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水稻插秧,機器插秧注意那些事項?如何達到高產?

新農人海龍


東北水稻插秧,特別是是在黑龍江地區基本上插秧機機械插秧已經全面普及了。那麼插秧機插秧需要主要那些事項呢?如何達到高產?

1、秧苗葉齡。機插秧需要秧苗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根系密度,這就對秧苗葉齡有一定的要求。最簡單的說,適宜機插的秧苗至少要滿足從播種至移栽期間達到30天的時間,這個時間段一般來說秧苗回達到3.5葉左右的葉齡,是最適合機械移栽的葉齡階段。葉齡太小,移栽之後大緩苗、返青速度過慢、影響秧苗的有效積溫積累;也可以在4.5葉葉齡之前移栽,但是要控制秧苗高度不要超過20cm,否則機插會出現傷葉、傷杆的情況發生。

2、盤根質量。水稻機插需要秧苗整體的盤根效果要好,以秧苗整盤拎起來之後不散、不碎為標準,這樣的秧苗使用插秧機移栽是比較適合的。這就對葉齡和播種密度有一定的要求,簡單的說就是播種30天之後移栽、360平方米的苗床播種量在幹種500斤以上、沒有立枯病和青枯病的發生以及合理的肥水管理幾方面,才會培育出盤根質量好的秧苗。

3、插前“三帶”。所謂的“三帶”就是“肥、殺蟲劑、蕓薹素”,即便是使用的不完全,也要保證插前1-2天噴施殺蟲劑和蕓薹素。噴施殺蟲劑的目的是防治移栽之後前期的潛葉蠅危害;噴施蕓薹素是為了調節秧苗的生長,存進移栽之後秧苗能快速的發出新根加快返青的速度。

4、合理的移栽密度。對於移栽的密度各地略有差異,以我們黑龍江為例,一般以9寸*3寸或者9寸*4寸的穴距為主,穴株數控制在4-7株之間。但是在吉林和遼寧來說,穴距就要寬多了,一般都在5-6寸左右,主要原因就在於有效積溫的差距。

5、帶水作業。傳統的機械移栽經驗都是排乾田面的水層之後在進行移栽,能夠減少漂苗的情況。但是,這也帶來了多個問題就是田面無水機械作業阻力大、返青慢、遭遇風害或者高溫天氣田面易乾旱造成秧苗的死亡等情況。所以,建議最好在田面保留2cm左右的淺水層作業,既能減少機械作業阻力也能加快秧苗的返青速度,同時還能對抗風害、高溫等不利天氣的影響。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隨著機械科技的發展,水稻人工種植方式已經被機械種植逐漸取代,應用水稻插秧機進行水稻種植不僅能夠提高水稻種植效率,減少農民勞動量,還能提高水稻種植的質量水平。但是,在農民使用水稻插秧機時由於錯誤操作和維護不當造成插秧機故障,影響其使用甚至影響水稻種植質量,因此,分析水稻插秧機正確使用方法非常有意義。         

1 水稻插秧機的農藝要求         

1.1 水田要求水稻插秧機是水稻種植的必備機械設備,其應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對於種植水稻的水田來說,保證水田泥腳深度適中,不應小於10 cm,大於30 cm。水的深度應保持在2 cm到4 cm為宜。水田耙後縱向和橫向的坡度不應大於5度,保證水田內泥土平整,沒有石塊等雜物。水稻插秧機作業的水田要具有一定的硬度,保證水田經過12小時的沉澱,避免插秧機前進時有淤泥堵塞,影響靠行作業,而且有利於保證秧苗插後的直立性。         1.2 秧苗要求水稻插秧機使用時,對育秧秧苗也具有一定要求。插秧機適用的秧苗床土厚度應在2.0~2.5 cm,秧苗床土土層應儘量均勻,保證土層內沒有石塊等異物,水分要適量。育秧秧苗要粗壯不徒長,沒有病蟲害,顏色深綠色為宜。栽種的秧苗長勢要均一,分佈均勻,避免過密或稀疏的情況發生。一般來說,秧苗幹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600克~700克,催芽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700克~800克,秧苗高度以10~20 cm為宜,每株秧苗的葉片數不宜超過5片,秧片寬度不宜小於29 cm,秧片形狀應均勻整齊,無殘缺。

2 插秧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2.1 插秧機使用前準備插秧機使用前要做好準備,首先,駕駛者要熟練掌握《安全使用插秧機須知》,認識插秧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調整等,而且,駕駛者要具備熟練的駕駛技術和裝秧技術。



五常鄉下一稻儂


控制好苗距,深度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