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在小说理论方面,脂砚斋批语颇受金圣叹的影响。

脂批至少有两处以崇敬的口吻提及金圣叹,第三十回, 宝玉接住黛玉摔给他的帕子拭了泪,甲辰本有批语道:“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第五十四回回末,有正本有一段总评, 结句道“作者已逝,圣叹之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可见脂批作者心仪圣叹,并以金批为小说批评的典范。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但是,脂批采取较为自由、即兴的批评形式,书前没有“谈法”一类总结或提纲性文字,所以比较金批稍缺系统性。不过, 脂批对于《红楼梦》笔法,也尝试作出概括。第回,在追踪躡迹.不敢稍加穿凿”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道: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此外,第二十七回、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这里庚辰本有眉批道:

石头记有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筒法、重作轻抹法、虚藏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前段提到十六种笔法,后段提到八种。两段文字中,完全对等的只有前段的“草蛇灰线”和后段的“伏线法",可见脂批重视伏笔技巧。在全部三千多条批语中,明显指出为伏笔的一共一百多条。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小说作家何以运用伏笔?脂批作者透露了一些见解。第二十二回,宝钗黛玉湘云探春解了元春灯谜,庚辰本这里有批语道“:

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

第八十回,王夫人对迎春奶娘说正要这两日接迎春回家,却七事八事都不遂心,庚辰本有夹批道:

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

两番点明,可见"后文方不突然”是伏笔运用的重要理由。小说情节的构思要作通盘考虑,前后须要有机联系。譬如探春在贾氏三姐妹中文思最优,所以先在猜灯谜事略露端倪, 那么后文雅集赋诗显露的才华就不致天外飞来了。第十七回,贾雨村处遭人回话.这里有批语道:

此处渐渐写雨村亲切,正为后文地步,伏脉千里。

这里”为后文地步”也是使后来情节不致有突然之感而预作安排之意。

有些伏笔不只为后文作准备,而且对前文作补充。第十九回,黛玉一边用帕子替宝玉揩拭左边腮上的胭脂痕迹,边嗔说"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庚辰本这甲有批语道:

补前文之卡到,伏后文之线脉。

这种补前伏后的伏笔,是多功能的伏笔,是伏笔兼了其他职务。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先有故事,后有小说小说情节本来也是事件的叙述。但小说高于故事,因为它是作家有计划的创造。欣赏故事只需要好奇心,欣赏小说却需要智慧和记忆。有智慧的小说读者懂得把情节连结起来面非孤立起来看,所以小说读者要有好记性,不能看了后问忘却前同。脂批作者懂得这种文艺心理学的原理。第十七回,袭人回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櫊子上碟槽空肴.庚辰本这电有批语道:

够极、细极,因此处系依古董式样抠成槽子,故无此件此槽量空若忘却前文,此句不解,

脂批作者似乎要提醒我们读小说千方不可忘却前文”,而这种阅读能力也是一切伏笔得以成立的条件。

然而,要求小说能每一情节都有伏笔和照应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必要,所以作家在构思时须要有所取舍,然则在什么情节上施用伏笔呢?脂批对此作出回答。第十六回.贾蓉向风姐回说建造省亲别墅的事经传人画图样去了,庚辰本这里有夹批道:

后一图伏线。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

后文不远,贾蔷回说大爷派了他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庚辰本这里有夹批道:

画蔷一回伏线。凡各物事工价重大,兼伏隐着情字者,莫如此件。故园定后便先写此一件,余便不必细写矣。

试想建造一座偌 大的园林,其中牵涉的大小事项可谓屈指难数,作家于此只是重点写了图样和戏班两事作为后文伏笔,因为这两件事涉及《红楼梦》谈情的大旨。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草蛇灰线”是金圣叹对伏笔的用语,喜好绘画美学的脂批作者承袭了这个比喻词之外,还对伏笔设了一个山水的比喻。第五十九回,有正本有回前总批道: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泪,便是死水。此文于前回叙过事,字字应;于后回未叙事,语语伏,是上下关节。

“字字应”“语语伏是夸张之词,只是极言其多而已。但脂批怍者这里有一精解,就是认为设置伏笔可使文章有如山水起伏,令读者仿如欣赏无限溪山的风景。“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条美学原理在伏笔技巧上也得到印证。

除了初步探讨了伏笔的理论,脂批中的伏笔批语还对后世读者有一项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带出了八十回后的原书情节。这对于研究曹雪芹佚稿是极其重要的资料。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伏笔有多少类型?脂批没有探讨这个问题,但从措词上可以归纳出三种分类标准:

以伏笔的结构分。前有伏笔,后须照应,伏笔和照应是物的两面,但伏笔不必只有一次。多于一次的伏笔可以称为多次伏笔或连索伏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通灵宝玉的介绍。第八回,宝钗看毕通灵宝玉之后,甲戌本这里有批语道:

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

通灵玉为宝钗托于掌上之前,被提及凡五次。第一次在青埂峰下,茫茫大上将硕石变成鲜明莹洁可佩可拿的美玉,然后再镌上数字;第二次甄士隐梦遇僧道,和这“蠢物"有一面之缘,看见上镌“通灵宝玉四字,余字不及细看;第三次通过冷子兴之口,说出荣国府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第四次,因为黛玉无玉,通灵玉被宝玉狠命摔在地下;第五次,在摔玉后当晚,黛玉因惹了宝玉的狂病而伤感,袭人慰问並要拿玉给黛玉看,但被黛玉止住。

从这五次伏笔,可见曹雪芹的匠心独运。除第四次外,各次伏笔都提及玉上有字,但未完全揭露,这样一方面在读者心中造成悬念,另方而使宝钗识通灵时念出所镌之字这情节不敢突如其来。总之,通灵玉在前八回成为一条“拽之通体货动”的线索,着隐若现,融后掌上托出,历历分明,成为连索伏笔的一个经典范例。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以伏笔的距离分,前伏后应之间可以近在咫尺,可以远如燕越,两者且分别称为近距离伏笔和远距离伏笔费雪芹于经营远距 离的伏笔,使读者在逼遇的后文恍 然悟出照应前文之时,不禁击节。脂批作者就是最善于这样击节的人,他在批语里经常惊叹“千里伏线",”,“将后半部线索提动"、“伏脉千里”等等。以第六回介绍与荣府略有些瓜葛的小小王狗儿家为例,甲戌本有夹批道:

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这里所说"数十回后”当不单指刘姥姥二进贾府,而且隐伏八十回后“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情节。《红楼梦》远距离伏笔之多,仿如一部考验读者记性的书,在多次看了后文印证前文的满足之余,获得极高的美感享受。

至于近距离的伏笔,更触目皆是。脂批在赞叹“伏脉千里”之时,往往没有指出所伏何事,但对于近距离的伏笔,却很乐意指出照应的情节。例如第七回焦大骂贾府之后,凤姐批评宁府没有主意,这里甲成本有眉批道:

这是为后协理宁国伏线。

按协理宁国府在第十三回,相隔不远。更近距离的伏笔也可举协理宁国府事为例。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伏笔照应在同一回,是距离之最近者。伏笔和照应的距离愈远,要求作家的构思愈巧,要求读者的记性愈强,但判断伏笔的高下,却不单看这个难度。

以伏笔的大小分,可以分为重大伏笔(主题性伏笔大伏笔)和次要伏笔(插曲式伏笔.小伏笔)。前者关系作品的题旨作意或关键性情节,常常是远距离的甚至伏应在书首书尾的。后者涉及作品的旁线或插曲式情节,常常是近距离的。脂批相应着伏笔的大小,或作浓墨重彩,或作轻描淡写。对于大伏笔,脂批常常表现得一唱三叹,前面所引“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就是一例。其他例子如: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並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第六回甲戌本回目后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麒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第三十一回庚辰本回末总评)

从批语的篇幅和数量看,脂批作者很重视这些大伏笔比较之下,关于小伏笔的批语就没有那么显眼。因为数量很多,故伏笔只举例作为代表:

又伏下一个无物,一段新文。(第十八回庚辰本双行批,尤物指龄官)为学诗伏线。(第二十四回庚辰本实批,在黛玉香菱坐下谈讲之处)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没置伏笔是小说技巧一大表现,作家才华于此尽情流露。面对各种形式的伏笔。批节者也费独具慧眼。脂批作者对于 伏笔的运用可符是知音人,但他尚未对伏笔的形式作出归纳。

小说利用人物表现主题,所以人物的言语行动是小说的要素。作家也多利用小说人物的言行来设置伏笔,这种寻常攒见的形式在《红楼梦》中摭手可拾。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以命名为伏笔。脂批至少指出了第一回的十里街仁清巷。元迎探惜大约也可以归入这一类。

以物事为伏笔。脂批至少指出了茜香罗、金麒麟、佛手、斗蓮和山石。这些物事多数作为道具有在作家的构思中。在书中的作用除伏笔外往往兼有其他功能(如象征)。

语谶式伏笔(包括诗谶)是《红楼梦》艺术构思一大特色,撇开“宿命论”的指责,这种代笔是作家才华的充分展现因为小说本来是诉诸记忆的艺术,而语谶,尤其是优美的诗谶,使卖者加深印象过目难忘,那么在果证之时容易唤起回忆这就况伏t相照心的原型脂批在癞和尚嘲甄土隐;元宵归省演出《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四出戏;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等处指出这些韵语的状笔作用小过这此作为伏笔的韵语,脂批未及指出的远多于指出了的,例如册子判词、红楼梦曲,怀古诗谜等等,隐伏着小说人物的前远,都可作伏笔看。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以情节因果为伏笔。

脂批于冷子兴演说贾府、提及长子贾赦装着官之处批道:“伏 下贾琏凤姐当家之文.”;又于秦业年迈多病之处批道:“伏一 笔。 ”;又有刘姥姥游园时心下思量那蜜水儿似的酒多喝点子也无妨之处批道: "为登厕伏脉。";按事物有因必有果,小说尤其要反映人生大大小小的因果。贾赦不管家务是因,琏凤当家是果秦业老病是因,呜呼死了是果刘姥姥酒喝多了是因,肚泻登厕是果,若以事物的因为伏笔,果为照应,岂非全书都是伏笔照应?那么贾敏仙逝是黛玉入都的伏笔,王狗儿冬事未办是刘姥姥求告贾府的伏笔,全书无处而非伏矣!

以铺垫为伏笔。

脂批于贾氏家塾子弟贪图薛蟠银钱吃穿被哄上手之处批道:“伏下金荣”,又于探春自忖难与薛林争衡之处批道:“伏下后文多少地步。”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这两条已够牵强,更没道理的是可卿解释宝玉睡在自己房中不必忌讳时提及秦钟之处批道:“又伏下一人,随笔便出,得隙便入,精细之极。"。又于可卿丧礼时提及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之处批道“伏史湘云。”。

按小说常于情事发生、人物出场之前先作铺垫,好使气势储足,先声夺人,金叹称之为“弄引法”。闹家塾前先营造一下气氛,雅集赋诗之前先比较一下才华,秦钟出场之前先由其姊介绍一下,湘云出场之前先由其婶透落一下消息,这些都是铺垫的笔法。各以铺垫为伏笔,则王善保家的进谗是抄检大观园的伏笔,而冷子兴演说贾府全回都是伏笔了,伏笔何其多也?

以三染法为伏笔。

脂批于宝玉会秦钟前凤姐说再不带来看看就给贾蓉顿好嘴巴之处批道:“此等处写阿风之放纵,是为后回伏线。”又于袭人反对花家赎身之论时提及贾府待下,人恩多威少之处批道:“伏下多少后文。”

误解作意。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惊醒之时,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有正本这里有批语道:“细,又是照应前文。”这里所说的前文当指宝玉入梦之前秦氏也在吩咐小丫环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按曹雪芹的作意,大概通过可卿吩咐之语未毕而宝玉已经历太虚幻境一场大梦来暗示梦境之短,有唐人传奇蒸黍未熟之意。秦氏吩咐之语前后一模一样,没有隐显之别,其实不合暗伏明应的伏笔结构。

脂砚斋论伏笔之我见

关于伏笔的脂批,还有些十分费解的,这里只谈谈一点浅见,绝非吹毛求疵。毕竟两百多年来,对于深刻理解《红楼梦》的许多读者而言,脂批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