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珠海市有許多高校的分校?

足跡與思想


珠海有許多名校的分校,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珠海的人才需求。作為經濟特區,珠海經濟快速發展,雖然比不上深圳,但比其他非特區的沿海城市還是要快不少,所以對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珠海本地在眾多高校的分校到來之前,高等教育非常薄弱。珠海需要高等學校為本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各個層次的人才支撐。如果在本地直接重起爐灶另開張,建設全新的大學,學校當然面臨著建設資金、師資力量、教學管理、長期發展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建設資金和師資力量。在學校初建時期,沒有特別措施往往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來入駐。這種情況下,與其他著名高校合作辦學,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珠海市政府創造條件,吸引其他著名大學來合作辦學,能夠同時解決資金、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同時學校的也能得到快速發展,快捷成型,迅速為本地發展提供可用人才。同時,在本地建一所大學,也能夠起到人口聚集的效應。比如創辦一所10000人的大學,就有一萬人在本地消費,每人每年消費一萬元,就能拉動1億元的直接消費,間接帶動更多的消費和產業的發展。這種效果和招商引資相比,不遑多讓。

二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到外地開展合作辦學,對學校自身來講,也能帶來許多好處。除了學校在學科專業方面的發展,還會有其他方面的利益。同時也因為珠海是經濟特區,東南沿海城市,擁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在珠海辦學也對學校有較強的吸引力。

在珠海開展合作辦學,符合珠海地方發展和這些學校發展的共同利益,自然雙方都會積極推進,最終使這些分校成功落地。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珠海引進的各個大學的分校或校區或獨立學院,共有7所。

其中屬公辦性質的有:

1、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是一所公辦的獨立學院,不過學校的收費並不低,與民辦學校沒什麼差別。但是這所學校要逐漸停止招生,同時創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分校與校區,差別只有一字,但是性質卻有著根本的不同。校區就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部分,不再是獨立學院,將成為珠海的第二所985大學。

2、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中山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985工程大學,畢業證與校本部一樣。

3、暨南大學珠海校區。是暨南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211工程大學,畢業證與校本部一樣。

4、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遵義醫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

其中屬於民辦性質的學校有:

1、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民辦性質的獨立學院。

2、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民辦性質的獨立學院,吉林大學參與學校教學管理較多。

3、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內地與香港地區學校合作辦學,全英文授課,類似中外合作辦學。

我是吉林樺甸高考志願諮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不同意見。關注交流更多高考志願問題。


高考第一志願


歷盡十年走遍千所大學,留下萬張照片數百視頻,繆老師又來說大學了。

盡人皆知:珠海市內,掛著名校抬頭的大學不少;少有人曉:名副其實,真正屬於分校的其實不多。這些大學,有的是獨立學院,有的是名校的校區,有的是合作辦學,搞清楚,你才能不糊塗。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繆老師帶你數一數這些大學吧,①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④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⑤中山大學珠海校區,⑥暨南大學珠海校區,⑦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

著七所大學裡面,按性質劃分,足足有四種,①是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和廣東省三方建立的獨立學院,曾用名是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目前依然是獨立學院的身份,即使跟大多數獨立學院不同,他是公辦的獨立學院,由北京師範大學負責教學管理。未來的目標是打造北京師範大學的珠海校區,升格後,分數必然暴漲。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暨南大學珠海校區)

②和③性質相同,都屬於民辦的獨立學院。②與北京理工大學之間的關係,還不如③與吉林大學之間的關係緊密,③還是有部分的師資,來自於吉林大學的。②的學費相對於③更貴。

④是一所合作辦學性質的大學,英文授課,個性化培養,課程的難度相對比較大,GPA給的並不高,很多畢業生去了英、美、澳的名校留學,在國外的大學裡面,這所合辦大學的口碑並不差。缺點是收費高、校園小。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⑤和⑥的性質相同,都屬於公辦名校的異地校區,頒發與本校相同的證書。相比之下,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層次更高一些。與廣州的本校相比,兩所大學的缺點主要集中在資源上面,比如教師異地奔波,請教問題比較難,比如圖書館書籍少,比如公選課相對較少等等。

⑦的性質跟前兩者相似,同樣是異地辦學的公辦大學校區。

珠海市本身的高等教育資源比較薄弱,周邊的廣州、深圳搶奪資源的能力比較強,所以興建很多大學,用外地的資源來填充,既是無奈之舉,也是長久發展的大計。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繆老師妙筆生花


珠海沒有自己的“珠海大學”,卻有著許多分校,這也是有原因的——很多年前因為珠海自己沒錢建大學,就用土地換來了各大高校的分校。所以就有了如今行走在珠海道路上,看到的都是某某分校。

早在1991年,珠海就計劃在2000年以前創辦“珠海大學。在1994年動工,在投入3億元建成圖書館和幾幢樓房後,珠海大學因後續資金不足停建了;另一方面由於不符合辦學條件,教育部也不同意珠海建設大學,所以建珠海大學的事情就這麼擱置了。而原來的珠海大學就變成了現在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而為什麼有多達十所分校呢,這裡面還有一些故事。1995年對的時候,戴爾公司原本想把投資地定在珠海,後來戴爾發現原來珠海連一所大學都沒有,所以把投資地改為了廈門,而這樣的事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珠海為了吸引更多高校入駐,用土地和補貼的政策鼓勵吸引了這一大批高校。

大學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是一個城市文化的載體,是培育、吸引和儲備人才的基地,現在珠海已經擁有了一批基礎較好的高校資源,政府層面可以有所規劃,幫助高校進行提升。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已有一批優秀大學,個人覺得珠海應該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開展合作。

廣州有廣州大學、深圳有深圳大學、汕頭有汕頭大學,經濟特區中只有珠海沒有以城市命名的大學,珠海到底什麼時候能有“珠海大學”呢?


珠海關注


學校的校區跟獨立學院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像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這樣的錄取分數線是跟廣州的中大本校一樣的,也是普遍人們眼中的中大(學費一本院校標準)。但是像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這樣子的,那就不一樣了,這是獨立學院學費要兩萬左右的。

但並不是說帶分校跟學院的就有這樣的區別,拿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珠海校區來說,其實它也是獨立學院,學院兩萬多的。至於怎麼區分,其中之一就是看學費標準。

珠海為什麼沒有屬於自己的“珠海大學”呢?其實也就一個名分的問題而已,確實有人提出,將珠海三巨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改名為珠海大學,珠海理工學院等但至今也不見實行。

珠海教育發展的初期自己是沒有實力完全靠自己來創辦大學的(就算有可能辦得也不是更好)所以選擇引進一些校區跟和985的學校合作創辦獨立學院。實際效果也確實不錯,每年三巨頭招生指標都是超了的。

名校的分校拿中大暨大來說,它在深圳也是有分校的,畢竟珠海也是經濟特區。再加上自己當初比廣州深圳稍微不值錢點的地價。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很正常。(附上幾張珠海某校的圖片)想了解的關注私聊我。我會盡心幫你解答我所知道的。






優秀影視劇


1980年國家設立珠海經濟特區,以後珠海的經濟得到大力發展,17年GDP2564.73億元,人均14.91萬元。珠海擁有特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與珠海市政府的努力下,使得珠海的整體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如此發達的城市,沒有一所大學怎能可以?

大學是城市發展的發動機!在北京,中關村的信息產業群的形成與海淀區的大學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最典型的就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使得在其周圍逐漸形成了“硅谷”產業園。所以,一所大學對於城市的發展貢獻不可忽視,甚至是直接原因!

珠海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產業需要開發和引進,新技術需要開拓創新,各路人才需要銜接和傳承,大學作為一個培養技術人才和科研人員的基地自然不可或缺。

另外,隨著珠海市的全面發展,城市文化也要緊跟其後,大學就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發源地。

對於政府來說,在自己管轄範圍內培養一所優秀的大學並非“一日之功”,沒有各方的努力和鉅額資金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然而經濟發展和技術改造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與國內名校聯合,在珠海建立分校區,藉助國內名校的師資力量直接培養人才,可能是短期內最有效率的辦法。不過,和深圳一樣,相信未來的珠海一定會擁有屬於本土自己的高校!

我是“一個考研過來人”,原創不易,喜歡就點個關注,點個贊,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一個考研過來人


高校資源是一個城市人才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保障。

上世紀末期,珠海經濟特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因為缺少大學而被知名企業拒之,為此市政府意識到想要尋求長遠發展,保持持續競爭力的城市地位,需要有大學資源。

由於當時處於國家大學合併改革時期,對於一個新興城市興辦一所全新大學不是非常現實,因此提出引入知名高校分校來珠海的設想並予以實施,陸續引入了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北師大等前來設立校區(享有一樣的地位,一個批次招生),在21世紀初,獨立教育興辦高峰期,進而陸續引入了北理工、吉林大學的珠海學院,以及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辦學的學院等。

主要目的是提升當地的人才資源環境,確保持續競爭力。


HR那些事兒


這是招才引智中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既然自己培育不出有名氣的大學,只能藉助名校的平臺來吸引人才,有了高校這個平臺就能吸引一批專家學者來珠海工作,為珠海的發展出謀獻策。有了高校,就能吸引未來的人才到珠海來學習,然後對珠海產生認同感,畢業後在珠海就業、安家,為珠海的發展做貢獻。

這些校區裡面,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和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相對來說較好,錄取分數線和校本部統一劃線,生源質量高,和校本部一樣都是公辦,學費也和校本部一樣,統一標準。其他的大學的分校基本上是民辦的,收費高。


學識優


珠海分校雖多,卻沒有一間屬於珠海市本地的公立本科大學,這是珠三角地級市罕見的,本來有建設珠海大學的計劃,後來不知那個“高明”的領導把風景秀麗的校址賣給中山大學成就了中大珠海校區。廣東地級市深圳大學、東莞理工大學、惠州學院、韶關學院、汕頭大學、肇慶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茂名)、廣東海洋大學(湛江)、五邑大學(江門)、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嘉應學院(梅州)......,珠海呢???


依然60


北師大珠海分校就是一個騙子大學。建校的用地是珠海政府無償贈送,建校的資金是通過註冊皮包公司來合作,通過皮包公司利用北師大的名聲和信譽來向社會人士融資,工程施工完成後便過河拆橋,將所有債務甩給皮包公司,害慘了施工單位和投資者



我認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一看歷史、二看高校(我指的是牛校、名校)。北上廣津寧既有歷史又有高校,重慶沒有高校卻有歷史。珠海作為改開後飛速發展起來的城市,經濟上很有地位,但始終改變不了文化匱乏的窘迫局面。而且,一所城市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而高校學生畢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在當地。所以,珠海的文化、經濟、發展都需要高校。但是一所優秀大學的建立,非窮經年累月之功不能達到,珠海沒有能力發展本土的高校。在建設一所大學上,經濟絕非萬能,比如前幾年深圳在努力建設南方科技大學,起初聲勢相當驚人,但現在也籍籍無名,沒有大師,沒有名望,再多金錢也撐不起大學。本土建設行不通,遷名校進入當然就是最佳選擇。招生不用愁,大師能分過來,名氣也自來有之,只要提供地皮和經濟支持就好,還有比這建設大學最好的方法了嗎?

還有一方面是政府支持,珠海政府意在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在稅收等多方面有優惠政策。而高科技的要求很大程度依賴於高校,憑空製造珠海大學不現實,所以用資金借用名校來辦理民辦高校是退一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