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

蝶戀花緋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愛黨愛國愛民之心。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出版的《暴風驟雨》、《山鄉鉅變》、《湘江一夜》等作品,曾深受讀者喜愛。

周立波首先是一位愛國者,早在1932年,他曾因參加工人運動被捕入獄,1934年,他參加了“左聯”,1935年入黨。抗戰期間,以戰地記者的視角報道抗戰,用筆來鼓舞人們的鬥志,他的足跡遍及華北前線,1938年到1939年參與編輯《抗戰日報》、《救亡日報》,1939年12月到延安,投身文化界救亡工作,1944年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6年,到東北參加土改工作,這段經歷為他寫《暴風驟雨》積累了素材。

他是文化界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一名戰士。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用筆做投槍,衝鋒陷陣,鼓舞人們的鬥志;新中國成立後,緊跟時代的脈搏,深入工廠農村,謳歌日新月異的祖國,反映農村的《山鄉鉅變》,以清新秀麗,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描寫農村生活,讓讀者感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步伐。他與趙樹理有“南周北趙”的美譽。

周立波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他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大學開除,因組織工人運動被捕入獄;還是1968年到1973年被隔離審查或受批判,他都保持革命意志,保持對黨的信念。1973年他被解除“監護審查”回京治病,1978年,他創作發表了小說《湘江一夜》,是這一年的優秀小說之一。

他給老作家嚴文井的印象是:

他是一個真正的作家,其作品的思想藝術成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否認的。像他這樣的作家,真正的作家,在中國並不很多。

嚴文井認為,周立波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而又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的作家,以他的才華和能力,還可能寫出更多、更高的文學作品,寫出更多反映偉大時代的傳世之作。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在京逝世。去世前,他曾囑咐妻子,要把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妻子在處理完他的後事後,按照其遺願,將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

今天,人們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能夠查到周立波在各個時期出版的各種版本的作品;能夠查到他的《新區石油戰士讚歌》、《檀灣和石灣》、《讀詩雜拾》、《新巖》、《下放的一夜》、《關於小說創作的一些問題》等手稿;能夠查到他給肖三、田間、沙汀、崔道怡等人的信函原件。

讓我們向這位有理想、有抱負、真正的作家致敬!


趣話歷史那些事


『此周立波非彼周立波』 娛樂至死這個現象在現代社會已經開始逐漸突顯出來了。理性,邏輯性,秩序性慢慢地被碾碎;同樣,娛樂明星一言一行的影響力竟然比文學家們嘔心瀝血寫出來的作品還要大。我們也明白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但我們可不可以拖延一下它的腳步,再慢一點呢?我們再想想辦法來解決。


本人同樣也慚愧看到周立波第一瞬間想到的是那個脫口秀明星——周立波。後來才明白是那位上個世紀中國著名作家周立波。周立波只是他的筆名,原名周紹儀,是一位偉大的作家,編譯家,同時也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人。

1934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同魯迅先生一樣認為,以筆為武器,喚醒中華民族之魂來使中華民族重新站立起來。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內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堅持宣揚中國共產黨,在這期間翻譯了數本國外著作。

在抗戰期間,他從來沒有躲在後面,當過戰地記者,參與過地下黨工作,在《抗日日報》、《救亡日報》、《解放日報》積極參與編輯工作,不斷地鼓舞著人們的鬥志。還去到了延安,在魯迅文學藝術學院任教。


他於魯迅先生筆下那位到死都在喊著革命,卻對革命一無所知的阿Q不一樣,這是一位真正明白革命為何物的人,並且多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動革命的前行。

周立波曾說自己是一名戰士,在他的心裡,寫作就是他的戰鬥,紙張就是他的戰場。他深刻明白毛主席的思想,知道中國農村就是革命的起點,所以他的大量文學作品都是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立波在創作上擁有強大的探索精神。他在寫農民,寫農村生活時能夠體會到強大的自由與舒適,所以他致力於運用自己強大的文學素養。把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寫出具有中國風的氣派,使自己的作品越來越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他與孫犁、趙樹理和柳青四人被稱作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四杆鐵筆”和“四大名旦”,也和趙樹理被稱為是鄉土作家的“南周北趙”。他最著名的一本小說是《暴風驟雨》,這是一本反映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小說。

以小見大的方式描述《中國土地法大綱》頒佈前後,在一個村莊內發生的一些故事,通過對小人物的描述來完整地展現整個解放區土地改革的過程。這部小說給當時社會解答了很多問題,也表達了很多思想,還預測了現在的一些社會問題。

該作品上從表層上來看,擁有明確的政治傾向性以及思想意圖,但是在審美傾向以及藝術風格上要透露出周立波的情趣。所以,他的思想意圖和藝術風格之間就形成了一種緊張的關係。


周立波於1979年去世,此時離文革僅僅過去三年,而他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與大部分文人一樣飽受煎熬。儘管如此,他在感覺到自己不行的時候,仍然對自己的妻子說,國家還在建設之中,還在發展之中,需要很多的支持和幫助。

於是這個為國家一輩子的人,為人民能站起來的人在倒下去之後把自己的遺產捐獻給了國家,令人肅然起敬。


史之策


這個周立波不是德雲社的于謙!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以為,這難道是網上剛爆出來的最新新聞嗎?

後來仔細一想,哦,原來是重名,和德雲社的于謙一重名那位明朝重臣一樣,都是名人重名了!

突然就覺得很慚愧,慚愧的是,同樣是周立波,在我們心理影響更大的卻是當代的這位名人。

而題目的這個周立波可不是網絡上那個活躍的藝人,姑且稱為藝人吧,畢竟藝人是一箇中性詞彙,沒有褒貶義,個人認為這也是一個社會對娛樂明星應有的態度。

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應該是,這位生上世紀初的的文學巨匠周立波,知道他是誰,並且知道他幹了什麼。

文學大師周立波

周立波原名叫做周紹儀,是湖南人。生於1908年的中國農村,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是著名的左聯作家。

1928年的時候,開始寫作,由於農村出身,再加上自己的政治傾向他自然而然的就投身於描寫當時落後的農村和鄉村,藉此表達封建舊制度的不滿。

在抗戰爆發後,他當過戰地記者,走遍了華北前線,冒著炮火的危險,把抗日戰爭中發生的真實感人動人的故事記述下來,弘揚英勇的民族精神。

他也曾經在1939年的時候任教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擔任教師,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把他的學生們培養成一批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

解放時期,他創作了諸多有關農村鄉土故事,最著名的自然是文學作品《暴風驟雨》和《山鄉鉅變》。兩本書先後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金,還有一部名叫湘江之夜的短篇小說,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

《暴風驟雨》的名氣之大,可以號稱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兩部經典著作。同時也證明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和孫犁趙樹理,柳青等人,因為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4杆鐵筆,在相當長的時期之內,他們的作品都是描寫鄉土生活的標杆。

德藝雙馨周立波

他不僅一位優秀的文學創作中,不僅是世紀中國文壇的一顆巨星,同時還是優秀的魯迅文化學者,和具有革命精神的共產黨人。

他在71歲那年去世,令人感動的是,他臨終之際,仍然心憂國家!他始終不忘交代家人要將屬於他個人的稿費和工資,以及種種個人財產全部捐獻給國家,支援國家的文化事業。

他用一生來證明,作為一個優秀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是真真正正的完成了把一生都貢獻給最壯麗的事業,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全部都貢獻給國家和人民,並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

從這點而言,或許這個周立波才是,更值得我們去銘記和懷念的。因此下次當我們提起周立波的時候,希望能夠更多分一點記憶空間,給這位值得敬仰的先輩!

因為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


歷史好奇怪


相信大多數讀者看到這個標題都以為是那個‘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海派清口的創始人,其實不是的。

這個周立波是作家周立波,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是我國著名的鄉土作家。

他生於1908年,逝於1979年,代表作有《狂風驟雨》、《湘江一夜》等。

其中《狂風驟雨》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的一生是愛國的,早年參加運動被關進監獄。

但這並沒有磨滅他的愛國之情,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寫作。

《狂風驟雨》就是他在東北參加‘土地改革’時所創作的。

在他彌留之際,他囑咐妻子將自己的全部遺產都捐獻給國家。

他的妻子在忍痛辦完周立波先生的後事,就將其全部遺產捐獻給國家。

周立波把自己的遺產都捐獻給國家,是因為他深深的愛著祖國。

他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願意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周立波先生逝世的那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國家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

而周先生對於金錢沒有過分的慾望和佔有慾,所以他決定把這筆錢捐給國家。

雖然周立波先生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千千萬萬個周立波的力量是強大的。

我想周先生一方面是想要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希望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能團結起來建設國家。

周立波對祖國的赤子之心是有目共睹的。

生於斯,長於斯。他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讓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

這是一個赤子對於自己國家在最後的溫存。

雖然他已然逝去,但他仍然想留下點什麼,讓自己繼續為這個國家發光發熱。


盤娛樂


于謙不是說相聲的嘛,怎麼還組織發起了京師保衛戰?

一說起周立波,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那個海派清口主持人,但題目中的周立波可不是現在這個周立波。

沒辦法啊,有時候去用搜索工具探尋一下大明於少保的事蹟,它卻給我蹦出來一堆德雲社於老師的最新消息,再夾帶點莆田系醫院的廣告 ,想要從浩如煙海的消息中找到真正有用於自己的知識,太難了。

這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在的社會風氣,大家對明星戲子的瞭解很明顯比做學問的人要多,尤其是歷史上做學問的舊人。

今天要說的這位周立波,確確實實是一位已經去世了的文人,他在生前就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和祖國建設之中,甚至在他死後,還囑咐他的妻子將他的全部遺產捐獻給了國家,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想,大概率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係。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字鳳翔,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父母都是舊式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讓他自小就懂得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知識,也對學習和文字更有興趣和好奇心。

長大後的周立波如願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這裡邊的老師普遍思想覺悟很先進,很有才華,在老師們的薰陶之下,他的思想開放程度進一步拓寬,文學素養深厚,這也為他之後成為一位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畢業後,周立波參加了大革命,但是很可惜,遭遇了挫折,在此之後,他去了學校做了一名老師,周立波從小所接受的先進思想,使得他不甘於就這樣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他想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自己的努力,於是他仍然參與一些革命工作,比如發放革命傳單,不幸運的是,在被校方發現之後,就被校方開除了。

即使是這樣,周立波也沒有後悔,他不放棄參與革命的任何機會,反而開始尋找新的可以為祖國出力的方向。後來他因為領導工人罷工,被捕入獄,直到1934年才被保釋出來。

這之後的周立波,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一種革命方式——那就是寫作,他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周立波的想法其實和魯迅先生的很相近,他也認為要以手中的筆作為武器,揭露社會上的黑暗現實,觸動國人的內心,從而推動革命的順利進行。

周立波和那個時候的很多文人一樣,不僅思想和學識優秀,對於國外的精品,也從不排斥,而是抱著學習和借鑑的心態,所以在他自己寫文章的同時,他還翻譯了不少國外的書籍文章。

抗戰期間,周立波盡力發揮自己的光與熱,在《解放日誌》等報社做編輯,用文字激勵人們的鬥志。他個人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大都比較貼近人們的生活,具有真實性和鄉土氣息。

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小說莫過於《暴風驟雨》。

《暴風驟雨》寫的是解放區土地改革背景下的一系列故事,書中營造了很多真實而又鮮活的人物形象,主要內容是在當地工作隊的帶領之下,農民和惡霸地主的鬥爭和與土匪的戰鬥情形。



他書中所描寫的土地改革,十分詳細,且具有時代特點,書中的各個人物,就是當時農民的真實寫照,故事性也比較強,讓人看的很是激情澎湃,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於革命的看法,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大作。

後來周立波也沒有逃過那個年代的浩劫,雖然他堅強撐過去了大部分時間,但還是在苦盡甘來之際不幸去世。

他臨死的時候,非但沒有怨氣,還囑咐他的妻子,國家還在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你我大家的支持,讓他的妻子把自己的遺產一點不留,全部捐了出去。



周立波歷盡苦難、衷心未改,把自己一生都以自認為正確的方式獻給他的祖國,僅憑這種百折不彎的精神,就值得後人的尊敬和學習。


歷來現實


嚇我一跳!此周立波,可不是那個海派清口周立波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會被誤導!以為是那個沒事作妖的周立波,而是下面這位鄉土文學的作家。那個周立波讓他遺產全部捐給國家,就讓他捐幾所學校,估計都夠他肉疼很久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是他。


好好認識一下,下面這個文學家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其創作的大量文學作品都是和農村生活有關,因此特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他在生前就有很多作品,在國際上都得了很多的獎項,所以他的作品也是被人們所認可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暴風驟雨》。是描述當時農村生活的經典之作。

希望我們不要這麼的娛樂至死!只關注娛樂圈的周立波。


保險島


周立波是我十分欽佩和敬仰的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他生於1908年,卒於1979年。1934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過戰地記者,也在延安任教於魯迅文學藝術學院,並主編巜解放日報》文藝副刊。在1946年還參加了東北土地改革工作。他寫的小說、散文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寫作農村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為讀者所喜愛。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周立波最有名的作品,是兩部以農村土地改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一部是1947年創作的巜暴風驟雨》,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一部是1955年至1965年創作的巜山鄉鉅變》,此部著作被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創作成連環畫作品,同樣被堪稱經典。周立波還著有大量散文、短篇小說,一生寫作出版300萬字。他與趙樹理、柳青、孫犁等4位作家,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鐵筆",因為在相當長時期內,在作品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上還沒有人能超越他們。周立波還是個翻譯家,曾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巜秘密的中國》等百餘萬字作品。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去世。去世前他決定把自己的全部遺產捐獻給國家。他妻子忍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在辦完喪事後,默默按照周立波的遺願,把全部稿費捐獻給國家。周立波的這一舉動,充分體現出這樣三點:一,他無愧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傑出的革命作家的光榮稱號。二,他親自參與了建立新中國的浴血奮戰,見證了人民共和國的來之不易;他長期深入農村,接觸農民,對國家、對人民真正地懷有深厚的感情。三,他從小接受黨的教育和培養,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立志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所以,他的為人是善良的,道德是高尚的,拳拳報國心是至死不忘的。周立波的一生,就是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一生,是值得人民永遠緬懷的。





玉堂行佛人


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的確是一部好小說,他反映了東北接近解放時土改運動的各種情形,小說裡面的各種人物描述得活靈活現,小說從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的時間開始,發生在東北松江省《今黑龍江》境內的農村土改前後所發生的各種事物,小說裡邊有趕四轉轆大車的老孫頭,有八路軍三五九旅轉到東北參加土改運動的工作隊的蕭隊長,有屯子裡的地主韓老六,有放牛的牛倌,有富農,貧農等等各種人物,作者本身隨三五九旅南下抗日後轉到東北參加了土改運動,小說展現出各種東北方言土話和東北解放初期時農村種植的各種農作物,寫出如此好的小說真是難得,死後還把遺產稿費全部捐出,能為社會作出這種祟高精神的人是少見的,向這位為革命奮鬥一生的偉大作家致敬。




村夫\n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愛黨愛國愛民之心。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出版的《暴風驟雨》、《山鄉鉅變》、《湘江一夜》等作品,曾深受讀者喜愛。

周立波首先是一位愛國者,早在1932年,他曾因參加工人運動被捕入獄,1934年,他參加了“左聯”,1935年入黨。抗戰期間,以戰地記者的視角報道抗戰,用筆來鼓舞人們的鬥志,他的足跡遍及華北前線,1938年到1939年參與編輯《抗戰日報》、《救亡日報》,1939年12月到延安,投身文化界救亡工作,1944年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6年,到東北參加土改工作,這段經歷為他寫《暴風驟雨》積累了素材。

他是文化界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一名戰士。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用筆做投槍,衝鋒陷陣,鼓舞人們的鬥志;新中國成立後,緊跟時代的脈搏,深入工廠農村,謳歌日新月異的祖國,反映農村的《山鄉鉅變》,以清新秀麗,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描寫農村生活,讓讀者感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步伐。他與趙樹理有“南周北趙”的美譽。

周立波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他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大學開除,因組織工人運動被捕入獄;還是1968年到1973年被隔離審查或受批判,他都保持革命意志,保持對黨的信念。1973年他被解除“監護審查”回京治病,1978年,他創作發表了小說《湘江一夜》,是這一年的優秀小說之一。

他給老作家嚴文井的印象是:

他是一個真正的作家,其作品的思想藝術成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否認的。像他這樣的作家,真正的作家,在中國並不很多。

嚴文井認為,周立波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而又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的作家,以他的才華和能力,還可能寫出更多、更高的文學作品,寫出更多反映偉大時代的傳世之作。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在京逝世。去世前,他曾囑咐妻子,要把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妻子在處理完他的後事後,按照其遺願,將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

今天,人們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能夠查到周立波在各個時期出版的各種版本的作品;能夠查到他的《新區石油戰士讚歌》、《檀灣和石灣》、《讀詩雜拾》、《新巖》、《下放的一夜》、《關於小說創作的一些問題》等手稿;能夠查到他給肖三、田間、沙汀、崔道怡等人的信函原件。

讓我們向這位有理想、有抱負、真正的作家致敬!





A曾仕強留聲機


我的學生時代,我讀過《暴風驟雨》這本書。這是一部紅色精典,他曾經給了那一代人難忘的記憶。作者周立波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到延安,在魯迅文學藝術學院任教,並發表報告文學,後來擔任《中原日報》副社長。在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熱愛黨愛人民,忠誠黨的文化事業,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把自己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正是他有著這樣的家國情懷,有著這樣高尚的品質,他把身後的遺產全部捐贈給國家,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的大義行為。向周立波致敬!向革命前輩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