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還有資格作為五常之一嗎?

獨狼


英國當然還有這個資格了,首先就是GDP高,如果我們看經濟指標,那麼英國就在前五,他的GDP總量為2.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四個國家,位居第五,恰恰在前五,所以經濟上沒有問題。


其次我們看軍事,要知道英國的五常地位可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不是法國那種談出來的,因此英國作為前一個獨霸全球的超級大國,在軍事上一點問題都沒有,位居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四國之後,現在居於第五位,也算是達到了前五的標準。英國有機敏級攻擊核潛艇,比093都先進,有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構成了自己的戰略力量。



雖然英國的戰略核潛艇使用的是從美國進口的三叉戟導彈,但是有就是有,戰略威懾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何況英國還有兩艘6萬噸級的大型航母,軍事力量上美元任何問題。此外,英國在科技領域也算先進,比如,英國有世界著名的航空品牌羅羅集團,還能生產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燃氣輪機MT30,率先實現了軍艦的電力推進等等,這些都是英國地位的象徵。


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依然很高,除了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殊榮,英國還是英聯邦成員國的核心國家,是北約這個政治軍事同盟內海軍第二強的國家,經常伴隨美國左右征戰,因此英國的國際地位沒的說,在舞臺的中央。雖然迄今為止,英國以及不是大英帝國這個超級大國了,但是作為二流強國,英國擠進前五位,不是問題。


海事先鋒


如果重新選舉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英國也有很大的機會入選,雖然現在的英國與二戰之前的大英帝國無法相提並論,但是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仍在。


2018年,英國經濟總量為2.8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排在英國全面的,只有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但是德國和日本的二戰戰敗國身份意味著他們不可能成為五常,僅僅是經濟方面,英國就還有留在五常的資本。

英國至今仍然保持著較強的軍事實力,海軍擁有2艘航母,而且能夠從美國購買F35戰鬥機,可以極大程度上強化海軍實力,作為老牌海上強國,如今在海軍實力方面,能夠輕鬆戰勝英國的只有美國,其他最多也只是平手。



此外,作為常任理事國,英國擁有215枚核彈頭,擁有核潛艇等發射裝置,總體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土遍佈世界各地,英國在一戰二戰中損失慘重,無力維持殖民統治,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它們仍然與英國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

由52個主權國家(屬地)所組成的英聯邦,其中大多數成員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聯邦現任元首是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雖然英聯邦元首不能干涉各國內政,但是也反應了英國的影響力。


英聯邦國家

此外,現任英國女王是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6個國家的名義元首,實際負責管理以上國家的是總督,總督經過選舉產生之後需要得到英國女王的承認。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原本就是按照各國在二戰中的表現選出來的(法國除外),而這五個國家整體實力也處於世界上游,如果突然減少一個,將會對各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只要不是必須,聯合國的機制就不會動,更不會隨隨便便把常任理事國踢走。


視野新觀


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是冷戰結束後的20多年裡始終在討論的問題。其基本理由就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分配顯示的是其建立時期(1945年)的權力分配,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當今世界與戰後初期已經有了極大地不同,聯合國安理會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在二戰結束時,儘管英法元氣大傷,但是由於其在歐洲、非洲和遠東的廣泛影響,仍然能夠作為五常之一。而目前,英國、法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在印太(遠東)地區幾乎看不到英法的影子;歐洲地區在經濟上儼然是德國的天下,在政治安全領域則是美國的絕對主導權;而在原非洲殖民地國家,在美國、中國、日本的經濟滲入下,英法的影響力與半個多世紀之前相比早已大大下降。但是,失去國際影響力的英法,真的就沒有資格坐鎮安理會五常嗎?

我覺得,這其中有一個根本性問題還沒搞清楚——聯合國安理會必然要反映全球權力分配嗎?這就涉及到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職能了。

《聯合國憲章》第5章關於安全理事會職能的第24條和第7章關於對於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及侵略行為之應付辦法的第39-44條等條款,明確規定了安理會的職能。簡單地說,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要在重要的國際衝突中發揮大國協調組織的作用。

我們先思考一下,冷戰結束之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後,國際衝突發生最頻繁的地區在哪裡?很簡單,如果我們數出來近20年來世界排名前10的國際衝突熱點,恐怕大多數都在中東吧!比如,近20年規模最大的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中東,最近的衝突熱點——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崛起在中東,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最複雜的衝突死結——巴以衝突還是在中東!而在這一系列的事件裡,除了美國之外,影響力最大的可能就是英國和法國了。除了中東之外的第二個軍事衝突頻發的地區要屬非洲中部地區了——蘇丹南北分裂、剛果內戰、馬裡反恐戰爭等。而在這一地區,英法的影響力,無論是傳統影響力還是現代軍事影響力,不但高於中德日印巴,甚至高於美國!

△法國參與馬裡內戰

考慮到這裡,我們發現,那些最近幾十年的權力新貴——日印巴(甚至包括中國),在佔據90%以上衝突熱點的中東和中非地區的影響力仍然遠不如英法!

回過頭來,即使我們考慮實力對比,英法的實力也未必就那麼虛弱。

先說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就經濟實力而言,2018年各國GDP排名,英國世界第5,法國世界第6。儘管2019年將被印度超過,但是前7的經濟總量,在短時期內位居第9的巴西難以超越,仍然可以是英法作為五常的重要經濟基石(如果前7名都沒資格的話,那進不了前10名的俄羅斯為何有資格?)。而且如果考慮對世界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新產業和服務業,英法則更難被撼動。比如,倫敦作為世界兩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國際地位,不是其他城市在近期就能趕上的;法國在航空、核能等領域的工業優勢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就軍事而言,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比如,英國仍然是五大核國家之一(近200枚的核彈頭和4艘左右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仍然擁有2艘先進的大型航母(可搭載F35,數量和先進程度僅次於美國),等等;而且體現在能力上,即使英法失去了在亞太等地區遠洋作戰的能力,但在中東和非洲等衝突頻發地區,兩國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影響當地的衝突,綜合來看,這是除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所難以企及的。

△英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

△法國主導參與利比亞內戰

如果考慮軟實力,那英法則更有資格入選了。美國南加州大學外交研究中心、英國波特蘭公關公司和Facebook聯合發佈的《2018年全球軟實力研究報告》中,英國和法國高居前兩位。該報告主要依據數字、文化、企業、全球參與度、教育、政府和全球民意調查等7個類別得出。而中國、俄羅斯、巴西僅分別居於第27、28、29位,印度更是無緣上榜。

————————


大海撈針Delmor


有一種說法,是說五常不是被選出來的,而是這五個國傢俱備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而自然而然成為五常。也就是說,英國還有沒有資格成為五常之一,也是看其究竟還有沒有能力在世界格局中發言。

一般認為,美國在美洲和整個世界均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中國則在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和中亞有一定話語權,俄羅斯主要是在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法國則主要涵蓋歐洲大陸和非洲,而英國則是三環外交,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和與歐陸關係。現實看來,這樣的情況並未有較大的改變。

雖然從經濟上,從英國最近脫歐的態勢上來看,英國似乎在走下坡路。但是英國利用其超脫歐洲的地位,轉圜於歐陸、美國之間,且利用前英殖民地,在整個世界有一定影響,依然對整體世界格局有話語權。基於此,英國自然有資格作為五常之一。


張傑談史


聯合國的前身是二戰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國:1942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向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建議將原來的二戰盟國改為聯合國並將其作為戰後協調國際關係的世界性組織。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通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下設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等相關的職能機構,其中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唯一有權採取軍事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安理會的成員由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事實上早在一戰後人們就曾設計出國際聯盟(簡稱國聯)這一協調國際關係的組織。國聯在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發展到高峰時期,一度曾擁有58個成員國。然而鑑於國聯因為缺乏軍隊武力,所以要依賴大國援助,可國聯偏偏將國際影響力正穩步提升的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排斥在外。事實上國聯在制裁侵略乏善可陳:無論是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或是德國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吞併都沒受到任何實質性的制裁。二戰的爆發充分證明:國聯並不是一個能有效阻止國際糾紛、遏制侵略戰爭的國際組織。1942年1月1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26個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締結《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由此正式形成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同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向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建議將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改為聯合國並將其作為戰後協調國際關係的世界性組織。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通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下設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等相關的職能機構,其中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唯一有權採取軍事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安理會的成員由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鑑於國聯因為缺乏軍隊武力而未能在制止二戰爆發的問題上發揮多大功效這一客觀事實,作為二戰戰勝方的同盟國陣營(尤其是美、蘇兩個戰後崛起的超級大國)開始探索成立一個更強有力的國際組織來預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作為戰後綜合國力最強的美、蘇兩國在設計聯合國的藍圖時就考慮到要增強聯合國的武裝力量以實現其維和職能,這時大國的實力就突顯出來了。按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理念:聯合國應該設立常任理事國,由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充任。由於這些大國擔當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所以享有一項小國所不具備的特權——一票否決權即當聯合國決議不利於自身時常任理事國只要投出一張反對票,即使其它國家全贊成都無法通過。出於強化聯合國的武裝力量這一目的有必要以具備相當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併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傑出貢獻的國家以常任理事國的身份肩負起維護世界秩序的責任。

美國是二戰後的頭號強國,是全世界最先發明核武器的國家,又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構建了美元霸權。在二戰中美國不僅親身經歷了珊瑚海戰、菲律賓海戰、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北非戰役、諾曼底戰役、阿登戰役,更是憑藉其強大的國內生產力扮演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兵工廠角色。作為全世界疆域最大國家的蘇聯在二戰中消滅了德國607個師,將德國法西斯主力拖在蘇聯4年,與此同時蘇聯軍民付出了傷亡2960萬的代價,其中死亡者2660萬,在戰爭中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曾在沒任何國際援助的情況下獨自抵抗日本侵略者多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正因為中國戰場的牽制使日軍無力北上西伯利亞、南下澳大利亞,也許沒中國戰場的牽制作用日本和德國早已成功實現中東會師的戰略計劃。英國在不列顛空戰中消滅了德國2000多架飛機、2500多名飛行員,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前英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與德國對抗,此後在北非戰役、諾曼底戰役中也能見到英國的身影。即使是表現相對欠佳的法國也曾組織過對德軍的游擊戰,從而有效配合了盟軍在正面戰場的軍事行動,對此艾森豪威爾曾評價法國地下抵抗組織的貢獻等於15個師。在北非戰役和意大利戰役中都能見到自由法國戰士的身影。在開闢歐陸第二戰場的諾曼底戰役中有包括法軍2個裝甲師和5個步兵師在內的26萬法軍參與行動,在此之後的解放法國的戰役中法軍奪取了土倫、馬賽、巴黎等大城市:8月27日攻克土倫,28日攻克馬賽,分別比原訂計劃提早八天和二十七天,在這一過程中35000名德軍被法軍俘虜。就此而言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人理事國地位在相當程度上是由對二戰的貢獻程度決定的,而聯合國所要維持的也是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格局。

近年來德國、日本、印度、巴西等國曾試圖抱團入常,不過然而至少在我們目前可預見的未來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地位難以撼動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地位來自於綜合國力的強大和對二戰的貢獻,而在成為常任理事國後就擁有諸如一票否決權這樣的特權——儘管《聯合國憲章》並未明確禁止五常之外的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實際上由於五常所掌握的巨大特權使其它國家要想取代英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英國只需一票就可以否決這樣的議案。況且德、日、印、巴要想取代法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只會遭到英國的反對,其他四大常任理事國也不會坐視的——無論五常之間平時有多少矛盾糾葛,然而五常本身代表著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五常作為這一國際秩序下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願現存的國際秩序受到顛覆性衝擊。一旦英國退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則其他四大常任理事國將不得不對法國退出後可能導致的日、德、印等國可能發起對常任理事國地位的衝擊導致的現存國際格局變動有所顧慮,如果四國還沒做好接受這種變動的準備,那麼讓英國繼續作為常任理事國存在是一個四國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尤其是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更不會容許英國失去常人理事國地位——鑑於英國在國際事務上長期追隨美國的立場而言:美國也不會允許英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被其他國家取代,畢竟英國一直扮演著美國製約歐洲大陸諸國的角色。況且即使是以英國現在的綜合國力而言也並沒出現與常任理事國地位嚴重不符的現象。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最近數據:英國以26498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美、中、日、德,位居世界第五;40026.48美元的人均GDP排在全球第25位。就國際經濟地位而言:排在英國前面的就只有美、中、日、德四國,這其中美國和中國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人理事國,在維持二戰後既定的國際秩序方面與英國存在共同利益,而日、德是二戰戰敗國和加害國,很難被現在的五常接納。英國的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英國農民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在英國退出歐盟前是歐盟國家中最大的捕魚國——當時英國一國的捕魚量就佔了歐盟總捕魚量的20%。英國農業高度集中且機械化,效率非常高,這意味著只需要少量的人口就能產出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食品需求。在工業方面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工業體系比較完善。作為英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的旅遊業收入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五。儘管被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搶走了部分風頭,但英國的倫敦仍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並擁有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共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同時英國公民也享有相對較高的社會福利保障:自1948年起英國就創立了國民醫療服務體系並一直延續至今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英國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佔GDP的9.4%,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3364美元。2006-2013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28人、護理和助產人員89人、牙醫6人、藥師7人;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29張。

英國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之一。截至2014年8月英國以世界1%的人口從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佔全世界學術論文總量的9%,引用量達12%,這一數據僅次於美國。英國科學家獲得國際大獎的人數約佔世界的10%,迄今為止已誕生過78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位居世界第二。英國ARM公司的芯片技術在國際市場佔有重要地位,還有鋼鐵、製藥、微電子等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諾丁漢大學、伯明翰大學、南安普頓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愛丁堡大學等國際知名的一流名校。應該說在科研教育領域英國的實力僅次於美國。目前整個歐洲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新科技公司有53個,其中英國一國就佔了22個。2012-2016年間英國高科技公司吸引到的總投資額達到280億英鎊,這個數字相當於法國、德國、荷蘭三國的總和。目前英國的數字經濟產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160萬人且預計將在未來四年新增50萬人。倫敦東部的硅環島如今由於吸引了眾多高科技公司而被稱為“英國硅谷”,這裡如今被視為是僅次於硅谷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技術企業集群區。

截至2014年8月英國共有約1350種報紙,7000種週刊和雜誌,這其中不乏《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等國際知名的刊物。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英國獨立電視臺、泰晤士報等國際知名媒體的存在使英國具有極強的文化傳播能力,在這點上英國真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甚至完全具備同美國分庭抗禮的實力。嚴格意義上目前所謂佔據國際主流輿論話語權的主要就是英、美兩國的傳媒巨頭們。諸如007系列、《哈理波特》、《古墓麗影》、《地心引力》等英國影視作品在全世界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英國每年共製作90多部影片,淨產值高達8億英鎊。儘管大英帝國隨著二戰後殖民地的紛紛獨立早已分崩離析,但仍給今天的英國留下了諸多遺產:英國作為率先實現工業化和憲政制度的國家給世界深深打上了英國烙印,迄今為止英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仍無法撼動,英鎊也依然是一種堅挺的國際性貨幣。而在大英帝國最為鼎盛輝煌的時代奠定的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優勢地位迄今仍無法撼動。作為現代足球發源地的英國擁有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足球賽事之一的英格蘭超級聯賽。在奧運會獎牌榜上英國也長期僅次於美、中、俄三國之後,2016年的巴西里約奧運會上英國以27金23銀17銅的成績位居金牌榜第二、獎牌總數第三的位置。

英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北約、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後絕大多數英國的前殖民地在獨立後都選擇留在英聯邦的框架體系之內,如今英聯邦在全世界擁有52個成員國,總人口超過23億,英國女王同時是52個英聯邦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在英聯邦內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屬於英語文明國家,認同安格魯撒克遜價值觀。在英聯邦之外的美國也屬於安格魯撒克遜文化圈,儘管現在的美國是超級大國,但也沒完全擺脫英國的影響,安格魯撒克遜的價值觀發源於英國,他們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都發源於英國。英國被視為是現代憲政制度和工業文明的起源地,這種文化認同感是一種難以取代的優勢。在歐洲英國同樣屬於核心國家,擁有無可替代的國家影響力:在退出歐盟之前英國和德國、法國並稱歐盟的三駕馬車,與此同時英國與美國始終保持著極為特殊的外交關係,以致於被歐洲大陸各國視為美國潛伏在歐洲的內奸,即使在退出歐盟之後相當的時間內英國仍將扮演美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角色,英國仍將是歐洲的核心國家之一,這種政治影響力至少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美國全球火力網站曾對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實力水平進行了排名,其中英國名列全球第6位。英國軍工發達,武器裝備的現代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軍事工業規模可觀、種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獨立研製包括戰略核武器在內的各種大型武器裝備的能力,某些技術和裝備居世界一流水平。1952年10月3日英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56年英國在空軍裝備原子彈。3年後又成功爆炸了氫彈,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爆炸氫彈並具有核作戰能力的國家。1991年11月英國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英國總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此時英國擁有約400枚核彈頭,導彈射程達5310公里,此後削減為225枚核彈頭,而彈道導彈的射程則發展到12000公里。英國海軍曾擁有“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 3艘無敵級航母,截止2017年三艘無敵級航母已全部退役,英國暫時成為一個無航母國家,不過目前英國尚有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在建。英國陸軍的數量維持在40個營、11.7萬人左右。英國空軍以龍捲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英國曾一度建立過一個統治面積高達約3400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佔據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成為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英國的軍事力量也隨之擴張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隨著英國殖民體系的坍塌英國的絕大多數海外軍事基地已隨著自己的前殖民地的紛紛獨立而失去,不過英國仍在殖民地的獨立浪潮中竭盡全力儘可能保有海外軍事基地,迄今為止儘管英國在全球範圍內已只剩下14處海外軍事基地,但這些基地遍佈各洲各洋,控扼國際能源、貿易和軍事戰略的關鍵節點,這使英國依然擁有在全球範圍內遠距離投送兵力和物資補給的能力——事實上英阿馬島戰爭就證明了這點。目前英國的14處海外軍事基地中中駐軍超過1000人的軍事基地有10處:分佈在愛爾蘭、塞浦路斯、德國、直布羅陀、阿富汗、肯尼亞、塞拉利昂、福克蘭群島、加拿大和文萊等地。駐軍規模小於1000人的有4處:蘇伊士運河、百慕大、開曼群島和英屬聖馬丁。英國海外駐軍合計15.5萬人。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英國🇬🇧當然還有資格作為五常之一,儘管現在的英國已然不復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盛況,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今的英國仍然在全世界擁有重大影響力。

政治上,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也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作為五常之一是理所當然的。

時至今日,英國依然在處理全球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英聯邦國家眾多,並且英國和美國本是一家親,兩國經常通力合作插手全球事務,當年美國總統小布什和英國首相布萊爾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近來英國脫歐也是牽動世界各國的神經,在如今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從經濟角度看,英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G7成員國,其工業和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發達,2017年英國GDP為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
,人均GDP高達39720美元,人類發展指數0.892,處於極高水平。

英國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屬於強國之列,雖然不及美俄中,但放眼世界可與之抗衡的國家也不多,英國軍事工業發達,軍事技術力量雄厚,當年在撒切爾夫人堅持下遠程打贏馬島戰爭就可見一斑,其海空軍裝備優良,軍人訓練有素,戰爭能力不可小覷。

英國航母

英國是一個文化輸出強國,英語作為世界語言使其擁有天然的文化優勢,大本鐘、倫敦眼、電話亭、英國王室、福爾摩斯等等都是典型的英國文化符號,英國教育科研同美國一道長期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代表有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伊頓公學等,英國也是全世界留學移民的熱門國家。


綜合以上,英國仍然有資格繼續作為五常之一,如果說沒資格似乎法國更有爭議,前段時間德國就提議法國讓出常任理事國席位以歐盟🇪🇺代之,只不過被法國代表嚴詞拒絕。所以,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英國還是很有底氣的。




仲夏輕颺


我認為有

第一英國是二戰的戰勝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成功擋住了德國的進攻,讓納粹德國沒辦法統一歐洲,聯合國五常 美,中,蘇,英,法國除外,基本都是對法西斯的主力,聯合國是二戰勝利之後國際新秩序的重建。自然由戰勝國做五常




經濟方面

2018年英國GDP為2.808萬億美元 ,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均為44000萬美元(購買力平價; )為3.033萬億美元,人均為45000萬美元英國是世界第十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五大商品進口國。它還擁有第二大的對內 直接投資,和第三大對外 直接投資。英國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而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其製藥業是世界第十大製藥業,在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6家總部位於英國。


政治方面

雖然大英帝國已經不在了,但它的遺產英聯邦還是有很強的影響力,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是英聯邦最高的元首【雖然是名義上的元首】,它的成員有加拿大,澳大利亞,西新蘭等數十個國家,英聯邦是國際合作的一種獨特試驗,促進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和環境的民族之間的協作。各成員國享有平等地位,但在處理英聯邦事務上英國常扮演主角。英美本同源,美國將英國看作歐洲的代理,美國在歷次衝突中,英國都有參加,


軍事方面

英國皇家海軍擁有最近建成的45型驅逐艦是技術先進的防空驅逐艦。皇家海軍正在建造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搭載包括先進的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F-35B在內的空中小組。還擁有class核動力潛艇能攜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三叉戟II彈道導彈,形成了英國的核威懾力量。已經訂購了7 艘Astute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其中3艘已完成,4艘正在建造中。空軍方面有大量颱風戰機,據說在軍演中擊落過飯f22


經濟愛好


這種問題的提法就是挑事型的,五常其中4個是指在二戰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法國雖沒有什麼貢獻,但因為國力足夠也被列入五常以平衡國際實力。討論英國還有沒有資格其實就是對應英法這幾十年實力下降要求改變聯合國現狀。英法相應實力對應當初國際地位確實是不夠了,但除了德日外也並沒有能超過他們實力的國家。英法如沒資格就應由德日取代,這就是對二戰勝利果實體系的改變。德國從一戰後20年起來發動二戰,二戰結束後現在又起來了,地位夠了是不是可以發動三戰了?五常其實是一種地位平衡,如果英法實力下降就沒資格,那麼很多國家就會提出自己現在比英法實力還強要求入常。德日入常絕對是不安全的,中國要阻止日本入常就會引發爭端,不阻止就會等著日本再來侵略。解決辦法就是讓更多的國家入常,把實力強一點的國家都加入進來,如日、韓、朝、印、巴、伊朗、沙特、以色列、埃及、南非、尼日利亞、意大利、德國、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土耳其,行了太累了,大家自己補充吧,反正有點影響的都加進來,把安理會搞廢就好了。


海中巖haha


五常是世襲制,有血統的。

這個席位是國家的。民國敗退臺灣,蘇聯解體,五常的席位由後人繼承。除非這個國家徹底衰敗、滅亡了。

中國是政權更迭。

蘇聯是分家了。嫡長子繼承。

大英帝國不在了,印度皇帝的名稱也沒有了,剩下聯合王國。如果蘇格蘭獨立了,大不列顛就不存在了,只剩下聯合王國。還是可以繼承五常席位。關鍵是政府一直都沒有變。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美國滿世界殺人放火,已經沒有常任理事國的資格,英國作為美國四處征戰的幫兇照樣沒有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俄羅斯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焊然吞併克里米亞分裂烏克蘭,常任理事國資格也值得質疑,法國帶頭空襲利比亞,也不是啥好鳥,中國嘛,不說了這些年反戰的工作做了大把大把的,儘管與很多國家有領海領土的爭端,但依然堅持和平方式解決分析,中國是五常中唯一30多年沒有對外用兵的國家,中國做常任理事國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