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就現在的技術,是截擊還是造諾亞方舟現實?

敲不響的木魚598


別說1公里了,直徑13公里的小行星預計三個月後撞擊地球,既不用截擊也不用早諾亞方舟。

只要地球上的超能力者們能夠多獻出一點愛,多謝溫暖,多去關懷普羅大眾,那麼神自然就會出來幫助我們化解危機,厲不厲害?驚不驚喜?


但是我們的科幻小說水平真的還停留在這個階段,剛剛看完了期盼已久《超禁忌遊戲》結局,真是沒想到,作者把結局的危機扯到了“神”的腦袋上,只能說虎頭蛇尾。


以下引用原文部分


“你……難道是舊神?!”杭一驚駭地問道。

“不。”“辛娜”搖頭道,“舊神當初‘附身’在你們的英語老師身上,的確跟現在是同一種情形。但那並不是她的能力,而是我安排她這樣做的,目的是交代規則,並喚醒你們每個人的超能力。”

杭一和雷傲面面相覷,突然間想到了一件非常關鍵的事——舊版《荷馬史詩》中提到過的重要人物——真正的“神”!

杭一渾身顫-抖,說道:“請問,您是‘神’嗎?”

“辛娜”淡然一笑,說道:“從遠古時代開始,你們地球人就習慣於給‘我們’安上各種你們認為能代表威嚴和尊敬的稱謂。‘神’這個名字,是用得最多的。當然我並不叫這個名字,不過你們要是習慣了,也可以這樣稱呼我。但畢竟,你們人類已不是矇昧之初,我更願意告訴你們真相。”

廣場上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發出聲音。發生在他們眼前的事,似乎比小行星撞擊地球更令人吃驚。

“辛娜”繼續道:“首先你們要知道,不管是‘神’也好,還是‘安拉’‘上帝’也好,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我和我的同類,對於你們來說,是地球之外的‘神秘存在’。我們從這個星球誕生人類那天開始,就對你們的世界充滿了興趣,並且對你們保持著長久的關注和研究。這種情形,大概就跟你們人類用顯微鏡觀測微觀世界,是一樣的吧。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科技和文明程度,是地球的1864.43倍。以你們目前的理解能力,大概很難想象這意味著什麼。簡單地說,我們能辦到很多你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這就是你們把我們尊稱為‘神’的原因吧。

“幾千年來,我們並非沒有以真實面貌現身過,但人類中的一部分,總是對我們欠缺友好,或者企圖用各種方式把我們留在身邊,打算對我們進行長期的依賴和索取。這是不利於推動你們自身發展的。所以我們總是採取一些特殊的方式跟你們進行接觸。

“比如這個叫‘辛娜’的姑娘,想必她的父親以及所有知道內情的人都非常清楚,她根本不是你們星球的人。只是這麼多年來,出於各種原因,這個秘密一直被他們保守下來,沒有告知任何人,包括辛娜本人。但現在,既然我把所有真相告訴了你們,這件事自然也無須諱言了。”

杭一緩緩扭過頭,目瞪口呆地望著辛娜的父親,說道:“這是真的嗎?辛娜……不是您的女兒,甚至不是地球人?”

辛娜的父親面色沉重地點了點頭,承認道:“的確,我們身邊的所有人,包括辛娜在內,都不知道她的身世。這本來是國家機密,不能洩露。但現在……似乎沒必要隱瞞了。”

父親望向“辛娜”,似乎仍然把她當作女兒:“22年前,國安部監測到華中某地,出現了發出綠光的不明飛行物。我當時只是國安部的一個普通情報人員,跟隨同事一起前往有人目睹到UFO的地點。在當地的一片叢林中,我們沒有見到UFO,卻看到了飛碟降臨的痕跡以及更為震驚的事——一個存放在外星容器中的嬰兒。

“這件事自然引起了國安部、國防部以及當局的高度重視。這個不滿一個月的女嬰,看起來就跟普通的地球嬰兒一樣,但各種跡象和證據表明,她不是普通地球人,而是被外星人‘寄放’在地球的一個特殊的嬰孩。

“當時,我們完全不清楚外星人意欲何為。多番商議之後,決定由我來領養這個孩子,充當她的父親,長期觀察她的成長和動向,以便隨時向國安部彙報。”

說到這裡,辛娜的父親望著杭一他們:“一年前的今天,發生‘舊神降臨事件’之後,我們隱約猜到了其中的聯繫,現在看來果然如此。杭一,你現在明白了嗎?這件事之所以發生在你們身上,就是因為——你們是距離‘辛娜’最近的一群人!”

杭一張口結舌,許久沒有說出話來。“辛娜”說道:“沒錯,你們是被我選中的50個人。便於讓我通過這個叫‘辛娜’的女孩,觀察你們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

杭一望著“辛娜”,怔怔地說:“那麼,你跟我們在一起,就是出於這個目的?為了觀察我們?”

“當然不是。你好像還沒明白,跟你們朝夕相處的人是辛娜,不是我。我存在於她的潛意識中,如同另一種人格。她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決定跟你們一起冒險,包括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都是她自己的意願。我只有在現在這種特殊時刻,才從她的潛意識中跳出來,暫時操控她的心智和身\\_體,懂了嗎?”

杭一神思惘然,感到難以接受。

“辛娜”說:“我從來沒有刻意操縱辛娜做任何事情,但是通過她的眼睛,我觀察到了這次的50個競爭者,在此次事件中的各種表現。普羅米修斯……不,是宋琪,她再次令我失望了。還有一些人也是。但是杭一,你們幾個人,卻改變了我對地球人的固有印象。你們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閃光點以及幾千年後的人類在思想境界上的進步。”

“辛娜”感嘆道:“公元12世紀的時候,地球也跟現在一樣,面臨滅頂之災。‘我們’為了拯救這個星球,打算選擇50個人,分別賜予他們不同的超能力。但最後的結果你們已經知道了。這些自私而貪婪的人,並未齊心協力,而是熱衷於互相爭鬥、滿足私慾。

“這件事讓‘我們’對地球人的人性產生了思考和質疑。所以在這一次大災難來臨之前,‘我們’索性滿足地球人喜歡爭鬥和廝殺的本性,決定在50個超能力者中,決出唯一的一個。這就是這場遊戲產生的原因。

“但是,一年之後的今天,以你們為代表的新一代的地球人,卻令我們對地球人的印象產生了改觀。你們表現出來的團結、勇敢、無畏和犧牲精神,令我感動。所以,這場測試結束了。就讓我破一次例吧,幫你們解決這次危機。換句話說,你們幾個人,不用死了。”

雷傲、範寧、元泰和穆修傑欣喜地對視在一起。雷傲好奇地問道:“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呢?”

“辛娜”微微一笑:“我剛才已經在你們不知曉的情況下,通知我的同類了。以我們的科學技術,要解決這樣的危機易如反掌。”

這時,辛娜的父親手機響了,他趕緊接起電話。聽對方說了幾句話後,他激動得喊叫了出來:“航天局打來的電話!幾分鐘前,‘阿波菲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改變了運行軌道,小行星將跟地球擦肩而過,不會撞擊地球了!”

廣場上的人都聽到了國安部副部長說的話,人們一起歡呼雀躍,陌生人也像親人那樣擁抱在一起。之前死氣沉沉的廣場,頃刻間變成歡樂的海洋。

杭一興奮和喜悅得難以言喻,他不住地向“辛娜”道謝。雷傲撓著頭說道:“‘神’,呃……就讓我這樣叫你好嗎?反正你都適應了。我想說,既然‘你們’這麼容易就能拯救這場危機,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這樣做呢?”

“辛娜”神情嚴峻地說:“雷傲,正是由於你們地球人有這樣的依賴思想,‘我們’才不願事事都出手相幫。賦予你們超能力,已是莫大的幫助了。如果每一次危機都由我們代勞,你們就會像永遠長不大的嬰孩一樣,無法得到鍛鍊和成長。對於地球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額,反正你們開心就好,這扯淡的小說,標準的虎頭蛇尾,作者看到挖了那麼多坑填不上了,就拿神來說事兒,真的也是夠夠的了。所以這種假設不用做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什麼都能解決。還研究什麼科學,還是神學比較厲害。


未泯雙瞳


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不會導致人類的毀滅,但巨大的生態災難是不可避免的。人類現在無法制造什麼“諾亞方舟”,也沒有必要。

去年1月18日,《每日郵報》有過一個報道,兩週後有一顆編號為“2002Aj129”的小行星掠過地球,對地球有潛在危險。這顆小行星直徑約1.1公里,與題目所描述相當。

2018年2月4日,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107826公里的速度,在距離地球4208641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我們安然無恙度過一劫。其實地月距離為38.5萬公里,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是地月的10倍多,應該是安全距離。

但這在太空中已經是一個相當近的距離,NASA認為,距離小於7403000公里的小行星,就具有潛在危險。

這個速度是驚人的,每秒約30公里,是我們人類發射航天器速度的幾倍,如果真的撞上地球,後果是災難性的。

1公里小行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1000億噸TNT炸藥的威力,也就是700多萬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

如果這顆小行星落在了人口稠密地區,死亡人數將超過百萬;即使掉落在人口稀少或者海域的地方,也將導致地震和海嘯等重大災害,並導致全球性災難。

據科學家測算,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除了當時撞擊導致的災難,還會導致煙塵在大氣中飄浮長達10年之久,灰塵需要六年才能落到地面。地球將會因此變得黑暗、寒冷、乾燥,並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8度(攝氏度,後同)。

儘管如此,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不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因此所謂製造“諾亞方舟”逃亡大可不必。

而且現在的人類也沒有能力製造出這種所謂的“諾亞方舟”。

現在的人類完全不比恐龍時代,那個時代是沒有智慧的時代,面對自然災害毫無抵禦能力,只有被動的接受。

6500萬年前,恐龍由於體型的龐大和氣候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已經日漸式微,這時候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砸向了地球,成為了壓倒恐龍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恐龍完全滅絕還經歷了數百萬年之久,有些恐龍進化成了鳥類。因此可以認為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了。

這還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這顆小行星改變了地球生物進化的進程和走向,或許還為人類的出現提供了契機。

但在今天即使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也不會滅亡。

因為人類已經不是6500萬年前體型碩大弱智恐龍了,而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物種,並創造了相對高級的文明社會,掌握著科學技術。儘管這種災難目前人類還無法避免,但已經可以主動採取措施應對了,即使遭受重創,人類還是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並能夠度過劫難再創輝煌。

當然如果遇到再大的天體危害,比如一個百公里級的小行星碰撞,那就很可能是人類的末日了,而且人類現在沒有這個能力來對抗,只有自祈多福。

因此小行星撞擊是人類發展到現階段一個最大生存威脅。

截至2018年,人類已經發現小行星127萬多顆,最大的是厄爾枯斯,直徑約1800公里。已經命名的小行星有12712顆,計算出軌跡獲得臨時編號的有679374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150106顆,這些數據還是動態的,隨時會添加。

這些已知小行星99%都在100公里直徑以下,只有26顆直徑大於200公里。這些大小行星雖然很少,碰撞地球的概率很低,但給地球造成生態災難並不需要這麼大的小行星,一顆十幾米到幾十米的小行星就能夠給地球帶來災難。

110年前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的大爆炸,就有可能是一顆直徑僅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冰塊撞擊的結果,這次爆炸導致2000平方公里森林樹木呈放射性倒伏,歐洲都看到亮如白晝的閃光;2013年2月15日,一塊僅16米的隕石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的薩特卡市附近,導致了300多棟房屋窗戶破損,1200多人受傷。

所以這些小隕石撞擊是防不勝防。國際社會早就成立了小行星防範的機構和組織,也研究了不少預警和防範措施。

現在國際組織已經形成一個預警防禦機制,並且專門研發了監控和防範小行星的設備網絡和太空預警望遠鏡,一旦發現小行星的威脅,就會啟動應急防範機制,要求世界各國協調配合。

目前的防範措施有核爆、光帆、引力拖曳、撒網捕獲、鏡子反射等多種方法措施,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預警,能夠提前發現,早做準備。即使各種方法失效也可以採取疏散規避的辦法來減少傷亡和損失。

所以如果真正有一個一公里的小行星要撞擊到地球,有三個月的時間,應該會採取上述措施來解決。防範小行星的各種方法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在這裡就不詳細做介紹了,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探討。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從宇宙的尺度上,地球與月球屬於同一個點,所以地球與月球遭受小行星撞擊的概率是接近的。

看過月球表面圖像的人都有極其深刻的印象,那些遍佈月球每一個角落的大小坑洞,都意味著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天體撞擊。這些撞擊幾乎每天都有發生,只不過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不容易被我們注意到。

下圖是NASA發佈的一張圖片,這張圖片標識出1994年至2013年收集到的流星撞擊數據:

圖中黃色的點為白天撞擊位置,藍色點為夜晚發生的撞擊,圓點的大小代表撞擊釋放的能量。從這張圖片我們就能發現,其實地球遭到的撞擊一點也不少。只不過由於稠密大氣層的保護,有許多的隕石在高空就被焚燒和破碎,甚至化為烏有。

如果碰到個頭較大的隕石和小行星,我們怕就不會如此幸運了。

(小行星撞南地球將帶來巨大災難)

2018年12月22日,一顆大型近地小行星2003 SD220從距離地球大約290萬公里的地方擦身而過,這也是400多年來最接近地球的一顆小行星了。設在美洲的多個天文臺通過望遠鏡拍下了這個小行星的照片,並對它進行了測量。如果它撞上地球,將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災難,因為這傢伙的長度至少有1.6公里!

(從地球近距離掠過的小行星2003 SD220)

全球多個國家都有小行星和近地天體的跟蹤機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國際空間衛士”組織,和美國宇航局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DCO)。

PDCO的任務主要有:

  • 確保及早發現有潛在危險的物體(PHO)——30至50米直徑的小行星和彗星,其軌道預計可將其帶入0.05地球天文單位,這樣大小的物體足夠穿越大氣層並對地面造成損失;

  • 跟蹤和描述PHO併發布有關潛在影響的警告;
  • 提供有關PHO的及時準確的溝通;
  • 引導美國政府規劃和協調,以應對實際的威脅。

PDCO的數據大多來自NASA的一個 “近地天體(NEO)觀測計劃”所提供的數據,NEO目前已經發現了大約15000個近地天體,這些小行星大約95%都有140米以上直徑,據估計這種規模的近地天體數量大約將超過25000個。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我們發現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未來將與地球相撞,將如何應對?

逃肯定是逃不掉的,即便是你打造了一個巨型的“諾亞方舟”,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帶來的影響將是深重和長遠的,時間上也不可能做到三個月打造一艘拯救全人類的“方舟”。

我相信人類會聯合起來加以應對。

最合理的方法就是發射一枚大推力火箭,將一顆攜帶著燃料的“上面級”送到小行星上“登陸”,然後啟動發動機,將這顆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推離與地球交匯的軌道。從而解除它的威脅。

(OSIRIS-REx探測器追蹤小行星101955 Bennu的飛行軌跡,藍色為地球軌道,綠色為小行星軌道,紅色為探測器軌道)

就在不久前的2018年12月31日,NASA一顆名叫OSIRIS-REx的探測器進入到距離地球1.1億公里的小行星101955 Bennu的運行軌道,OSIRIS-REx圍繞著這顆直徑為492米的小行星做了一次貼身飛行。

(OSIRIS-REx探測器圍繞小行星101955 Bennu飛行)

OSIRIS-REx探測器是在經過兩年的旅程後才找到Bennu的,它的任務一是圍繞著這顆具有潛在撞地威脅的小行星進行探測,同時試圖從小行星上取樣,並將樣本帶回地球。

人類既然現在就可以在遙遠的深空對小行星進行精確的跟蹤飛行,並且有可能實施登陸,就一定可以在未來將小行星推離危險的軌道,或者,直接在它威脅地球之前用核彈頭實施摧毀(這通常對付質地比較鬆散的小行星更有效)。當然了,無論是推離還是摧毀,都要越早越好,三個月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些。


周志宏glee


如果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就現在的技術,是截擊還是造諾亞方舟現實?

其實這個話題的關鍵並非是1KM小行星的威力有多大,而是它到底會不會撞上地球!因為小行星的軌道會受到太多的因素影響,假如原本將於地球擦肩而過,結果卻因為人類的瞎折騰反而一頭撞上地球,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但如果確信會撞擊地球的話,這事就好辦了,辦法絕對是有的,咱來一一羅列下各種手段,看看哪個比較靠譜?

一般以現在的技術手段讓小行星變軌不外乎引力拖拽、陽光聚焦蒸發小行星物質產生推力甚至給小行星粉刷增加陽光動力又或者給它撞上太陽帆這些溫柔措施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咱只有三個月時間,準備-發射-到達-產生效果,甚至三個月都不夠,它會帶著我們人類的傑作一起撞向地球!那麼就沒辦法了?當然有,時間不夠就需要絕對暴力的手段而且要雙管齊下!

一、將火箭發動機和燃料運送的小行星上組裝,發動然後推離軌道?

這個比較好理解,也比較直接,但三個月的時間,數億千米外的距離,送到小行星上還有多少燃料這值得商榷,如果有大量的燃料的話,這個計劃是靠譜的,但燃料有限或者用陽光產生的電能啟動離子發動機,估計時間就不夠了!這個計劃在大推力火箭能保證燃料的基礎上是可行的,但在現階段,似乎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二、丟核彈爆破小行星,將其炸散?

這個猶如《天地大沖撞》中的計劃,還得在小行星上打孔爆破,還有一個風險是可能把小行星炸散了,但變成了一堆小行星衝地球而來.....這可如何是好?這個計劃不太靠譜!

三、用核彈爆炸產生動力推離小行星原來的軌道?

現階段也許這個是比較可行的執行方案,畢竟獵戶座核裂變飛船計劃和《從地球撤離》中用的都是裂變彈的爆炸產生的推力推動飛船,那麼用小型核彈不斷在小行星附近不同位置爆炸產生的推力和改變方向逐漸讓小行星改變軌道!但有一個極為棘手的為題是小行星可能是某種不規則的運動在自轉.......這絕對是一項要人命的行動,實在難以計算爆炸點和起爆時間!

當然上圖只是給各位參考《撤離地球》中的飛船大小及動力方式!

當然以上計劃並非一定能奏效,因此地面上的堡壘施工必須同時進行,畢竟1KM直徑的小行星也不過就是撓癢癢而已,人類可能會遭受一次大災難,但並不會遭受滅頂之災,撤離沿海低窪地區,或者建立堅固的堡壘抵禦撞擊後的海嘯等!怎麼也得保證一部分人生存下來是不?

其實1KM的小行星即使啥都不準備,倖存者仍然超過95%以上,只不過看掉在誰家頭上了,如果是歐洲的話也許就有某個國家該滅國了,但假如在俄羅斯或者也沒啥大感覺,不用擔心過了頭!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km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的尤卡坦半島,引起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直接滅絕了地球上80%的物種,其中就有恐龍


當年那顆小行星帶速度達到了40km/s,撞擊後產生的煙塵讓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許多動植物就是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的,大型生物基本都被滅絕了,而小型哺乳動物卻很好的活了下來,最終進化成今天的我們。

現如今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雖然暫時還無法抵擋10公里的小行星,但是1公里直徑的小行星還是有辦法攔截並摧毀的,最起碼也能讓它偏離軌道不至於撞上地球,而這一切都需要核彈來幫忙。

地球大氣層內爆炸的核彈藉助於大氣壓可以生成威力強大的衝擊波,一切建築和生物都會在衝擊波下粉身碎骨,但是外太空並沒有空氣,因此依靠衝擊波是無法抵擋小行星帶,人類必須像反導系統一樣對高速飛行的小行星進行精確打擊。

NASA現在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太空檢測體系,擁有豐富的小行星跟蹤經驗,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一經發現就會被密切監視,到時候引導核彈對其進行精確打擊並不困難。

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人類毀滅這顆小行星,一顆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完全能把它炸的渣都沒有,高速飛行的核彈頭和小行星相撞時的衝擊能還會進一步摧毀小行星,最後就算產生了一些碎片,也會在大氣層中被摩擦殆盡。

科學技術是我們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當人類擁有足夠的技術之後,就算是火星撞地球也沒什麼好怕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這題目沒意義, 直徑10公里以內的小行星對人類現在來說都不是威脅。直徑再大的,我們還有月球這個保衛者。月球引力可以提前把它捕獲,改變軌道,或者直接拉到月球上,你以為月球的滿身傷痕哪來的,都是保護地球留下的勳章。再小點直徑一公里,更不需要那麼麻煩,只需要計算出軌道,不斷的向小行星要經過的軌道發射實心的撞擊彈頭,彈頭的速度加上小行星的速度。只靠物理撞擊就能把它搞碎了 。或者控制好角度,把他撞偏了。而且撞擊也會減速,撞不碎,也可以降低小行星的速度,速度降下來,辦法不就更多了。再不行還有鑽地核彈,直接打到小行星內部,再引爆,分分鐘碾碎它。3個月,發射幾千顆導彈的時間都夠了。


茶書閱人生


人類必須自知自明,決不可自不量力。一旦有直徑一千米的損星三個月後朝著地球砸耒,依據人類現時科學水平,中途攔截幾無可能,建造諾亞方舟不說造不出,即便能造,三個月也耒不及。再說,就是造成了,卻依然沒離開地球。

大凡隕星按化學成份,可分為石隕星、鐵隕星、鐵石隕星三類,向地球墮落的損星,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會被焚燬大部,也就是說直徑一公里的損星越過大氣層後將直徑不足500米,甚至更小。

石隕星結構比較鬆散,過大氣層時會因劇烈伸縮引發崩裂,變成無數大小碎石塊砸向地面,對地球,對人類損害相對要小。

鐵石隕星亦然,不過比純石隕星危害大。

無疑鐵隕星結構緊密,對地球,對人類危害大極。

作為人類,當然不能坐以待斃,精確襲耒隕星運行軌道,人類科技水平已能辦到,探查好了可能的墮落區域,立馬儘可能地疏散人群,必竟還有三個月餘地。此外,還應該用運載行星登陸倉的火箭,配載儘可能多的烈爆核彈、氫彈,按設計好的行進路線飛向隕星,以便碰碰運氣,爭取在地球大氣層外擊碎隕星,或使隕星改變行走軌跡擦過地球。

總之,這麼大的隕星,尚毀滅不了地球,也滅不了地球人類,但給地球,給人類帶耒巨大損害是無疑的。

隕星若墮向地球斷裂帶,砸向山嶺,肯定造成地震,山動地搖,若墮落海洋,引發海嘯免不了,萬一砸在大沙漠中,那便是不幸中之大幸,不定砸出個新天地哩!

胡扯一通,切勿見笑。


魯陽揮弋


親,三個月製造方舟好像不太現實哦。不過,一公里的小行星,還好了啦。滅掉恐龍的那顆可是直徑10公里以上哦。

要討論撞上地球可能導致的結果,就還得看這顆小行星是什麼質地,是實心還是空心的。

如果是鐵質實心的,那就是最糟糕的情況,因為鐵質的小行星是密度最高的一類,打臉很痛的。若是石質的會好一丟丟,空心的呢會好許多,因為空心的小行星容易崩解。但如果是大部分冰質的,而且是空心的,那麼就不那麼擔心了。因為這一類小行星在靠近地球的過程中可能就開始解體了,在進入地球大氣的時候,多半會融化變成液體或氣體,最後就可能是小行星當中的一些渣渣隕石落下來,但外柔內剛的類型則一樣會很兇險呢(例如裝著鐵芯的雪球)。

上圖:鐵鎳質隕石,密度很高,而且不易被大氣層燒燬,落下的破壞力相當大。

上圖:石隕石剖面,密度相對偏低,而且因為成分複雜,略容易分解。

上圖:冰石質混合的小行星,在打臉地球時,會自然崩解為更小的碎片。

遇到最壞的情況(鐵質實心),顯然採取攔截的手段會比較好。而且攔截後設法推動使其變軌可能是最佳方案。攔截轟炸使其解體不是很優雅的處理手法,因為鐵質或者石質小行星被打碎之後,雖然減小了打臉地球的能量等級,但是增加了地球被輕微打臉的面積——本來是一巴掌重的,變成十巴掌輕的,哪一款更適合人類呢?但是別忘了,地球大部分面積都是海洋,分散的小行星碎片墜入海洋的幾率更大,這樣似乎更“好受”,人類居住的陸地會少“挨”幾下。這樣的方案應該會比任由大顆的小行星撞上地球要好很多。

上圖:俄羅斯上空飛過的隕石,就這樣的隕石也能造成20億盧布的損失

大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主要問題在於能量太集中會破壞地殼造成巨大的環境改變,包括大氣的改變,諸如海嘯,大氣環流改變,以及因為地殼斷裂而產生火山活動,以及全球的板塊活動增強等等,後患無窮。而且這麼大顆的小行星如果落到陸地,尤其是落到城市上方,那造成的災難真可謂是滅頂之災了。相關的壯觀場景,大家自行找科幻片腦補。

再來說說時間問題——三個月,時間有點緊迫,但人類至少可以動用現有的航天器,如果恰巧有航天項目需要發射的話。至少幾個大國擁有的洲際導彈和核武器可以派上一些用場,但這些武器只能在小行星接近地球大氣的時候才能用上。當然中國的反衛星武器可能是最現實的選擇,估計蘇聯和美國也都有類似的實力,就看小行星準備打地球的哪邊臉?如果沒有對著某一邊臉打過來,那麼相關的一些武器要能夠及時準確地擊中小行星還是很困難的——估計科學家們在短時間內檢測並計算出小行星的軌道。如果不巧所有國家的武器系統和航天系統都沒有能力準備好,甚至出現意外的話,那麼這顆小行星就很可能成為地球屁股上,人類頭頂上的痛。

上圖:導彈攔截小行星藝術想象圖


此外,考慮激光武器裂解也是可選的手段,如果小行星是屬於冰石混合類型的話。但目前全球最強大的激光武器可能並不能支持長時間地對移動目標進行打擊,因為功率太大。


小宇堂




如果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現在的人類既不能成功截擊,也不必造什麼諾亞方舟。這是因為就現在人類掌握的技術,還做不到攔截高速飛行的行星的程度。別說三個月,就是給人類三年,也沒有有效的辦法成功的攔截小行星。

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最低速度大約在每秒20千米左右,若要成功攔截,首先要計算清楚小行星的軌道。而人類發射的火箭,由於存在誤差,很難對速度如此快的物體進行攔截。另外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如果密度是每立方5噸,它的質量就是209億噸。

在太空使用核武器,沒有空氣就沒有衝擊波,所以也難以摧毀,或改變它的軌跡。如果在大氣層進行攔截,別說難以攔截,就是能攔截,結果很可能增加對地球生物及人類的傷害。



人類能不能發射火箭進入小行星的運行軌道,逐漸靠近並登陸小行星,然後摧毀或使其改變軌道呢?可惜也不行。歐洲航天局曾登陸過一顆彗星,那是在2004年3月2日發射了一顆阿麗亞娜火箭,飛行了64億公里,到了2014年11月12日,整整用了十年時間,才由登陸器登陸彗星。給人類三個月,登陸或靠近小行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計算小行星可能的撞擊地點。如果可能在陸地,就讓危險地區的人儘可能的遠離,也要防止火山爆發或發生的火災。如果落入海洋,則要防備可能發生的海嘯。好在這顆小行星,還沒有大到滅絕地球一切生物的程度。至於能不能能劫後餘生,就要看你的運氣如何了。


仰望星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諾亞方舟(建造星際飛船離開地球)肯定不現實,人類目前航天科技還遠不具備星際旅行的實力,而且三個月的時間確實太短了,即使具備星際航行的實力,也需要很長時間做準備!

那麼只有去截擊小行星了!

人類具備截擊小行星的實力嗎?目前看來,並不完全具備這樣的實力,目前科學家只是從理論上分析可以利用核彈或者激光的強大能量炸燬小行星,讓其變成碎塊墜落到大氣層被燒燬,不過人類並沒有實力嘗試過,我們也很少有機會嘗試,因為一般的小行星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在墜落到大氣層的過程中基本燒燬了!

炸燬一顆小行星實施起來肯定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小行星的軌道並不像太陽系八大行星那樣基本固定,我們很難準確預測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所以,目前科學家正在做的就是儘量提前預知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以及有沒有可能在未來靠近地球。比如NASA就有專門的監測任何可能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甚至會提前幾年就能夠做出預測,在距離地球幾十萬公里甚至更遠的時候就開始重點關注!

幾十萬公里看似很遠,其實已經距離地球很近了,通常情況下科學家甚至並不會等待那個時候!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朝著地球飛來,科學家們會提前採取措施,一般做的是給小行星施加一種力讓其稍微改變運行軌道,只是輕微的改變就可以了,因為即使輕微的改變隨著時間的積累效果也會非常明顯,輕微的改變意味著不需要很大的能量,用激光產生的能量讓小行星一端燃燒產生反作用力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1公里的小行星沒有改變軌道,科學家們又沒有截擊成功(畢竟三個月時間太短了),直接撞擊地球會如何呢?

參考下6500萬年前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還有地球物種3/4以上滅絕,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不會導致人類滅絕,但破壞性也是巨大的,如果撞擊海洋,將會產生恐怖的海嘯,掩蓋城市甚至直接會被淹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