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政策文件,能澆滅全國中小學家長的“擇校熱”病嗎?

樂學湃語文


雖然現在國家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和文件來抑制擇校熱,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擇校問題呢?這一切都源於優質資源的稀缺性。優質的教育資源非常稀缺,但是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於是想方設法的為把孩子送入名校。在之前很多學校很多學校都會組織招生考試,奧數奧語是必備內容,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去學習奧數,所以奧數奧語一直火了很多年;為了讓孩子能穩妥的進入名校,很多家長花大價錢去買學區房就是為了換來一個入學名額,就導致了學區房的價格一直很高,並且還不一定能買到。

在現如今,隨著招生政策的轉變,小升初擇校考試逐步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面試,於是一夜之間面試輔導班又火遍了大街小巷,總之只要有一絲讓孩子進入名校的希望,家長就不會放棄的。

雖然現在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希望來降低擇校的熱度,首先家長們就不買單,也不相信,依然還在為擇校做準備,奧數奧語照樣學著,面試培訓班也報上,還每到塵埃落地的那一刻就不放棄希望。

優質的學校和優質的生源是相互成就的,在家長和孩子在努力爭取進入名校資格的同時,各個學校也在想辦法將各地的優質生源通過各有優惠和福利招到自己的學校來,每到畢業季各個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都遊走於各個地方來尋找優質生源。只有同時擁有了優質的生源和優質教師一個名校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對於各種想要降低擇校熱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學校也是陽奉陰違,並不一定會嚴格去執行,今年報道了很多在校外機構我一些學校組織的招生考試就是一個縮影,面試的內容中不乏有奧數奧語的身影,這些都折射出一個信號,各個學校會繼續想辦法來篩選和招攬優質生源的,因為優質生源可是名校的生存和發展之本。

不管政策如何變化,對於廣大學生和家長來說,做好準備時很重要的,只要孩子足夠優秀的話,不愁沒有好的學校,也許不用自己去找學校,一些好的學校就會向孩子拋來橄欖。只要中高考按分數錄取的政策不改變,擇校問題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


胡老師數學教育


重大消息!安徽省剛剛出臺政策,今秋以後再無機會擇校!

6月5日的《安徽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今年秋季所有的普通中小學學校必須按照要求,嚴格執行招生入學規定,禁止招收學區外的任何學生。具體要求摘抄如下。

(一)網上登記入學,以學籍確定學區,剎住擇校生。

(二)取消特長生招生,止住以特長名義擇校。

(三)隨遷子女以居住證為依據,按學區入學。也可以拒絕擇校現象發生。

(四)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統一管理,同步招生,不得提前選擇生源。

(五)公辦學校一律按學區招收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得違規!

(六)學區劃分在一段時間內必須保存穩定,確須調整時要進行論證。

(七)小學入學年齡為當年8月31日年滿6歲,在學校有學位情況下,可放寬至當年12月31日。

(八)普通高中招收學生數以生均校舍不低於8平米,師生比為12.5:1,班額不超56人。

(九)指標分配不低於招生計劃的80%切塊分解到初中學校。提高農村或者薄弱學校升入優質高中比例。不得於升學率掛鉤。

(十)公辦民辦高中以學校所在地生源為主,同步招生,不得提前。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範圍、計劃、時間、方式統一招生。

(十一)嚴禁公辦民辦混合招生。

(十二)同城(含縣域內)普通高中學生嚴禁借讀。

(十三)嚴格自主招生的辦法和程序,其計劃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

(十四)嚴控政策加分。

從以上十四條內容可以看出,以後再想擇校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其政策法規考慮非常全面周到,包括嚴厲處罰的措施。


中小學教育者


小學階段的擇校成為重災區,儘管有若干規定,但是當家長從孩子小時就被擇校之風裹挾著被動前行,一路會走到孩子高中畢業。如此說來,並不是家長熱衷於擇校,而是學校本身自己就分好中差三檔。想解決擇校這怪病,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可以說幾點。

第一,讓所謂的重點校或出了名的學校老師流動起來,不能就被這些好學校“霸佔”。

教師交流已經推行了一些年,但基本上是局部範圍在流動,只有少量老師在流動,並且對於那些特級老師你看有多少被交流的,說不好聽點的,好教師都被重點校給“霸佔”了,如此優勢資源被一步步集中到重點校裡,自然會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如果我們用摻水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帶完一屆學生後,不管哪一個教師都都要由教育局重新編組去其他學校,你看看現狀會不會被改變?

第二,讓重點校的校長去非重點校當校長,將治校經驗帶過去。

在重點學校裡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校長動起來的機率很小,因為該校非常有名氣,很多功勞都會被冠在校長的頭上,說是校長治校理念強,校長綜合素質強。如果是這樣的話,讓有名氣的學校校長去其他沒名氣的學校乾乾吧,既然這麼有能力,也把其他非重點校給治理成重點校。如此一來,倒成了校長的試金石,看看不依託優勢資源的情況下,是否能把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學校治理成出了名的好學校。

第三,打破以往中考重點校掐尖的做法,讓所有的學生都隨機進高中,如小升初搖號。

小升初近些年對於公立學校的升學確實要公平的多,至少給了家長和孩子們自主選擇權,同時又有民辦初中做了很好的補充。但是在中考時所有弊病就顯示出來了,主要源於高中數量有限,從全國來看,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最多也就佔五成左右。這樣一來,重點校掐尖的做法,則進一步讓天平被嚴重傾斜。很多有後勁有潛力的學生,只因為中考成績一般而進不了重點校,從而失去了享受重點高中學習的機會。如果仍能採用小升初的搖號的方式,將上了高中錄取線的學生隨機分配,你再看還有家長擇校嗎?

第四,擇校熱的根源於高考錄取機制上面,大學的嚴進,才導致家長搶佔優勢資源。

想徹底解決掉這擇校熱,恐怕得從大學錄取機制上來做文章,以往的大學都是靠分數嚴格選拔學生,尤其是985和211這樣的大學,非常難考入,這就導致家長們不得不在孩子小學和中學時就把擇校當成首要目標。因為失去優勢資源,便意味著自己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被淘汰的邊緣。如若大學採取寬進嚴出呢?你看看到時恐怕家長就會把目光都集中到大學去了。但是問題仍然很嚴峻,中國人口數量龐大,現在的大學遠遠滿足不了敞開大門歡迎所有願意上大學的學生。

結束語:擇校熱,從理論上來講,以目前的態勢,出臺多種方案可能會起到微小的作用,但從本質上來講,是無法解決現狀的。因為真正的推翻與重建一種機制很難很難,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麼大的工程牽涉的到人、財、物太龐大了。


寒石冷月


再多的文件,也擋不住家長為學生擇校的熱情和步伐。為學生選擇好的學校,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不分貧富貴賤。

擇校的傳統在中國由來以久,古有孟母為孩子三遷其家,今有家長為孩子多購房產。為防止家長擇校、名校掐尖招生,教育部出臺了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嚴禁各類學校提前招生等政策。制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達到根本的目的,結果是名校依然在掐尖,家長依然廢盡周折在擇校。

優質的學生、優秀的教師、正確的教育教學管理方法,是名校存在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學校為了確保自己的名校地位,會想盡各種辦法掐尖招生。

俗法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級有政策不讓提前考試,學校不用提前考試的方法也可招的優秀學生。在我們這兒,兩個較好的高中為了爭奪生源,制定了各項政策。對優秀學生免收各類費用,而且在校吃飯、住宿、在校所穿服裝都免費,考上相應大學,最高可給十萬補助。這些針對優等生的政策,通過各種宣傳讓家長、學生都知道,讓學生主動擇校。再通過深入各學校,瞭解各校的前幾名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前幾名學生提前錄取。或者查看全縣每學期的考試成績,把成績較好的提前錄取。總之,會想盡一切辦法招到優質生源。

學生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好學校,也把各種方法想盡。有錢的靠錢,沒錢的託關係、求人情。劃片招生政策,催生了學區房。名校片內的房價,高得離譜,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負債也要買。





名校效應使個別名校得利。學生大量湧入,收費普遍較高;使大量的課外輔導機構得利。為了取得好成績,家長不得不花大價錢,讓孩子報各類輔導班。受損的是大量農村中小學校,和絕大多數的家長。名校的優秀學生是從其它學校選拔的,優秀學生的費用是由其它家長補上的。


在當前,各行各業都在競爭的社會大環境中。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擇校。為了讓孩子能上好大學,找好工作,在工作競爭中能處處領先,有能力的家長步步為營,上名校的心願不改,家長擇校的熱情就不會被澆滅。


教壇雜談


目前來看,不但沒有澆滅,反而有愈燃愈烈的趨勢。就拿河北來說,衡水系從一中延伸到五中,還有什麼武邑某中學,石家莊某中學、正定某中學等等,由搶高中生到搶初中生,整個河北狼煙四起、硝煙迷漫。據說,衡水某中今年一下子增加了兩個分校,大有一統天下,將天下學子盡收彀中的氣勢。

在衡水,一個年級沒有幾百個班,上萬人,或許會遭人嘲笑的。每年,都有來自全省數萬小學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以及數億的學費湧到這個原本全省最貧窮的地方。教育,成為衡水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教育帶動的餐飲、酒店、房地產、租賃、交通、圖書、印刷、零售業等都迎來了暴發戶式的增長。

一將功成萬骨枯。衡水教育的崛起,伴隨著的是其它地市中學的衰亡。在河北某轄區市第一中學,為了能留住一部分優生,三年前,把高中變成了完中,從初一開始圈招一部分優生,搞六年一貫制,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中考結束後“溜走"的。市一中尚且如此,區縣高中和初中的生存狀況更是令人擔憂。很多優質高中學校變成了只能招收“中差”生的普通高中。

中囯有一句古話叫做“當鄉不養當鄉人",當地老百姓恨不得家門口的學校趕緊倒閉,老師們捲鋪蓋回家為好。他們放著免費的教育不上,卻千里迢迢的遠赴外地去讀書,甚至無償為外面的學校作廣告。那麼,效果真的非常好嗎?外面的和尚果真唸的經書不一樣嗎?

實際情況或許令你大跌眼鏡!這是因為:

首先,你可能千里迢迢的,只是棄名師而投庸師

比如,衡水那些擴張的中學,一個學校一屆就有二三百或更多的班級,老師上千。這些老師都是優秀老師嗎?不是的,它們一方面從各地掐尖優秀學生,另一方面低工資招聘毫無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作老師。

為什麼?因為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優秀教師供它們使用。但是,也不是說它們沒有優秀教師,是一定有的。它們的優秀教師一定是集中在頭部的,數萬學生中,只要照顧好前幾千名,就可以保證大廈不倒,自然會有更多的傻子給送錢來。

第二,名校果真會強過名師嗎?

你所投奔的學校,老師都是毫無教學經驗的小年輕,而你棄掉的學校,老師卻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你認為前者果然強於後者嗎?衡水系中學是否果真如你想象,是點石成金、尿一泡變美酒的神奇所在嗎?

我身邊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我妹妹在三年前,不顧阻攔,將孩子送到衡水系某中學讀初中。這個孩子在當地小學是很有名氣的,曾經在全國英語演講上得獎,在CCTV某個頻道播出過錄像。但是,現在不僅僅是泯然眾人矣,而且已經淪為了差生的行列,去年年底期末考試,總分才420分。教過初中的知道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馬上要中考,半年時間不可能有突飛猛進的表現。

肯定馬上有網友出來反駁了,這是個例!你要認為是個例就個例吧。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大家都做過學生,有的老師三句兩句就能講清楚,有的老師越講越糊塗。我們不排除那些所謂的名校老師的成長可能會更快一些,但是,好老師其實更多是一種先天的素質,而不是後天的培養。孔子是名師,在當老師方面,孔子的老師不如孔子,孔子的學生也不如孔子。很明顯,如果好老師是培養出來的,既然孔子的老師培養出了比自己優秀的老師孔子,那麼孔子就應該培養出比孔子更優秀的老師來,但是,沒有!

你身邊有好老師你看不上,你花錢到外面送到一夥庸師手裡,孩子能學好才是怪呢!

別的就不說了,說了也沒有用的。

今天的太陽又照樣從東邊出來了,得上班去了。


愛河北人


首先肯定的告訴你:這不可能!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擇校熱”產生的原因: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

中國人重視教育,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不管貧窮與富有,在對子女教育問題上,都是竭盡所能。因為中國數千年以來,都是“讀書入仕”。讀書是中國人“向上”的重要方式,人們通過讀書,獲得由底層社會進入上流社會的資格。這一點與歐洲的貴族世襲制是不同的,他們講究“血統”的純正。

既然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大事,那麼沒有人能不重視了!於是,將子女送進“重點”“名校”等,就成了家長們追逐的目標了。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使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一個有利的高地!



第二,高考的指揮棒,決定著“擇校熱”高溫難退。

在中國現行的高考制度下,進大學是“嚴進寬出”,高考廝殺的激烈程度,往往讓學生的競爭前移。有人說,高考讓高中刺刀見紅、讓初中劍拔弩張、讓小學你推我搡、讓幼兒園你推我擠!

笑話終歸是笑話,但是也觀照出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現實:中小學生的競爭太激烈了!而這種競爭很大一方面又體現在對學校的競爭上!

可以說是高考助推了“擇校熱”!


第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一批偽教育名言,忽悠了學生家長,這也是助推“擇校熱”的一個原因!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個太具有殺傷力了!這讓重視教育的中國家長們,莫名的產生一種恐懼感,更讓他們產生“使命感”!這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便成了大家優選目標。你說這“擇校熱”能降溫嗎?

當然了,原因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那麼,擇校熱是否有破解之道呢?筆者認為:

其一,適當改變大學的招生、培養體系,採取“寬進嚴出”的辦法,遏制“擇校熱”。

寬進嚴出也許更能體現教育公平,讓所有人都有上大學的權利,然而你如果在大學裡不好好學習,你就是上了大學也沒有用。這樣既能促使大學生奮發努力,又能將“擇校熱”消泯於無形。

其二,實行“均衡教育”,無差異化教育。

蘇州地區現在就是實行“均衡教育”,蘇州的各學校幾乎都很厲害,每所學校都有名師坐陣。而且,教師還採取“交流制”,就是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必須要去“薄弱校”交流兩年。這就有效的均衡了各校之間的師資。

但是,好政策也需要能認真落實才能有效!

其三,嚴禁掐尖招生、嚴禁中高考排名、嚴禁跨學區招生等

名校的“掐尖招生”可以說是影響教育公平的毒瘤!嚴重的擾亂了教育。這樣時名校更強、弱校更弱!尤其是民辦學校的大範圍掐尖招生,搶走特優生源,反過來宣傳、標榜自己水平高!

這種行為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嚴重不滿!

所以,想要有效遏制“擇校熱”,需要多部門聯動,需要從根本上、根子上入手、統籌安排,方能取得效果。


行知閣


徹底杜絕擇校,會動了一些人的奶酪——不從根源上著手,擇校熱不可能得到根治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推行教育公平,也在軟硬件自願的公平方面,採取了許多富有成效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

但即便如此,擇校熱依然在各地持續升溫,絲毫沒有降溫的跡象。於是,近日來,教育部連續發佈多個政策,試圖給擇校熱降溫。

其實,早在2014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將工作聚焦19個大城市,要求"採取切實舉措,標本兼治,破解擇校難題",制訂完善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

5年多時間過去了,效果如何?

不客氣的說,不但沒有降溫,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只是,由公辦擇校熱逐步轉向民辦擇校熱而已。

那麼,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究竟是誰在主動擇校,誰在被動擇校?真正杜絕擇校熱,該採取什麼措施?

第一,擇校熱的根源,在於人才選拔機制

三水三心曾經說,當前,教育的最基本矛盾,是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優質教育相對缺乏的矛盾。事實上,優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舉個例子,東西部的優質,有一定的差距,城鄉之間的優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而擇校的本質,是在差中選好,好中選更好。

但這依然不是根本啊?

在這裡,我們就先明白一個問題,擇校,擇的是那些校。明白人都知道,老百姓選擇學校,選的主要是教學質量好、升學率高的學校。那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學校呢?

這個道理,就很簡單了:選個好學校,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是擇校最樸素的願望。

那為什麼找個好學校可以實現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的目的呢?結論是不是呼之欲出?

如果能夠實現人才選拔機制的改革,在一般的學校,都能夠實現這個目的,誰還擇校啊?又費馬達又費電的!

第二,權貴主動擇校,小老百姓被動擇校

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擇校,究竟是誰在擇校,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擇校。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幾乎人人都想要擇校,但真正能夠擇校的人,就不是一般的人了。

公辦優質學校,除了劃片招生,誰能夠選擇?有錢人可以購買學區房,然後,堂而皇之的“就近入學”。據說,某地的學區房,已經高達幾十萬一個平方——小老百姓,工薪階層,是不是隻能望洋興嘆?

另外,有權有關係者,還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擇校。如果有人能夠對所謂的名校生源進行深入的調查,情況完全可以掌握。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既沒錢又沒權也沒有關係,想要擇校,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擇校熱,表面上看起來熱,實際上的擇校人數,並不是太多,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為某種交易提供了可能。

第三,改革人才選拔機制,嚴格執行就近入學,才能徹底解決擇校熱

真正要徹底杜絕擇校,從根源上來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改革人才選拔機制。

可是,這種改革的難度,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為,目前來說,中高考是最不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但絕對是最公平的方式——從社會管理的角度,為了公平,只能捨棄科學。當然,這個公平也是相對的,因為,起點也好、資源也好,是不可能絕對公平的。事實上,就連遺傳,也不公平——姚明的女兒多高?

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人才選拔機制,是不可能徹底更改,那麼,剩下的,可能就只有一種方法,嚴格執行就近入學。

如何嚴格?個人認為,將所有學生的入學原因,進行公示,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名校的學生,逐一公示,然後組建獨立的檢查團隊,進行核查,一旦有非就近入學的,立即處理責任人。

我敢說,只要做到這一步,擇校熱,立馬降溫!

另外,換一個角度,擇校,本身也有一定的好處。特別是促進辦學特色的多元化、個性化。從學生髮展的角度來看,擇校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讓學生到更適合自己的學校,接受更適合的教育,就可以得到更好地發展。

總之,單純從為擇校熱降溫的角度,在不能從根源上治理的前提下,只有採取更為嚴厲的招生入學機制,才有可能。單純依靠發文件來澆滅擇校熱,太過於幼稚了。

一家之談而已,非喜勿噴。歡迎在評論區友好互動。


三水三心


我覺得很難很難澆滅擇校熱。

擇校熱真的很熱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拿我能這邊的兩所重點小學來說吧,我們這邊是按劃片來招生的,其實也就意味著片區內的學生在本校上學不用另外交錢,片區外的需要交擇校費,重點是這兩所學校劃的片很小很小,不誇張的說,學校劃片內的人口總數還沒有學校在校生的總數多,試想這裡面有多少擇校生呢,去年,我認識的有兩個朋友,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上重點小學,結果是錢花了,名額滿了,沒上成,當然這個錢是花在找關係上了。想想就知道現在的擇校熱有多熱。

教育資源的不平均

我們都知道,重點學校的教育資源肯定比較有優勢,老師的配置,教學設施肯定比一般的學校要好,而且老師一般是跟班走的,誰都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是好老師。

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下,分數可以說明一切,誰不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學校來學習呢,不可否認一般的學校也有學習好的學生,但是好的學校出好成績的可能性更大。

攀比心理

很多家長會認為你的孩子可以上重點,為啥我的孩子就不能上了,所以說攀比也是一個理由

家長開始重視教育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好事,不是原來那種孩子只要有個學校上就行的時代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好的學校。

所以說,我覺得擇校熱很難降溫的。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不好的學校上學。


快樂兒童ing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我認為再多的政策和文件是不能夠澆滅中小學家長的“擇校熱病”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家長擇校的目的是什麼呢?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進入好的學校,希望孩子能夠接受好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式就是好的老師、好的學校,優勢的教育資源是非常有限的。

隨著家長最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對孩子的期待增強,也隨著家長對教育的投入程度的增加,這股“擇校熱”越來越熱。許多家長不惜重金做出這樣的投入。

例如:學區房或者學位房的購買,很多家長會提前好幾年做足準備 。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現象其實不是個案,其實是很多家長經常乾的事情,同時這些現象絕對不是家長一時頭腦發熱來做的,而是針對蓄勢很久的決策。

所以但凡有能力的家長都在“擇校。”其實很多子女隨父母務工地就讀也本身就是一種“擇校”。

其次:學校生源的不均衡,家長素質、學生水平的不均衡加劇了家長的擇校熱。

最近幾年,雖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門出具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來抑制擇校,也試圖澆滅家長的“擇校熱”。可是這種擇校現象似乎有增無減。家長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在許多城鄉結合的鄉鎮中學,稍微有點能力的家長都紛紛把孩子送進縣城的學校就讀,方法很多,例如務工隨遷或者說是房子戶口的遷移等。這兩年回家鄉,發現原來就讀的小學和初中生源都在減少,老師反映對於孩子教起來也大不如前,進而的話也導致升學質量有所下降,那麼更加劇了生源的流失。

在教育觀念和孩子 的主動性和學習氛圍上,跟城裡學校相比確實差距很大。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再次:家長和孩子必須面對的一個巨大的事實就是:中考和高考他們所面臨的競爭是一樣的,分數線是統一的,試題難度是一樣的,可是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氛圍卻決定了孩子能夠到達的層次。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他是周圍環境影響的,甚至環境因素起了決定 性的作用。所以,許多家長根本不敢冒這個風險。

對於學校之間的確有競爭,國家,社區、教育局出臺了 各種各樣的政策來抑制家長的擇校熱,但是這個熱有增無減的是家長,家長依然紛紛趨之若鶩,甚至出巨資、託關係也沒辦法,很多家長非常的失落,可是失落之後並不妨礙他們下一輪的熱血奮戰。

就拿小升初來說:

對於我所在的城市,之前許多家長為了擇校,可能會從五年級結束的暑假開始進行補習和衝刺,可是改革以後,許多家長從五年級就開始補課,甚至有的家長更早,四年級就開始鉚釘目標起跑衝刺,戰線開始拉長。

有的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上興趣班、特色班,五年級以前考各種各樣的證書,參加比賽,五六年級開始衝刺小升初,做足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大家鼓足了勇氣就為給孩子上個好初中。總之這個勁越來越足。

為什麼擇校越來越熱了呢?

1.隨著政策的開放,其實相比十幾二十幾年前,家長的選擇越來越寬,孩子可選的途徑越來越多:戶口不在是唯一的限制。一些特色的私立學校紛紛拔地而起,新建小區要求有配套學校,解決了入學問題,流動人口增多,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2.當然:教育很重要, 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大家都想把自己孩子培養成精英,希望將來孩子的路途走的平坦。

3.再有:對於大學畢業之後,重點非重點,一本二本三本甚至專科院校在市場上的差別待遇,就業的不容易進一步加劇了家長的“擇校熱。”

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父母是對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負責任的,都說父母愛子,必為其計深遠。他們會考慮到長大成人之後,希望在教育上給孩子鋪平一些道路,儘自己所能給孩子上號學校是他們在能力範圍內做的最大做容易的努力。

要怎麼改變這個擇校熱呢?

1.禁令並不能根治家長的“擇校熱”,或許說能抑制很小的一部分吧。 要改變這一局面:就是優勢教育資源增多,整個師資力量提升,學校之間三六九等的差距縮小。當然,這個也有一些改變。

2.家長觀念的改變,能夠客觀的看待孩子的發展,或者說作為父母不在那麼替孩子考慮,不在想著那麼久遠,不在傾盡所有的替孩子鋪平道路。這個不知道要多久,似乎無解。

總之:其實“擇校熱”不奇 怪,擇校也正常,但是需要的是家長理性對待,否則無論出多少禁令,家長都會不甘心,想辦法,這個似乎是學校沒有辦法控制的。

禁令有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客觀看待。


教大育小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隨之而來的是家長更傾向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擇校熱只增不減。

近幾年來出臺的國家政策,對擇校有了一定的緩解,但是治標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校變著法兒的擇優招生,換著名目的學生進行提前選拔。我縣縣城裡的幾所公立包括私立的學校,每年招生季,儘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讓小升初考試,他們還是花樣百出的搞各種形式的考試招生,美其名曰:“綜合素質評定”“個人技能大賽”“特長生大賽”等等。更有甚者,提前給六年級畢業會考每科都滿90分的學生下通知書。為了搶到優等生,無所不用其極。還有幾所學校故意同一天考試,讓家長和孩子左右為難。


這是教育該有的樣子嗎?與其說他們為了辦更好的教育,不如說他們為了掙更多的錢,為了自身更多的所謂的榮譽。

家長們為了讓學生上個好學校,不惜一切代價,某校招生報名,半夜大門口排滿了長長的隊,有的竟等一夜。某校招收新生那天,截止到上午十二點結束,家長們把學校教學樓的欄杆都擠塌了,掙著搶著給學校送錢,那叫一個瘋狂。

擇校問題不會因為國家出臺個就政策迎刃而解,還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實際解決教育均衡的問題,縮小城鄉差異。

2.校與校之間師資交流合作,教師資源共享。

3.統籌兼顧管理私立與公立學校,公平統一招生。

要用心做教育,單純的做教育,教育才會機會平等,人人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