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儘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

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你就應該尊重他。

提高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強,對孩子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善於與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學校,不僅能夠從容地與同齡人交往,而且能夠從容與老師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於同別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緣如何,對他以後的學習和人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父母要從小重視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