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行各業都盛行供奉祖師爺

俗話講“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在中國,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那就是各行各業都會拜一位古人為始祖,視其為本行業的保護神,並尊稱其為“祖師爺”。“祖師爺”是民俗學研究中的術語,換成現代漢語就是行業創始人、行業領軍人物。用網紅語來講就是“大佬”、“一哥”或“一姐”。那麼拜祖師這種習俗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

總的來說,由於中國手工業的傳承方式自古以家庭傳承、師徒傳承為主,這種師徒傳承,結合了祖先崇拜,甚至是神靈崇拜後,最終才發展為敬拜祖師的習俗

比如《周禮·考工記》中就提到“智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作也。”這說明很早的時候中國人就有這種崇拜行業始祖、並將其形象神聖化的習俗。

為什麼各行各業都盛行供奉祖師爺

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私營工商業開始發展,行會組織應運而生,敬拜祖師因此逐漸形成。兩宋時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手工業與商業相脫離,手工業行會祭拜祖師爺活動更為興盛。

明清時期“拜祖師”活動達到鼎盛,各行各業都開始拜起了祖師。人們不僅在作坊、店裡供奉祖師爺的塑像,甚至修建以行業祖師爺命名的廟宇,並在特定的日子舉辦廟會,例如關帝廟、老君會、魯班會等。

在這一類的活動中,“祖師爺”通常被塑造為誠實守信與行業規範的代表,祭拜“祖師爺”就意味著對行業規範的遵守,並希望得到祖師爺的庇佑、通過勤勞、誠信發家致富。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闡明瞭中國人不忘本的精神與品質,行業祖師崇拜正是這種精神的彰顯。

拜祖師爺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也是中國古代獨有的代表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