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企業趕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為何越來越多企業趕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境外資本市場爭奪全球優質企業的競爭日漸激烈,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趕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境外上市?這輪港、美股IPO熱潮還能持續多久?

5月7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港股100強新聞發佈會暨Cooley科律2019中華區金融峰會”,特別邀請到老虎證券合夥人方磊,就中企境外IPO發展趨勢及融資預測進行解讀。

境外上市依然備受青睞

方磊表示,從整體現象看,越來越多公司選擇海外上市,整個TMT行業是目前看到新的生產力、新的公司誕生最多的地方。

港股、美股等境外交易所,非常適合有全球性業務佈局的企業。登陸境外市場有助於提升公司在海外的知名度,解決企業在全球化業務擴張方面的外幣需求。

境外市場上市門檻低、速度快,非常適合未盈利的新經濟企業。企業從聘請投資銀行到上市交易,香港市場耗時6個月左右。而美股上市,企業從聘請投資銀行到上市交易,總耗時大概5個月左右。

從再融資便捷性方面看,港股和美股的監管部門對於再融資無嚴格的監管和審批機制,易於實現快速融資。

上市費用方面,在香港上市,企業應準備5%~30%的募集資金作為發行成本。由於券商之間競爭激烈,承銷保薦費用率較低約在1.5%~4.0%左右。但審計師和律師費用高企抬高最終上市費用。

美國則根據融資規模不同,費用率在4.7%~6.8%之間。1億美元以下融資平均承銷保薦費用率為6.8%,10億美元以上平均承銷保薦費用率為4.7%。

政策驅動港股IPO市場繁榮

2018年,美股市場共有254宗IPO,總共募資額660億美元。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仍是最大的兩個交易所,分別募資286億美元、245億美元。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共38家,數量達2010年以來最高。總募資額達86億美元,是2017年的近3倍,僅次於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2014年。

2018年港交所重登上市冠軍寶座,在港交所上市公司218家(包括主板和GEM)。新股數量、融資金額均創下紀錄 。

方磊認為,政策驅動港股IPO市場繁榮。這背後也看到很多政策的變化,不管是港交所在去年做了調整,還是科創板。

2018年4月,港交所實施上市制度改革,主要變化大概可總結為,一是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二是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三是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也可迴歸港股。

為何越來越多企業趕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自新政實施以來,港交所不斷突破自我,一改金融、地產等傳統經濟當家的局面,迎來大批新經濟企業,為上巿版圖帶來新面貌。

港股仍是科技公司上市的重要市場

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一季度美股IPO數量明顯放緩,全美IPO公司共計75家,總融資114億美元,不含OTC市場。僅有7只中概股登陸美股,募資規模前三名為富途控股(FHL)、如涵控股(RUHN)、老虎證券(TIGR)。

上市新股中,金融行業和醫療保健行業公司居多,分別為36家、22家,佔總發行量48%和29.3%。

其中,共享出行Lyft(LYFT)以205.83億美元的IPO估值名列榜首,其次是李維斯(LEVI)。

進入4月,有非洲“阿里巴巴”之稱的Jumia、移動會議軟件Zoom(ZM)上市首日都創造驚人的漲幅。

港股市場,繼2018年IPO表現強勁之後,2019年一季度趨於平緩。趨勢表明,香港仍然是科技公司上市的重要市場。

一季度港交所共迎來37家新上市公司,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26億美元,約合204億港元,其中近44%的IPO集資額是來自新經濟及生物科技公司。

為何越來越多企業趕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一季度香港IPO集資額位居全球IPO集資額第二位、亞洲IPO集資額首位。截止至2019年3月底,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33.8萬億港元,環比上升2%。

第一季度IPO前五大融資規模均為中型,融資共計約95.7億港元,整體較去年173.8億港元下降45%。GEM新股數量明顯減少,來自房地產行業的融資金額和比重顯著下調,TMT行業急速攀升。

新股發售價格受市場環境影響,只有28%IPO定價中間值或以上,較2018年情形倒退31%。前二大為新經濟新股,基石藥業-B (02616-HK)和貓眼娛樂 (01896-HK),分別融資27.7億港元和19.6億港元。

未來港股上市優質企業會越來越少?

雖然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新股數量及融資金額有所下降,但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的重要鏈接樞紐,港股仍然有足夠吸引企業上巿的優勢,新股數量與資金流動性足以使其穩坐全球第二位。

不過,港股市場不只面對美股競爭,也面臨科創板和大A股的內外夾擊。科創板放寬交易制度,A加速審批流程,這些都無形中讓港股備受壓力。

相較於內地資本市場,港股還是有著天然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對接海外資金方面,資金可以自由進出海外資金充沛,幾乎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並且港股還可以匯率套利。

另外,港股衍生品豐富,可以做空,對部分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而言仍然很有吸引力。

制度改革讓港股迎來不少優質新經濟企業,此外,仍有不少傳統企業未來也仍然有較好的成長性,如萬科(02202-HK)、融創(01918-HK)等。

科創板是否會倒逼港交所又一次改革,是否會釋放更多的紅利吸引企業去香港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3月6日接受採訪時已經有所表態,建議允許國際投資者通過滬港通來參與科創板發行。

言語之下,港交所未來或許會有更進一步的改革舉措。

在堅持價值投資的當下,不管登陸哪個市場,對於公司來說,紮實經營好主業,讓企業獲得利潤,給投資人帶來回報,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