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廁所的環衛工藏書7000冊!這是什麼精神及教育意義

掃廁所的環衛工藏書7000冊!這是什麼精神及教育意義

四川內江57歲環衛工劉國成是公廁保潔員,用白話說就是掃廁所的,這本身沒什麼特別的,但是這位環衛工成了新聞人物,因為這位環衛工家裡竟然藏書7000冊!他40多年來不斷買書,如今劉國慶的藏書已有7000多冊,幾乎擠佔了家中大部分空間。

掃廁所的環衛工藏書7000冊!這是什麼精神及教育意義

“心在書中,死在書裡”,這是劉國成曾經在書城的網名,這個網名足以表現出其對書的喜愛。然而他眼中的這些“精神財富”,曾被妻子看成廢紙一堆,勸他賣書換錢供兒子上大學,但他堅決不肯,仍是繼續悄悄買書帶回家中。直至今日,兒子工作了,妻子儘管偶爾還有怨言,但只能“隨他去”。

這位環衛工的事蹟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紛紛評說劉國慶身為一位公廁保潔員但腹有詩書氣自華!家裡藏書7000冊的環衛工是很少見,因而很搶眼球,其實這類現象並不少見,學術上稱為 Inferiority complex,劉國慶只是這其中突然的代表而已。什麼是Inferiority complex,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相對低層的人士盡力要顯示高級的文化或經濟地位,就是俗話說的打腫臉充胖子。沒有文憑的以買書藏書“彌補”,許多人以參加根本不懂的藝術活動或者展覽來炫耀皇帝的新裝,沒有經濟條件的貸款買(二手)豪車來顯示實力。

掃廁所的環衛工藏書7000冊!這是什麼精神及教育意義

房子是用來住的,書是用來讀的,讀書並不是為了書本身,而是為了其中裝載的知識。一個人可以睡在書堆上但肚子空空無知無識,一個人也可以家中沒什麼書卻知識豐富。一個有智慧的人是不會買那麼多的書放在家裡的,因為這藏書根本消化不了,也就是說這些書根本不可能轉化為知識,哪怕是最聰明最能幹的人也不可能。報道中說劉國慶一天用一個小時讀書,這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書根本就沒看沒讀,只是裝飾而已。

Inferiority complex是 try to compensate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by acting superior(試圖通過強烈的表現來掩蓋/對抗自己的不足),結果是很負面的,這負面不僅僅是扭曲怪異表象更是實質的損害。比如我們這位環衛工的不聽妻子的勸告,把緊張的經濟資源用於購買一堆廢紙而不是供兒子上大學,這種極端的(愚蠢)行為傷害了自己孩子的發展。劉國慶的自卑情結是40多年前在他青少年時代開始的,而這一發就不可收拾持續40餘年,並且將一直持續下去,自卑情結可對孩子造成深刻的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而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的,孩子一旦形成自卑情結對他們的成長,甚至他們下一代的成長都會造成長期的危害,這可能造成的原因,也就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有:校園欺凌,父母/老師的批評責難,比如懶惰或愚蠢(哪怕是聰明的孩子如果家長一味要以最好,最聰明,最能幹的對象比也會造成自卑情結),身體虛弱,精神上的膽怯,身體殘疾,舉止特別,以及外貌容貌,學習成績,運動能力,家庭背景等等因素都可造成自卑情結。

人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陷至少會有美中不足,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培養成穩定陽光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並不是聰明學習好才能成功,大部分商人老闆都不是學習成績好的最聰明的。這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是如此,很多傑出的企業家甚至大學都讀不出來,輟學卻成大業,而聰明高學歷的企業家少之又少。不拘一格用人才,這不光是某個老闆或者領導的政策,這是當今社會經濟不斷細分(以後還必將更為深入的細分)的必然結果,社會的發展令市場職場更為精緻化,也為各種各樣的人帶來成功的機會。

我們不可能通過後天的教育來改變孩子的硬件——智力水平,實際上今天的社會也不是隻有獨木橋一條路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給孩子一個陽光自信的心境,這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人生出發點,讓孩子能發揮人生的潛力,取得人生的價值。

徐弘炯教育系列,感謝您的伴隨和閱讀。(公眾號:food2sou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