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我們多次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網絡思維”的理論內涵及其應用,今天從應用的角度繼續探討,如果將任何有暫定邊界的“組織”看做一個網絡——例如“企業”,網絡特性如何,網絡傳遞介質為何,相對而言單個存在個體應以怎樣的姿勢入網,創造最優價值呢?

首先,為保證網絡本身性能最優化(請參看網絡“動態平衡”那篇小文),我們假設這是一個無標度網絡。所謂無標度網絡,具有嚴重的異質性(節點靈活多變且節點間不均衡分佈),網絡中少數稱之為Hub點的節點擁有極其多的鏈接,而大多數節點只有很少量的鏈接,少數Hub點對無標度網絡的運行起著主導作用。從廣義而言,無標度網絡的無標度性是描述大量複雜系統整體上不均勻分佈的一種內在性質。

什麼意思呢,之前我們探討過網絡的特點,從“耗散結構”而言,理想中應具備開放、非均衡、非線性等特點,今天的側重點是,這個網絡中的各個節點還根據鏈接信息的強度和廣度,有重要性、影響力方面的程度之分。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在看“天道”(一部豆瓣評分9分的電視劇,推薦!)時,接觸到一個概念“強勢文化”,印象尤其深刻。我們看到像丁元英那樣的人(同樣為人,其實差別大得不得了),在修為境界、眼界格局、思維方式、運思謀略等方面,都具有異於常人的特質(歸根結底,他擁有比較健全的獨立人格、對事物本質的精準區分能力和對形勢的強力把控)。如果把人類社會就看作這樣一張無標度網絡,丁元英如此一位甚至能通過幾個有限的重要“網絡控制節點”、就能根據一定目的、在合情合理合法範圍內、調用各方人、財、物資源攪擾起網絡一陣狂風巨浪——擁有對網絡走勢的精準預測力、調控力和對其他控制節點超強影響力的人物——就稱其為網絡中的一個重量級節點(跟別的節點在影響力程度上確實不一樣,所以,如果你看過這個電視劇,會發現很多人身處局勢中,但只是被這個局勢推動著往前走,但造勢造局的深刻原理根本就不懂)。

所以,網絡就是這樣一張節點性能有強有弱的網絡,換言之,為了維護網絡自身的開放性,如此的強弱格局本來就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今天的問題是,

網絡接入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可以使得接入節點性能最優化,且節點間基於“動態平衡”的總體鏈接性能最優化,實現個體價值和整體價值的雙重提升?以下將從五個方面展開,可作為你自察接入網絡程度的標準(你可以給自己評分):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協作度:是指面向成果的意願度。網絡存在的價值,在於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本身。在無標度網絡中,創造價值的結構基礎並非“組織”——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基於中心節點的整套權力關係設計、權利分配機制等——請注意,

我們談的是一種網絡觀,或曰一種系統觀,強調節點的影響力,但以強節點為中心,並不意味著其他被影響、被鏈接的節點不存在自成中心的可能。理想的情況是,強節點鏈接弱節點(最根本的鏈接介質是文化,而非有形的種種),形成一個注意力旋渦,當弱節點認同了強節點傳遞的價值觀,便又可自成中心地影響別的節點(複製了強節點的文化基因,以新的中心形態形成新的旋渦,慢慢發展)。此處的“協作”,並非一種有組織的協作,而是一種基於文化認同的自我發展(所以才說,文化是最好的傳遞介質——當然,強勢文化才具有這種廣泛的延展性和可傳播性),至於人們通過怎樣的方式對認同且內化的文化基因進行詮釋和展示,就是根據個人風格而定的結果。從最廣義而言,我們談論的“協作度”,就是一種開放聯結和鏈接(內在心態開放是“聯結”,外在資源吸引是“鏈接”)基礎上的自我成就和成就他人,要之,在於需有一種“強勢文化”的引入,激發人們自我成就的充足動力,並在推廣中能用最多元的外在形態、契合儘可能普遍的節點共識邏輯,形成價值共創共享的局面和形勢。一句話,這個強勢文化就是“真誠利他”,共築“美世界”(這既符合人們的普遍精神需求,又在實現的過程中符合良知系統的運作)。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專業度:以上所言畢竟是個比較抽象的維度,一套價值觀在網絡節點上的具體顯現和應用,需要靠具體的哲科思維、專業知識、方法技能等呈現,可以說,專業度考察的是人們基於所長、所樂而發展出的社會價值對接入口,說白了,就是你在社會協作分工中的具體角色。從抽象到具象的貫通,人們在一個社會生活的廣泛圖景中各司其職,維護社會這個大網絡在各個緯度、層面展開其最有序化的運行狀態。你就像一張有機網絡中的小小節點,專業度,涉及你個體性的節點性能。當然,最本質而言,

專業度愈高的人,愈是具有為社會有序發展提供巨大影響力的人,說到底,“人”本身——以社會節點觀之——就是社會最可寶貴的資源,這一“資源”的性能,由他認同且踐行的價值觀決定,這就回到了第一個指標,請問,你是一個底層信念願意“真誠利他”的人嗎?舉個例子,我們看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人們,往往都有“讓世界更好”的使命感和相匹配的能力,發展動力是內因,專業能力則是外因——才成就了偉業。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反脆弱度:是指抗打擊、逆生長的能力(越是經受外力攻擊,越是提升自我成長與成就的功力)。此處涉及節點入網的程度和運用網絡智慧的能力,換言之,你在運用個體智慧,還是運用群體智慧?(可別忘了,我們時刻在系統觀中審視作為網絡節點的“自我”)什麼意思呢,一般人為維護自己的面子,都很恐懼和反感遭人批評,追其根源,你太想證明自己對了(這是一種單點思維,想要單幹,想要隔絕一切外界聯繫)。但你想想,如果你把自己融入一張網絡、一個系統呢?你會由衷升起一種自信的力量,說句大白話,你覺得自己有“靠山”。而這張網絡並非別的,正是人和人“在一起”基於價值共創共享而湧現的(可參看關於“湧現”的小文),這意味著,你真正有了一種“協作”的真實度,有了一種基於信任而與他人結盟的心態,也因此,你就不再排斥所謂的“批評”,而看到了自我成長的更多可能,也進而看到了“聯網”的優勢(從生物學來看,融入群體是有效對抗個體脆弱性的生存策略,因為群體智慧可有效彌合個體脆弱性,帶著個體一起向群體智慧彰明的方向發展

)。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覺察度:鑑於我們探討的網絡是一個理想的企業構型,因此節點就是具體的人。作為網絡節點的人,如何高屋建瓴地自評以上三方面的程度?這就需要境界和智慧了,表現為萬物一體的觀照力。其實也並不玄奧,你想,你擁有了群體智慧和網絡思維,當然心胸格局便與作為孤立個體有所不同,你自然會配備一種來自心之覺照的多維認知力和調控力

,即對待同一事物,能夠靈活地兼顧多方,提供不同視角的解讀,再得出綜合結論。這種“多維認知力”,當然也包括囊括“你”這個節點在內的系統觀,以及,從系統角度審視“你”對以上三方面的自評,找到自己的定位。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鏈接度:是指初始擁有資源,並通過有效轉化、對網絡有初始貢獻的能力。這關乎每個節點的“出身”。我們開篇便講,無標度網絡的特徵,就是各個網絡節點雖則在形式上絕對平等,但就個體差異而言,以初始入網作為一個指標,節點入網的形態絕不相同(包括影響力差異,就好像有的人自帶流量入網一樣),

這就是以承認內容上的不平等而保證的實質平等。我們說過,網絡發展是個動態平衡過程,當強節點入網,勢必引發網絡的不平衡,遂而以非線性、不均衡方式進一步發展。不得不承認,強節點在入網初期,較之弱節點具有相當優勢(至於發展中後期,考慮到“動態發展”的不可預期性——尤其是,趨勢是一種概率論意義上的大勢,節點的作用從宏觀而言微乎其微——就不一定了)。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小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今天以“企業”為一個構型起點,從系統觀上分析了“無標度網絡”的特點和從網絡節點的視角觀之,個體接入網絡的五個指標:協作度、專業度、反脆弱度、覺察度、鏈接度,可供看官自察自評使用。最後再贅言一二,系統觀下的“企業”省察,也引發我們對管理智慧的深思,傳統意義上的組織,難免“團隊協作五項障礙”:無視成果,逃避責任,缺乏承諾,懼怕衝突,缺乏信任。

而當你用今天的思維方式重新看這些障礙,會發現幾乎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因為,具有“無標度網絡”特性的企業發展,一方面提供了從文化高度進行傳遞和深度認同的價值觀(具有最理想的可延展性),另一方面,基於“合”的“分”,令發展的重心始終在個體身上,雖則影響力強弱不同,但歸根結底,個體才是發展的中心。你覺不覺得,這種借鑑了互聯網思維、又融入文化基因的“企業基模”,本質是一個“心聯網”系統?

“心聯網”構型——從“無標度網絡”接入標準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