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動作戲精彩,文戲也不弱?對,有4點理由

《破冰行動》:動作戲精彩,文戲也不弱?對,有4點理由

《破冰行動》劇組

在電視劇《破冰行動》中,動作戲出彩,無論是槍戰,追逐,飆車,還是打鬥,都有一種電影的既視感。今天,我想寫的是,這部劇中的文戲也很強,不同於以往題材劇的寬泛和過於分明,它在文戲部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下面,我就結合觀影體會,從4個方面來解釋下:

理由一:尊重個體,在理解中找尋答案

在電視劇《破冰行動》中,我們能夠通過文戲,看到劇組對於個體的尊重。

無論他是警察,還是老師,護士,小商販,甚至毒販,都能夠恰當地捕捉到他們身上那種真實的,接地氣的人性,並自如地通過影像表現出來,完美地展示出一種強大的表現力,從而贏得觀眾的理解,引起一種情感共鳴。

比如水伯這個角色,他一方面是東山市的優秀教師,從他屋裡擺放的各種獎狀和證書,能夠看到他對於自己過往榮譽的珍重,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吸毒者,為了兒子戒毒自己親自嘗試,最後走不出來,越陷越深。

《破冰行動》:動作戲精彩,文戲也不弱?對,有4點理由

陸思宇飾演宋楊

無論是他的衣衫襤褸,還是黑瘦乾癟的身材,還是他和陌生人接觸時的那種緊張侷促,以及被護士認出來他是老師時那種忐忑,連口否認她認錯人了。這些豐富而飽滿的細節,讓水伯這個人物真正的立住了,讓他的發展過程有了一個非常嚴密的心理邏輯,從而增加了人物的厚度。

理由二:抓取決定性瞬間,賦予故事張力

在電視劇《破冰行動》中,能夠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體現人物感情的時候,總能夠抓取住富有代表性的瞬間,來為故事增添張力,並填補生活的質感。

比如陳珂來到父母的水果店,看到父母時候的激動,父親和母親看到女兒平安歸來,緊緊地擁抱到一起。弟弟看到姐姐歸來,那種既激動又愧疚的神情,站在水果店門口靜靜站立。這時候,有個俯拍的鏡頭,展示一家人的團聚。鏡頭停頓了三秒左右,這個瞬間抓取的非常成功,讓人印象深刻。

《破冰行動》:動作戲精彩,文戲也不弱?對,有4點理由

黃景瑜,李墨之

比如林勝武離開塔寨後,華叔和輝叔去看望他老婆的時候,從她的臉上,能夠看到淚珠在眼眶內打轉,久久停留的鏡頭,來體現妻子對於丈夫的思念,以及何時歸來的期盼。

比如陳珂去找楊柳的時候,抓取到楊柳的表情,“女人選錯了男人真是後悔一輩子”,從她的眼神和表情裡,能夠看出那種後悔的神情,以及往事不堪回首的挫敗感。

比如毒販劉華明看到遠在日本的兒子被人綁架,那種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寧肯冒著以後被人滅口的危險,也要救兒子的命。同時,兒子因為父親長期不在身邊,責怪父親故意表演這麼一段戲,還問他們演的像不像想,來體現毒品對於家庭和親人的傷害。

比如林小力這個人物形象,通過他講述自己從小父母雙亡,吃爛葉子長大,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負,那種對於成功的強烈渴求,尤其是下跪那個鏡頭,體現他為了成功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決絕,來襯托林耀東發家過程的心路歷程。

理由三:意在影前,影像對於人物心理的投射

意在影前,意思就是,在劇中的人物說話之前,鏡頭一般會先對準兩人對話的畫面,停頓一兩秒,營造出一種情感氛圍,隨後再集中展現人物對話。

比如李維民和李飛在屋裡的對話,鏡頭先對準他們,一方面展示李飛的不理解,一方面展示李維民的耐心,過了兩秒,再開始他們的對話。

李維民說,“聊聊啊?”

李飛回道,“聊了好幾天了,還聊什麼?”

鏡頭繼續對準他們的畫面,停頓兩秒。

“你從小就撒不了謊,這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包星找到了嗎?”“快了。”

繼續停頓兩秒,畫面彷彿凝固一般,氣氛愈發緊張起來。

“讓我去找包星吧!”“你覺得這樣可能嗎?”

“我現在是以個人的名義和你說話,宋楊的死不是你的錯,自責不是你的錯。”

“宋楊死在我面前,你告訴我自責沒有用。憑什麼?”

繼續停頓兩秒,兩人一言不發,互相看著對方。

“你說憑什麼?就憑我吃過的鹽比你多,上過的戰場比你多,見過的鮮血也比你多!”

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劇中還有很多,比如李維民和陳珂的對話,水伯和侯仔的對話,調查組談話時候的對話場景等。正是由於意在影前的成功運用,使得全劇的交流場景分外出彩。

雖然中間經常會有停頓,但是,在觀看的過程中,一點也不會覺得這樣的停頓突然,浪費時間,或者在兩人之間形成模糊地帶,反而,給人一種強大氣場,營造出巨大的張力。

理由四:張馳有度,情緒即為表達

在劇中,人物的情緒起伏,也是一種敘事,更是一種表達。體現出人物內心的糾結與掙扎,如何面對它,戰勝它,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在包星接受警察審訊的鏡頭,通過他的恐懼,顫抖,搖頭等細節,把包星內心的惶恐,不安,緊張,展現得異常真實,豐富。

《破冰行動》:動作戲精彩,文戲也不弱?對,有4點理由

黃景瑜

比如輝叔在宣佈“林勝文的名字,從此在塔寨的族譜中抹去”時,他的鎮定自若,面不改色,冷酷無情,與林勝文的極度慌亂,不知所措,以及林勝武的跪在地上求情,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的忐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這裡面臺詞不多,但是通過情緒的展示,營造出一種森嚴冷酷,不容反抗的濃厚氛圍。觀眾在看到這段的時候,也能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情緒。

可以說,在劇中,每個人的故事背後,都可以找到詳盡可信的真實心理邏輯,讓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無論主角配角,還是龍套演員,都可以通過他們的情感糾結,找到他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他們的全部理由,從而把觀眾的內心悄悄融化。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勝在風格,贏在邏輯。疾風掠過一段時光,願它悄悄綻放。

以上都是個人分析,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歡迎發表你們的意見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