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祕的赫哲族是如何外出捕魚的?

赫哲大阿哥


我家媳婦就是赫哲族,我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其實赫哲族就是漁獵民族,漁獵一直以來就是傳統的勞作方式,就和漢族人種莊稼一樣,赫哲族就是靠打漁為生的。外出捕魚的方法當然也有好多。

但是一般來講,捕魚基本不會脫離三種方式:第一,魚叉插;第二,釣魚;第三,用網撈。當然目前中國還有用電魚的,這裡就不說了!

首先,魚叉插魚——這種是非常落後原始的捕魚方式,現在基本沒有采用的。可能真的要完全的棒打狍子,瓢舀魚的地方,魚多也傻到不行的程度才能實現。這種捕魚方式即使是現在俄羅斯境內的赫哲族也很少會採用,因為他們已經有漁網了。

第二,釣魚——這種是相對休閒的捕魚方式,我其實就非常喜歡釣魚。在俄羅斯讀書的時候也經常去釣魚。效率也不高,一般講求效率的時候也不怎麼採用。但是冬天大冰眼的時候經常會採用這樣的釣魚方式。因為漁網不太容易施展開。

第三,用網撈——這個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相對效率比較高、靠譜的捕魚方式。也是赫哲鄉親們普遍採用的捕魚方式。能夠收穫比較好,但是,據我所知。中國境內的赫哲漁民打不到什麼魚,因為江裡面的魚非常少;俄羅斯境內的赫哲族能打到非常多的魚,但是魚賣不了太多錢,因為魚太多了。真是無論如何漁民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的。


豆哥的幸福生活


赫哲族捕魚方式與漁具很奇特,大約有四種捕魚方法。

第一種是冬釣。三江流域冬季特別寒冷,江面的冰封凍達兩尺多厚。江封實後,便選有魚的江面,鑿開直徑兩尺多的冰眼,透過冰眼就可以垂釣。釣魚的方法是在鉤上掛上一隻金屬魚片,緊挨魚片是魚鉤,垂釣人攪動魚鉤,江中的游魚誤以為是遊動的小魚,吞吃後便被鉤起。冬釣很有特色,老年婦女都是釣魚高手,有時能釣到大魚。

第二種冬捕方式是下冬網,鑿出直徑一米的大冰眼,把漁網下到冰下的江水中,在對面再鑿出網冰眼,把網穿上水線,由漁把頭在冰下江水中穿網,這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從出網冰眼處拉出網,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有時一網打魚千斤以上。

第三種冬捕方式是叉魚,這種方式是在江流冰面上鑿出冰眼,然後在冰跟上蓋起一座上尖下闊的圓形小草屋,叉魚人站在冰眼旁,冰下江中游魚清晰可見,赫哲人的叉魚本領高超,只要見到游魚,“刷”的一聲飛叉入水,順勢提叉,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便被捉到冰面上,真是叉無虛發。

第四種捕魚方法是打冬庫。這種冬捕方法是在夏季盛水期時,由於江水水位高,使江漢中水滿魚肥,於是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把江汊和大江連接處,用柳排攔斷,這樣使江汊中的肥魚遊不進大江。這就形成了魚庫,等冬季到來,江水封凍,便到魚庫上打冰眼,下網冬捕。這種冬捕方式是網網不空,有時一網能捕魚幾千斤。

魚叉捕魚。赫哲族很獨特的捕魚方式是用鐵製的魚叉捕魚。魚叉為三根叉刺,向裡有倒須,安有木柄,木柄上系魚繩。在長期的捕魚實踐中,赫哲人深諳魚的習性,能夠根據魚在水中游動激起的水波紋,準確無誤地判斷出水中的魚是什麼魚,再根據不同魚種的習性,決定如何用叉捕。例如,水面有圓圓的水波紋,水中有成串的小水泡,這肯定是鯉魚;如水紋朝兩邊分開,那是草根魚;水中草葉在搖動,水波紋急且小,那是胖頭魚。對魚的判斷很重要,不同的魚,叉法是不同的。赫哲人叉魚技巧熟練、沉著穩重,非常善於抓住時機,叉得穩、準、狠,就是上千斤的大鰉魚,都能飛叉捕獲。當他們發現鰉魚後,飛叉叉中,便乘船溜魚,當比叉重的千斤大鰉魚疲憊不堪時,把大鰉魚牽至江邊,大鰉魚最脆弱的地方是鼻骨,用錘擊其鼻骨,鰉魚便癱在江邊了,這時用利器戳其腮,因劇痛,魚挺身飛躍,便躍上江岸,車載回家中,便可或食或售。


任柯潼


赫哲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那裡景色壯麗、江流寬穩,盛產多種魚類。特定的生活環境和自然條件,也使捕魚方式不同於其他民族鉤釣、網捕形式,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捕魚是赫哲人賴以生存的一項生產活動,漁民根據各種魚的習性特點和活動規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魚場所,按照不同季節進行捕撈。赫哲人捕魚大致分為“春、秋、冬”三個季節,最佳捕魚季節為秋季馬哈魚汛期。春天,赫哲人捕撈各種雜魚;夏天,他們修理漁網、整理漁具。

  秋天,那可是赫哲人收穫的季節,他們盡情地捕撈大馬哈魚、鱘魚和鰉魚;到了冬天,他們則鑿冰眼、拉大網捕魚……赫哲人的生活離不開魚。早年的時候,他們以吃大馬哈魚的次數來計算自己的歲數,吃過幾次大馬哈魚就是幾歲。連孩子們的遊戲也離不開魚,他們常常玩一種“叉草球”的傳統遊戲,就是模仿漁業生產中叉魚的樣子追逐嬉戲。

  赫哲族人生活在北緯45度以北的嚴寒地區,這裡有長達7個多月的結冰期。冬季到處是冰天雪地,江水結冰達1-2米,而這正是赫哲人民捕魚的大好季節。他們的冰下捕魚方法,既有網捕,又有鉤釣。大拉網有百米多長,怎樣下到冰層以下需要一套熟練的技巧。

  下網前,選擇地點十分重要,經驗豐富的赫哲老漁民只要審視冰面的顏色,就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下網。選定地點後在冰面打好兩排冰眼,把網綱在冰下穿過,然後逐漸圍攏,最後在出網口把冰下的魚網拉到冰面上。

  冬季冰下魚群聚集,用大拉網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萬斤魚。在冬季,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捕撈,人們都喜歡隨身攜帶魚叉。使用魚叉叉魚,是一種傳統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魚叉,分不脫柄和脫柄兩種。他們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用不同的魚叉。而且其叉魚的方法也有許多種。

  他們的冰下捕魚方法,既有網捕,又有鉤釣。大拉網有百米多長,怎樣下到冰層以下需要一套熟練的技巧。下網前,選擇地點十分重要,經驗豐富的赫哲老漁民只要審視冰面的顏色,就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下網。

  選定地點後在冰面打好兩排冰眼,把網綱在冰下穿過,然後逐漸圍攏,最後在出網口把冰下的魚網拉到冰面上。冬季冰下魚群聚集,用大拉網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萬斤魚。

  在冬季,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捕撈,人們都喜歡隨身攜帶魚叉。使用魚叉叉魚,是一種傳統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魚叉,分不脫柄和脫柄兩種。他們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用不同的魚叉。而且其叉魚的方法也有許多種。

  赫哲人還創造了冰封江面時的幹鉤釣魚法。這是一種在江面上鑿冰捕魚的方法,赫哲族的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並精於此道。

  常用捕撈工具有:網、鉤、叉船。網具:絲掛子、拉網、趟網、旋網等。鉤具有:滾鉤、鈍鉤、蹶噠鉤等。魚叉分連柄魚叉和帶手繩魚叉兩種。船有三葉板船、樺皮船、快馬子船等。


文卿說歷史


一是冬釣。三江流域冬季特別寒冷,江面的冰封凍達兩尺多厚。江封實後,便選有魚的江面,鑿開直徑兩尺多的冰眼,透過冰眼就可以垂釣。釣魚的方法是在鉤上掛上一隻金屬魚片,緊挨魚片是魚鉤,垂釣人攪動魚鉤,江中的游魚誤以為是遊動的小魚,吞吃後便被鉤起。冬釣很有特色,老年婦女都是釣魚高手,有時能釣到大魚。

二是冬捕方式是下冬網,鑿出直徑一米的大冰眼,把漁網下到冰下的江水中,在對面再鑿出網冰眼,把網穿上水線,由漁把頭在冰下江水中穿網,這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從出網冰眼處拉出網,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有時一網打魚千斤以上。

三是冬捕方式是叉魚,這種方式是在江流冰面上鑿出冰眼,然後在冰跟上蓋起一座上尖下闊的圓形小草屋,叉魚人站在冰眼旁,冰下江中游魚清晰可見,赫哲人的叉魚本領高超,只要見到游魚,“刷”的一聲飛叉入水,順勢提叉,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便被捉到冰面上,真是叉無虛發。

四是捕魚方法是打冬庫。這種冬捕方法是在夏季盛水期時,由於江水水位高,使江漢中水滿魚肥,於是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把江汊和大江連接處,用柳排攔斷,這樣使江汊中的肥魚遊不進大江。這就形成了魚庫,等冬季到來,江水封凍,便到魚庫上打冰眼,下網冬捕。這種冬捕方式是網網不空,有時一網能捕魚幾千斤。

魚叉捕魚。赫哲族很獨特的捕魚方式是用鐵製的魚叉捕魚。魚叉為三根叉刺,向裡有倒須,安有木柄,木柄上系魚繩。在長期的捕魚實踐中,赫哲人深諳魚的習性,能夠根據魚在水中游動激起的水波紋,準確無誤地判斷出水中的魚是什麼魚,再根據不同魚種的習性,決定如何用叉捕。


譜碟古縣誌研究


赫哲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那裡景色壯麗、江流寬穩,盛產多種魚類。使用魚叉捕魚是赫哲族生活特點之一,叉魚技術十分出色,捕魚手往往叉無虛發,對圍捕大馬哈魚等魚類十分有效。特定的生活環境和自然條件,也使捕魚方式不同於其他民族鉤釣、網捕形式,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赫哲族很獨特的捕魚方式是用鐵製的魚叉捕魚。魚叉為三根叉刺,向裡有倒須,安有木柄,木柄上系魚繩。在長期的捕魚實踐中,赫哲人深諳魚的習性,能夠根據魚在水中游動激起的水波紋,準確無誤地判斷出水中的魚是什麼魚,再根據不同魚種的習性,決定如何用叉捕。

赫哲人冬天捕魚,在江面鑿出直徑一米的大冰眼,把漁網下到冰下的江水中,在對面再鑿出網冰眼,把網穿上水線,由漁把頭在冰下江水中穿網,這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從出網冰眼處拉出網,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有時一網打魚千斤以上。在夏季盛水期時,由於江水水位高,使江漢中水滿魚肥,於是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把江汊和大江連接處,用柳排攔斷,這樣使江汊中的肥魚遊不進大江。這就形成了魚庫,等冬季到來,江水封凍,便到魚庫上打冰眼,下網冬捕。這種冬捕方式是網網不空,有時一網能捕魚幾千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