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招辦:啟動複查“高考移民”考生報名資格,各市招生辦於5月15日前上報結果至省教育考試院高招處。你怎麼看?

笪駿


引起熱議的高考移民:

最近,涉及高考的最熱的兩個省份,一個是貴州,一個是廣東。其熱都是因為指向一個詞語“高考移民”。貴州省考試院處理了三名學生,一名清華一名復旦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都是因為空掛學籍違規取得高考資格而被錄取,現都已作被退學處理。

廣東的情況是,一所名叫富源的學校,忽然冒出大批尖子生,直接碾壓其他學校,引發關注。後來一查,富源二模進入前100的學生中,有10多名學生是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的,於是高考移民問題揭開,廣東省全省徹查。

造成高考移民的原因:

其一、985、211等名重大學在不同的省份,錄取的分數線和錄取率是不同的,這個情況有兩個極,一個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發達地區,錄取率高,錄取分數線低。一個是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分數線低錄取率高。這種分數線和錄取率在不同地區的巨大差距,是高考移民的終極的原因和推手。

其二、一些高中學校,為了所謂打造品牌,追求升學率,在明知考生不具備報名資格的情況下,為這些考生空掛學籍。這些違規學校是高考移民實現的關鍵環節,沒有這些學校的許可,違規空掛學籍是不可能實現的。這裡面,除了追求升學率外,是否還有利益輸送,值得查一查。

其三,一些有關係的考生家長,通過運作,鑽了政策空子,實現空掛學籍,異地高考,從而進入名校。事實證明往往得手,被處理的只是冰山一角,違規的成本很低,導致這些家長鋌而走險。

對於高考移民的治理對策:

一、就像現在廣東這樣,嚴查審核考生報名資格,各級招辦嚴格進行復查。老實說,這樣的辦法有效果,但是治標不治本。被查到了,就當沒這回事,回戶籍地重新報名,還是一樣參加高考,如果沒查到,目標達成,也是違規是零成本。

所以僅僅複查是不夠的,對於違規的學校和個人的處理才是關鍵,要讓違規的人付出很大違規成本,才能起到震懾作用,特別是對於弄虛作假的高中學校,學校負責人及參與的人,必須加重處理,行業禁入、取消資格、罰款甚至課以刑法。

二、治標又治本的辦法,全國高考,統一試卷,統一錄取,分數線和錄取率,無論什麼地區,大家都一樣,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樣,高考移民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了可鑽的政策空子。如果一定要對邊遠地區進行扶持,可以在正式招錄之外,給予額外的政策扶持,跟全國統一的高考切割開來。


當代師說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事件起因是,富源學校在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中,對其他學校形成“碾軋”,理科全市前10名中就佔了6名。一個成立沒有多久的私立中學,竟然可以考如此高的成績。根據深圳市有關部門最新證實,富源學校進入“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餘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進而引發一場關於高考移民的風波事件。高考移民並不是今年才發生,也不是隻有廣東省才有,前兩年福建省高考移民風波就鬧的沸沸揚揚。

高考移民帶來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高考不公平的問題,廣東省教育廳能夠重拳出擊嚴查存在的問題。說明省領導面對事情的解決態度還是值得稱讚的,畢竟高考關係到每一個高考學子的公平公正。能夠在高考之前把所有的問題檢察清楚,可以避免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對部分考生志願填報的影響。同時也能夠讓那些想通過高考移民進入名校的學生止步,切勿高考完以後成績作廢(貴州省2018——2019取消多名高考生入學資格,其中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讓那些想通過高考移民的考生及時止損。


為什麼會頻繁的在各省市產生高考移民的現象呢?

1、每一個考生都想要進入名校,名校光環在現在的社會工作中太重要。但是每個省份的985大學、211大學的錄取率是不相同的。不同省份的高考難度其實相差很大,特別是985/211高校的錄取率。例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錄取率遠遠超過其他省份,像福建省、青海省等每年的高考分數線都相對較低,而且錄取率很高。因此會催生出一部分想通過高考移民操作、掛空學籍操作等來實現進入名校的道路。



2、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不同的省市師資力量的配置,教學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前些年時間,一部分有錢人會幫自己的孩子學籍戶口弄到新疆、西藏等地方,然後在內地學習。等到高考的時候才回到學籍所在的地方進行高考。部分學生通過此種手段進入名校,最近幾年可能高考對戶籍、學生的材料要求比較嚴格等,操作的人相對來說較少。

如何解決高考移民縷縷出現的問題呢?

治標不治本的通過嚴查的方式防止高考移民時間的發生,肯定每年都會有漏網之魚。通過高考移民進入名校的學生應該每年都有,只不過可能有些沒有查到。如果想要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不僅要每年高考報名期間嚴查考生的信息,而且要求在本省參加高考的學生必須滿三年以上的學習時間,定期的對學生是否在籍進行核查。如果發現有考生高考移民、掛空學籍把不良現象記錄檔案。另外一點就是平衡各個省份的名校的錄取率,儘量平衡每一個省份的高考錄取率。

你們認為如何才能夠解決高考移民頻繁出現的問題,如果平衡各個省市的高考錄取率,是否能夠有效的防止此類問題出現呢?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高考移民”是教育不公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全國統一考試統一題目,這是最公平的,結果他們說各地教育水平差異大,所以才有教育地方保護,那我想請問:

1、能不能所有高校按照應屆報考人數比例招生?去看看清華北大在各地錄取率,北京能高出河南山東50多倍。

2、如果不能按照人數比例招生,那能不能別拿全國稅收絕大部分補貼清北?去看看清華北大一年補貼多少,地方大學還不如他們一個零頭。

3、就算你們是北上廣深貢獻稅收多,當地大學經費多。那他們能不能也在我們村劃個圈,我保證我們村也是宇宙中心。GDP絕對比肩北上廣深!

至於很多人說大城市學生素質高,那我想請問能不能也把“素質高”加到高考裡面? 否則就別自欺欺人。

隋朝末年科舉考試才出現,在這之前只要有所謂的名人士大夫一句“素質高”“道德好”,傻子都能當官!



跨世紀的少先隊員


這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相信教育部門政府部門都不好處理,畢竟不處罰那會有更多的人鑽制度的空子,處罰的話又都是一些勤奮上進努力的學生對源頭上就有問題的制度微乎其微。我覺得,這個問題現在越來越突出,而且這些問題跨越省份涉及全國,國家是否需要重視一下,稍微調整一下全國的高考制度,和全國性名校與地方性名校的錄取率統一問題?不需要絕對公平,至少要做到相對公平,就拿清華北大來說,屬於全國性的名校就不應該出現地方保護主義,而應該全國統一錄取率。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大學就該歸為地方性名校,而不應該上升到全國性。這只是個人觀點,勿噴。反正單單靠地方教育廳徹查 做些示範性懲罰,根本治標不治本。


zaoanananan


中國的高考制度是被世界公認的高考制度,從考試到錄取一直堅持公平、公正。

考試進行統考,每個考室都安裝了監控,而且保留下來,即使是已經被錄取了,如果調取錄像發現作弊的行為,也會取消學籍。而且5年內不準報考。

閱卷也是以省為單位閱卷,流水作業,並且閱卷制度十分科學、嚴格,保證了公平性。

錄取更是電腦錄取,杜絕了人為因素。

再來談談高考報考,報考大學都是在戶籍所在省報考。“高考移民”是指原來的戶口所在地並不在廣東而在某某省,為了高考採用手段將戶口從一個省轉到另一個省,這就不符合報考條件了,而且如果有利益鏈條,會產生腐敗等等問題。條件不合格,取消報考資格是必然的。


平淡是真oymlq


又出了個空掛學籍的詞,空掛學籍要回實際就讀地高考麼?那會導致什麼結果呢?那我們是不是都可以在自己老家掛個學籍,然後去北京天津上海廣東上高中學習,然後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當地高考了?也不用轉戶口,比之前高考移民又得轉戶口又得轉學籍輕鬆多了,對不對


舊城3474


警告廣東教育主管部門,超越法律程序的再次審核搞不好會出大洋相。理由是,法律沒有給你們反覆審核的權利和空間。二是如此短的時間開展這麼大規模的審核必須有授權。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組織部門不能隨意否定以前得結論。也就是沒有省政府授權許可,教育廳不能否定以前核準的事項。三,如何善後,如果查出人數很多,教育行政部門是不是引咎辭職呢?誰又能保證孩子們還有沒有高考的機會呢


做人厚道再厚道


作為深圳那麼開放的城市,在努力的吸引人才,我們把眼界放大一點,你既然在開展人才大戰,為什麼一些人想通過你那裡成才就不可以呢?你只希望得到別的地方培養出來的人才為你所用,而不願意自己培養一些呢,難道你不知道這些學生從高中開始就想著為你深圳服務了,而你確要扼殺他們?美其名曰:教育公平


曉強


高考制度雖有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有其客觀原因,對當前的中國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公平的。對某一個地方的學子來說,錄取名額那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目標,錄取名額是國家統一分配的。高考移民掐尖搶奪了名校的錄取名額,本地學子就少了錄取機會,嚴重破壞了當前相對公平的高考環境。


惠州朱烽


是不是深圳各個學區的學生也該回本學區的學校參加高考啊!跨省就是侵害本省學生權益,那麼跨區域掐尖子生的高中是不是也侵害了本學區戶籍學生的受教育的權利????這個整天搗鼓的教育領導們考慮過沒有!!!跑偏了100步的被指責,那麼跑偏50步的就沒有問題,就可以趾高氣揚的指責百步人群?什麼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