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怎麼辦?

小麥156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在出生後一週內出現的皮膚黃染現象。新生兒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不同類型的黃疸,對身體的影響程度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當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爸爸媽媽要仔細觀察。



一、生理性黃疽

症狀分析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2~3天開始出現,然後逐漸加重,在第4~6天達到高峰,以後逐漸減輕。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產後7~14天逐漸消退,早產兒多在出生後3周消退。生理性黃疸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

1.新生兒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而且這類紅細胞壽命短,容易被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出現黃疸。


2.新生兒肝臟功能尚未完善,參與膽紅素代謝的肝臟酶的量較少,且活性較差,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故而使新生兒出現黃疸現象。

判斷方法

1.生理性黃疸的程度較輕,皮膚呈淡黃色,黃疸出現的部位多為面部和上半身。同時,身體並沒有其他不良症狀,新生兒的體溫、食慾、大小便顏色、生長髮育等都很正常。

2.化驗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低於221毫摩/升,早產兒低於257毫摩/升。

應對方法

生理性黃疸通常會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處理。

二、病理性黃疸

症狀分析

病理性黃疸指新生兒患有疾病,使身體裡的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還會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

判斷方法

1.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要比生理性黃疸早,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出現。

2.病理性黃疸的程度較重,呈較為鮮亮的黃色,包括四肢在內的皮膚,甚至手心、腳心都是黃的,尿也是黃的,會染黃尿布。

3.病理性黃疸消退超過2周,或者消退後,可再次出現。

4.如果寶寶大便呈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5.新生兒出現精神狀態欠佳、吃奶不香、吮吸無力,甚至抽風等症狀,一般是病理性黃疸。

6.檢查血清膽紅素時,病理性黃疸的足月兒膽紅素

超過221毫摩/升,早產兒超過257毫摩/升,或

上升過快,每天上升超過85毫摩/升。


應對方法

當新生兒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及早治療。

三、母乳性黃疸

症狀分析

母乳性黃疸多在新生兒出生後4~7天出現,24周達到高峰,一般持續3~4周,第二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第三個月才消退。

判斷方法

1.判斷母乳性黃疸,首先要排除病理性黃疸。

2.黃疸期間若停餵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若再以母乳餵養,黃疸繼而加重,但不會達到原來的嚴重程度。

3.黃疸程度以輕度(血清膽紅素小於205毫摩升)至中度(205-342毫摩/升)為主,重度(大於342毫摩/升)較為少見。

應對方法

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因此要多給新生兒補充水分,預防新生兒便秘。


有何不可crq


剛出生的寶寶遇到黃疸問題很正常。這是寶寶的一個必經階段。只是反映到每個寶寶身上就不一樣了。

首先,家長需要定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測黃疸值。只要在正常範圍內,或者略微偏高,問題都不大。按照醫生要求適當給水、準時吃藥就好。

第二,倘若黃疸值超過標準過多,就需要照藍光或者其他疾病的排查了。

我家大寶出生後黃疸值略微偏高,後來我出了院之後,月子裡總覺得他有些發黃。雖然也經常曬太陽,也按照醫生要求有吃藥,但是在他26天的時候,我發現他的眼睛也有些發黃,於是趕緊去了醫院,醫生說黃疸值太高,可能會有其他方面的病症,需要住院排查。當時就把我嚇了一大跳,眼淚汩汩往下流。

後來住在新生兒病房十天,把所有該排查的都查了,每天還要照藍光治療黃疸。總算熬到出院,大寶看起來是白了許多,就是滿身的醫院味兒,讓我心疼不已。

隨後小二寶出生的時候,黃疸值也有些高。我就非常的在意這件事,每週都要去醫院測量黃疸值。其實看著小二寶倒不是那麼黃,但是心裡有大寶的陰影在,總是不由自主的擔心不已。好在第三週的時候,小二寶的黃疸值恢復了正常。我也好好的舒了口氣。

寶寶黃疸,媽媽不要盲目的相信偏方。最好是定時檢查黃疸值,並且多讓寶寶喝些水,幫助新陳代謝。如果黃疸值居高不下,就需要排出病理性黃疸的問題。越早檢查越早得到治療,越早康復。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沫沫的靜好歲月


什麼是黃疸?

因血清中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引起皮膚粘膜、鞏膜或其他器官發黃的現象。

寶寶黃疸正常嗎?什麼樣的黃疸屬正常、什麼樣的黃疸不正常?

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和母乳性

它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正常現象,在新生兒中有60%可能會有,引發的原因也很單純:就是足月新生兒發育過程中血清膽紅素水平增高所致。

寶寶通常於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出生4-5天皮膚黃染可達到高峰,隨後7-10天逐漸消退。

生理性黃疸不影響新生兒的身體發育不需要特殊治療就可以自行消退。


所有病理性黃疸都需要到醫院診治,它引發的原因就比生理性黃疸複雜了一點:除了膽紅素增高的幅度超過了正常生理水平的標準,還伴隨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疾病。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情況? 需要治療嗎?

母乳餵養兒,黃疸於生後3~8天出現,1~3周達高峰,6~12周消退,停餵母乳3~5天,黃疸會減輕或消退,可能與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進入患兒腸內使腸道內UCB生成。


從肉眼來看,若只是眼白和顏面微黃,身上不明顯,則為輕度黃疸,若黃染部位達軀幹、胸腹部,則為中度黃染,若是寶寶的手心、腳心都發黃了,那麼,黃疸的程度則比較嚴重了。

毋庸置疑的第一點,意識到寶寶黃疸請第一時間及時送醫

以下我們可以瞭解一下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法:

光照療法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一種常見治療方法,是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

光療的不良反應有發熱、腹瀉、皮疹、青銅症等,這些在停止光療及對症處理後會逐步緩解。

膽紅素明顯升高是因為膽紅素代謝的異常所致,而輸液人體白蛋白會對膽紅素的代謝改善有幫助。

寶寶換血一般是在核黃疸的情況下換血的,所謂的核黃疸就是膽紅素腦病,由於黃疸很高,導致腦脊液都成了黃色的,正常情況下是透明,由於黃疸進入腦部導致腦部的病變。



新生兒一般會檢測黃疸值,如果偏高,醫生會先開藥降低數值,如果吃藥後數值有升高的跡象,醫院會建議寶寶住院照藍光。無論怎樣家長一定要配合醫生各種檢查,分清楚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及時就醫,以防寶寶病情惡化。


另外也可以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關注新生兒營養與健康管理專家“獲得更多育兒健康知識。


新生兒營養與健康


唐女士上個月喜得貴子,一家人都很開心,寶寶體重6.6斤健康又可愛,可剛出生一天就出現皮膚髮黃的情況,以前聽家裡老人說新生兒皮膚髮黃是普遍的黃疸症狀,過段時間自己就能好,唐女士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讓唐女士沒有想到的是昨日深夜寶寶突然出現呼吸急促,發熱,大便發白的症狀,一家人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後得知孩子得了膽紅素腦病,幸虧就醫及時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導致死亡,而引發該病的罪魁禍首竟然就是黃疸!

唐女士從醫生口中瞭解到,新生兒得黃疸現象雖然普遍,但卻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釀成無法彌補的大錯。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做好了解和預防呢?

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病因特殊而複雜,能夠正確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才能更好的預防。

生理性黃疸

在出生後3-5天可出現黃疸,足月兒在14天內黃疸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黃疸全部消退,屬正常現象。

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過早(於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程度重或進展快;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者。

尤其是1周內的早產兒和有嚴重缺氧、酸中毒、顱內病變、嚴重感染的患兒,嚴重者可引起核黃疸(也就是膽紅素腦病),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後遺症。必須儘早積極治療。

(1)酶誘導劑: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緩慢。

(2)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應根據引起黃疸病因慎重使用。

(3)中藥:以茵陳蒿湯或茵梔黃顆粒為主。

2、光療

使用光療時應注意:

①光療箱溫度應保持30℃左右,溼度60%。

②嬰兒應全身赤裸,用黑紙保護雙眼,並遮蓋睪丸,除餵奶及護理操作時暫停外,應持續照射。

③定期用藍光射計測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譜波長427~475nm的藍光。燈源與嬰兒距離50cm,總瓦數為160~320W。使用光療的副作用有發熱、腹瀉、皮疹、核黃素缺乏、血小板減少、青銅症等,停光療後可自行恢復。

3、換血療法

主要用於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黃疸。(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孕婦和胎兒之間血型不合而產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

預防工作不容忽視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

正良說: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整個家庭的重心,若新生兒出現皮膚髮黃、手心腳心發黃症狀,家長們需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出現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生,必要時及時就醫,切勿因一時的疏忽大意而毀了孩子的終生!

點贊加轉發讓更多的新生兒媽媽可以看到哦~

健康問題可留言評論區,我為你免費解答!


用戶58572586001


都說足月出生的寶寶出現黃疸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哲媽想說,即使是這樣,也請寶媽們不要忽視。哲寶就是因為出生後,沒有重視黃疸的問題,造成了滿月後黃疸還未消退,直接影響了疫苗的注射。那麼如何正視新生兒黃疸呢?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眼白微黃;第4-5天進階到全身黃;2-3周左右消退。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寶寶出院後,每天必須要帶寶寶到室外或者在家裡的窗戶邊曬30分鐘太陽,這樣可以加速黃疸的消退。哲寶在月子期間就是因為很少曬太陽,造成黃疸一直沒有消退。

曬太陽有助於退黃,需將寶貝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皮膚表面積曬的越多退黃的效果越好。但是曬太陽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寶寶的眼睛被太陽直射,可以在寶貝睡覺時曬太陽,或者在寶寶的眼睛上蓋上一層紗布。如果是秋冬季,可以在關閉門窗打開空調的房間裡,在窗邊隔著玻璃輪流曬不同部位的皮膚,不要全身裸露。輕微黃疸的寶寶,適當照照頭面、手腳或臀部就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寶貝的進食、排便也和黃疸密切相關,寶貝如果攝入奶量不足也會加重黃疸。由於寶貝攝入水分減少,體內膽紅素水平就會升高。寶寶喝奶量充足了,排便和尿的次數多了,會加快代謝,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2、母乳性黃疸: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的孕二醇激素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部分吃母乳的寶寶黃疸症狀會持續1-2個月。約有10-15%以喝母乳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但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沒有影響。吃母乳的寶寶,如果發現滿月後黃疸仍未消退,黃疸值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可嘗試停止哺乳24-48小時,若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很快地下降了20%,那可能就是母乳性黃疸。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嘗試停餵母乳。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母乳性黃疸寶媽們不必驚慌,可先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再用母乳餵養。

3、其他病理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得更早,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就會出現。醫生會通過採血來檢查膽紅素水平和黃疸值。如果膽紅素水平低,則基本無礙,不用擔心。如果膽紅素水平很高而且上升太快,醫生可能會需要將寶寶放在藍光箱中接受藍光治療,以減少血液中的膽紅素。

媽媽產後住院時,醫生每天都會測量寶寶的黃疸值,通常情況下,在正常值範圍內的寶寶都可正常出院。出院後的2周內,寶媽們應該多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變化和寶寶的食量、排便情況,並每天給寶寶曬太陽,攝入充足的奶水,這樣寶寶的黃疸就會快快消退的!大家喜歡的話,持續更新中喲,‘觀住’我吧。


杏兒頑固的情感世界


黃疸首先要判斷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但根據提問者的描述,應該是生理性黃疸居多,很多寶寶滿月後黃疸沒有退完,這是很正常的,由於地球是圓的,每個地方的紫外線都不一樣,因此每個地方的寶寶退的時間也不一樣。這個黃疸是否真的需要擔心,要根據醫生測的數字來決定的,我家大寶滿月時時12,但醫生說沒有關係,這是母乳性黃疸,不用擔心,多曬曬太陽就可以,同時還可以用金銀花煮菊花水來洗澡,而我家二寶是10,當時那家醫院就馬上給我轉診到兒科,叫我開藥吃,但我覺寶寶那麼小,不捨得給他吃藥,而且他才10,都沒有大寶的高,於是就回來自己曬太陽,和用花來洗澡,一個星期後馬上就降到7,逐步就開始接近正常,因此建議各位媽媽不要著急,母乳性黃疸一般要退的慢些,如果不是很高,最好都不要吃藥,採取些物理干預就可以。


營養師May姐


想要知道怎麼解決應該對症下藥先了解寶寶到底是哪一種黃疸

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的黃疸和病理性的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是生後二三天後出現,一週後會自己消退,而且黃疸值也不會太高。而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的黃疸退得慢但是對孩子來說沒有太多的傷害,一般懷疑是母乳性黃疸停三天母乳後再去測下黃疸值會有下降。這時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還有一種黃疸叫病理性黃疸,有出現高,消退晚,黃疸值高的情況。比如一出生不到24小時就出現的黃疸,一般是因為胎兒和母乳的血型不符導致的,比如ABO溶血反應。這樣的黃疸屬於病理性黃疸為了防止膽紅素進入大腦導致核黃疸,引起更嚴重的後果,建議要進行光照治療,就是把孩子脫光光放溫箱裡照藍光。利用藍光把膽紅素通過皮膚排出體外。

黃疸的孩子要多吃,多拉,通過腸道提成出膽紅素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關於黃疸你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嗎?歡迎留言。


菁媽育兒


輕微的黃疸可以通過曬太陽,可以褪去,但不是曬孩子臉,孩子皮膚比較楞,受不了太陽的直射,可以曬後腦勺,輕微得黃疸就可以褪去,但嚴重還是要去醫院,採取醫生給寶寶的方案,為了孩子早日康復,家長要配合醫生的治療,醫院會通過照藍光幫助孩子退黃疸,其實藍光就是太陽光,所以輕微的可以曬曬太陽就能褪去,黃疸必須要治療徹底如果不徹底治療會引起肝炎。


天佑11111111111


每個剛出生的寶寶,都可能遇到黃疸的情況,但病因不同,其情況有輕也有重。針對你說的情況,列舉了可能的幾種類型及應對方法,不妨看看你寶寶是哪種情況。

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一般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至3~4周。這種類型無需特殊處理,多曬太陽有助退黃,但不要在烈陽下暴曬。

母乳性黃疸

一般發生在足月的母乳餵養兒,最長可達2~3個月。這類型需經醫生檢查確診後,暫停母乳餵養一段時間,即可慢慢褪去。

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這種情況的患兒除了黃疸之外,還伴有嗜睡、活動少、反應遲鈍、餵養困難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除此之外,還有新生兒感染病毒所致,伴隨出現的有嘔吐、不愛吃奶等表現;還有膽道閉鎖的情況,一般出生2周後有黃疸,病情逐漸加重,並伴有肝臟腫大的情況。如果是這些情況,應立馬前往醫院,請專業醫生處理。21


家庭醫生雜誌


關於黃疸,我這個回答應該是最簡單明瞭的了~


1)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

皮膚髮黃、白眼球發黃、精神差、進食少


2)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

母乳餵養、膽紅素代謝水平低、母兒血型不合


大多數黃疸不用治療,少數新生兒需住院藍光等治療。


4)新生兒黃疸如何預防和護理?

每個正常出生的新生兒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黃疸,大多數無需治療,正常護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