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吸菸的人都知道,戒菸特別難。

酒可以不喝、飯可以少吃,煙不抽很難做到。

吸菸會上癮,生理上提神,沒煙吸會坐立不安、心煩意亂,甚至六神無主,喉嚨口裡,也會有一種似癢非癢的難受感覺。

心理上吸菸能消愁,朱自清先生談吸菸的一段很有趣,說單身的人和朋友在一起時,有說有笑,回到家來,空屋子像水一樣。

抽一支菸,能借點兒暖氣,懶得開燈,那就看菸頭上的火一閃一閃的,像親密的低語。

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要是生氣,使勁吸幾口煙,心中不快頓時大減,來客人時,倦怠了不願說話,吸支菸堵住嘴,讓時間在煙霧裡爬過去。

林語堂更有意思,他立志戒菸,大概覺悟於吸菸的危害,覺得戒菸不難,等熬不過煙癮時,又替自己找一番說辭,把復吸說成是自己新的覺悟與復歸。

並且說:“試問讀稼軒之詞、摩詰之詩而不吸菸,可乎?不可乎”?讀好詩好文,不來一支菸哪能成?

為什麼呢?寫出好文章的人一定是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才能寫出好文章。

讀書也一樣,要會神會意,胸中了無窒礙,神遊其間,方算是讀,這種心境不吸菸是辦不到的。

雖然有點強詞奪理,也說明了林語堂的幽默豁達,如此這番理論,煙是不可能戒的。

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有種說法叫“煙出文章酒出詩”,研究表明煙對人類大腦的刺激作用是非常迅速的,吸進第一口煙,在0.7秒後即有興奮作用。

因此,煙為諸多人所青睞,有人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是煙“燻”出來的,倒不是戲言,魯迅煙癮出奇得大,基本上煙不離手,還出過被憲兵誤認為是吸毒偽君子的鬧劇。

二戰盟軍三統帥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都是大煙鬼,一起打敗了不抽菸的希特勒。

不過吸菸於己於他人有害是公認的事實,因此無數菸民都為戒菸戰鬥過,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咱們下邊說說曾國藩。

普通人戒菸可能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考慮,曾國藩戒菸不一樣,是為了做聖人。

曾國藩開始脫胎換骨、陶冶變化,努力成為聖賢是從三十歲以後開始的,可以這麼說,三十歲以前的曾國藩也是個“庸人”。

立志成為聖賢的曾國藩開始戒菸,但遠沒那麼容易,三十歲以前,曾國藩曾經嘗試過兩次戒菸,但都失敗了。

這次怎麼戒呢?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想戒菸身邊別有煙,曾國藩先是把水菸袋折了,並且對著神明發誓,再吸菸,禽獸不如。

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戒菸第二天,曾國藩就開始彷徨無主、寢食不安,自己在日記裡寫到,戒菸就像是嬰兒斷乳,相當準確。

不過無論怎麼痛苦,他都沒有碰過煙具,並且這次戒菸還真成功了。

對於成功戒菸,曾國藩深有感觸,說破除舊習,必須有悍然之力,不破釜沉舟是絕對不行的

並且這次戒菸對曾國藩影響特別大,他自己說,三十歲之前愛吸菸,後來不吸菸,並深以為戒,可見大事小事,只要有恆心去做,沒有不能改變的。

曾國荃的曾孫曾寶慈對曾國藩戒菸的意義說得更深刻,他說曾國藩這一生的學問事業,與日戒水煙有莫大關係,因為戒水煙表示了莫大的決心,在緊要關頭撐得住、挺得起。

曾國藩在戒菸上表現出來的毅力和決心,證明在這幾處:咸豐元年上恭陳聖德疏的冒不測之威,在靖港失敗與在湖口要以死殉職,在祁門堅持不動,在金陵克復前夕,每覺有整個崩潰之感,最後終能渡過難關,遂成大功,其後天津教案處理困難,毅然忍受。

曾國藩為做“聖人”戒菸,戒菸對人會有多大的改變

也就是曾國藩在人生中的幾次大起大落中,能夠渡過難關、屹然不倒,和他戒菸表現的決心和恆心是分不開的。

能成為聖賢不是沒有原因的,曾國藩戒菸就是個生動的例子,我們戒菸可能主要原因是為身體,曾國藩則上升到了做人。

想起一副對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

當不了聖賢,戒菸也是難事,忙忙人生,坐下來幹啥,坐下吸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