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芝加哥大学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的理查德·泰勒。

与其他诺奖得主不同,长期以来,泰勒的研究一直都很接地气,他研究的是人们的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对经济学行为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经济学和心理学是矛盾的,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人很理性很聪明,而心理学的基本假定恰恰相反,人常常犯错,现在统计下来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有117种之多!泰勒将心理学引进了经济学领域,开创了行为经济学。他的研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人类的决定有时比假定的更不理性,很多心理学的现象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很多人在消费的时候都是不理性的,会掉进各种各样的“陷阱”。

举个例子,你准备去电影院里看场电影,可就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插曲一:去电影院路上,你发现丢了50元钱,这时你还会按照原计划去电影院花50元钱看吗?

插曲二:去电影院路上,你发现几天前花50元预购的电影票丢了,这时你还会继续去电影院重新花50元钱看吗?

在前一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看电影;而在后一种情况中,大部分人放弃了计划。——同样是损失了50元钱,怎么就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呢?这其实就是行为心理学带来的小差异,也是泰勒努力研究的领域。

根据泰勒的理论,国内也有人说:消费的习惯反映了人们的挣钱能力:越会花钱的人,越能挣钱。

支付宝旗下平台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悄然改变。80后、90后的消费从中国传统的“储蓄消费”正在转向“信用消费”。

与人们想象中的不同是,大部分年轻人更加重视社会信用,能够按时还款。


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不过我们仍然会看到很多新闻报道,年轻人不注重信用过度消费,以卡养卡、以贷养贷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其实还是由于年轻的消费者没有养成领好的消费习惯,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那么哪些消费习惯是理性的消费呢?

1 做好消费的规划


根据个人的情况,做好消费规划。就像企业和国家在一年之初做好全年预算一样。个人在消费之前也做好消费的规划,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不要超出预算,不要做无效的消费。

2 避免冲动消费


有的时候面对优惠,人们就容易冲动消费。比如双十一各种打折大促销,剁手买买买。等到包裹都收到了,哪些是必要的呢?有的人趁着优惠买了一年用的卫生纸、洗衣液、沐浴露等等。这些东西值得不值得不说,买回来怎么也要占上几个平米的室内空间。


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另外,外卖中常见的满减活动,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满40-25的优惠,店里面的单价都在30左右,用了优惠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那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3不为“面子”消费

很多时候年轻人消费都是为了炫耀,为了面子。包要背LV,餐厅要选米其林,衣服都是一线品牌,鞋子也不能太差,新的iPhone手机要第一时间去买……


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这些消费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为了炫耀和虚荣,有多少是真的需要?消费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4养成记账的习惯


养成记账的习惯其实和有计划地消费是一脉相承的。把每一项消费都记录下来,就能看到一次次微不足道的小的消费积累起来,时间长了也是一个巨大的开支。

明明感觉可能买的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却没想到这些“微不足道”加起来也是要吓死人。通过记账,可以让人的消费更加规律和克制。

5增加投资,减少消费


出于长远收益的支出叫做投资,为了当前利益的支出叫做消费。区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区别,增加对自己的投资,减少无谓的消费。

对自己的投资可以是读书,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技能,开阔眼界和见识等等。而消费就是单纯的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支出。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收获各不相同,比如一次旅行,可能有的人就会收获很多,在未来的生活里更多的思考和改变;而有的人就单纯的走马观花作为以后炫耀的资本。


诺奖得主告诉你,为啥有人能花钱也会挣钱!



投资和消费的区别还在于人们的动机和收获。当消费变成一场投资,不论是投资健康,还是投资大脑,都变成了一场与自己的惰性向对抗的竞赛,而这个竞赛的胜出者,无疑是能力更强的人!

花的钱多了,就有动力去赚更多的钱?事实上,往往是花的钱越来越多,赚的钱却没有多多少。

在赚钱能力有限的时候,以省钱为主,合理规划支出,节省不必要的花费。当有了赚钱能力,财富就会由存量进入快速的增量阶段。从长远看,能够理性消费的人,也往往能够理性的思考,具备更强的挣钱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