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10式坦克應用了哪些先進技術?

嗶哩戰事


首先不管它性能厲不厲害,日本10式主戰坦克的造價那是相當厲害,位列世界第二,單車價格940萬美元,僅次於法國“勒克萊爾”。沒錯,沒聽錯,二戰兩個坦克用得最差的國家,如今造的主戰坦克卻是世界最貴的。或許這一次他們又點錯了科技樹...

造價世界第二,號稱亞洲最強

三菱重工製造的這輛坦克,從一出生起,日本媒體就開始了各種吹捧,各種“黑科技”、“頂級”自動化水平、“最先進”,讚美之詞都不夠用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日本媒體也開始學習韓國,什麼世界第一、亞洲最強、一炮可摧毀3輛99...聽起來怎麼這麼像韓國“K2”呢?日媒一直吹噓的到底是哪些技術,慢慢開聊。

“頂級”自動化水平,確實先進

簡單點說,這套系統集成了目前世界上的所有最新的信息技術,包括指揮控制、通訊情報的自動採集交互,10式必要的時候只需要兩名乘員即可完成作戰任務。

動力與傳動系統性能優異但過於嬌貴

10式使用了一臺12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驅動標準配置為44噸的車身,27馬力/噸的推重比的確非常的出色。最令日本媒體驕傲的地方是10式安裝有三菱重工自主研製的無級傳動裝置,這一技術可以讓坦克在前進和後退中都能達到最大時速。同時配備有“黑科技”液壓氣動懸掛,在複雜地形作戰中,可以靈活調整改變坦克的離地高度,亦或者調整車體傾斜度,減少暴露面積,增大火炮俯仰角射界。但這套系統最大的缺點就是可靠性差、維護保養複雜,製造成本高昂,尤其對於日本這種資源短缺的國家。

出色的模塊化設計

10式坦克不多的亮點之處在於,設計之處就充分地考慮了任務的模塊化安排,標準車重在需要進行運輸的時候可以通過拆卸裝甲模塊減重至40噸,大大提高部署效率,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又可以通過增加裝甲模塊,增重至44噸(其實並沒什麼用)...但不得不說,還是比較符合日本近些年積極參與對外派兵的謀劃。

缺點太多,言過其實

44噸的重量對於現代主戰坦克而已,可以說剛剛及格甚至是不及格,現代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以及坦克主炮火力的提升速度遠大於裝甲提升的速度,堆砌裝甲或者外掛主動防護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另外一點,複雜的氣液懸掛佔掉了寶貴的車體重量,導致10式的實際裝甲LOS僅僅達到了豹2初期型號的水平,自衛隊自己在測試中也從未測試大口徑反裝甲武器對10式的擊穿效果。10式充其量只相當於中國VT5輕型坦克的級別,核心性能甚至還未達到日本自己的90式,在這裡只能感慨,美軍的作戰模式不是誰都能學的,日本如果不是點錯科技...那它的目的就是要配合美軍的全球部署了...

軍武動態圖已更新動態圖“全球主戰坦克TOP10”歡迎關注~


軍武動態圖


兔哥回答:也許是對日本製造業的迷信,還是日本的電子產品曾經充持我國的各大商場,日本的摩托車風迷全球,因此使我們甚至跑到日本去買我們生產的馬筒蓋;彷彿日本的東西都是好東西,民用都這麼好軍品自然差不了。其實還真別這麼想,我們承認日本的製造領域的確先進,但軍工領域未必就多好。我們的汽車標準載重40噸,拉80噸照樣跑。日本的汽車標重40噸你拉80噸試試。所有日本車都是這樣,超載立馬現眼。日本車輛屬於經濟型的設計思想,這一點也貫徹到了軍工領域;


十式坦克的裝備目的:十式坦克是日本在2008年露面的一款坦克,和其前身90式坦克有很大的區別,十式坦克的研製目標並不是因為比90式坦克先進,這一點必須說明白,不屬於90式的換代型號,而是彌補90式坦克的使用範圍,用十式代替90式維持正常的訓練,作戰。90式坦克的重量是50噸以上,屬於重型主戰坦克。而90式坦克的重量對於日本的道路橋樑來說太重了,只能在北海道地區活動,而日本用於拖坦克的73式拖車的載重量是40噸,無法拖載90式。日本有1.7萬座以上的橋樑,90式的通過率只有60%多,十式坦克則可以達到84%,這就是十式坦克的由來。從上面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於車輛橋樑的載重是非常嚴格的,能拉載40噸重量的73式拖車拉不了50噸的坦克,十式坦克的重量是44噸,必須卸載4噸的裝甲模塊外加其它的裝備才能使用73式拖車。這對於我們簡直笑話,七八十噸照樣拉著跑路。這就是日本車輛、橋樑的特點。


十式坦克所謂的先進性能:日本90式坦克出現時曾多次排名世界坦克的前面,說的神乎其神。現在明白了吧,沒那麼先進,坦克炮日本自己生產過,結果炸膛,只能從德國購買,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好。看看號稱“亞洲無敵”的十式坦克有多先進;火炮:十式坦克的火炮現在來說並不先進,是日本依照德國坦克炮生產的,其44倍口徑的身管的穿甲深度並8不是多好,從各種公佈的數據看,十式坦克2000米發射日產穿甲彈的初速1650米/秒,穿深約550毫米以下。這個數值和我們105輕坦的數值相當,而發射新型特種穿甲彈要明顯優於十式。根本就無法和125毫米坦克炮比,更別提50倍口徑125坦克炮了,50倍口徑125毫米坦克炮2000米穿深達850毫米,而最新型特種合金穿甲彈穿深更是達到960毫米,能把十式穿胡糖葫蘆。125毫米特種穿甲彈的長徑比達30:1,而十式包括90式只有25:1。真不知道“亞洲無敵”這句話咋來的;


裝甲防護:十式坦克採用了最先進的裝甲,主要是滾壓鋼裝甲外加複合裝甲,應該說日本的這種裝甲性能好於喬巴姆裝甲。不過一次展示卻露了餡,一名工作人員突然打開了十式坦克的厚重裝甲,結果人們驚呆了,外面就一層殼,裡面是空的,再往裡看是炮塔的外殼了,就這個水平,難怪有專家說十式坦克“根本就不叫坦克”,看來專家還是有研究的。日本的十式坦克裝甲和世界水平比並不是最先進,首先為了減重,裝甲薄,而且只有正面的裝甲比較厚,為了增加抗打擊力,十式坦克在炮塔結構上採用了楔型炮塔,減少命中面積,而且採用了五對輪。十式坦克的車體並不大,屬於小車抗大炮,5對輪對於坦克射擊時的後座產生不穩定,為此十式採用了液氣平衡系統,抵消射擊對車輛的影響,但射速也降下來了。總體看,十式坦克的裝甲並不屬於主戰坦克的範疇,到是屬於輕型坦克。

信息及火控系統:十式坦克的火控系統並沒有什麼提升,主要是與信息組合來提高坦克的戰場感知能力,但日本並沒有衛星定位系統,主要依靠美國的GPS實現定位傳輸,美國是否將軍用衛星密碼交給日本使用值得懷疑,而民用GPS精度差,而且戰時很容易被幹擾,作用有限。十式坦克的駕駛員只配備了微光通道,並沒有熱成像儀器。火控系統十式選用獵殲系統和射擊門系統,但穩像技術卻落後主要的亞洲鄰國坦克兩代之多;

動力懸掛系統:十式採用1200馬力發動機,這個動力足夠了,日本的發動機還是不錯的,但其越野效率並不好,掉鏈子是日本坦克的通病,90式、十式都發生過多起掉鏈子的事情,地形都是平地掉鏈子,如果打起仗來,複雜地形的情況只能更加突出。其實毛病就出在了液壓懸掛裝置上面,坦克雖然開著平穩,能控制坦克車輪上下調整高度,但如果發生大的顛簸車輪會被彈壓使履帶脫離輪道。這個毛病屬於共性。


十式坦克並不屬於主戰坦克的範疇,稱它為輕型坦克更合適:十式坦克從其火力、裝甲防護、機動性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主戰坦克,太輕,裝甲防護並不突出,而火炮更是不能和現在的主戰坦克比,其120火炮技術來源於德國,但日本開發後並沒有超越,甚至並不比原來的好,德國原來的坦克炮也落後了,因此才研製出了新型120毫米坦克炮,日本並沒有。十式坦克的火力和鄰居家的新型輕型坦克105毫米炮都打不過,而這款輕坦就是衝著十式來的。其實,十式就是一款輕型坦克。



日本主要是為了適應自家道路橋樑而研製的,從日本的國際環境來說,短時期不會發生戰爭,用一款適合國情的輕型坦克練手顯然要比重型坦克好的多,這才是它的目的。至於亞洲無敵也並非是十式坦克獲得過。90式當時比十式還叫得響,只不過後來落後了,也露陷了。才挪到十式坦克上,一是嚇唬人,二來想賣兩錢花,日本人鬼的狠,鬼子嗎,就這德性。


兔哥42928


倒車速度和前進一樣快,逃命快。

打個表演賽都能斷履帶,腳法好。

五對輪彰顯出高貴氣質,顏值高。

主炮的倍徑小、身管短,外表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