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 / BEGIN / ————


看過心理學博士李松蔚寫的關於他女兒的幾個小片段,覺得挺有意思的。

他說她女兒看了幾集原版的《小狗汪汪隊》之後,就嘚瑟地會叫每條小狗的英文名,然後用來在別的小朋友面前顯擺,還有班上有她的好朋友,每次小測驗的時候她就會和小夥伴比賽,看誰考得高.......

比起小時候熱切地想獲得爸爸媽媽的讚美,她現在似乎更熱愛塑料姐妹花之間的較勁,也就說,爸爸媽媽在她的心中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真不愧是心理學家,對女兒的觀察很是細緻入微。

當孩子不再寸步不離的粘著父母,開始奔向更廣闊的世界的時候,是不是瞬間有點不習慣,甚至小失落呢?

我想,90%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

前段時間,田亮就在微博發文,哭訴自己被女兒‘拋棄’。

“幾年前那個動輒就趴在我肩頭哭的小女孩,又長大一歲了……老父親深感欣慰的同時,也漸漸被親閨女‘拋棄’了,森碟和好朋友過完生日記得早點回家。”

田亮的‘哭訴’也代表了廣大老父親老母親的心聲吧,當孩子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逐漸遠離父母的懷抱,這種不捨與落差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經常聽到很多媽媽感慨:感覺孩子就是一瞬間長大的,前一秒還在搖搖晃晃的學步,下一秒就與你並肩走路了,孩子越長大,就越感覺到別離。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1

7歲以後,孩子更喜歡和同伴玩


青少年研究諮詢公司 Family Kids and Youth 與與宜家合作,針對兒童「玩耍」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研究報告《兒童玩耍白皮書》,調查涵蓋了 25 個國家,並翻譯成 了19 種語言。

調查問卷以互聯網採訪的方式收集數據,調查對象包括 8000 多名父母(時長 1 分鐘)和 3000 多名孩子(時長 4~5 分鐘),接受採訪的孩子的年齡在7~12歲之間;接受採訪的父母的孩子在0~12歲之間。

當被問及「唯一的最喜愛的娛樂方式」時,30% 的孩子選擇和朋友一起玩耍,排名第二的最喜愛活動是打電子遊戲(15%),和父母玩排名第三(10%)。

當被要求在看電視,與父母玩耍和與朋友玩耍之間進行選擇時,世界各地絕大多數兒童選擇與朋友玩耍(89%),其次是與父母(73%),而看電視只佔 11%。

所以最終結果告訴我們:在7~12 歲的孩子的心目中,最理想地玩伴是朋友,而不是父母。

也就是說,孩子7歲以後,就不屬於你啦,你要開始慢慢的學會放手啦。

Linda是我在一個讀書會上認識的媽媽,她的女兒已經上3年級裡,她說從女兒8歲的時候,每週末都會留出半天的時間給女兒獨自social,比如,讓女兒自己邀請朋友來家裡聚會,或者去找朋友玩,總之,就是讓她有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

至於她們玩些什麼,怎麼玩,她都不會過問,她會讓女兒自己來計劃和編排,當然,她的女兒會主動告訴她自己安排了什麼項目,這是她和媽媽之間的一種信任。

其實這種慢慢放手的過程就是為孩子的獨立能力做好衝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很重要,但不需要時刻都陪伴。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2

還在親自抓孩子學習,你out了,聰明的父母都在利用同伴競爭


正如前面李松蔚提到的,女兒更熱愛塑料姐妹花之間的較勁,所以,為何不利用好這一點呢,讓孩子通過同伴的影響來促進自己的學習,這可比苦口婆心說教有效多了,那些輔導孩子寫作業就氣出腦血栓的家長,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為什麼唸叨了一千遍一萬遍要好好學習都沒用,因為孩子找不到樂趣,可如果讓他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就很有興趣。

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考學不是目的,結交朋友,發展關係才是剛需。

去年,四川大學“學霸宿舍”6人全部保研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

6個小夥子,2人保研清華大學,1人保研北京大學,1人保研中國科學院大學,1人保研武漢大學,還有1人準備出國深造。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網友們不禁感嘆:“一宿舍都是學霸,環境和圈子對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高人為伍,你一定不會甘於平庸。”

所以,讓孩子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朋友,互相激勵和影響,那麼孩子的人生也會是積極向上的。

7-12歲的孩子,正好對結交朋友充滿興趣和渴望,父母就更要用心幫助孩子培養社交能力,幫助孩子建立優質的社交圈,幫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人際圈子。

7歲以後,孩子就不屬於你了


3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慢慢和父母告別的過程


summer媽媽最近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summer已經是幼兒園老生了,但每天上學還是哭哭啼啼,不肯讓父母走,依賴性很強,所以她不得不反覆安慰,輕聲細語地安撫。

和summer一起上幼兒園的小駒,卻能很好和媽媽say goodbye,而且年紀還要比summer小一點。

但好的一點是,老師說,只要媽媽走了,帶她去操場和小朋友玩的時候,summer卻能和小夥伴一起玩的很開心,絲毫沒流露出怯弱。

其實,summer的嬌弱,顯然跟父母的過度保護有關,因為summer曾經在上地鐵時,被地鐵門突然關上的聲音嚇著了,所以很多時候,summer媽媽去哪裡都會拉著女兒的手,左顧右盼,怕奇怪的聲音嚇著孩子,但通過幼兒園老師的描述,可以發現summer的表現在父母在場和不在場有明顯的區別,父母在就扭扭捏捏,父母不在,就稍微堅強和獨立一些。

受過現代教育的家長,比過去的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也都會關注孩子的情緒,不像傳統家長那樣對孩子心理不屑一顧,認為很多時候就是矯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糾枉過正的時候,就像summer媽媽對女兒的保護是過度了。

父母可以細膩地觀察孩子,但並不一定要精緻地對待孩子,尤其不必呵護備至,父母要把孩子的個性揣摩透徹,表面上卻不妨做出大大咧咧的樣子,不要風吹草動就大驚失色。

可以在身後守望孩子,不要每次都向前扶助孩子,要相信孩子可以獨自面對,這個慢慢分離的過程也是孩子長大的過程。

用龍應臺《目送》裡的一句話說就是: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以上,共勉。

————————————————————————————————————

爸媽黑板報:一個專注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