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歐洲現在的幾十個國家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那世界上局勢又怎樣?

走進印度


當今世界陸地面積習慣被人類劃分為七大洲,其中亞洲面積最多,大洋洲面積最小,歐洲最富,非洲最窮。各大洲之間人為借用山川,河流劃分了界線。亞歐大陸是陸地面積最大的,被分為了亞洲和歐洲兩個大洲。如今世界上共有230個國家和地區,亞歐板塊之上佔了94個,佔了國家和地區數量的40%,其中亞洲48個國家,歐洲46個國家。亞歐大陸上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也有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巧合的是著兩個國家都位於歐洲。下面小編介紹一些歐洲情況。



歐洲與亞洲同處於亞歐大陸之上,分界線為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黑海、伊斯特布爾海峽等。與非洲的分界線以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為分界線。歐洲,又叫“歐羅巴洲”,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不含俄羅斯亞洲面積),人口7.4億,主要為歐羅巴人。位於大西洋西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亞洲西北部。歐洲分為五個地區:西歐、北歐、南歐、東歐、中歐。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溼潤多雨,夏季炎熱乾燥。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備受各國青睞”。全世界發達國家僅三十多個,歐洲佔了七成以上,像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等等,都是發達國家之一。


假設一下下 ,如果歐洲現在的幾十個國家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那麼世界上局勢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經濟方面:歐洲,2018年GDP總值位18.7億美元,主要的“三駕馬車”是德國、法國、英國,分別列世界經濟排名的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如果整個歐洲整合成一個國家,會再次出現經濟“三足鼎立”的盛況,歐洲新國GDP總值超過中國GDP總值,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緊隨美國之後,中國之前,排名第二。其實現在的“歐盟”就類似於歐洲整合後的新國,使得美國和中國沒有出現經濟“為我獨大”的局面。


軍事方面:歐洲無若國,2018年世界軍事力量排名前十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英國、日本、土耳其、德國、意大利,歐洲獨佔六席。如果整個歐洲整合成一個國家,軍事力量不低於美國,也有航母,有核武器,有先進戰機,核潛艇等,航空航天,軍事技術某些領域應該不低於美國,美國世界“警察”地位估計要受到衝擊。

領土方面: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不算俄羅斯亞洲部分),在歐洲沒有整合前,世界面積排名前五的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在歐洲整合後,再加上俄羅斯亞洲部分,面積約為2295萬平方公里,一個“超級”面積大國,橫空出世。雖然在世界各國面積排名上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一個2000 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矗立在世界的一方,其震懾作用不言而喻。



地緣政治方面:歐洲自古無弱旅,當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為: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其中三個國家位於歐洲,可見歐洲其政治影響力不同一般。如果歐洲整合成一個國家,俄羅斯、英國、法國、強強聯合,一加一的效果覺得大於二,更何況還有幾十個其它國家和地區,決對可以“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現如今“歐盟”就是政治實力最好的體現之一。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歐洲合併成一個國家過程前,世界局勢就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二戰後,美蘇成為超級大國,歐洲大陸失去了從大航海之後的世界中心地位,不甘跌落凡塵的歐洲從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始,逐步推動歐洲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的一體化進程,直至1991年歐盟正式成立,雖然有顯著成效,但是離形成一個國家還有很長的路程。



造成歐洲整合步履艱難的因素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內部原因在於歐洲國家眾多,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有高有低,在歷史上除了兩千多年羅馬帝國之外,並沒有第二個政權能夠統一歐洲,故歐洲國的形成缺乏歷史及現實的認同。

外部原因主要是四個國家的態度。首先是美國,歐洲一旦統一,將形成一個人口、經濟都高於美國的國家,對於美國的世界霸權會有極大的挑戰,故歐洲的統一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由於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是美國掌控世界的基石,其主要成員國是歐盟國家,所以美國在歐洲意圖統一的局勢下,並不會直接反對,會使用軟對抗的方式。



其二是英國因素,歷史上英國一直遊離於歐洲大陸之外,採用離岸平衡的戰略使歐洲大陸呈現四分五裂的局勢,並引發多次戰爭,以此維持英國在歐洲獨特的地位。歐洲一旦整合,英國將喪失縱橫捭闔的戰場,對於國家整體局勢是一個挑戰,但是由於加入歐洲經濟一體化對於英國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英國在歐盟問題上呈現矛盾狀態,加入歐盟又拒絕加入歐元區,最後又退歐。

其三是俄羅斯因素。歐洲一體化的原因除了重回世界巔峰之外,還有應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的威脅。歷史上沙皇俄國長期為了奪取不凍港攪入歐洲局勢,一度被稱為歐洲憲兵。在二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其龐大的核武庫和常規力量是歐洲國家的噩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絕大多數遺產,雖實力大大下降,但是仍然是一個強權國家。歐洲一旦合併成一個國家,會對俄羅斯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壓力,故俄羅斯對歐洲聯合的態度是反對的。同樣由於歐洲整合有悖於美國利益,所以俄羅斯的反對也是有限度的。



其四是東亞因素。在近幾十年以來,東亞國家的經濟、軍事水平不斷提高,有望成為新的超級大國,在現在的國際局勢下,歐洲一定程度的整合,將有助於分擔美國對於東亞國家的壓力,故東亞一定程度上是支持歐洲國家聯合的。但是東亞國家的戰略目的是取美國而待之,當這一目的達到之時,對於歐洲聯合的態度,會和美國一樣持反對態度。

所以,在內部因素下,歐洲的整合步履艱難,幾十個國家的不同利益訴求使歐盟的效率極其低下,難以形成合力應對國際局勢。外部因素裡,世界主要大國美、英、俄對於歐洲整合的態度都是反對的,現階段可能唯一支持的是東亞,但是這個窗口期也會很短。



在困難重重下,歐洲仍能完成整合,則意味著美國、俄羅斯的整體實力持續下降到無法干涉歐洲局勢的地位。特別是美國,現階段歐洲大陸格局本質上是美國主導的,各國在安全方面對於美國的依賴比較深,只有美國實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無力在歐洲搬弄風雲時,歐洲整合的勢頭才能持續推進。

英國的整體戰略總體上是跟隨美國,一旦美國實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而歐洲整合的勢頭又難以阻攔時,英國失去帶頭大哥的庇護,則會迅速調整國家戰略,再度申請加入歐盟也不是不可能。



俄羅斯目前的整體實力在逐漸下降,在可預料的未來也不會有顯著的改善,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發展,俄羅斯內部出現問題的概率會越來越大,將會牽扯俄羅斯大量精力,致使北極熊無力干涉歐洲局勢,故俄羅斯方面是歐洲整合相對小的因素。

至於東亞方面,目前也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影響歐洲的整合,但是東亞相對發展最快,也開始在全球顯示影響力。歐洲的整合需要在東亞尚未成為超級大國,而美國又足夠衰落時,乘機完成整合,一旦過了這個窗口期,東亞會成為歐洲整合的最大阻力。



所以,按照推演,整合後的歐洲可能面對的是衰落的美國和俄羅斯,試圖加入歐盟的英國,和東亞的超級大國。其中美國可能會戰略回縮,迴歸美洲臥薪嚐膽紫圖東山再起,南美洲國家相對壓力會更大。東亞和歐洲將會形成兩個超級強權,俄羅斯和英國將會成為拉攏的對象,雙方會根據現實利益選擇外交戰略。


L夕惕若


如果歐洲能統一,那麼世界有可能分為四個最高勢力範圍的極點集群,亞洲以中國為中心,歐洲以德國和法國為主的中心,北美以美國為中心,俄羅斯兼有歐洲東北部和亞洲北部大部分版塊的集群中心,基本上這四國屬於最強第一梯隊!其它也就是南美以巴西為主,非洲以尼日利亞,南非為主,大洋洲以奧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為主的第二梯隊,這樣有梯隊層級的劃分主要以國土面積,人口和經濟包括軍事的綜合評定為主,還包括其地緣政經能量的輻射功能條件!世界格局也基本就是這麼一個框架!這個框架的形成勢必會導致美國的勢力範圍會被歐洲憑藉大西洋的天然屏障阻隔擋在歐洲版塊以外,那麼美國的勢力範圍不得不收縮回到北美地區!這樣一種格局的形成一定會擠壓美國向外擴張的勢力野心!相對來說也會削弱美國超級大國的實力控制範圍!或許全球勢力的分佈會均衡不少!因為歐洲目前沒有政經能量的集中統一,形同一盤散沙被美國人鑽了控子,搓散了歐洲的總體實力,無法獲得凝聚力阻隔美國勢力向中東地區和亞洲縱深方向推進滲透!在亞洲印度雖然是人口大國但其綜合實力還不足以與中國抗衡!


空觀道人12345


多國合一是存在的可能性,人類最終邁向世界大同邁進。以上的問題來給大家介紹人類認知發展,可以做一個參考。在人類歷史和地球文明發展到21世紀出的歷史性關頭,人類將超越唯物論和唯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的鬥爭,向著人類文明的新高度、向著世界大同邁進。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為全人類建立共同的意識形態,需要劃時代的新理論、新思想來指導,還能完成人類文明史上的歷史性跨越。

人類共同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以及最終為全人類所接受,這是一個艱苦的歷史過程,提出和創造新意識形態的過程也是艱鉅的。人類將面臨一場嶄新的認識革命。在宇宙人的引導下,人類意識形態的革命正在有條不紊地前進著。

在人類思想領域裡,始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和鬥爭。新意識形態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革命。新意意識形態的誕生、發展會面臨許多矛盾和鬥爭,主要表現在:

第一,先進與落後的矛盾。任何新思想、新認識只有經過鬥爭還能夠發展起來,只有在鬥爭中才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這是新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歷史過程。當新意識形態剛剛產生的時候,還不為人們所認識,或者只能夠被極少數人所認識。越是落後的東西,往往也是擁有十分敏感的神經。隨著新意識形態不斷地傳播和發展,將會越來越觸動落後思想的敏感神經,矛盾和鬥爭又開始了,在世界範圍內,一場波瀾壯闊的思想革命就此拉開序幕。

第二,發展與停滯的矛盾。一方面,人類思想史是不斷髮展的,進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髮展。另一方面,人類總是習慣安逸現狀、樂於守成。如果人類的發展進步停留在某個階段上,無異於自我實施安樂死。新意識形態的誕生和發展,將會引導人類突破千百年舊思想、就信仰積澱形成的認識藩籬,打破舊的東西方人類文明格局,消除信仰岐見,摒棄政治岐視,在共同真理的旗幟下,建立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掠奪、沒有飢餓與貧困的嶄新世界,完成人類文明的歷史性跨越,在地球上誕生出來人類文明的新秩序。地球文明將會獲得嶄新的起點,並因此縮短與宇宙間廣泛存在著的宇宙文明的差距。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轉折,體現了宇宙人的願望和要求,順應宇宙間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

第三,進步與反動的矛盾。人類思想史是不斷髮展前進的歷史,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地發展。人類新意識形態是先進的,但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反動勢力的強烈抵制。縱觀人類思想史發展的各個時期,反動勢力總是千方百計的阻撓新思想、新認識的誕生和發展,總是試圖開歷史倒車,試圖阻擾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意識形態的誕生和發展,直至成功地步入全人類的思想殿堂,成為支配人類的思想規範和行為規範,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必定會經歷史無前列的矛盾和鬥爭。

第四,鬥爭的尖銳性和殘酷性。如何認識新意識形態面臨的矛盾和鬥爭呢?當人類思想孕育出新的意識形態以後,在世界範圍內,將會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鬥爭,這場鬥爭非常艱苦,有時甚至是極其殘酷的。一些抱持舊思想、就信仰的人會因此拍案,會如臨大敵,甚至會使出各種招數不饒、攻擊和詆譭新意識形態。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違背宇宙人賦予三維空間的歷史規律:只有矛盾才能推動新生事物前進,只有鬥爭才能夠推動新生事物茁壯成長。

越是黑暗就越是接近黎明,越猛烈的暴風雨越會帶來一片嶄新的天地。新意識形態為全人類所共有,必須會在世界範圍內掀起轟轟烈烈的認知革命,這是波瀾壯闊、艱難曲折的歷史過程。

這場舉世矚目的思想革命,將會席捲全球的每個角落,從紐約到阿塞拜疆,從政治家到市民,從羅馬這叫黃到曼谷的僧侶,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關注這場思想革命,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思想革命過程中。

這場震撼全世界的思想革命將會如期爆發,並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全球,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向著未來、向著大同世界、向著宇宙文明邁出實質性的步伐,這是地球與宇宙聯繫的一部分,是地球文明與宇宙文明聯繫的一部分,是地球人類文明,從屬於宇宙文明的既定發展過程的一部分,人類文明,由此獲得史無前例地飛躍和昇華。將來的世界的變化就是如此,但現在21世紀還是有矛盾的存在鬥爭的存在。以上這些內容可以做一個參考。謝謝理解。謝謝!


AAAET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談其可能性,只談其成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歐洲一片散沙)

如果說歐洲能成立一個國家,那肯定也是類似於美國這種聯邦制國家,因為大家誰都不服誰,不可能成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因此歐國的成立將走美國建立的老路。

美國建國怎麼走的呢?當時十幾個州並不願意建立統一國家,誰願意把權送出去?不過在一些人的努力下先成立聯邦政府再說,這時候各州並不給中央聯邦政府面子,聯邦政府就和孫子一樣,也就沒事拉個會開開,往往還調不齊人來開會,更別說對各州的管轄權,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收稅權。


(獨立宣言立國)

但當時力主中央聯邦政府的人是真牛逼啊,他們十分清楚看到,若是不建立合眾國就還是歐洲列強的附庸,永遠直不起腰來!他們不停的遊說各州,最終把美國憲法給立了起來,其中艱辛自不必說。

有了聯邦政府,有了憲法,接著就有了收稅權,這個是聯邦政府的根基,即便是這樣,聯邦政府還是向哄爺爺一樣遷就著各州,隨著時間的遷移,聯邦政府才一步步侵蝕各州的權力,但是也直到南北戰爭之後,聯邦政府才第一次硬氣!

美國用了那麼久才正式成立一個強大的合眾國,歐國的成立肯定也會是步步艱辛,何況那時候美國建立合眾國沒有收到太多外部壓力,但是歐洲就不一樣,現在的世界距離這麼近,歐洲建國的影響顯而易見,必然會收到強大的外部阻力。

好了,歐國克服困難,一步建立起一個強力歐洲合眾國,世界將怎麼變化?

美國的霸權觸角收縮!

北約是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聯盟,美國幾次中東戰爭的背後就是北約,美國在北約有著絕對領導權!北約的建立是為了抗衡前蘇聯的華約組織,後者解體後北約又成了保衛俄羅斯的工具。北約是歐洲各國跟美國之間的博弈,歐洲各國需要北約拉著美國抗衡俄羅斯,美國何嘗不是拿北約來制約俄羅斯,只要歐洲各國覺得自己不能單獨抗衡俄羅斯,北約就一定會存在,美國依然對歐洲保持著控制。所以歐洲國成立之後,北約首先解體,而趕走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會成為第一要務。

俄羅斯表示很不爽

雖然北約看起來十分強大,畢竟是個美國跟歐洲的聯盟啊,但他們對於俄羅斯這裡利益訴求有所區別,因此不能成鐵板一塊,俄羅斯依然可以狹縫求生存。

歐洲國成立之後,美國力量雖然被驅逐,可是獨立面對歐洲國的壓力看起來會削弱,但每一分力量都會打在他的七寸上,十分難受。

歐洲各國以前是覺得俄羅斯是個蠻荒之地,都是野蠻人,斯拉夫人是對俄羅斯人的稱呼,在英語裡就是奴隸的意思,十分看不起。但是蘇聯的崛起又讓歐洲恐懼,德國之所以能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苛刻的條約下再度崛起,就是歐洲各國打著讓德國和蘇聯狗咬狗的主義,可是歐洲最後還是陷入對其鋼鐵洪流的恐懼之中,所以才慌不迭的拉來美國一起抵制。

歐洲與俄羅斯永遠都是對抗,俄羅斯拿能源供應掐住歐洲脖子,歐洲又有技術和經濟優勢令俄羅斯畏懼,俄羅斯絕對不想看到歐洲統一起來和他幹。

我們表示歡迎

我們永遠不想做世界的熱點,只要別人一說我們厲害我們就趕緊擺手說:哪裡哪裡,我們還是很窮很弱的。

以往四十年國際局勢對中國是十分有力,可謂天佑中華,美國在中東地區不停消耗實力,一直騰不出手來對抗我們,反而因為反恐需求而有求於我們。我只希望國際上能有更多的事情去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和精力,讓我們乘機崛起。

歐洲要是統一立國,那裡必將成為美國和俄羅斯共同的火力點,我們將會再次得到發展機遇。

至於歐洲對我們的威脅,暫時還比不上美國和我們北邊的這個鄰居。

總之,世界局勢三足鼎立,利用好這個時機我們會再次乘風而起。


穿美國望世界


歐洲的聯合自強是幾代歐洲人的願望。經過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人開始痛定思和,歐洲國家如何做才能避免無休止的戰爭?才能實現長時間的和平?於是合作與走一體化道路被提上日程,從歐洲三個共同體開始,經歐洲共同體,一直到現在的歐盟--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洲人正一步步邁向一體化。

但是,這一目標的實現絕非易事,在實現的過程中會遇到來自歐洲內外的掣肘:從歐洲內部來看,幾十個國家內部的差異過大,很難把其一一整合為一體,因為這些差異涵蓋經濟發展水平、民族宗教文化、歷史政治傳統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遇到難題的時侯,更容易產生離心傾向而“各自飛”。比如目前英國脫歐等。從歐洲的外部看,在面對共同安全威脅時,歐洲國家更容易聯合起來。但是外部大國,尤其是世界霸權國家並不希望看到出現一個聯合自強的歐洲一極。



如果歐洲國家能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深度一體化(成為一個聯邦國家)的話,將對世界格局造成重大影響。因為從綜合實力上來看,整個歐洲國家的實力已可以比肩美國(除軍事力量之外)。這樣就有利於打破美國一超獨霸的世界格局,有利於世界多極化的形成,從而打造一個國際關係更加民主化的世界。


姜運倉


只要有美國這個霸主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聯合體。美國鬼子都不會放手的。不論這個體的分合成敗。美都會窮盡一切方法剝奪他們的利益的。他包括當下的中蘇大國的發展在內亦是如此。這個美毒是絕對的不會讓我們正常發展或發展好的。我所說的這個問題,當親霸權主義者的人看到會有何感想呢?在這種情況下,還找的到美國人所常說的公平,自由,人權,民主嗎?他們都跑到那裡去了呢?


李承岱


哈哈,這個假設有點無厘頭。

歐洲不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歷史上就是打來打去的。

如果正成為一個國家,那就是三足鼎立啦。


不被套路


贊成英國脫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