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以下文章全部來自「青雲計劃」獲獎文章。「青雲計劃」是今日頭條推出的鼓勵優質原創內容創作的激勵計劃。

這兩天,12歲少年吳某康弒母事件成了輿論場上的熱點:12月2日,湖南沅江,一名叫吳某康的少年因為不滿母親陳某的管教,親手殺死了母親。警方調查發現,陳某身上有20多道傷痕。聞者無不惋惜、憤怒。

頭條號創作者們關於此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心理教育的缺失、親子關係的崩塌等等,下面就跟著青雲君的步伐來看看各位作者們怎麼看待這件事吧。

12號中午,微博上“學生家長反對弒母男孩返校”的話題引起軒然巨浪,引起上萬人評論轉發,一時間傳的沸沸揚揚,而這個話題中最顯眼的,莫過於“弒母”二字。頭條號作者 認為:縱觀所有案件,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存在“過度”現象,要麼是對孩子過度的控制,要麼是過度的放養,要麼是過度的溺愛。因為過度,所以物極必反,最終釀成慘劇。而正是因為吳某的家長過度放養孩子,導致孩子無法受到全面的教育,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是必然的。教育孩子,切不可過度。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從案件中得知,吳某之所以對母親痛下殺手,是因不滿於一直以來母親管教太嚴,再加上被打後心生怨恨。此外,吳某對父親,常年在市外打工,平時由母親在家帶兩個兒子。這起事件的發生,不是因抽菸被打罵這一起事件造成的結果,可能是孩子長期處於壓抑中,抽菸這件事只是導火索,就像被堵住的高壓鍋一樣,一下子爆開了。頭條號作者 “棍棒”教育已不適合現在的孩子,應多跟孩子溝通;除此之外,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缺位,長期在缺愛、壓抑的環境中成長,會讓孩子以相同的方式回饋這個世界。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從山東研究生弒母到湖北12歲少年弒母事件,我們能看到,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通常使用打罵的方式。頭條號作者 則認為,對待孩子的錯誤,應對錯誤冷處理和留白,在家裡設立一個談話小屋也是不錯的解決辦法,此外,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方式。這樣的好處是你甚至不用去要求什麼,孩子就會自然向你看齊。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小學生持刀弒母的事情一經報道出來,吃瓜群眾就開始沸騰,其實這種殺母案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年齡卻越來越小了。而這些事件最主要的矛盾都是,他們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母親。頭條號作者 認為,在孩子逃避學習或者犯錯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打罵孩子,而應該做一個海豚式的媽媽。海豚式教育強調玩耍、社會生活、利他。海豚式媽媽則屬於鼓勵,有原則性,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最終海豚式媽媽在遇到孩子的某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採取的不是打罵,而是接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幫助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之後,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的行為模式。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12月11日,這個孩子因為未到法定年齡,這個案情清晰明朗的案件結案。孩子被警方釋放,交於家長監管。孩子的父親隨後發出一份“家庭情況說明(求助聲明)”。大意是說,孩子出來了,但是一家人的生活無法回到從前了。民憤太大,孩子無法返回過去的學校,也無法回家;生活來源也有很大的困難等等。頭條號作者 認為,少年冷靜弒母背後,就是無知、推諉、不願承擔責任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想辦法負責,社會總有一天就會替父母好好給他一個深深地教訓。到那時,一切就真的晚了。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因為少年未滿14週歲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能進少管所,按照法律吳某被警方釋放,由家長接回監管。而吳某所在學校的其他家長堅決不能接受他重回學校。頭條號作者 認為,把吳某關回少管所接受懲罰,或者把他送回家長管教,這兩者似乎都很難讓人接受。本來就缺失的家庭,又遭遇慘烈的破碎,能對這樣的“管教”寄予多大期望呢?況且承擔著“弒母”的罪名,在他以後的成長中,將何以面對親人和同學呢?吳某在溺愛和缺愛的切換中,舉起了刀。而父母為了給他創造更好的物質環境,在他的成長中也只能“不在場”。責怪哪一方,我們能安心呢?

12歲少年弒母,這些文章帶你探究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回顧整個事件,仍讓人不寒而慄,同時從這件事上也折射出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在中國有大量的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爺爺奶奶的過度溺愛,導致他們在人格的建立上產生了極大的缺陷。而一個完整人格的建立,必須以不傷害別人為前提。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給我們留下了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在整個發展方式都面臨調整的時刻,是時候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