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真的有供需平衡嗎?

鄭小妹728


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但是實際上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新生兒嬰兒護理裡面提到的:對新生兒來說,答案是實際上是不夠的,但是,為什麼會說可以達到供需平衡呢?


是因為等到你分泌充沛的乳汁的時候,寶寶能夠吃飽,而現在的這個階段,寶寶吃的是一種乳汁樣的黃白色物質被稱為初乳,初乳雖然富含蛋白質,但是缺乏脂肪和糖,整體的熱量不足,分泌量也不足。


但從母乳餵養的整個過程來看,人體是一個完美的體系,因為在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寶寶能從中得到足夠的營養,但是同時他們吃完奶很快就會又覺得餓,於是頻繁的吃奶,從而引起媽媽身體的反應,促使泌乳量增加


這個我也很有感觸呢,我家寶寶現在一歲了,從她出生開始我就堅持母乳餵養,純母乳到六個月,六個月以後添加了輔食。之前看過一些書,上面也確實都提到了,寶寶越吸吮,奶水會越多,是可以夠寶寶吃的。


只要你在開始的幾天以及接下來的日子裡,堅持母乳餵養,餵奶越多,你的身體就能感覺到,對乳汁的需求越大就會產生粉,反應分泌出更多的乳汁就這樣,你就算給寶寶的乳汁也就相應的多了。就可以達到一種相對供需平衡的狀態。


營養師團寶媽媽


真的有供需平衡啊。就是寶寶需要吃多少,媽媽就會產生多少奶。

但是這是理論上的情況,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打破這種平衡。

比如,媽媽擔心乳房下垂,心裡一直不願意親喂,把奶水擠出來,用奶瓶餵養。這樣減少了寶寶對乳房的刺激,身體的本能會告訴乳腺,不用製造這麼多奶了,寶寶都不吃。所以奶就會越來越少。

或者是寶寶在吃完奶後,還有存奶,媽媽用吸奶器排空了乳房,這時候,身體就會告訴乳腺,這次產的奶不夠吃,下次還要多產些。於是奶就總是吃不完,給媽媽帶來很大的負擔。

奶水的供需平衡是很微妙的,媽媽的儲奶行為、按時餵養的習慣、媽媽的疾病或者一些母親和孩子分離的情況,都能很快的打破這種平衡。

想要純母乳餵養的媽媽,在6個月前最好都和寶寶待在一起,才是對寶寶的大愛。


傾欣媽幫幫團


真的有供需平衡啊,寶寶吃多少母親大腦接收的信號就會產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