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害怕戰爭?為何說美國始終不敢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

靜夜史


美國並不是害怕戰爭,而是要衡量這場戰爭有沒有必要打,《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發動戰爭可不是個小事情,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命運走向,倘若輕易發動戰爭,窮兵黷武的話,這個國家最終會被戰爭所拖垮,這也就是我們古語所說“國之雖大,好戰必亡。”



而美國之所以到現在也不敢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是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

(一)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有足夠教訓。

21世紀開始以來,美國在中東發動了兩次戰爭,而且相隔時間非常短,分別是美國在2001年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以及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這兩個戰爭從戰場的表現來看,當然是美國具有壓倒性優勢,也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以及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按理說應該達到了美國人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塔利班政權和薩達姆政權雖然倒臺了,但這兩個國家的局勢並沒有因此穩定下來,美國不得不在這兩個國家駐守大量的軍隊,每年消耗的軍費數百億甚至上千億計,即便如此,依然沒有完全控制局勢。阿富汗的塔利班殘餘勢力依然與美國展開了游擊戰,依然能夠控制廣大山區,現在美國都想要與塔利班組織談判,達成和解,這確實是受不了,每年的消耗實在太大了。



而伊拉克的局勢也是如此的,美國為了維穩伊拉克局勢,駐軍多年,最後,伊拉克局勢穩定,但伊拉克的什葉派卻上臺了張權,這個什葉派政權卻是天然是親伊朗的,美國可真算偷雞不成蝕把米,為他人做嫁衣。但美國卻為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共計花費了超過5萬億美元,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個絕對賠本的買賣,也透支了美國的國力,更沒想到在此期間,亞洲有一個大國,因此崛起了,而且是讓美國完全沒有能力遏制其崛起的大國。這兩場戰爭對美國的教訓可算是非常深刻,所以美國不可能再次輕易開啟戰爭了。



(二)伊朗是一個實力很強的中東大國。

美國不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伊朗並不是一個可以被美國任意拿捏的小國,而伊是中東首區一指的大國,擁有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可以生產不少先進武器。這和其他的中東國家有本質不同,其他大多數中東國都是有石油資源,而沒有工業,而伊朗既有石油,又有工業。另外,伊朗國土面積164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戰爭潛力非常巨大,更有足夠大的戰略縱深。



美國想要拿下這樣的一個國家,要付出比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多出數倍的傷亡和花費,即便如此,美國也可能無法真正摧毀伊朗政權,還有可能陷入戰爭泥潭,那樣的話,美國的麻煩就更大了,世界霸主地位讓出去算了。這個可以對比當年的越南戰爭,美國的世界第一強國地位差點就不保了。

(三)經濟制裁伊朗最划算。

最後,美國還是對伊朗選擇了經濟制裁手段,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划算的手段,因為在世界經濟領域,美國是絕對的霸主地位,而且更是強項,甚至對比的軍事力量都要強,特別是掌握著美元這個利器,制裁伊朗無往不利。



就拿這次美國開啟的對伊朗石油全面禁運來說,直接讓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降到了原來的1/5,雖然沒有達到美國的最終目的(讓伊朗的石油出口降為零),但就效果來看已經非常好了。


大正看世界


從時間上講美國根本沒有做好對伊朗的戰爭準備,從現實上看即便美國也無力同時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越戰和伊拉克戰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美國當時攻打伊拉克佔了天時、人和,大多數國家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而現在則不同,眾多國家反對美國對伊朗下手,並且還找不到好的理由。總不能輕浮到給伊朗扣上“恐怖主義”的帽子就過去揍人家,“世界警察”的作為也得說的過去不是麼。這次派遣航母到伊朗海域附近並沒有見到代表兵力投送的兩棲攻擊艦,也就是說美國還沒有動手的打算,至於原因上面已經提到了第一點,國際環境不利。

美軍航母想要封鎖伊朗海域,但是美國真的敢冒險一試麼?

美國派遣航母過去的主要目的是震懾伊朗,而伊朗則發誓要擊沉美國航母,但是伊朗到底有沒有核武器美國心理也沒底,但是美國有信心“敢”與伊朗打一場核戰爭,因為即便伊朗裝備核武器也並不會太多。說實在的個人感覺美國也就是試探性“威逼”而已,把寶壓在伊朗還沒擁核身上,否則即便是一兩艘航母美國也是沉不起的,而且真的用核武器把伊朗滅掉到頭來自己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啥也得不到。

伊朗的導彈部隊也像一根刺一樣始終扎的美國腦袋疼,裡面到底有沒有核彈頭,估計頭頂得一百個問號,這也是不敢對伊朗動手的第二個原因,伊朗裝備了射程較遠的中程彈道導彈。

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耗費了十多年的軍費預算,而且伊拉克當時環境複雜,可以說沒受到像樣的阻擊,一方面是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相差太大,另一方面是伊拉克本身牆倒半邊。而現在伊朗的情況則不同於當時伊拉克,兩伊戰爭後伊朗的經濟得到較好恢復,石油資源幫了大忙,伊朗國土面積可要比伊拉克大的多,大約四倍有餘,人口也是伊拉克的兩倍,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都要高於伊拉克很多。並且在伊拉克戰爭後穆斯林世界加深了對美國的仇恨,如果現在與伊朗打起來可能會遭受頑強抗擊,這樣美國自身傷亡情況會較高,出現“死不起”的局面。

如果美國士兵持續以這種方式回到故土,相信國內民眾和國會也支持不下這場戰爭,這是第三個原因,伊朗有讓美國感到疼的能力。

從伊拉克戰爭看來,美國當時集結兵力的規模空前巨大,加之更為浩大的後勤保障系統完全是“燒錢”操作。也就是說如果要攻打伊朗則可能要付出更多的軍力和財力,以美國現在的財政顯然還沒有準備好,武器製造商和軍火頭子也許安奈不住,但是美國製度也決定了美國不會輕而易舉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既然硬槓現在不行那就來“軟”的,圍困伊朗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種“以守為攻”的戰法勢必會拖住伊朗的經濟發展,但不是長久之計,相信伊朗會想盡一切辦法打破這種狀態。

近日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衝突加劇,以色列遭到數百枚火箭彈襲擊,完全有大打出手的意思。不過對於以色列來說他可以有無數次的勝利,至於失敗一次就足夠了。

所以說美國害不害怕戰爭要看他面對是何種級別的敵人,何種國際背景環境,要想伊朗成為“伊拉克第二”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搞不好又是一個超級大坑。如果背後再有俄羅斯支持,那這仗也就沒有開打的必要了。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交流和觀點,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軍武奇兵


每個國家都害怕戰火在自己的國土上燃燒,如果戰火不會燃燒到自己的國土上,沒有什麼好怕的。

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他根本不會害怕,戰火又燃燒不到他本土,就算打不贏,對於他來說損失也是有限的。

美國不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是因為目前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沒有任何意義。美國的確很想推翻伊朗現在的政權,但是推翻後扶持誰上臺,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伊朗國內比較團結,美國就算推翻了現有的伊朗政府,那麼新上臺的伊朗政府一樣會反美。在這種情況下出兵去攻打伊朗不是瞎忙一場不,白花錢浪費了很多武器彈藥,沒有任何一點回報。

美國採用武力推翻一個國家的政權是有條件的,首先就是這個國家內部出現了不可調解的矛盾,其次就是這個國家處於崩潰邊緣,這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介入這個國家的政權交替,獲得最大的效益。

就伊朗現在情況來講並不具備這兩種情況,伊朗內部並不存在不可調解的矛盾,雖然有一些分歧,但是在對外利益上他們都是高度一致的。

而且伊朗經歷了美國40多年的制裁,早就摸索出了,對抗制裁的經驗,國內各種物品自給自足率很高。在制裁下雖然失業率很高,但是牛奶和麵包都相當便宜,在有吃有喝的情況伊朗很難讓伊朗出現所謂的崩潰邊緣。

美國沒有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是因為伊朗沒有出現可以讓美國發動軍事打擊的條件,一旦伊朗滿足美國的發動軍事打擊的條件,美國會毫不猶豫的出手。

簡單的說美國打擊伊朗需要一個代理人,但是現在美國無法從伊朗境內找到合適的代理人,這是美國一直不對伊朗發動軍事進攻的最大原因。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成本問題,美國要打擊伊朗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不投入20萬以上的兵力,美國是沒把握推翻伊朗政權的。但是投入20萬兵力,一旦在伊朗戰場拖久了,美國會被拖垮的。世界其他國家不會放任美國如此進攻伊朗的,各種援助會源源不斷的輸送給伊朗。

說句不好聽的,很多勢力都巴不得美國打伊朗呢,伊朗比伊拉克和阿富汗都大很多,而且到處都是山地,只怕最後美國即使打下特伊朗,他自己也崩潰了。


一號風手


個人認為,美國和伊朗之間不會爆發戰爭。

首先得說說伊朗和美國之間的淵源,美國和伊朗也是世界上一對頭號冤家, 美國視伊朗為 “邪惡軸心” ,而伊朗又稱美國是“大魔鬼”。兩國在長達28年的時間跨度裡相互敵視、威懾、挑戰和對抗。

其實美國如果真的想打伊朗,伊朗甚至都撐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得涼涼,但是美國為何在著28年裡遲遲不肯動手呢,不是因為它善良,而是他始終沒有等到合適的一個契機,也就是打他的理由。

首先來說,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二元民主政治下的伊朗雖然看起來的還有一些封建和低效,但是政治的穩定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國民抱著必死的信心衛國,美國還真不好肯這塊肉,起碼得掉一層皮。

經濟上,面對美帝的經濟封鎖,伊朗的經濟雖然很不景氣,但是還遠遠沒有到崩潰得地步,幾十年來鷹醬的經濟封鎖套路,伊朗差不多也快摸透了。雖然國內經濟行情不好,工資低,失業率高但是物價也低啊,所以伊朗還是能維持基本的自給自足的,但是這世界還是離不開石油的,尤其是那幫牆頭草的歐洲人,因為歐洲國家都沒有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所以時間一長,誰都撐不住。

軍事上的伊朗雖然不是鷹醬的對手,但是還是能產生一定的威脅性的,畢竟伊朗的彈道導彈也不是善良的武器,都是國家的最後一張王牌,雖然不具備打擊到美國本土和周圍四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但是足以威脅到中東地區所有的美軍基地。

如果最後都失敗了,以伊朗的最後一點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問題不大。

最關鍵的一點是,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推翻了政權,找誰接盤呢 ?


努力復興種花家


美國要想發動一場對主權國家的軍事打擊,它是要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要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這是第一步。還有就是要考慮美國民眾的態度,要獲得美國公民的輿論支持或者說同情。另外還要考慮國際的因素,特別是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有多少國家會贊同?還有歐盟從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也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

具體涉及到伊朗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伊朗是中東地區第一軍事強國,中程彈道導彈非常先進,另外像無人機,還有潛艇對波斯灣都能構成很大的威脅。3萬枚導彈足以覆蓋整個中東地區。一但開戰,最有可能遭殃的當然是美國在中東的這幫小兄弟,像以色列,沙特等國都會在導彈的火力範圍之內。這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想對伊朗發起軍事打擊,它更多的還是要考慮俄羅斯會不會軍事介入伊朗的問題,這是它繞不開的選項。在過去的這一週的時間,美國不斷地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包括部署F-35 戰機到阿聯酋,又派遣五架B-52轟炸機到巴林。斯坦尼斯號和林肯號核動力航母開進波斯灣,可以說動作頻頻。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恐怕就是美國的一種戰略威懾。伊朗方面也沒有服軟,早些時候派遣了無人機對美國航母進行抵近偵察。緊接著對外宣佈要和俄羅斯在波斯灣搞軍事演習。

另外伊朗手裡還有兩張王牌,伊朗對外宣佈要放棄《伊核協議》,要重啟柚濃縮活動,伊朗要接著研製核武器。另外一個就是美國膽敢軍事打擊伊朗,不排除伊朗會真的封鎖庫爾莫斯海峽,我們都知道世界上40%的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從這裡輸出的,一但庫爾莫斯海峽被封鎖,將對世界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美國比較忌憚的地方。

美國打伊朗絕不會像打伊拉克那麼輕鬆,這一點美國政客們心知肚明,可以說伊朗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在過去四十年的美伊博弈中,美國始終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就在5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應邀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電話裡聊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是從外界的揣測以及特朗普本人發的推特來看,美國是在主動像俄羅斯示好,就當前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隨後又有兩國外長的會晤,進一步達成兩國領導人的電話成果。有可能在2020年美俄在北極圈搞一次軍事演習。這說明美國還沒有做戰爭的準備。

還有的因素就是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從之前發動的幾次局部戰爭來看,已經讓美國負債累累,已經讓美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了。

美國打伊朗,中東將永無寧日,除非美國有本事把伊朗從世界版圖上抹去。

綜合來看,並非美國害怕戰爭。而是美國害怕和伊朗這樣的主權國家發起戰爭。所以美國遲遲不敢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是有現實考量的。






格局現狀


麻桿打狼兩頭怕,現在的美國和伊朗都怕對方先動手。伊朗是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特朗普政府則是不允許伊朗出口一滴石油,也不允許任何國家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四艘航母封鎖伊朗港口,但問題是,雙方是喊的聲嘶力竭,但鑼鼓震天響,就是不見主角上臺,這就和我家東北一樣,你看著兩個人吵吵挺厲害,但越這樣越打不起來,也就是說,美國只是威脅使用武力,在沒有完全取勝的情況下,對伊朗動武。

應該說,美國這幾年在整個阿拉伯地區軍事行動並不好,在伊拉克的所有軍事和政治干涉並不完美,美國入侵伊拉克,耗費巨大。雖然消滅了薩達姆,但後遺症很大,恐怖組織紛紛對美國進行襲擊。在地緣政治上,伊朗和敘利亞全面“抗美”而目前為止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並不成功,海灣地區最大焦點無疑就是原油和以色列的問題。美國現在連敘利亞問題都沒有解決,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屹立不倒。就更別說別伊朗了。伊朗抵抗美國40年,可謂“經驗”豐富。軍事水平在中東首屈一指,美國要想武力解決絕非易事。

伊朗是中東第二大國,伊朗國土面積大概164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17位。GDP4300億美金,世界排名30位。人口近8000萬人,總兵力60萬。其中陸軍38萬,海軍4餘萬人,空軍6萬人。武器精良,2018年全球世界軍事排名第13位,高於以色列。而且伊朗是全世界最多山的國家,地形複雜。這個地形並不適合美國現代化作戰。絕非美國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一旦時間拖長,伊朗可以拖得起,美國拖不起。所以現在特朗普政府只有不斷地加強經濟制裁,徹底封鎖伊朗對外貿易。雖然美國政府對伊朗經濟和軍事制裁四十年並不成功沒有垮掉,俄羅斯全力支持伊朗,在中東地區伊朗威望頗高,也有不少國家無視美國依舊和伊朗進行貿易往來。而特朗普政府也不可能對第三國進行制裁,現在的特朗普政府現在對伊朗態度上,只能是聲音大威脅伊朗。其實根本不敢冒然發動大規模全面戰爭。

美國和伊朗兩國“嘴仗”打得特別厲害,不僅相互威脅和警告,雙方的武裝部隊也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但一旦開戰,國際原油價格必然暴漲。這對美國不利,對世界經濟也不利,只對俄羅斯有利,歐盟和日本也不會答應。五者,美國不得不考慮盟國的利益想法。美國對伊朗的動武性不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美國不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並不是美國害怕戰爭,而是軍事打擊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有句話說得很好,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在乎的是利益。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美國雖然國力強大,但是戰爭是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的。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換句話來說決定美國進攻伊朗的根本原因取決於這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

伊朗是中東地區的大國,綜合國力在海灣地區是非常強大的。首先,伊朗是中東地區唯一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糧食能夠自給,自然資源也豐富。這些年來,伊朗的發展也算不錯的。

特別是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摧毀了薩達姆政權,間接替伊朗解決了重要的對手。伊朗無論在中東地區,還是在國際上,影響力真的越來越大。

比方說伊朗是我國和歐盟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同時也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的武器。

另外,伊朗是重要的原油出口國,石油儲量佔到世界的9%,是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特別是伊朗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為他能夠封鎖世界能源的生命線——霍爾木茲海峽。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石油都是通過這個海峽運輸到世界各地的。

很多人會想為什麼伊朗能夠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原因就是伊朗得天獨厚的位置。霍爾木茲海峽是一個石油運輸的重要通道,伊朗控制著海峽中非常重要的三個島,扼住了海峽的咽喉。加上這個海峽實在是太窄了,最寬不過90餘公里,最窄只有30公里。伊朗利用水雷,導彈快艇、自殺式攻擊艇都能封鎖這個海峽。

以伊拉克戰爭為例。當時薩達姆眾叛親離,伊拉克軍隊沒有空軍、沒有新型武器,同時還被制裁了12年。

即使如此,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花費了7000億美元。

作為對比,伊朗的國力是遠遠強於當初的伊拉克的。

伊拉克國土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3700萬,而伊朗為16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8116萬。從國家的組成來看,伊拉克民族多、信仰也不同,而伊朗則是九成為什葉派,國家非常的團結。

試問美國如果真的攻打伊朗,代價會多大?


歷史是什麼


儘管美國就是靠戰爭起家成為超級大國的,而美國想要確保全球霸權地位,就必須一直髮動戰爭,通過製造世界緊張局勢,以及削弱戰略對手的能量,以此來確保霸權主義地位得穩固,因此,從美國霸權主義得角度上來講,美國非但不懼戰爭,反而是全球絕大多數衝突地區的點火者,

然而,從特朗普當任美國總統之後,美國就變得懼怕戰爭了,實際上,這不能怨他特朗普膽小,而是要怨前總統小布什所發動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但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潭,而且還導致美國元氣大傷,如果繼續再打下去,鐵定會把美國經濟給拖垮得。因此,特朗普上臺之後,從阿富汗撤軍都迫不及待了,哪還有能力去發動另一場大規模戰爭呢?

眾所周知,自特朗普上臺之後,儘管讓美國大兵滿世界流竄,一會兒所要打敘利亞,一會兒所要打伊朗,一會兒又說要打委內瑞拉,但實際上,近幾年來,除了在“事先通知俄羅斯”的情況下,向敘利亞發射幾枚巡航導彈小打小鬧一番之外,美國實際上連一場像樣一點的仗都沒打成。

此外,從特朗普一上臺就急著要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的舉措來看,作為商人出身得特朗普,通過精打細算明白打仗已經對美國毫無益處了,尤其是在需要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情況下,更讓特朗普不敢和此前的美國政府一樣隨便開出第一槍,這也就是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沒有和歷屆美國政府一樣動輒就出兵肆意入侵他國的最主要原因了。

因此,美國目前雖然在中東地區部署了重兵,並且有絕對的把握擊敗伊朗,但卻一直猶豫著不敢對伊朗動手,這就足以證明一個事實,至少是目前的特朗普政府,就是懼怕戰爭。







行走在雲端上的人


《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這句話雖然是咱們老祖宗說的,但道理美國高層也是明白的。

冷戰以後美國曾經多次發動戰爭,但真正大規模出動地面部隊推翻一個國家政權的,也就只有伊拉克,就目前伊拉克的形勢和發展趨勢來看,美國達到了最初的目的,不僅剷除了中東地區最大的反美釘子戶,還剷除了薩達姆這個強人,對美國中東戰略影響深遠。

除此以外,美國對付這類國家往往採取空中打擊加製造內亂的模式,例如南斯拉夫的米洛舍維奇,塔利班的阿富汗,中東的阿拉伯之春,除了背俄羅斯橫叉一槓子的敘利亞,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基本都達到了目的。

這些成功經驗讓美國總結出一個道理:出兵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堡壘從內部攻破最省事,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好只出動空軍。

為什麼美國的對外軍事幹涉政策越來越保守?這與國際國內形勢有很大關係。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軍事幹預這種手段越來越遭到百姓的反對,尤其是美國這樣一個人權至上的發達國家,稍有犧牲就會引發民眾的強烈反彈,美國總統是選出來的,自然不願意得罪選民,所以能用錢解決的絕對不出兵,能用少量兵力解決的絕地不用大部隊。

川普是個商人,商人最大的特點是做決策講究投入產出,不賺錢的生意堅決不做,打翻了伊拉克政權,經濟方面美國並沒有撈到太多好處,長期駐軍阿富汗也沒有太大意義,還要消耗鉅額軍費,所以川普剛一上臺,美國在海外的軍力就大幅收縮。

所以,對伊朗動武並不是美國最優選項。

另一方面,伊朗的實力也是影響美國決策的重要因素。

據不完全統計,伊朗軍隊總兵力60萬。其中陸軍38萬,海軍4餘萬人,空軍6萬人。武器精良,2018年全球世界軍事排名第13位。對付這樣一個國家,遠不是空中打擊能夠解決的,一旦開戰,迎接美國的必然是週期未定的地面戰,而且盟國和周邊國家的支持必不可少,伊拉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數年,不僅耗資巨大,傷亡也十分慘重,美國不想陷入另外一個伊拉克。

況且即便以戰爭終結了伊朗政權,伊朗問題也不會一勞永逸的解決。

冷戰結束前,美國國際關係大師亨廷頓就預言,未來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東西方文明的衝突,這一天才的判斷早就為時間所證實,尤其是發源於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文明,與以美英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衝突激烈,縱然打破了現有伊斯蘭政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一個與美國合拍的親西方政權,大概率出現軍閥動亂,甚至有可能出現更加極端的反美政權,IS就是先例,到那時候,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美國不會對伊朗實行大規模軍事行動。

但這不代表伊朗就平安無事。川普政府一定會利用一切非軍事手段逼迫伊朗屈服,其決心強度甚至可能超越歷屆美國政府。

美國的目的在於,徹底瓦解伊朗發展核武器計劃,剷除中東地區最後的反美堡壘,就川普的個性而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伊朗很難在於美國的博弈中佔到便宜。

伊朗與美國關係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日慕鄉關


戰爭需要謀略,即是戰略。就是爭取創造有利的軍事態勢迫死對手未戰而亂,從而達到戰略目的,此為上兵伐謀。兵法有云: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就是說直接用武力解決是下策,如果迫於無奈非要用兵,也要避免硬攻與曠日遲久而造成的財政巨耗,戰略轉移,給國家帶來沉重負擔,並予人以可乘發展之機,最終導致國家長期利益受損。

所以孫子兵法開篇明義:用兵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民族命運的關鍵,所以不能不謹慎考察。從整個國家戰略全局角度出發,決策局部。故不能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所以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但對於直接參予戰爭也不能不謹慎考察。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輕用兵鋒則必怠。國怠,政怠,軍怠,財怠,利怠,豈能無人乘之乎?

排除對抗美國立場,公正客觀分析美國策略:制裁分裂伊朗之後再適當用兵就如兵法中所說的:勝兵之戰民也,若決千仞之溪者,形也。其任勢也,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其宗旨就是一句話,爭取有利的戰爭形態,掌握戰爭主動權。

一旦伊朗的導彈失去戰略目標,也就是國內二極分化,那麼伊朗將喪失封鎖霍爾木滋海峽與美國背水一戰的資格。所以伊朗擁核勢在必行,而且時不我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