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果實鮮豔美觀,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因此種植效益非常可觀。草莓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葉斑病、炭疽病和灰黴病等,苗期以炭疽病的發生最為普遍、嚴重。進入5月,氣溫逐漸升高,這個氣候適宜草莓生長繁育。但絕大多數苗地由於種植過密、施用氮肥過多、品種易感病的原因容易感染炭疽病。加上近來天氣悶熱,陰雨頻繁,高溫高溼便於炭疽病的爆發。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炭疽病主要危害莖、葉柄、葉片、托葉、花瓣、花萼和果實。染病後的明顯特徵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對草莓的產量和品造成極大的影響。那麼草莓炭疽病都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防治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草莓炭疽病的症狀以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炭疽病的病發症狀

葉片、葉柄、匍匐莖、花瓣、萼片和漿果都可受害,株葉受害大體可分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兩類症狀。局部病斑在匍匐莖上最易發生,葉、葉柄和漿果上也常見。莖葉上病斑長3~7毫米,初為紅褐色,後變黑色,潰瘍狀稍凹陷,病斑包圍匍匐莖或葉柄整圈時,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葉邊緣發生棕紅色病斑,後變褐色或黑色,發病較輕時,葉片白天萎蔫,傍晚時能恢復,發病嚴重時幾天後即枯死。掰斷莖部的症狀是由外向內逐漸變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細根新鮮,主根基部與莖交界處部分發黑。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葉片受害症狀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頸部受害症狀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漿果發病初期症狀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成熟漿果受害症狀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草莓炭疽病病斑部位枯死

二、草莓炭疽病的發病規律

1. 病原

引發草莓炭疽病的病原有尖孢炭疽和膠孢炭疽菌等多種,但最為重要的是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草莓炭疽菌,其菌落呈地毯狀,常有剛毛但無菌核,倒卵形的分生孢子可形成粉紅色至橙色的分生孢子團,卵圓形的附著胞呈棒狀,有時邊緣出現裂葉狀。草莓炭疽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莖葉和匍匐莖等病殘體越冬,併成為初侵染源,在10℃以上的多雨環境中,非常有利於產孢和菌絲的生長,孢子隨雨水飛濺到草莓上,從而引發炭疽病。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2. 發病規律

1) 菌源廣泛

草莓炭疽病菌普遍存在 ,寄主也很廣泛 。由於栽培多年,對草莓殘體處理不當,導致病原蔓延,新區也不是淨區。

2) 品種因素

草莓炭疽病大多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帶菌的草莓種苗並不表現症狀,待其大田生長時發病,但不同草莓品種對炭疽菌的抗性存在差異,且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對炭疽菌的抗性反應也不一致:草莓植株葉部病情明顯比葉柄、匍匐莖重。

3) 栽培管理措施

該病菌寄主廣泛,主要以分生孢子在發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中越冬。同時,如果對草莓病株處理不當,病菌的分生孢子可藉助雨水或風力擴散,侵染健康草莓植株,從而導致該病蔓延。此外,草莓種植密度、是否起壟、起壟大小、肥水狀況、是否連作或設施栽培條件等,都將直接影響該病害的發生。

4) 氣候條件

草莓炭疽病是典型的高溫高溼型病害,病原菌的菌絲生長和產孢適宜溫度為10~35℃,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因此,5月下旬當氣溫上升到25℃以上時,草莓匍匐莖或近地面的幼嫩組織易受該病菌侵染,且在高溼環境下,相對溼度越高,該病害的流行速度越快,乾燥晴朗的天氣不利於該病害的發生蔓延。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三、草莓炭疽病的發病時間

草莓炭疽病一般5~9月份(育苗期至定植後)多發,8月至9月上中旬(苗圃期和苗假植期至定植後)發病最重。草莓炭疽病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在發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中越冬,當外界溫溼度適合時開始萌發成為初侵染源,大量分生孢子藉助雨滴飛濺、噴霧灌溉及帶菌的操作工具、病葉、病果等進行傳播。病菌侵染最適氣溫為28~32℃,相對溼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溫高溼型病害。

5月下旬後,當氣溫上升到25℃以上,此時正是草莓育苗關鍵時期,草毒匍匐莖或近地面的幼嫩組織易受病菌侵染,7~9月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病菌傳播蔓延迅速。特別是連續陰雨或陣雨2~5天以及颱風過後的草毒連作田,老殘葉多、氮肥過量、植株幼嫩及通風透光差的苗地發病嚴重,可在短時期內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四、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根據其喜高溫高溼的特點,在整個發病高峰期密切圍繞降低溫度、降低溼度、減少病原、提高抗性、科學用藥等5個方面,採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草莓品種是防治草莓炭疽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在實際生產中,應加強健康母株的選擇,培育無病種苗。目前生產上大量種植的抗病草莓品種有瑪利亞、圖德拉、全明星、寶交早生等,新近培育的抗病草莓品種有寧玉、晶玉、香野、申陽等。

2) 加強露地育苗栽培管理

栽植地要選在排水良好且土壤保溼性較好、上年種水稻的土地上,苗圃內作中間高兩邊低的高畦。為防止高溫對植株生長的制抑和炭疽病的危害,利用春季早期適宜的氣溫多發苗,母苗宜在3月上旬定植。在栽植母株時,要保持充分的株距,注意不要密植。

在施肥上要做到合理施肥,做到氮、磷、鉀合理搭配,不要偏施和重施氮肥,防止植株過於嫩綠和茂盛。對匍匐莖多且繁茂的苗床,後期分枝、莖蔓要及時摘除,如後期子苗密度高時,應及時剝除老葉、病葉,保持通風透光。此外,不應在高溫期間經常性地噴灌植株表面,以地表滴灌為宜,如沒有滴灌條件,可採用早晚溝灌辦法,但切不可漫灌,水分不要過量。如發現病株,必須連同鄰株立即剷除,並遠離栽植地燒燬或深埋。

5~9月份草莓炭疽病多發,搞清發病規律,做好防治措施很重要!

3) 合理密植和輪作

保證適宜株、行距,合理密植,採用寬窄行,寬行距55~65cm,窄行距25~30cm,株距15~20cm,12~18萬株/hm2,加強田間通風透光。草莓較適宜與小麥、玉米、水稻等輪作,可有效防止病害。

4) 土壤處理

在土壤中加入辣根素,對其進行消毒,亦可用甲基溴對土壤進行燻蒸。在土壤中加入適量氯化鈣對炭疽病也有一定的防禦作用。

2. 生物防治

使用枯草芽孢桿菌製劑,從病害發生初期開始噴藥,7~10天一次,需要連噴2~3次。一般每畝使用10億活芽孢/克枯草芽桿菌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噴藥應均勻、周到。

3. 化學防治

定植前可用苗根蘸藥劑預防草莓炭疽病,可兼顧預防草莓根腐病和線蟲,蘸根藥劑可用阿米西達(嘧菌酯)2500倍液加瑞苗清(甲霜惡黴靈)3000倍液加1.8%阿維菌素2500倍液;緩苗後可用藥劑灌根預防草莓炭疽病,灌根藥劑可用25%嘧菌酯1500倍液加亮盾(6.25%精甲霜靈加咯菌腈)1500倍液,化學藥劑灌根後15天,可用EM菌或枯草芽孢桿菌類結合腐殖酸衝施、滴灌或灌根;緩苗後至覆蓋地膜前,可選用25%溴菌腈1500倍液、阿米西達1500倍液、22.7%二氰蒽醌1000倍液、45%咪鮮胺1000倍液加3%多抗黴素800倍液防治。噴藥時,地面、匍匐莖、葉面、葉片背面均應噴到,藥劑應浸潤主莖接觸的周圍土壤。

選擇在雨前和雨後用藥,一般7~10天噴1次,封壟前15天連續噴藥3次,劈葉、疏苗後立即用藥。如發現病苗,應摘除病葉後立即噴藥2~3遍,每次間隔3~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