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色列在富饒的非洲建國,這是不是比在荒涼的中東要好?

一德格天1


我認為題主說的很對。

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約佔陸地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這個洲大部分地區屬於赤道以南,在撒哈拉以南以黑人為主,所以那裡也有黑非洲之稱。

(非洲的衛星影像圖)

假如以色列在非洲建國,選址為北非肯定是不行的,正如上圖所示,這裡大部分地區是沙漠地帶,比以色列目前的環境並無優勢。在北非地區最大最肥沃的綠洲就是尼羅河三角洲地帶,但這裡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文明的發源地,當地人口眾多,以色列在這裡建國也不現實。不把當地人遷走,他們就是少數民族,把當地人遷走一定會引發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激起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抵抗,從而讓以色列所處的地緣環境比現在還要惡劣。

這麼一看,以色列要想在非洲建國只好找一個位於撒哈拉以南,人口不多,環境優越的地點。

這麼一看只有正好位於西非地區的岡比亞最合適了。

(岡比亞)

岡比亞國土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191萬。土地面積雖然只有現在以色列的一半大小,但是和以色列剛建國的時候是差不多的。(巴勒斯坦在1947年之前的面積是2.7萬平方公里,除去耶路撒冷,以色列擁有大約55%的面積。)

而且,岡比亞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以色列建國的巴勒斯坦地區早前也是被英國管轄。所以,如果當初英國說服猶太人不要回貧瘠的中東而是遷往岡比亞,我覺得也未嘗不可。而且,這裡周邊沒有強國存在,不會像在巴勒斯坦建國那樣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抵制。

岡比亞的環境比現在的以色列要好的多了,相比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是沙漠地帶,岡比亞地區主要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為主,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氣候溼熱適合農作物生長。並且這個國家位於岡比亞河的河谷,境內一大半的區域都可以依靠岡比亞河實現物資的週轉,運輸極為便利。

(岡比亞河)

另外,岡比亞的人口少,目前只有191萬人,和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數量差不多(177萬人),如果以色列在岡比亞建國,仍然會是主體民族。

可見,岡比亞的條件遠超巴勒斯坦,以色列在這裡建國難度會小得多。

那麼,為什麼當初以色列沒有選擇非洲呢?

其實,以色列人之所以沒有在其他地區建國,最重要的原因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人們返回巴勒斯坦,這這一號召下數十萬猶太人來到這裡,等人數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建國也成必然了。

早在19世紀末的時候由於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迫害,就有猶太人逐漸回遷到巴勒斯坦地區。到1896年,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很多猶太精英號召族人返回巴勒斯坦。

(以色列國父,猶太復國主義的創始人西奧多·赫茨爾)

猶太復國主義此後愈演愈烈數以萬計的人來到巴勒斯坦安家,在這場運動的影響下英國通過了《貝爾福宣言》,表示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安家。

二戰期間,由於希特勒對猶太人呢的迫害,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從歐洲來到巴勒斯坦,到二戰結束的時候這裡的猶太人已經多達60萬人。

所以,19世紀以來猶太人對巴勒斯坦的持續移民是他們在這裡建國的基礎,而猶太復國主義的號召是這次移民浪潮的根本原因。

假如英國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之初和猶太人商量讓他們去岡比亞建國,這些人也會去那裡了。假如岡比亞地區在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口達到60萬,他們也一定會在那裡成功建國。


歷史風暴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有著強大和優越的物質條件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時候民族精神更為重要,因為物質的東西在時過境遷後會變化或者消亡,但是民族精神可能會穿越時空,成為維繫一個民族存在的最主要原因。

猶太人的王國在2500多年前,被徹底的毀滅,此後2000多年的時間內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但是時至今日,猶太這個民族依然存在,而滅亡過他們國家的亞述人、古巴比倫人,甚至後來鎮壓他們的羅馬人都成為了歷史符號,而猶太民族依然存在。

2000多年的時間內,猶太人流浪在全世界各地,歐洲、美洲、西亞、非洲,甚至我們中國也有猶太人活動,他們在全世界顛沛流離,見識了各種文明和宗教,同時與各個民族通婚,形成了各種不同基因、不同血統,他們由白皮膚的、有黑皮膚的、還有黃皮膚的,但是他們都是猶太人,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猶太教,也就是猶太教的信仰,保證了猶太人的民族2000多年沒有消亡。而且據說猶太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是擴張式的發展,對於信徒的皈依是越多越好,但是猶太教只能由猶太人信仰。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民族存在的最主要原因

19世紀下半葉,猶太復國主義就盛行起來,而對於散落在全世界的猶太人而言,當然是回到西亞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西亞是猶太人的祖地,是誕生了猶太教的地方。

對於猶太人來說,那裡有他們的聖城耶路撒冷,有他們碎碎唸的哭牆,而且也只有迴歸祖地,才能夠將全世界的猶太人凝聚在一起,對於虔誠的猶太人來說,祖地是他們登上天堂的階梯,所以沒有任何一塊土地比西亞的猶太人故國更能吸引猶太人。

耶路撒冷的猶太教哭牆

其次,奧斯曼帝國的江河日下,讓猶太人的“回家”成為可能。

19世紀末曾經雄霸中東數百年的土耳其人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榮耀。這個曾經不可一世吊打歐洲的伊斯蘭帝國早已經淪落成為“西亞病夫”,不僅他在東南歐的領土除了伊斯坦布爾外全部丟失,就是在亞洲、非洲的領土,也不斷遭到西歐新興大國的侵略的滲透,曾經的領土埃及早已成為英法爭奪的肉,北方沙俄也不斷蠶食黑海東岸的高加索地區。而富裕的猶太人在歐洲和美洲有著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站隊失敗,成敗戰敗國。慘遭瓜分。雖然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保住了安卡託利亞半島,但是包括敘利亞、巴勒斯坦等領土,都全部丟失,而被英法以託管的名義納入囊中,特別是巴勒斯坦處在英國的託管之下,而英國政府也放任猶太人的復國移民活動,於是在一戰後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數量激增,經常與阿拉伯人發生矛盾。

一戰後幾乎亡國的土耳其,給了猶太人回遷西亞的良機

第三,二戰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被曝光,猶太人得到廣泛同情,而美蘇兩國的推波助瀾,最終促成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德國的納粹政權對猶太人進行慘劇人寰的屠殺,二戰結束後,這些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廣泛關注,於是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得到同情。同時猶太人無論是在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還是新興的超級強國蘇聯又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很多猶太人財團控制著美國經濟,而蘇聯政府內則有很多的猶太人高官,於是在中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持下,猶太人最終於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成功復國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阿拉伯人實力太弱。

雖然對於伊斯蘭教同樣虔誠,甚至宗教信仰上更加狂熱,但是阿拉伯人早已經沒有了當年手持馬刀縱橫天下的武勇,於是當然就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了”。


大東北的小豆包


首先需要討論的是富饒的非洲到底是指哪個非洲,如果是北非的話,則不被認為是傳統的非洲,而屬於地中海勢力網絡。而當時的西非是英法的殖民地,東非是英意的殖民地,南非也是英國的,中部非洲的話實際上沒有什麼更多發展,而且疾病肆虐,所以想要真正進入到中部非洲是很難的。


——被瓜分後的非洲


那麼只能在北非、南非、西非、和東非之間選擇,北非首先不可能選擇,因為當時北非正處於戰亂時代,而西非對於很多猶太人來說太過遙遠,南非則更加遙遠,想讓轉移大規模難民,必須要找到一個方便運輸的方法。而且當時美國的猶太人拒絕接受歐洲的猶太人,所以歐洲的猶太人大體上只有兩個去處,一個東非,一個耶路撒冷。那麼這樣看起來去耶路撒冷肯定是更多人的選擇,因為耶路撒冷對於猶太人來說有其自古以來聖城的號召力,畢竟在遙遠的古代猶太人去過耶路撒冷建立首都。如果想要進入到東非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和意大利形成衝突,雖然意大利在二戰中又逐漸跳反變成了同盟國,但是想要進入東非也不那麼容易。

——聖城耶路撒冷


從根本上看,當時的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因為當時阿拉伯世界剛剛經歷大起義,而阿拉伯在爭奪奧斯曼的過程當中也留下了一些權力真空,利用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去填補這些真空是英國人的目的與想法。雖然中東看起來是一個荒涼之地,但實際上耶路撒冷靠著約旦河,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地區。而且就中東的地緣環境來說,它是屬於綠洲法,也就是它雖然有大量的沙漠,但同時也有少量的綠洲,在這些綠洲當中就可以養更多的人,爭奪這些綠洲既是傳統中東勢力的選擇,又是更多人權利博弈的手段。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看到,也就是當時英國人的想法,英國人為什麼要通過貝爾福宣言同意他們去耶路撒冷,就是因為在阿拉伯大起義之後阿拉伯世界取代了奧斯曼,而英國不希望阿拉伯世界強大,所以選擇支持弱勢的一方的去對抗強者,那麼英國支持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也就變成了最好的選擇。

——以色列行政區劃圖


從當時的地緣環境以及外國的支持程度和難民前往速度的角度綜合來看,耶路撒冷已經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前往其他非洲地區將會和其他的勢力發生衝突,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時候,英國顯然希望衝突點放在他想繼續維持的地方上,也就是中東地區,而在之後的中東戰爭中猶太人也成為了歐美人奪取中東地緣上的一個棋子。所以從地緣角度看法,如果沒有大量的外國干涉和支持的話,猶太人前往非洲之後也未見得就能快速發展,而且僅靠猶太人的難民或者說猶太的其他勢力去支持也是很難獲得成功的,所以前往耶路撒冷依靠歐美各國的援助獲得成功是猶太人的必然選擇。而得到別人援助的代價就是成為別人的棋子幫助別人獲得其想要的東西。


真的很博通專欄


非洲是個適合安逸生存的地方,並不是一個適合大力發展的地方。縱觀非洲各國,有幾個發展的好的國家,僅有的幾個發展好點的國家還在靠近中東的北非地區。並非非洲荒涼資源匱乏,反之非洲是個物產豐富和富饒的地方。很多非洲人都是以打獵為生,生活自由散漫,安逸舒服。這並非是非洲人的本性,而是自然環境使然。如果你生活在一個輕鬆就能獲得食物的地方,你還會拼命的種地勞作嗎。即使亞洲人去了,也可能被安逸。以色列現在的位置,是個貧瘠荒涼大部分是沙漠的地方,生存比較艱難。也正是這樣的艱難,激發了以色列人生存鬥志,依託和美國的良好關係,以色列經濟發展迅速,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從糧食進口國,一躍成為糧食出口國。以色列是猶太人,猶太人在歷史上遭到屠殺和歧視,正是這些遭遇促使了猶太人發奮圖強。也許他們在非洲的可能也會變得強大,但在現在的國土上依然會很強大。


繁星野鶴


猶太人在非洲早就配合歐洲人殖民非洲了,比如南非,剛果,烏干達等區域。以色列成立以前,猶太極端復國主義者在剛果開會商討復國,資助成立了剛果央行。不是猶太人不喜歡非洲,是猶太人放不下中東石油。猶太人還夥同比利時和其他幾個國家打算在非洲推行LMU Latin Monetary Union,說白了就是歐元的祖先,結果一戰爆發,LMU計劃擱淺。

另外,原來全球第一大現在世界第四大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本來由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創建,後來西班牙王室被Rothschild羅斯柴爾德家族賄賂和忽悠出售給了英國。英國3年前任命猶太人James Sassoon沙遜家族掌管力拓,這個家族是臭名昭著的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發起者,南京條約策劃者。現在他們在非洲南非,贊比亞,剛果等地有很多礦業。

猶太人費勁打伊拉克,敘利亞,分裂土耳其,結果一地雞毛,猶太人搞洗錢,經濟牛逼,搞政治還差一點。


Skyworld2


以色列是個聰明的發達國家,但是也有糊塗蛋的一面,為什麼要死認耶路撒冷不放,在中東建國就是錯誤的!人少再強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這個國家是個神一樣的國家,世界上喜歡他的地方多的去了,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六萬平方千米買來建國多好!那時只要給英國錢英國人見💰……還有好多地方像印尼,馬來西亞,太平洋島國都是好的方向,該死的東西不識數。


慕仙學道


提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以色列的歷史一點都不瞭解。

以色列國,只要不建在中東這塊地方,建在哪裡都不能叫以色列。現在以色列所在的這塊地是應許之地。


清除綠蛆人類毒瘤


這就是本末倒置的邏輯,相信了網上那些說猶太人控制了美國的人才會相信非洲建國以色列會強大

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原因是為了控制中東

如果以色列非洲建國,那麼他現在就頂多算是一個沒有那麼窮的非洲國家


施主賒瓶可樂


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其實是風水寶地啊


華沙_


其實納粹在實施猶太人滅絕政策之前還有過一個預備方案,既在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島成立一個猶太人家園。當然由德國人管控來為德國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