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舊照片

一張舊照片

□ 劉忠成

一張舊照片

每次翻閱相冊裡這張在新兵連集訓時的合影,心裡總會產生一波漣漪。它見證了我當年入伍時那段崢嶸歲月。

這張1976年3月21日拍攝的照片上,我們全班13名戰友著裝整齊,個個精神抖擻。那是經過一階段緊張和艱苦的集訓蛻變的結果,這一切都寫在戰友們充滿青春和陽剛的臉上。

43年前,我們一群漣水籍入伍的青年從縣城坐汽車先到新浦,然後換乘火車經過三天到達齊齊哈爾市81145部隊新兵連——我們期盼已久心馳神往的軍營聖地。

到了新兵連,按照我們從家鄉出發時編好的班排,我被分到新兵一連八班。或許是當時邊境戰備任務緊迫,我們新兵集訓20天就結束了。這個時期正處於冬春交替時節,若是家鄉,氣溫已在漸變回升了,可在北方邊城,依然是零下30攝氏度左右的酷冷天氣,剛洗的衣服一涼上杆就結成冰,氣候的惡劣對我這個漣水來的新兵是嚴峻的考驗。班長王福平是遼寧人,身材魁梧,說話鏗鏘有力,有著良好的軍人素質。新兵生活內務從疊被子學起,開頭怎麼也疊不出有稜有角的“豆腐塊”,班長不但沒有訓斥我,反而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讓我感到心裡暖暖的。張寶富入伍前就在城裡工作幾年了,每次班裡集體學習討論發言時他最積極,訓練肯用功,又能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大家自然而然地把他當作可親可敬的大哥。練習打揹包數徐正亮打得最快,他哥哥當過兵,入伍前在家哥哥曾教過他打揹包。稍息、立正、收腹、挺胸齊步走,我們堅持在冰天雪地和凜冽的寒風中進行隊列訓練。當時生活艱苦,每星期只有一兩頓細糧(白麵、大米),其餘為高粱米,副食基本上就是白菜、馬鈴薯、蘿蔔。高粱米飯吃在嘴裡硬硬的,難以下嚥,加上剛來水土不服,部分新兵出現便秘或拉肚子,大約半月左右方才適應下來。

新兵連的日子雖然很苦很累,但是讓我體味到了軍人鐵的紀律與快節奏的生活:起床、洗漱、出操、點名,一切都在緊急與匆忙中進行,就連每次吃飯之前都要列隊唱一首歌,包括睡覺熄燈等內務管理都是格式化的。這一切如今想來,是那麼的有條理有規矩!

新兵班的生活,是我不尋常的人生起點。老班長的嚴格訓導和無微不至的關心、戰友親如兄弟的情誼激勵著我、感染著我,讓我增強了體魄,增長了知識,學會了堅持,更學會了堅強。

凝望著這張舊得發黃的照片,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誰也逃不過歲月中風霜雨雪的洗禮,誰也留不住飛逝的時光。老班長王福平和張寶富、徐正亮、朱錦躍、薛憲華等新兵班的戰友們如今都已鬢髮如霜了。儘管時過境遷,但每位戰友親切的臉龐和熟悉的身影,那段艱苦的歷程,那“咔嚓”一聲的瞬間定格,都是不可複製的,每每回憶都還歷歷在目,揮之不去,終生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