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電影反覆觀看是什麼樣的心態?

尋覓\\錯過


王家衛的電影一般會看兩三遍。

感覺他講故事是一個點一個點的,需要自己連成線,串成整個故事。

故事性的,線性故事的電影,只看一遍。

非線性的,穆赫蘭道和低俗小說,會看兩三遍。

最近,部分日本電影,會看兩三遍,例如阿部寬的,純粹的看演技。藤原龍也和木村拓哉沒啥演技吧。

(最近在研究臺詞和發音對電影的影響,日語發音很給電影加分,中國電影也好多開始植入方言了)


東北老孫侃大山


大概有三種心態:

一 溫暖

我的一位英國朋友每年聖誕節都會看一部電影叫《It’s a wonderful life 生活多美好》!他到現在已經看過二十遍了!那是因為這部電影總能夠給他帶來溫暖!這部電影是講一個在聖誕節要自殺的父親,被上帝派來的使者營救後在大雪紛飛的聖誕節晚上回到了家裡!發現翹首以盼的老婆和幾個孩子在見到自己終於回家後激動萬分的故事!這位父親突然明白生命除了事業上的奮鬥外還有家的美好!

二 營養

我看英國BBC出品的莎士比亞37部電視電影至少有200遍了!當然還有好萊塢版本的各種莎士比亞版本電影!這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與四大悲劇總能給我在都市生活裡遇到挫折時的安慰與啟迪!因為瘋狂喜歡莎士比亞,那就連他的不出名的一些劇我也非常享受!比如莎士比亞的第一個劇本《錯誤的喜劇》等!

三 經典

《教父》一定是很多人反覆觀看的電影!經典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一個父親為了家族的生存與生活質量不得不在美國生活的夾縫裡掙扎與黑道與合法之間!但是教父這個人物的鐵漢柔情與情深意切顯然打動了很多人心!百看不厭的還有馬龍白蘭度與阿爾帕西諾的經典表演!

day











李博華導演


"文革"有很長一段時間,老百姓能夠看到的電影只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和《新聞簡報》,民稱“三戰一報"。其中"三戰",很多人反覆看估計有三十次左右,可每次看每次興奮。這不僅是因為當時缺電影看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打心眼裡喜歡它們。不像現在的電影,免強看一遍就覺得煩了。現在一年的影視產品都能抵上過去幾十年的總和,可耐看的經典的太少太少。我就納悶,如今這麼好的條件咋就出不了好電影呢?影視產品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品,國民素質教育品。充滿銅臭的影視品,能教人舒心嗎?


潔冰16


大概的說說。一是,對電影有發掘和研究的興趣,這個多見於但不僅限於愛好者和學習者。重複看電影是為了發現那些在首次觀影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和“信息”,以更好的掌握瞭解一部喜愛的電影作品。大部分人在初次觀看電影時,是被電影情節帶著走的,即便是從業者,首次觀影很多的感受都是感性的,未經歸納的,也時常錯過很多隱含的細節。這時候重複的,有目的的觀看影片就有了價值。第二種情況,重複觀看已看過的電影是一種放鬆的好方法。我之前一個回答就提到了“思維經濟原則“,講的是人在思維領域傾向於用比較少的力氣,獲得相應多的信息收穫。人的休閒娛樂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獲得信息的方式,獲得過少,則感覺到煩悶無聊;獲得過多,則感覺疲憊得不到休息。觀看一部已經看過的電影,既不需要擴展新的知識,對於劇情也充滿已知的“安全感”,正是一種良好的休息放鬆手段。喜歡重溫讀過的書,也屬於類似的情況。順便說,有的人不喜歡重溫,喜歡看新的電影作品來休閒,這也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甚至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段,對於休息時信息獲取的標準不一樣。


一樹燈籠一樹秋xw


第一遍看的時候肯定抱有好奇的心理去看,後面的話沒了謎底,自然也就無味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看或許還能有一絲韻味。


晨嘉鵬


以前的電影看N次都覺得好看,現在的電影看一次基本就飽了。


力寶6


電影放映員,工作關係唄


俺是王木頭


我個人覺得好電影就是在講人,人的各種精神內心,不是種種特效一堆,雖然票高,但看完也就忘了。比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就是直擊人的內心,讓人看後久久回味,特別有代入感,反正我過段時間就會重新看一次


樂樂劇點


有的電影信息量太大又喜歡,

就這麼簡單。


當運天


重複看一部電影會有一種不同的心情。每次看都能發現不同的點。喜歡不同的臺詞,喜歡一個眼神,或者一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