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工資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資稍低合理,還是比在職時的工資高合理?

狗尾草825


目前看,養老金跟在職工資一樣都是不可能的,何況說要比這還高。

首先,願望很美好。

從願望的角度來講,所有人都會認同退休養老金越高越好,認同即是心目中的合理。但是這種所謂的“合理”,其實是一種美好的願望,雖然也有可能在未來實現,但目前實在是沒有現實成行的基礎,所以也可以說是不合理。再放眼世界,不要說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是美國這樣的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也做不到。

其次,現實較骨幹。

退休後養老金比在職時工資低,這是一種現實。公開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退休平均養老金是2362元/月,2016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2833元,換算成月平均為3569元/月,兩個平均值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當然這個平均值意義不大,私營單位本來繳社保的水平就不如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私營單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就不如事業單位職工與公務員。

再從國際慣例看,養老金水平能達到退休前一年工資的七成以上,便是合理的。從平均值看,國內養老金水平目前能達到退休前一年工資的六成多,離標準比例仍有差距,但差距並不那麼大。當然我們不能光看比例,還得看工資水平,基數如果不大,光看佔比也沒有什麼意義。

第三,仍可能實現。

養老金應是三支柱模式,國際上也是如此通行。

第一支柱,就是我們說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廣覆蓋及基本保障為目標。

第二支柱就是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就指公職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是指企業職工的補充養老保險。其中,企業年金制已實施了十幾年,但是是覆蓋面還比較窄,不足企業數的1%,而在美國基本養老保險佔養老金比例為10%,而企業年金則佔到58%,對提升養老水平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企業年金不能更大量的推開,主要還是要加入這一制度,企業要願意。

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儲蓄計劃。這也是養老金有益補充,在美國這一塊在養老金的佔比達到了32%,國內這一塊的開展包括了個稅遞延養老保險試點、公募養老目標基金,以及更為主要的商業養老保險,但所起的作用仍然較為微小。

可以看到,按發達國家的運作情況看,我們很倚靠的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金構成中佔比是在三大支柱中最小的。未來要想退休後的工資跟退休前一樣,或是超越退休前的工資水平,就得重點補下短板,就得三大支柱平衡發展。但這一切不會一蹴而就,其中會有不少的難點。


波士財經


這個確實存在非常大的爭議,但是絕大多數人來說,以退休時刻為基點,退休後的工資比退休前工資低一些是正常的。

退休後,我們領取的也不叫工資了,叫做養老金。

工資是由於我們給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所給予我們的勞動報酬。這一部分工資要參考社會就業情況、社會物價水平、職工家庭情況等多種因素。而且要考慮到職工住宅、生活、交通等方面的耗損。


退休之後,我們就不需要考慮社會的就業情況了,就有一份穩定的養老待遇。而且有過去的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最多的轉變為供養自己,兒子已經成人,老人多數已經去世。退休之後不用再考慮上班的交通和生活,想上哪兒居住就上哪兒。

退休之後多的是時間,退休之後時間也更緊迫。

按照國際通行的數據,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是退休前工資待遇的70%到80%,就完全可以滿足生活需要了,能夠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根據幾位養老專家的觀點,經過多年的養老金調整,現在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能夠達到65%左右了,基本能夠保障生活了。目前,人均養老金待遇已經超過2600元以上,北京市高達3959元。


不過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我們的養老金替代率是考慮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如果我們退休時繳納的養老保險,只有15年多一點,養老金替代率會非常低。

而如果我們能夠繳費40年以上,如果我們養老金個人賬戶貶值的話,養老金替代率能夠達到80%到95%。按最低基數交費,替代率是95%。替代率高,並不是說養老金高,而是它替代原先的工資水平,達到95%。

原先我們的到手工資水平是4500元,養老金替代率是80%,那麼我們養老金就能達到3600元。而我們最低基數繳費,到手工資往往只有2500元,這樣我們即使養老金替代率高達95%,到手養老金也僅僅2375元。


不過話又說回來,什麼情況下退休金會比退休前的工資高呢?

我們國家有補充養老保險機制,企業的叫做企業年金,機關事業的叫做職業年金。

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年金也繳費40年的話,實際上又相當於多了1.5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了,這樣40年繳費,養老金替代率有可能達到120%以上。

不過,這樣的情況太少太少。畢竟我們年金制度僅僅是從2004年5月1日開始試行建立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由於他們本身的工資就高,養老金替代率也始終只有80%到90%,並不會超過退休前的工資水平。

所以,養老金總體的概念,實際上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無論是退休後,養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資高與低,這都是自己繳納養老金所得的貢獻,受之無愧的。


暖心人社


退休工資當然是比在職工資低合理了!

退休工資比在職工資要高了,國家得有多大的負擔。不知大家對某些省份養老基金虧空的消息是否還有印象?就當前的退休政策來說,除了離休幹部的退休工資是按照百分之百計發的外,其他任何人,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任何人的退休金不可能高於在職工資。

以當前公務員退休費的計算為例,公務員退休費包括:基本退休費、退休生活補貼、個人賬戶養老金、交通費等,而個人賬戶養老金、交通費等特別少,退休費主要項目就是基本退休費和退休生活補貼,並且這兩項都是按在職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的。工作年限滿35年的,基本退休費按在職基本工資的90%計發,退休生活補貼按在職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之和的70%計發。也就是說,任何人的退休費都比在職工資低很多,更別說出現退休費比在職工資高的情況了。

從2014年10月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政策與企業並軌,將來,任何人退休費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只會更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方的中人政策直到現在還不能落地。

總之,退休工資只會比在職工資低,絕不可能高於在職工資!


中省直遴選


應該是越多越好,談不上合不合理。

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由於在職時領取的綜合工資包括了基本工資、職務(職稱)工資、獎勵工資、各種津補貼和獎金,退休後所領取的養老金無論比退休前一年還是比在職時的工資都要更低。因為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不但不包括獎金,連許多津補貼也減少了比例。

如果是企業單位的病退人員,由於病退後領取的不是全額工資,一般是全額工資的60%~70%左右,所以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會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資更高一些。

另外,有些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職工領取不到全額的工資,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會比在職時的工資更高。

作為退休人員來講,對退休金的要求自然是韓信點兵一一多多益善,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無論是比退休前一年的工資更高也好,比在職時的工資更高也好,都是合理的。


葉公來幫忙


主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問題,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退休工人的工資其實是企業的負擔,當然是越少越好!普通的小微企業根本就發不起退休的工資,好一點的可以買社保,退休後只能夠領取養老保險的補貼!

從退休員工的角度來說,退休工資當然是越高越好!特別是現在物價在不斷增長,退休後工資就算和退休的時候一樣,過幾年之後仍然會覺得收入很少,少得可憐,日子越來越困難。所以很多退休的老人不得不返聘或者另外找一個工作,說是發揮餘熱,實際上是養家餬口!


本人從事企業培訓和管理諮詢,專注於小微企業健康成長!

如果您有企業管理相關問題,請轉發評論+關注後私信“諮詢”

如果您對個人所發文配圖有興趣,請轉發評論+關注後私信“美圖”

歡迎您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企業彭醫生”查看更多文章或者問答!


微企業彭醫生


退休後的退休金如果高於你工作期間的工資,不是痴人說夢就是天方夜譚,要麼,就是搞錯了。

大家知道,30幾年前,中央為了幹部年輕化,一大部分建國前的老幹部退出工作崗位。這些老同志就被稱為“離休幹部”。離休幹部有兩個特徵,一是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二是退休後領取的離休工資與在職時保持不變。

離休幹部退休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工資不變。如今的退休人員怎麼可能有此種待遇呢?不要說退休金會比工作期間高是不可能的,就是保持相同的數目也是不可能的。


四海漫遊


苦了中人了,前也高,後也高,就是中人不高!


文悅書生


事業單位退休後低了原收入的60%。因為原績效佔崗位收入的大頭,它由生活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組成,佔全部工資性收入的百分之60到70,退休後就沒了。


YINANRENSHI


中人拿了幾年的養老金,少得可憐,還沒有在職時的一半,誰知道、誰看到。這批中人亂說過嗎?上訪過嗎?人不要比,古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在往後退的人,養老金更高。這是國家在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在提高,是一件很好的事。想想老紅軍、為全國解放事業犧牲的人,他們得到了什麼。我們大家的思想素質都得提高,為祖國分憂。


君山118


這次中人工資漲幅太大了,對2014年以前退休的,簡直是晴天霹靂,相差3000多,這合理嗎?同等學力,同等工齡,為何不同等報酬?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消費,為何差距如此大?讓這些老年人實在是生活艱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