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改變著我們和孩子共同的未來

恍惚間我已是一個7歲女兒的媽媽了,時間真的好快,剛知道自己當上準媽媽的那種茫然、愕然的感覺彷彿還在昨天似的。等終於醒過來,趕緊找來各種可以找到的書,急急忙忙的找感覺,因為茫然、緊張、不知所措、欣喜……但那時似乎更多可以找到的是一些孕期的知識、餵養的指導或是智力的培養的書, 哪裡象這幾年,忽然蓬蓬勃勃的我們的身邊有了各種兒童教育理念和健全人格培養的書,讓我如飢似渴又有了眼花的感覺……

在我書架裡眾多的兒童教育類書中,我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於我彷彿一個成長的新起點,一點也不過譽,那是我們讀書會開始分享的第一本書,雖然是英語原文的,一點也沒有影響我們的熱情。每週聚在一起的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我們發現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我們再一次成長的過程,甚至幫助我們重新思考要如何的活著,那些還沒有做父母的人一定百般的不理解,可是,不把這個問題先搞清楚,你知道該將孩子引導到哪裡去呢?言傳不如身教啊!在我們到底要給孩子怎樣的早期教育、和孩子有不同的意見時、當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裡遇到衝突時、當學校或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和我們的理念不一樣時……我們該怎樣應對?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這些困惑就一點點堅定地走過來了,一點兒也不顧念我們有沒有準備好。這本書在我最焦慮的時候,那樣及時的來到我的身邊,雖然那時它是英語原文,我們一點也沒有減低對它的熱情,深深的被它吸引。

和一般的理念書不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沒有一個宣揚某個理念的專家面孔,樸素的語言完全讓你沒有感到距離。很實際的,它從如何幫助孩子面對體會他們的感覺開始,用一個個案例場景,引導我們進入那個角色氛圍,羅列一些我們常見的一些反應,給我們討論,讓我們切身體會如果我們是那個孩子我們的感受是什麼,有了感同身受的體會,再接受每一篇精練出來的平實但很實用、可操作性強的建議和方法,就很順利成章了。慢慢地,差不多用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一點點討論瞭如何鼓勵孩子和我們合作、懲罰有用嗎?有什麼壞處?有沒有替代的辦法?如何表揚孩子才可以既鼓勵了孩子又沒有誇大事實,讓孩子無意扮演一個角色對孩子心理成長會帶來什麼陰影?怎樣和孩子溝通才合適……每次最有意思地時候,就是有人對羅列的一些不夠好的應對方式時大呼“啊呀!我好像就是這樣的”。

女兒上幼兒園出奇的讓我省心,別人都要經歷一段痛哭、離不開家的日子,女兒從第一天就對別人的哭泣頗感奇怪,至今還記得,她一臉不解地左看看右瞧瞧周圍那些哭聲震天的小朋友們,讓我偷偷地觀察後還有一絲絲地失落。因而對女兒上小學地適應過程沒有足夠地心理準備,幼小銜接的準備嚴重不夠。結果女兒無法一下子適應學校相對幼兒園嚴肅很多的氛圍:要坐40分鐘才可以下課(女兒一天哭泣著說想回幼兒園,因為在那裡可以“走來走去”,讓我聽著好心酸,呼籲一年級孩子的課時可以縮短一些),下課不被允許去操場玩(大概學校擔心孩子小,怕被撞倒?)被問到的問題沒說出來要站在那裡,要等別的同學繼續回答對了,才可以坐下(大概為了督促孩子們的學習吧),做錯習題的作業要被撕掉、重寫……在這樣突變的氛圍裡,一個被幼兒園老師視為“陽光女孩”的她,忽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天天小心怕出錯的孩子。感謝JOYCE,讓我看到了這本書,它和讀書會的同伴們一起陪我一點點渡過了那一段充滿了焦慮的日子。

記得剛開學不久的一天,回家後發現家裡的氣氛有點特別,女兒和爸爸為了什麼事情一個氣鼓鼓的,一個眼淚汪汪的。還好當時已經分享過第一章Helping Children Deal with Their Feelings和第二章Engaging Cooperation,書中的案例和建議還很深的印在腦子裡,我理解她爸爸擔心孩子的緊張和膽小將來沒法適應社會,所以表現得有些著急。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瞭解到任何對我們大人看似簡單的事情,對孩子可能就是一個要越過的坎,這時候不能著急(大人的焦慮即使沒說出來,孩子也可以榮容易的感受到),要鼓勵她陪伴她,一點點成長。我暗自提醒自己不要著急,一邊讓女兒坐在自己身上,一邊輕輕地問,讓孩子一點點說出事情原委,原來女兒把美術課用的東西落在美術教室(當時似乎是在一個專門的教室裡上的),但不敢找老師拿回來,自己又擔心丟了東西,回來面對爸爸的不理解就更著急傷心了——大人聆聽孩子訴說的過程很重要!孩子的情緒可以被一點點疏導、釋放出來。弄清原委後,我一邊摟著孩子,讓她感覺安全和安定,一邊幫她分析老師可能的反應,打消她的顧慮,接著又一點點啟發她,引導她可以讓自己的好朋友結伴壯膽,一起去老師,順便讓她瞭解真正的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的,接受別人的幫助後要感激,並且以後也要熱心的幫助別人……漸漸的,女兒的情緒平復下來,但對要自己找老師還是很不願意,我不願給她施加壓力,我們約定試一試。

第二天,一進門,迎接我的是一張喜悅的臉和雀躍的身影!在孩子急急忙忙的訴說中,我感受到女兒的自豪。她開心,她竟然說服了4個同學陪她一起去找了老師。象獻寶一樣,女兒拿來了落在教室裡的美術用具。剎那間,我慶幸自己及時看了這本書,感謝它幫助我很好的梳理了女兒的情緒,幫助她獲得了一次小小的成長。

漸漸的,我體會到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在我們面前流露他們的困惑、困難和不安有多麼重要,尤其小孩子沒法象大人那樣直達主題,這時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聆聽,也許在孩子們的嘮嘮叨叨的最後我們才有機會明白他們想表達的意思。不要急於就前面不全的信息作出論斷,導致不必要的誤會和爭執,結果也失卻了幫助她成長的機會。感謝這本書,第一章讓我學會了聆聽孩子的心聲,第二章幫助我瞭解瞭如何讓孩子與我們順利的合作……從這本書開始, 我從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和智力的培養,提升到關心起怎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性格陽光、品格健全的孩子,我相信這是孩子成長、成功的基石。因而我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給了我成長的新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