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京印象

北京我總共去過五六次,基本都是在因為公司的培訓或者會議。最近一次去北京是2016年10月份,在我印象中北京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一次去北京是2005年,那是第一次去北京,總公司做產品培訓。公司沒有安排我去,我是自己請纓要去的,因為我即將和同事去拓展山西市場。那時候,對首都是有份嚮往的,在火車上接電話時,抑制不住把去北京的事兒告訴給別人,想想挺好笑的。下了火車就覺得北京的西站門前的馬路好寬,我就是一個初入大城市的鄉巴佬,好奇的審視著看到的一切。那時候第一次坐了地鐵,看到北京擁擠的人流,終於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由於時間安排比較緊,這第一次也就沒有機會去到處轉轉。

我的北京印象

2006年夏天,我第二次去了北京,還是培訓。不過這次有幸被同事帶著,上了天安門,去了故宮,爬了長城,又逛了北京的衚衕,吃了北京美食,還去後海酒吧喝了些酒。登上天安門樓上,眺望整個天安門廣場,遙想當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紅色的燈籠依舊,而領袖卻已不在。北京的本地的美食偏醬偏鹹口,也吃過驢打滾等甜點。天安門廣場北京西站展現了首都的官面大氣,而衚衕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京城細膩和煙火氣。記得衚衕裡就有不同裝飾,有的門口裝點的紅紅的燈籠,再細的印象就不記得了。走完衚衕,北京同事帶著我們在後海邊的屋頂露天酒吧,感受著從水面吹來的涼風,聽著不知名字的歌曲,喝著酒水飲料,彷彿穿越了千年。八達嶺長城雖然看起來並不遠,然而真正爬起來,也得費一番力氣,陡峭的臺階沿著山勢蜿蜒前行,猶如盤旋山間的長龍。不知道古代的長城建設者會不會想到,他們辛苦修建的防禦工事數百年後變成後代遊覽的勝景。故宮裡數不盡的宮城院落裡,藏著中國曆代能工巧匠們的無數心血結晶,更有道不盡的秘聞軼事,雖歷經數百年風雨擊打,宮牆屹立,而卻早已換了主人!

我的北京印象

中間還去過幾次北京,都沒太逛,再逛的也就是故宮天安門。中間隔了五六年沒有再去過,直到2016年,帶著老爸、妻子和女兒,我們一家一起逛了北京。北京對六十多歲經歷過毛主席時代的老爸來說,有著特殊的情結。下了火車,我們原本計劃直奔天安門,結果被一穿著制服的給忽悠了,說天安門有外事活動,我們這些鄉巴佬哪知道這事兒呀,他力薦我們來個北京長城一日遊,原本老爸爬不了高,妻子懷孕,不打算去長城。不過既然沒安排接下來的行程,算了就去長城轉轉吧。後來才知道,哪有外事活動呀,就是忽悠我們這些外地不知道的呢,哪兒都有欺生的主,首都也不例外。八達嶺長城感覺跟之前的印象不太一樣了,這次有老人、小孩和孕婦,加之一日遊只給一個小時上長城,我們也就沒上多高。回到下面發現原本好漢坡的那塊刻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頭”在下面也有,不知道是挪下來的還是贗品,拍照依然收費,論收錢的本事,這更進步了。走完長城應該去十三陵的,結果人家導遊一段“觀陵不入陵”的說辭,把原本的十三陵之行,變成了車上遠觀,這跟誰說理去。其他景點沒什麼看頭,第二天是週二,毛主席紀念堂不開放,所以一家老小逛頤和園,真的好大,好華麗的皇家園林,一天下來估計連一半都沒逛完,一路走一路看,卻不記得究竟看了什麼景點,唯有蘇州街算是有些印象。有歷史積澱的地方也一定得有知識積澱才能逛的明白,或者聽導遊講解。而我們一路信馬由韁,走哪看哪,走走停停,除了讚歎之外,好像就沒啥說的。那次住的地方離前門很近,每天都會經過前門大街,那滿街的老字號讓人印象深刻,瑞蚨祥綢布店、內聯升布鞋、六必居醬園、全聚德烤鴨、王麻子剪刀,好多之前只在書報上聽過的老字號都聚集前門大街。前門沒有皇城寶象莊嚴,更世俗了些,也更生活。

我的北京印象

最後的這次北京之行,覺得皇城的景點門票確實很低,60歲以上老人還有半價或者免票優惠,讓我感受到了京城的大氣,也可能京城的人流量根本不需要靠門票來創收。再就是北京的公廁很方便,主要的街道,隔不遠距離就有廁所,不愧是首都,人文關懷做得好,首都的有它該有的大氣,也有了更多細膩和體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