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存款買什麼理財產品能夠保值和升值?

FanFAN596


房子傷不起,那還有什麼理財可以保值升值?不具備專業理財能力的,想要做到保值可以,升值比較難,說說集中穩健的理財方式吧

1銀行存款類產品:題主說存銀行虧,大多是指存活期,現在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都不到2%,在活期的基礎上,往上走一點,存定期,也就有了現在市面熱銷的存款產品:定存產品,靈活性高,可隨時支取,按當日利率結算。結構性存款,一部分存款,一部分理財 ,收益不確定,但是保本。分為固定收益,利率型和匯率型,三種結構性存款。國債也是穩健理財的一種方式,門檻低,安全可靠,5年期國債利率也達到了4%

2如果想冒險,做到升值的效果,選擇一些短期理財產品,30天,60天,半年的都有,鎖住一段時間現金流,隨著市場利率波動,追求較高收益回報。或者選擇定投指數基金,做長期投資,用時間換空間,還錢市場的週期性回報,也是一種不錯的抗通脹,實現保值升值的方式


路人蟻的世界


想要保值,就一定不能虧錢,市場上出現的高收益產品如6-7%的,那就最好不要碰,因為高風險伴隨高收益,這類產品一般的風險等級在4-5級,不承諾本金安全。目前市場上比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大都集中在銀行端。

結構性存款

這類產品本金保證,收益保底,收益率高於銀行普通定期存款,而且時間比較靈活分為3月、6月或者1年期的。即滿足了保值得要求,又為您的存款升值。

大額存單和特色存款

普通存款起點低但是收益也低,而大額存單的起點需要20萬,3年期的收益可達4.18%,目前已經高於結構性存款的收益,如果存款短期內不用的話,可以考慮大額存單,保本保收益。

特色存款類似於寶寶類的產品,但是沒有1萬元上限的規定,不用手工存入。還有一類高端的特色存款,如某銀行的增利加,保底10萬元,每天可享受3.9%的收益,還能隨意進出,不受時間約束。

銀行理財產品

收益在4-5%左右,屬於2級風險,投資對象為國債、公司債、大額存單等票據產品,時間靈活,收益較高,風險可控。


財瑾微課堂


我覺得有錢也要多研在理財

我個人建議,還是多研究後在投資。存款不行,但是想偷懶,買個理財產品,然後穩賺不賠這事,在中國沒有的事。所以,我建議還是多買些理財書籍看看,找一些理財產品連續5-10年的產品,短期產品有風險。

而且沒有常勝將軍的,都是有賺有賠,銀行的定期存款賬面看是沒有賠的,但是實際上是賠的。理財產品有些可能一兩年都是賠的,趕上行情好勸回來,如果沒有耐心長期持有的話,見虧就走的話,我相信不超過5年,不但掙不到存款的利息,可能本金都要虧了。

目前我個人選擇的還是債券,在某寶裡面找的基金債券,這也是比較懶的方法,畢竟沒有真正用心去研究,只能是通過放長線釣大魚安慰自己。

我的經驗總結就是,理財這東西和創業差不多,你不去研究,指望投入本金後,穩賺不賠那是異想天開,面對虧損你還要有正確的認識,沒有足夠的遠見和魄力還是白扯。


張敬醫


所謂的保值和升值就是要跑過通貨膨脹率。現在的通貨膨脹率應該是7%左右。那麼什麼理財產品能達到這一收益率呢?

首先我想引用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投資不能單純追求高收益。



信託收益率,一般控制在8%-15%之間,並且收益穩定。信託公司是銀監會管理下的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實力雄厚,資本充足,管理嚴謹,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專業的研究分析團隊,所以信託理財產品相對於其他金融投資來說風險較低。但信託的門檻比較高,起步資金要達到100萬元。

股票,基金收益率可達10%甚至更高,但前提是選對股票和基金。對投資人要求也比較高,有有豐富的經驗,有抗風險能力……如果選錯了,別說收益有多高,連本金都要損失很多。



P2P平臺,P2P平臺有很多產品收益率都在10%以上。不過從去年以來,國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特別是P2P,要求在今年4-6月,完成P2P備案。從2018年6月1日至7月12日,短短42天之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公司暴雷。

可見形式有多嚴峻。 所以說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高風險。


坤鵬論


存銀行肯定是虧的,這個結論不一定正確。目前5年起銀行存款,最高的4.1%左右,是無風險的利率中相對比較高的。

銀行短期理財看似高於4.5%,但購買時有募集期、贖回時有贖回時間,還不能保證每個產品能接得上,掐頭去尾去算,實際年化收益3%左右不錯了。

【關於理財模型】

如果要理財使資產保值升值,需要採用標準普爾的資產配置模式,根據年齡選擇資產配置的比例。這就像一支足球隊,排陣型一個意思,以攻為主、以守為主、或者攻守兼備,採用的陣型肯定不同。

理財也有陣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於理財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安排的理財陣型會有所區別。

低於30歲的人,理財可採取2-2-6模型;30-50歲的人,建議理財採取4-4-2模型;50歲以上的人,建議理財採取6-3-1模型。

2-2-6模型,指的是20%保本中長期理財(收益性)+20%貨幣基金等短期理財(流動性)+60%有一定風險的投資理財。這樣的陣型基本上是以攻為主的理財模型,30歲以內的年輕人,可以採用這樣的理財模型,畢竟即便虧損,還可以重頭再來。

4-4-2和6-3-1陣型是一樣的意思,僅僅是比例不同。年齡越大,保本投資的比例越大。

【關於理財收益率】

現在經濟不是特別好,大家還是要把理財目標降低。動輒要求10%年回報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目前,假設不能承擔任何本金風險的理財收益率,年化4%-5%之間。主要是中長期的銀行存款以及理財型保險。

假設能夠承擔一定的本金虧損風險,那麼可以逢低定額定投一些優質基金。預計年化收益不好判斷,逢低定投,還是能夠有效抗風險的。

【關於P2P】

不要投資、不要投資、不要投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P2P風險不可控,沒有躺贏的可能性。目前製造業淨利潤7%都不到,買個P2P,動不動10%的年化收益,你說靠譜不。如果靠譜,那製造業不用幹了,直接投資P2P就完了,還省時省力躺贏。

理財產品還是在銀行購買,相對靠譜些。

關注金融圈故事,我們講述金融圈最真實的故事。


圓婷閣主


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都類似,都是通過銀行大規模的資金運用去賺取利差,之後付給投資者一定的利潤。

通常銀行出售理財產品的時候會有一個預期收益率的概念,就是說,預計這隻理財產品在到期時會給你什麼樣的回報。

你說的這兩個銀行我都沒選擇過,原因是有很多其他的銀行做的更好。而中信銀行離我家太遠。招商、中行、郵儲我都試過,基本上都可以達到預期收益。這些理財產品的起點都不低,通常都是百萬起的。也有五萬起存,收益率稍低。

我基本上不存定期,哪個行有理財產品了就去買,到期取出來就存一個七天的通知存款,然後哪個銀行有理財產品上市再去買,通常都能接上,這樣就比存定期多那麼一星半點的收益。

有時候有那種五萬塊錢的30天以內的,我們辦公室兩三個人就湊錢買五萬塊,然後弄一百來塊錢吃頓飯。純粹就是為了玩玩。

要是真有百萬了,就直接買信託去了,那個收益高的多。


橙子找房


錢存銀行看你是存的活期還是定期理財了,活期肯定是不具備保值增值功能的,如果是定期理財就另說了。

除了銀行還有諸多的理財渠道,

如果你是保守型的投資理財,像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銀行長短期理財都是不錯的選擇,雖然收益不是很多,起碼可以抵禦通貨膨脹,讓你的錢保值。

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理財,可以考慮開放式大盤指數基金定投,雖然短期有波動,但長期定投,在牛市賣出,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這類基金在支付寶裡就可以買。

如果你是激進型投資者,那麼中小盤指數基金,股票,P2P理財都是不錯的選擇,投資得當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


金蟾說


題主說的對,資金存在銀行收穫的利息現在確實無法超過通貨膨脹率,大家存在銀行的資金會慢慢縮水,比如銀行定期存款3年的收益率僅為2.75%,因此在銀行進行長期存款並不能起到資金保值、增值的作用。

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購買收益較好的理財產品,來保證資金保值、升值。

理財產品的分類較廣,且有著不同的風險、收益和流動性差別,也會在不同的平臺進行發售,比如銀行理財、劵商理財還有互聯網理財等平臺,但不管是什麼產品或什麼平臺,它們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理財產品都需要跟我國的銀保監會備案,以加強產品安全性。

大家想要理財,但也要考慮產品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確實能夠保證資金保值、增值,但我們不能購買超出自身風險承受力的產品。

1.風險和收益都相對適中的穩健理財產品

這一類產品中有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債劵基金、定理理財等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我們簡單瞭解幾種產品:銀行理財作為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安全性較好,但要注意銀行理財會將產品按風險分為5個等級,普通投資者一般購買3級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較為安全,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而4、5級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風險的可能性相對較高。同時提醒各位,購買前要注意產品發行主體,儘量不要買銀行代銷的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安全性會沒有保障。

貨幣基金因其收益不錯,隨存隨取,1元起投的方便快捷性,使其成為近年較為流行的理財方式,但近期因市場流動性充裕等影響,造成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收益率下降到3%左右,好多投資者都因此改變了投資方式,但因其存取靈活的性質,依舊有對資金流動性有需求的個人再繼續購買。

定期理財是現在很多互聯網理財平臺都會推出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般50元或1000元等金額起投,投資期限為35天、45天、99天、199天、299天不等,收益率也會根據投資期限和金額的不同,有不同的收益,整體來看收益率相對較高。

比如度小滿理財新的幾款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期限有99天、199天和299天,收益率分別為4.65%、4.85%和4.95%,同時它的起投金額為50元,不僅當日起息,還可以提前支取,最重要的是該產品若出現資金損失,投資金額在50萬以內,是可以獲得100%賠付,資金安全有保證,能做到真正的零風險投資。如此高的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動性,可以說是當下理財產品中較好的一款產品了。


2. 風險和收益都較高的理財產品

這一類產品中有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信託和股票等都是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

基金種類繁多,收益也高低不等,如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就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類基金產品適合長期投資,比如利用基金定投這種方式,進行每月固定時間投入固定金額,大家如若投資,就不要因市場短期變化而頻繁買入賣出,長期堅持平衡收益漲跌,才會取得較好收益。

信託是起投金額為100萬的高收益理財產品,若你屬於高淨值人群,是可以選擇購買信託產品,因投資金額大,所以收益頗豐,收益率在8%左右。當然信託還包括更為高端的家族信託和資產財富配置等根據個人或家族進行的財產管理方式。

以上就是大家可以投資的理財產品,大家想要理財,無非就是想跑贏通脹,讓資金保值增值便好。但每個人的投資偏好、理財能力、風險承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大家需要挑選出合算、安全的理財產品,切勿貪戀高收益。


度小滿金融


說錢存銀行肯定是虧的,這個論斷只能說是部分正確。

如果要想準確一點的話,可以說錢存銀行利率低於3%肯定是虧的。因為我國長期以來的通貨膨脹率差不多就是3%,低於這個數當然就無法抵禦通脹(注意通貨膨脹率不是貨幣增速,也不是gdp增速,而是二者之差)。



我們看看銀行的各類業務,有多少產品的收益率是大於3%的。

一,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收益率一般是大於6~8%的。

二,銀行信託業務,收益率一般大於6%。

不過這兩類業務的門檻比較高,需要上百萬的資金。

三,存款類業務。

比如三年期存款利率一般在4%左右,五年期存款一般在4~5%。還有智能存款、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和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利息)一般在4~5.5%的區間。

上述銀行業務和產品的收益率,都可以跑贏通貨膨脹率,基本可以起到保值作用。


顏開局


保值和升值都是相對的,都需要一個參照物,就是通貨膨脹率,只要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以超過通過膨脹,不管超過多少,存款都是升值的。最近幾年國家的調控還是很有效的,年初時官方預測全年CPI將控制在3%以內,如今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目1-10月同比漲幅2.1%,理論上講如預期數據一樣,只要理財收益超過3%,就可以視為增值。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應該絕大部分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低風險產品都有很多可以超過3%收益率。下面幾個例子:

1.無風險產品

存款:目前銀行3年期以上的存款,包含一些創新類的只能存款,都可以達到3%以上的收益率,個別民營銀行甚至可以達到5%以上。

國債:三年期4%,五年期4.27%

2.低風險產品

結構性存款:目前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浮動區間一般在2.5%-5%之間,絕大部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都可以達到預期,超過3%也沒有問題。

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目前受到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收益率一降再降,不過目前仍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貨幣基金收益率維持在3%左右。

債券基金: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就會提高,隨之債券基金收益率也會上漲,今年下半年利率債就表現的非常強勢,部分純債基金收益率直逼7%,可以說超過了很多理財產品。

債券型理財產品,普遍收益率在5%以上,超過3%沒有問題。

現金管理類產品:目前銀行最火的產品,比如某些金融平臺代銷的產品“振興存”、“富民寶”收益率4.4%以上,幾乎無風險。

3.中高風險產品

信託產品:2018年平均收益率7%-8%,收益超過3%輕鬆無壓力,風險整體不算大。

P2P:行業平均收益率9.5%左右,收益很高但是行業面臨監管壓力,目前正在整合期。

指數基金、偏股類基金、混合基金以及掛鉤型理財產品這些產品收益波動較大,平均收益率遠超3%。

平常大家都說把錢存銀行等於虧本,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目前的理財產品應該絕大多數都是可以跑贏通脹的,物價控制穩定,對大家的生活並沒有造成困擾,財務保值升值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