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MT"被微信屏蔽 社交行業裡 微信這幾年還絆倒了誰

1月9日,張小龍在2019微信公開課PRO上進行了一場長達四小時的演講。在演講中,針對外界關於目前微信面臨競爭壓力的猜測,張小龍作出了回應:“微信沒有競爭對手,也不焦慮!”此話並非言過其實,而是微信不俗的成績給予了他足夠的底氣。

根據公開課現場發佈的《2018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約為10.8億,2018年,微信消息日發送次數達450億次,較2017年增長18%;音視頻通話次數達4.1億次,較2017年增長100%。

與此同時,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獨立APP總使用長度上,騰訊系以47.7%的市場佔比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今日頭條系佔比僅為10.1%,差距懸殊。

有人說,中國社交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近幾年微信的表現也一再印證了這一觀點,但依然有很多人不信這個“邪”,仍想從社交領域中分一杯羹。於是,雷軍推出了米聊,丁磊做了易信,馬雲開發了來往,老羅投資了子彈短信……

“騰訊已經成就了一代霸業,馬化騰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霸主。但強大如羅馬帝國、強大如大秦王朝,都有衰落的一天,這是自然規律。”

這是小米創始人雷軍在2010年7月發佈的一條微博,彼時騰訊QQ仍佔據社交霸主地位,但雷布斯似乎已經找到了能夠顛覆QQ的出路——移動即時通信。

2010年12月,中國第一款手機即時通訊產品米聊問世。作為一款類Kik產品,米聊實現了用戶之間的無阻交流,上線半個月就狂攬百萬用戶,實現爆炸式增長,米聊一舉奠定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地位,也讓雷軍聲明鵲起。

可惜這樣的輝煌卻極為短暫,一個月之後QQ郵箱團隊就推出了重磅炸彈“微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微信背靠QQ的8億用戶成熟關係鏈,僅用了1年時間就收穫了超1億用戶,將米聊徹底甩在身後。

2012年5月,抗爭了一年多時間的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大方承認米聊的失敗。“當初做米聊就是與騰訊賭時間差。做米聊曾有設想,如果騰訊一年後才有所反應,米聊勝率是50%,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有反應,米聊應該100%會死掉。有一點我很遺憾,我最初判斷騰訊需要6個月的時間,但騰訊2個月就推出這個產品,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雷軍說。

米聊的出現先於微信,打開了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但也止於微信,輸給了騰訊強大的社交根基。

網易易信:不溫不火的弱社交工具

雷軍的折戟並未對後來者造成壓力,反而加速了大佬們佈局社交的步伐,丁磊就是其中一個。

2013年8月,網易和中國電信聯手,共同推出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易信初期主打即時通訊,中國電信作為其背後供應商,主要提供流量服務。因此,用戶可以在易信上享受到免費的超長通話時長、多條免費短信、語音留言等功能,該優勢讓易信在短時間內用戶數劇增。

據公開數據顯示,易信上線僅24小時,用戶數量就已突破百萬,發佈首日即登上蘋果商店社交榜第一,僅兩個月便突破了2000萬大關。增速迅猛的易信一度被外界視為能夠與微信抗衡的存在,卻不曾想在2013年10月就開始停滯。2014年中,網易市場總經理袁佛玉坦誠,當時易信的月活用戶數僅為30%,日活量更低,僅為1000萬左右。

易信的曇花一現也並不是無跡可尋。究其原因,還在於其社交屬性過弱,無法增加用戶粘性。不同於微信的熟人社交和陌陌的陌生人社交,易信的社交關係鏈介於熟與不熟之間的弱社交關係,此外,易信單一的圖文、語音等功能與其他社交軟件相比未存在明顯優勢,很難讓用戶捨棄微信而選擇易信。

從來往到釘釘:屢敗屢戰的阿里社交

就在易信推出一個月後,身負阿里社交夢的“富二代”來往也上線了。該產品主打熟人社交,除了語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訊功能之外,還支持閱後即焚。對於來往,阿里上下可謂信心十足,曾放言稱要在“三天內花掉1000萬,全力推廣來往”。馬雲也聲稱要一把大火燒了南極,把企鵝沉到海底。

然而事與願違,阿里似乎天生缺少社交基因。來往空有阿里旺旺5億用戶,卻始終困在交易場景裡,表現平平,上線不到半年,來往就消失了。

來往的失利並沒有阻礙阿里在社交領域的進一步試探。同年,2014年,釘釘誕生了。

有了來往的前車之鑑,釘釘此次選擇低調上線,並獨立於阿里生態和電商思維之外,瞄準企業市場,定位企業級服務。與被寄予厚望的來往不同,阿里對於釘釘的態度稱得上“冷漠”,但不被看好的釘釘卻意外地收穫了口碑。

數據顯示,當時中國大約有4300多萬中小企業,而釘釘上線160天內企業用戶就已突破50萬;待到2017年,釘釘企業和機構用戶已達500萬,用戶數量突破一億。

目前來看,釘釘已經搶佔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先機,但對阿里來說,想要依靠釘釘去狙擊10億月活的微信,卻依然困難重重。

當然,市場定位還是有所區別,主打工作社交的釘釘在同類軟件裡還是不錯的。

子彈短信: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產品

老羅每一次發佈新產品似乎都能引起不小的轟動,子彈短信更是如此。

2018年8月20日,在錘子科技的堅果Pro 2S發佈會上,子彈短信正式亮相,當時羅永浩打得是“下一個微信”的旗號。自帶流量的老羅讓子彈短信迅速竄紅,上市僅7天下載量超過百萬,併成功登上免費App排行榜和社交軟件排行榜的第一位。

同時,來勢洶洶的子彈短信也引起了資本的關注。據羅永浩微博透露,子彈短信剛剛上線6天,就有51 家VC,7家科技巨頭接觸快如科技。上線第7天,子彈短信宣佈完成1.5億A輪融資,整體估值達到6億元人民幣。

每一款新社交產品的出現,都會引起一番“微信危機論”,此次亦是如此。子彈短信的爆紅在當時激起了社會輿論對微信的擔憂,認為微信將被顛覆。但這擔憂還未蔓延,子彈短信的弊端就已顯現。

顯然,開發子彈短信之初,公司似乎並沒有料到會帶來如此大的人流量,因此功能的不完善讓其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此外,子彈短信的“尋找附近錘友”功能,給用戶一種“錘友專屬”的錯覺,讓其找不到歸屬感。

於是,熱鬧過後,子彈短信面目全非。


微信8年,從未缺少過競爭對手,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款軟件能夠真正撼動其地位。

本週,張一鳴的字節跳動、羅永浩的快如科技以及前快播CEO王欣的雲歌人工智能,都相繼宣佈要在1月15日發佈新的社交產品。外界猜測,三款社交產品同時發佈,想必會對騰訊的社交根基產生衝擊,甚至改變目前的社交格局。

就目前來看,這一判斷仍是為時尚早,但也期待三款產品的發佈,能為當前的社交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以及不一樣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