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人如何稱霸上海灘

近代上海有“東方巴黎”之稱,主要得惠於商業的繁榮。而持舊上海百貨業牛耳的先施、永安兩大公司均為廣東商人所建。

廣東商人如何稱霸上海灘

先施公司的創辦人馬應彪是位生於廣東香山的澳大利亞華僑,1900年他在香港率先創辦了先施百貨公司。“先施”一詞,出自中國傳統典籍四書之一《中庸》中的一句話:“先施以誠”,寓意以誠待人,以誠謀業。它是中國第一間“不二價”的公司,就是說賣東西不講價;它也是第一間開發票給購買者的公司,如果商品有什麼損壞或者購買者不喜歡的話,可以拿回來換;它也是第一家讓員工週末輪流休息的公司。接下來,馬應彪敏銳地意識到,“唯有上海的地點適中和彙集著國內和國際的富商、外國外交官和中國官紳,能夠給予先施迅速發展和獲利的機會”,因此於1914年在十里洋場的公共租界中心區南京路地段租地10畝餘,建造坐北朝南5層鋼骨水泥大樓。1917年10月坐落在南京路浙江路口西北角的上海先施百貨公司正式開張,以“始創不二價,統辦環球貨”為口號,招徠顧客。公司附設有中西餐廳的東亞旅館、百戲雜陳的屋頂樂園,一時觀者如堵。當時先施公司的夜景也是南京路上最炫目的景色。據說,彼時許多上海人晚上到南京路,就是為了欣賞先施公司的夜景。許多外地人,以中國古代美人相比,把先施公司叫做“西施”公司。《上海洋場竹枝詞》也對先施公司溢美有加:“綠衣紅男聚一軒,金搏檀板度晨昏。恩仇到此都忘卻,天上人間兩樂園。”

廣東商人如何稱霸上海灘

先施公司開業第二年,營業額達439萬元,馬應彪樂呵呵地拿到了相當於投資兩倍的回報。正因為先施的成功,引來了激烈競爭,它的最大對手,偏偏也是廣東香山同鄉的郭樂、郭泉兄弟。後者同樣也有澳大利亞的生活經歷,1906年,郭氏兄弟公推郭泉回香港創辦香港永安有限公司。“永安”二字,乃“永保安寧”之意,寓義於善頌善禱。鑑於“上海為全國四大市場之一,位居中心,常握金融樞紐,中外商賈,鹹爭趨焉”,永安公司步先施公司的後塵,進軍上海灘,最後選定南京路的南側,與北側的先施公司隔街相望,1918年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對外營業。為了擴大公司在上海的影響力,開業之前永安公司還大造聲勢,在《申報》上連續刊登了14天大幅“開業預告”。果然大有效果,開張當天人山人海,前來參觀、購物群眾把永安公司擠得水洩不通。這一後起之秀雖然營業面積不如先施公司大,但“佈置特精”,《上海洋場竹枝詞》稱之為“層樓高聳人飛光,爽氣西來逗晚涼。有客憑欄時俯首,偷看遊女鬥紅妝。”加上永安公司最早發行公司獨用的禮券,還設法用漂亮的女營業員當做“花瓶”招徠生意,營業額居然超過了對面先開張的先施公司,後來居上而成為上海百貨行業的老大。

廣東商人如何稱霸上海灘

堪稱上海灘商業的龍頭老大的先施、永安兩公司,在當時已屬於現代化的大百貨公司。南京路上雙雄並立,商戰在所難免。有一年,先施推出優惠禮券,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衝動,它將香菸、醬油等幾類熱銷商品的價格定得很低,永安就暗中派人拿了現款分批去吃進先施禮券,再以禮券全數購買香菸、醬油,這讓先施很是吃了一個大暗虧。不過話又說回來,由於兩家老闆實為廣東香山同鄉,因而競爭也主要侷限在商業方面。即便是競爭,互相也有幫襯的舉動,如先施、永安的禮券就可以相互通用。正是它們彼此之間的爭奇鬥豔,才將一條上海南京路營造得流光溢彩、花枝招展,成為國際媒體眼中“地球上最世界主義文化的馬路”。而作為上海灘上廣東商人的驕傲,先施、永安公司“規模之偉,資本之雄,視外人所經營者,曾未稍遜。故……匪特與外人作商業上之競爭,實亦國家之光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