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Nivkhes尼夫赫人。中國史藉有記載,金元稱為“吉里迷”,明清稱之“費雅喀”,俄國人早期稱之為“吉里亞克(Gilyak、Giliaks、Giliatski)”。現在稱“尼夫赫”,取源於尼夫赫語中的“人”。主要分佈於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經濟傳統上以捕魚和獵取海洋生物為基礎,也兼有狩獵犬類養殖等等。原始信仰薩滿教,冬季有“熊祭”風俗。

對庫頁島相關遺址遺存進行的放射性碳測定,公元前4950-4570年尼夫赫人已分佈至此。但是尼夫赫人風俗文化已近基本消亡了,在俄羅斯聚集生活的現在僅有數千人,大部分使用俄語了。原有尼夫赫語是孤立語言,有人歸類於古西伯利亞語。

尼夫赫人有很多近親胞族的,中國人更多熟知的赫哲族人便是,是著名的漁獵民族。在俄羅斯生活的赫哲族人,人數也遠多於尼夫赫人。韓國日本在民族成份中,也有尼夫赫淵源,更甚至遠到堪察加半島的堪察加人和科里亞克人,美洲西北的薩利希語民族等等。

DNA數據表明,尼夫赫族群從非洲遷途中,有一支去了印尼尼亞斯群島。中國古籍《海錄》中稱尼亞斯島為“呢是國”,鄭和下西洋曾到達此地,島上族群稱為尼亞斯人。在古代尼亞斯人發展已超過周邊民族,有了階級分化。與周邊民族相比,尼亞斯人皮膚較白,相貌近似華人。島上居民傳統上分為貴族、平民和奴隸三個階層,經濟為農業和養殖及漁業等等。

不久前做DNA測試玩(確實只為玩),發現我母系DNA有Y1這一古老祖源,Y1在赫哲族群佔百分之四十左右,在尼夫赫人佔百分之六十左右,尼亞斯人也有相當比例。查閱資料之後,感覺有Y1標點的這一族群,也堪稱偉大的黃種人!雖然跑的太遠,沒參與到華夏文明興起的中心,但在開拓人類生存之路上表現是出色的!

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古老的漁夫尼夫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