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護士節 這4個感人故事說出他們的心聲

2019-05-12 09:4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王行 記者 金漢青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和教師節、記者節一樣,護士節是我國僅有的4個行業性節日之一。在節日來臨之際,這些護士的經歷以及他們的故事,將為您重新詮釋這個職業。

今天是护士节 这4个感人故事说出他们的心声

你不是不顧家 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讓你值得去做

在諸暨市人民醫院有一對特別的護士夫妻。丈夫樓水平,34歲,重症醫學科工作12年;妻子何汶津,29歲,感染科,工作6年。

在醫院,“護士+護士”的夫妻組合並不多。而護士這個行業很忙碌,沒有節假日,白班夜班不停倒。何汶津說,因為自己和丈夫工作的關係,他們幾乎沒有同時帶著孩子出門玩耍過。小時候,孩子也會經常問,為什麼自己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玩?不過,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也開始理解父母親的工作,甚至爸爸媽媽的敬業態度,對他有了不小的影響,從小就耳濡目染要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

相比較妻子何汶津來說,樓水平選擇成為一名護士,讓更多人覺得好奇。樓水平說,自己最初報考專業的時候,並不知道將來是要成為一名護士的。不過,他也表示,自己真正成為護士之後,從未後悔過。

“雖然這個行業比較辛苦,但女孩子都能抗住,我也可以。”樓水平說,自己在重症做了12年護士,每次只要有病危病人,通過他們的努力,轉危為安,就會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何汶津開玩笑說,丈夫長得挺普通,不過工作的樣子非常帥氣,“我就是喜歡他工作的樣子!”

今天是护士节 这4个感人故事说出他们的心声

你不是沒脾氣 是為病人著想讓你選擇默默承受

諸暨市市中醫院有著紹興最大的血透中心,共有300多位病人,他們和其他病人不同的是,定期需要到血透中心做血透透析。血透中心的護士金麗英說,因為病情的特殊性,很多病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容易對護士敞開心扉,甚至會有病人把不好的情緒宣洩到護士身上,“長期病魔的折磨,會讓病人的心情變得糟糕,所以剛開始會有部分病人對護士不耐煩,言語上也會說不好聽的話。”

金麗英說,在血透中心共有29名護士,其中有剛剛入職不久的小姑娘,“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陣仗,肯定會覺得委屈,現在誰都是家裡的寶貝。”但是,因為職業的關係,血透中心的護士都會選擇積極面對,不僅要消化病人的負面情緒,更要去面對這種負面情緒,積極開導病人,及時和病人家屬溝通。

“病人只有對護士信任了,願意好好配合了,才能更好的治療。”金麗英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對這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更多考慮的是病人的情況,“只要病人能夠得到最好的治療,那我們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

正是因為諸暨市中醫醫院血透中心醫護人員的默默付出,許多血透病人都獲得了新生。在成功治癒後,很多病人都會第一時間到中醫院,感謝護士和醫生多年的幫助、照顧和鼓勵。

今天是护士节 这4个感人故事说出他们的心声

你不是賺得多 是愛和同理心讓你選擇伸出雙手

梁聰飛是諸暨市中心五官科的護士長,她告訴記者,當護士這麼多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孤寡老人。

大概是兩年前,五官科來了 一位病人,沒有家人,連醫藥費都是村裡面出的。因為老人行動不便,所以一日三餐都是護士幫忙送的。等幾天後,老人康復出院,打算把錢還給護士。“當時,她從兜裡掏出用手帕簡單包成的錢包,真的是裡三層外三層。”梁聰飛說,打開都是1元、5元、10元……攢在一起大概有幾百塊吧。

當時,在場的護士們都覺得老人生活不容易。於是,大家一致決定不收老人的錢。

對於借錢給病人交住院費一事,在科室人員的眼裡,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作為醫務人員,看到病患有困難,肯定不能袖手旁觀。”據瞭解,這並不是科室人員第一次為患者墊付住院費了。“有的是病人開口借的,有的是責任護士知道病人情況主動借的。”

你不是強迫症 是病人的需要讓你事無鉅細

奶粉、尿不溼、衣服……採購這些東西,對郭彩萍來說已經再正常不過了。

郭彩萍是諸暨市婦保院產科的護士長,她說,對產科的護士來說,要做的不僅僅是護士,更是家人。到婦保院生產的孕婦中,有一批特殊的病人,她們沒有家屬的陪同,這時候對於護士來說,就要充當她們的家屬了。

生產前的照顧是少不了的,必須時刻注意她們的情況,才能更好幫助她們順利生產。生完孩子後,因為許多孕婦是剖腹產,無法生完就行動,所以在恢復期的3-4天,照顧孩子和孕婦的責任就落到了護士的身上。準備尿不溼、衣服等;餵養孩子;幫忙換尿不溼,這些都成了護士get的技能。

而且,每天孕婦和孩子需要什麼,護士都會早早安排好,真正做到事無鉅細,這樣的工作態度,也讓許多獨自來生產的準媽媽,感受到了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