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康美藥業審計問題,廣東正中珠江會計所被調查!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財經者思


可以說一下康美藥業的操作是史詩級的。這一壯舉驚豔了整個市場,也讓我大長知識。下面我就引用一下大社會中發佈的關於這件事情的內容。

(1)由於公司採購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公司應收賬款少計641,073,222.34元;存貨少計19,546,349,940.99元;在建工程少計631,600,108.35元;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309,821.45元。   (2)公司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時存在錯誤,造成公司營業收入多計8,898,352,337.51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129,445.53元;公司在核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存在錯誤,造成公司銷售費用少計 497,164,407.18 元;財務費用少計 228,239,962.83 元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很有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已。沒有任何一個人說吃了沒事做,去做假賬。應收賬款少記了6億多元。存貨少計接近20億元。還有其他的一些數據都出現了多達億級別的差錯


追究300億資金的幕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起,而是多次多起錯綜複雜的資金計算錯誤。說這不僅僅是由於差錯而導致的。應該是有預謀的,牽扯到一些利益的,損害公司和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行為。

對於這件事情,我的態度就是嚴查一查到底嚴罰,罰到破產。把這件事相關的責任人以及受益者全部揪出來。殺雞儆猴,哦,對這件事情的嚴厲處罰,來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上市公司高層,以此震懾市場。穩定信心。


九江股友


前言

一個巴掌拍不響,能夠有300億的資金披露,而且還是在今年爆出來的,說明了一定有所謂的暗箱操作,和毅力掛鉤!那麼對於這家廣東正中珠江會計所就是一個教科書版本的例子了!

300億的資金不翼而飛,絕非一朝一夕,而康美藥業的董事長更是天方夜譚的說這個是“計算的錯誤”並非所謂的業績造假,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

你說300元,3000元,3萬元,甚至30萬元,300萬元的計算錯誤,投資者也許會相信,畢竟你是一個400多億市值的上市企業,這些資金的差錯有可能發生!但是你說300億資金的審計錯誤,誰會信呢?

說明康美藥業的問題並不是一天兩天的情況了,也許幾年裡的業績,甚至資金流狀況等都是一個被“鍍金”,被“美顏”的狀態,所以這個所謂的大白馬股的標籤也是一種披著羊皮的狼的情況,令廣大投資者非常的心寒!

康美藥業300億的去向

根據康美藥業披露,公司2017年財務報表中,年末貨幣資金多計入299.44億元,而同期存貨、在建工程、應收款、其他應收款,則少記約208億元,仍有超過91億元的貨幣資金不知所蹤。

而新的疑問,也由此產生:突然出現的其他應收款,究竟真實發生於何時?金額不小的資產,為何突然被抹掉,以及消失的相應貨幣資金,究竟去哪裡了?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所被調查

若未來公司財務虛假記錄坐實,中介機構難逃干係,以往有已多起類似案例。這種會計所被調查的案子其實以往有也有出現:

就比如去年10月,由於涉及案金亞科技2014年財務報表出具含有虛假內容審計報告,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便被證監會沒收業務收入90萬元,並處以270萬元的罰款,同時,簽字會計師鄒軍梅、程進被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的罰款。

今年1月,大信事務所在審計時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為五洋建設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該報告簽字註冊會計師鍾永和、孫建偉遭到五年證券市場禁入處罰。
大信事務所則被沒收業務收入60萬元,並處以180萬元罰款;此外,對鍾永和、孫建偉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

結論,觀點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幫助造假,參與同謀的處罰力度並不高,試想一下幾十萬的處罰,甚至百萬的處罰對於個人來說也不算多,更何況是一個會計所!再加上如果真有所謂的幫助造假成分在,那麼一定是有一個收錄“好處費”的 情況存在,對於這個好處費自然不會低,才會使得這些人鋌而走險的幫忙業績造假!

所以說,加大對於處罰力度的把控,甚至情節嚴重的一定要給予刑事處理,這樣才能有效的杜絕和減少未來此類事件的發生!而不是罰了一點皮疼肉不痛的“小錢”,這在“好處”面前,真的太不值得一題了!


琅琊榜首張大仙


也許有點得罪人,但我還是要說,廣東正中珠江會計所(以下簡稱正中會所)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會計所沉在冰山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中會所這次爆出來的問題可以說嚴重挑戰了國內無數投資者的智商和底線。300多億憑空消失說是會計差錯這不明擺著欺負全國上億股民不會算數嗎?如果不是金額過大和瞞不下去,我想康美藥業和正中會所還要繼續編造他們的春秋大夢,繼續欺騙A股投資者。

康美管理層和正中會所的同流合汙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畢竟300億要一下子消失沒有多年的積累是匪夷所思的,更可能的是,他們在多年前就編造謊話欺騙市場,編到今天實在編不動了才被爆出來。

更可怕的是,A股市場上很可能有更多的企業和康美藥業、和正中會所做著同樣的事情。一旦集體爆發,後果不堪設想。最近兩天,早早有人蒐集了與正中會所合作的上市公司名單,下週開盤這些公司很可能集體暴走。

除了缺德,更多的是利益捆綁。什麼職業準則,什麼職業操守在利益面前,通通不堪一擊。這說明我們的監管還是缺失的,還是有所不到位的地方。未來應加大這方面的建設,加大懲罰力度才有可能減少這類現象再度發生。

關注瞭解更多財經觀點。

浮沉市


1、其實,有的(不是所有的都這樣)大所各部門也是獨立、各自為政的,你面對的,來來去去或許就是那麼一個小組。20年前,我我辭去國審特派辦直屬事務所審計一部部門經理而去某超大所前曾在正中珠江呆過半年,他們的剛剛畢業1、2年的學生,胸前掛著一個審計員的牌子,比注會還牛,特喜歡發號施令。。

2、主觀上他們本身也不是想造假,只是能力與利益問題。他們特別喜歡形式主義,根本不會考慮實質性的東西,或許是不懂如何關注吧。我在那裡與他們審計過好幾個上市公司的。這不,一次事件,一輩子也就沒了。即使是20年才發生一次。喜歡包裝說對了,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的關係戶,能力問題是主要的,沒本事識破造假才是問題的核心。

3、正中珠江確實應該對自己能力及責任買單,我查過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含下屬的各省證監局),也因審計深圳地稅國稅而延伸審計過某證券公司及下文中的公司。當時領導僅是追繳該單位10多億稅款而不處理人。正中珠江這回是吃了個死貓。。。水深著呢。

4、這回,不知道北京是否派人過來廣東證監局參與調查,僅廣東局。。。檢查事務所的質量,原是特派辦的日常功課。前,我的做法是先把事務所的底稿全部收集鎖在房子,然後自己跑去被審計單位審計,對比我查出來的問題與事務所查的結果。。。然後處理人。。。查稅局也是這樣,先查企業再反過來看看稅局是否盡職。。。。去年看了一篇【國審廣州辦】職員的文章,感覺審計署的質素也在下滑了。。。而看看某些上市公司的領導,年薪過千萬的並不少,康美說他的會計水平低,出了差錯,但如此差的該會計的年薪也不少啊。人啊,總是在流動的。國審等機關也同樣。

5、在大所,你能力強,會炒老闆,因為同樣責任,老闆的收入與你差遠了,而且,你的付出或許會更多,老闆嘛,長時間不下基層實際操作,而政策時時變化得不到更新,不少領導(老闆)都是眼高手低的,甚至連你的報告都看不明白,不但需要你現場審計把握質量而且還需要你給他講課、解釋、分析,甚至傳授你賴以為生的自己從實踐中總結積累出來的審計技術、技巧,能不炒老闆嗎?所以,大所是留不住高素質的人的。當然,而你水平太差,老闆也會炒了你,但如不太差,哈哈,那可能就剛剛好,是故,某些大所剛剛畢業出來不久的什麼職稱都考不過的”審計員“就有機會發號施令。。。

在小所,什麼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或許,質量反而更有保障——但絕對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看具體個人資歷及歷史誠信記錄,我曾下令即炒的注會,炒掉後自己開了事務所。。。。。為了生存,也只能XXXX.......

6、我去年抽查某超大所2份審計報告的質量,其中一份我打38分,另一份我打96分(滿分100)。顯然,同一事務所不同的注會出的報告質量是有差別的。

我一直呼籲,中國注會行業應該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而非事務所誠信檔案,要把責任直接到個人而不要止於事務所,但當局一直沒理會。。。。如某法院/醫院的法官/醫生(院長)腐敗,該法院/醫院就失信需要關門了嗎?不可能的。事務所的管理也應該參照一下。


中大學子1


300億的賬目出錯,並不是小事,而且這件事情在資本市場鬧的沸沸揚揚,輿論四起,不僅僅康美藥業股價持續跌停,廣東正中珠江會計所被查也是非常正常的調查過程。而這家會計所已經和A股上市公司中的87家企業保持著合作關係,為這些上市公司連續幾年甚至十幾年簽字,可想而知,這種會計所如果在A股公司以這種行為下去,單單的對審計人員進行簡單的處罰,就是在支持違法犯罪,後期也不一定只會出現康美藥業這家問題,可能還會更多,此時一旦調查確認存在問題,這家會計所在業內也不好生存,也會面臨鉅額的罰款。

而今年對違法違規的行為是加大了懲戒力度,可以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已經披星戴帽,加上大白馬爆雷,此時的股市已經到了需要面臨對這些造假和忽悠包括各種股東行為進行嚴懲的時期,如果一味的保持沉默和僅僅問詢,勢必會造成A股市場的生活環境嚴重破壞,那股市僅僅是融資而已,投資功能基本算失去,本來就是長期的熊市,還要面臨爆雷風險,還能有多少人會進入股市投資?也會讓中長期資金不敢入市。

所以,目前就是看康美的調查結果,相信會有一個公平的處理方案,重點還是對於價值投資卻被深套康美股民有合理的賠償機制,也應該儘快出臺嚴厲的懲戒制度,讓上市公司怕違法,而不是敢冒險。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雖然調查來得有點晚,但終究還是來了,這是值得肯定的!

關於康美藥業300億的“會計差錯”問題: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會相信一個上市公司會有這麼大的“會計差錯”,一個全年營收不到200億的上市公司,卻產生了300億的會計差錯,簡直是侮辱大家的智商,如果這次康美藥業和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不被嚴懲,那真的是對《證券法》的肆意踐踏,以後任何法律法規可能都無法起到威懾作用了,以後A股市場將更加難以管理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也會備受打擊!

其實,康美藥業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事件了,早在2012年,就有北京某律師事務所起訴康美藥業涉嫌違規信息披露、內幕交易、操控證券市場三宗罪,2018年12月底,康美藥業因涉嫌違規信息披露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現在半年不到,又來一個更狠的,300億會計差錯,創造了A股歷史!

關於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問題:

昨天,證監會正式對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展開調查,今天更是同時宣佈了樂視網、金亞科技、千山藥機等7家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可見,隨著科創板註冊制即將推行,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退市也日趨嚴厲,如果最後康美藥業被定性為財務造假,也許康美藥業將很有可能直接強制性退市,而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被吊銷執照、罰款也會在所難免!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廣東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官網的數據顯示:目前該會計事務所共為87家上市公司做過審計工作,現在證監會正對它進行立案調查,所以,只要是該會計事務所審計過的上市公司大家最好都要回避!(該官網有詳細的名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我國目前的證券法律法規還不成熟也不夠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遠遠不夠,這也使得很多上市公司膽大妄為,因為即使違法違規,收到的懲處也是微乎其微,因此,財務造假,連同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串通勾結已是司空見慣,但物極必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個亂象叢生的市場到達一定程度是會對經濟照成損失的,上市公司不好好經營主營業務卻投機取巧,玩套利遊戲,挑戰法律底線該受到嚴刑峻法的嚴懲,因此我相信,領導層會針對相關情況不斷的有相應政策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也會不斷完善和修改,讓這個市場越來越乾淨。


aaaaa11111111111111


這種事是那些無良上市公司慣用手法財務造假跟財務差錯不是一碼事,追溯康美藥業的歷史早已是前科累累了.他的審計機構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難道其責,被調查是早晚的事。17年年報會計錯誤14處、數百億的現金說沒就沒,多出來195億的存貨,又少了89億的營收。這種乾坤大魔移似的“神操作”,讓很多人懷疑康美藥業到底有沒有會計!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不務正業的藥業公司發展房地產、炒股。“發展實業、聚焦主業、瘦身健體、固本強基”,這是馬興田在2019新年祝辭裡面說的話。就有機構質疑康美在普寧借開發工業用地的名義建設商品住宅,從事房地產業務。許冬瑾名下的匯潤地產正是一系列房產開發項目操盤方,操盤了包括普寧的匯潤平安里、匯潤幸福裡、匯潤吉祥裡、亳州的匯潤中央公園。康美藥業背後有坐莊機構,潮汕系的深圳中恆泰投資。康美曾與幾家關聯方普邦股份、藍盾股份、廣發證券旗下的全資PE廣發信德,以及中恆泰投資試圖共同發起成立康美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許房地產和炒股才是他們的主業康美藥業只是他們在股市裡圈錢的工具。見怪不怪啦,類似的雷每年都的爆出一個,樂視網、長春長生、還有那個不是扇貝跑了就是海參化了的獐子島都是一路貨色。這些不良企業應該退市監管部門越來越嚴重維護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





花街那些事


讓造假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提高會計乃至全行業的造假成本,加大懲治力度。我們執法和監管部門要保持持續的高壓態勢,從源頭上切斷證券公司和其它利益關切方的利益輸送“勾當”,讓造假者永遠不得再次涉足資本市場,讓造假的上市公司立即退市,而非ST,以永絕後患,絕不能讓其心存僥倖和一絲絲幻想有朝一日重新上市,繼續在資本市場“玩味”。表面上看,康美僅僅只是一起會計造假,其實不然。紙包不住火,其為了粉飾“記賬差錯”,用各種無辜的專業術語來推脫和減輕責任,我們要對造假說“NO”。


一味撩股


這個必須調查清楚,給廣大投資者一個交代,不能就調查一下就完事了,還要處罰並給其它公司和會計事務所一個警示。

像康美藥業這種問題,作為一個普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而公司竟然就解釋為記錯了,簡直是把廣大投資者當傻子。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我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康美藥業這類事件是孤立的,還是其它公司也存在這類問題,只是沒有發現,需要我們的管理者盡到監管的責任。

作為監管者,這個反應是不是慢了點,要及時處理,不要讓事件發酵。為什麼會有這類事件發生,也需要我們的監管者反思,要讓投資者對市場充滿信心。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