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本文作者为:陈昌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隆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转载本文不代表真知堂认可作者的观点,只是提出一种新的说法,即山西垣曲商城或为成汤西亳。垣曲商城研究者不多,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商城,欢迎大家讨论:以下为原文,有删节。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

邹衡先生认为 :

山西垣曲县古城镇商城 ,“因不具备都城条件而只能是当时的别邑了”。胡厚宣先生考证 :“武丁时有亘 ,封于山西垣曲”。陈梦家先生也说 :“卜辞中的亘方在今山西垣曲县西二十里”。因此 ,有的同志据此“推测垣曲商城也可能是商王朝前期的某方国之都”。最近王睿同志提出 :“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分析 ,垣曲商城应该是为控制当时的夏人势力而修建的”。上述说法 ,均值得商讨。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首先“亘方”方国说 ,很难成立 ,“亘方”在武丁时期 ,可是垣曲商城废弃于二里岗上层时期 ,与武丁时方国卜辞很难对照。

为控制当地夏人势力而修建的商城 ,此说也难成立。因为商汤灭夏后夏人统治的范围很大 ,为什么单独要在垣曲修筑一座商城对付夏人呢 ?

至于城的规模较小 ,不具备都城的条件 ,当是别邑 ,这也难成立。因为作为一个都城 ,不能只看城的规模大小 ,而应看它的地理条件与城的职能。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周武王经营雒邑 ,就曾经指出 :“我南望三涂 ,北望岳鄙 ,顾詹有河 ,粤詹雒、伊 ,毋远天室。”三涂山在伊水上游 ,岳鄙指近太行山的邑 ,这是说雒邑南北有山 ,中间有河、伊 ,还有广阔的原野 ,可见其地理条件优越适宜建都。所以 ,城的规模大小不能是成为都城建筑存在的本质条件。

《史记·殷本纪》曰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汤始居亳 ,从先王居 ,作《帝诰》。”

《尚书·商君》也说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 ,汤始居亳 ,从先王居 ,作《帝告》《?沃》。”在这里应该指出 ,成汤兴起始居亳其经济势力发展并不大。

因此 ,都城建筑规模较小。故《管子·轻重甲》曰 :“汤以七十里之薄 ,兼桀於天下。”

《荀子·议兵篇》也说 :“古者汤以薄 ,武王以? (同镐 ),皆百里之地 ,天下为一 ,诸侯为臣 ,无它故焉。”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这些材料充分表明成汤始居亳的亳都规模是小的。所以商汤灭夏后 ,才迁西亳偃师 ,这时都城规模 ,才有所扩大 ,这是很自然的。 

作为都城主要看它的自然地理条件。《管子·度地篇》指出 :“故圣人之处国者 ,必于不倾之地 (言其处深厚冈原复壮者 ,谓之不倾 ),而择地形之肥饶者。”很明显都城存在条件是选择高原肥饶之地。

山西垣曲商城遗址其地理条件就十分优越。商城遗址居黄河北岸一处高台地上 ,四周山环水绕 ,地处中条山一个小盆地。除南关台地外均是河流冲积扇 ,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 ,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

城址遗址位于南关台地的东北边缘 ,三面断崖 ,相对高度 50米 -60米 ,仅西面与鸡笼山等丘陵相连 ,取水不便 ,其他地区用水也都很方便 ,与亳清河为邻。因此 ,此处应是建都最好的地址 ,成为“汤始居亳”的亳都。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再从宏观地理上看 ,南对渑池高山 ,北有?河直达历山 ,西北有亳清河和板涧河可直通中条山和横岭山.而今逆亳清河而上 ,越过横岭山即可顺涑水上游而下 ,直达闻喜、绛县等地。逆板涧河而上 ,越过中条山 ,亦可顺青龙河而下 ,经夏县埝掌东下冯而直通运城盐池。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是理想建都之地。“亳”与“薄”古通用 ,这早已是人们共识的。

因薄、亳古音均在铎部并纽 ,故可相通假。亳之地名 ,来源于薄或称薄草。因晋南一些河流旁盛产薄草 (或称蒲草 ),商人用此盖祖庙 ,因此以“亳”命名的地名特别多 ,当与晋南特产薄草有关。 所以 ,“汤始居亳”的“亳”地应在晋南。一些人认为只有偃师一亳说 ,这是欠妥的。因为在偃师找不到以“亳”命名的地名 ,如亳清河、上亳城等。

今山西垣曲商城遗址 ,为什么是“汤始居亳”地 ?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最早见北宋《太平寰宇记》卷 47河东道八绛州“垣县”条说 :“古亳城在县西北十五里 ,《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 ,至于亳 ,诞告万方’ ,即此也。”

北宋《集韵》卷 1 0铎韵“亳”字条注云 :“绛州垣县西有景原亳 ,并西接安邑 ,盖汤将至桀 ,于此誓众。”以后明清一些历史地理著作和地方史志 ,相继出现垣曲为商汤都亳的记载。

《大明一统志》卷 2 0说 :“在垣曲县西北一十五里 ,相传汤自克夏 ,归於亳 ,即此。”

《读史方舆记要》卷 41“邵城”条说 :“亳城在县西北十五里 ,相传汤克夏归亳 ,尝驻於此 ,因名。”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山西通志》卷 60 (古迹 )四绛州垣曲县“亳城”条曰 :“垣曲西亳原 ,汤於此誓众。”

光绪《垣曲县志》卷一把所谓“亳城春耕”列为一景 ,而且还说 :“汤王庙 ,在郭东 ,康熙五年知县纪宏模重修”。

清人俞正在《癸巳类稿》《汤从先王居义》一文中指出 :“先王有服 ,不常厥邑 ,岂得商汤始终皆绕葛居 ,又今山西垣曲西北有亳城 ,即后周亳城县 ,西南有葛城 ,即《史记》赵成王十七年与魏惠王遇葛孽者 ,亳岂得必近宁陵。”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在这里应指出垣曲亳城的最早记载除以上文献外 ,还有《隋书·地理志》“垣县”条曰 :“后魏置邵郡及白水县 ,后周置邵州改白水县为亳城。开皇初郡废 ,大业初州废 ,县改为垣县 ,又省后魏所置清廉县及后周所置蒲原县入焉。”

蒲、亳二字古音相通 ,蒲原亦都亳原县 ,所以宋人的“原亳”或清人的“亳原”均当于此 ,其名称由来 ,皆因商汤曾在此建都有关。后周设白水县也应与亳城有关。

因白水就是亳水 ,白、亳古音均在铎部并纽 ,可以相通假。可见此地以“亳”命名起源甚早 ,具有悠久的历史。说明“汤始居亳”应在山西垣曲县。故《山西历史地名录》记今山西垣曲县有汤王坪的地名曰 :“在垣曲县古城北的亳城村北处 ,相传汤都亳即此。元致和二年在此竖立石碑一通 ,镌‘商烈祖成汤居亳故都’。”

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真知堂转载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