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你和同學一起畢業,為什麼在工作數年之後大家卻拉開了差距?

你的一些同學都已經在北上廣深買車買房了,而你卻在二三線城市每天租著房、擠著公交。

為什麼有些人在工作之後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而有些人似乎在職場上一路開掛?

起點相同,但只因他們比你更優秀。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在一次題目為《Stay hungry, Stay young》的演講中指出:

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

一、好奇心

stay hungry,保持飢餓,即求知慾。

凡事都保持好奇心,提高自己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請輸入圖片描述

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說過:

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

史蒂芬·柯維在 《高效能人士七習慣》中也把積極主動作為個人領域成功最基本的習慣。

所以好奇心,就是主動學習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而不是固步自封。

缺乏好奇心的人只做自己專業的事情,對於公司裡其他工作從不去關注。

反之,有好奇心的人正如張一鳴說他自己:

“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我做事從不設邊界。”

時常保持好奇心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超級斜槓”北野武,他就是對許多事情都保持著好奇心之人。

先看看他的頭銜,日本導演、演員、藝術家、電視節目主持人。

這還不止,他還出過多本暢銷書,發行過專輯,當過電影剪輯、編劇和相聲演員。

他不是淺嘗輒止,而是在很多個方向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出的書成為了暢銷書,導演和剪輯、編劇的多部作品提名或者獲得了金獅獎及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同樣北大才子“高曉松”,也是一個好奇心爆棚的人。

從清華退學,去北影學習,從此成了一名詞曲創作人,音樂人,導演。

如今他還是知名節目《曉說》的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吳軍,原google員工,前騰訊主管技術副總裁,現如今是投資人,“得到”專欄主理人,作家,同時還是一名資深攝影愛好者以及古典音樂迷。

王德順,24歲成為話劇演員,49歲創立了“造型啞劇”,65歲參演電視劇,67歲參演電影,79歲走上T臺,成為一名模特。

他們和別人一樣,一天同樣是24小時,可一顆不滅的好奇心,讓他們能把分外的事做得和分內一樣好。

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大久保幸夫在《12個工作的基本》中提出了12中職場重要能力,其中就有樂觀力。

他在書中解釋道:樂觀力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壓力時,妥善處理壓力,並儘可能將其轉化成積極能量的能力。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我們在面對著不確定而產生的壓力時,會緊張、消沉,嚴重甚至抑鬱和恐懼。

這種不確定可能來自於對生活的不確定,比如生活的艱辛,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改善。

對工作的不確定,短期如不確定是否能把工作做好,長期如今後的職業方向的迷茫。

對未知世界的不確定,比如怕黑,怕鬼等。

正是因為我們會對不確定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因而需要有樂觀的心態,積極迎接這不確定。

快手上關注過一個小姑娘,因車禍失去了雙腿,她卻非常樂觀,每天依靠著自己的雙手四處遊玩,以最陽光的微笑面對著她的粉絲。

我們沒有從她的表情中讀到一丁半點的不幸,反而她總是能以積極正能量的心態去迎接著每一天。

有一期《星光大道》,登臺了一位特殊的演員,觀眾和主持人在被他的歌聲打動同時,更因為他的事蹟動容。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他就是來自黑龍江鶴崗“玻璃人”張雷,因為先天性的原因,他從小就容易骨折,一聲咳嗽,甚至床的輕微震動都能讓床上的張雷痛徹心扉。

然而他並沒有被疾病打敗,而是以樂觀的心態苦練唱歌,希望有朝一日通過唱歌養活自己。

各種的不確定沒有讓他們垮下,樂觀讓他們重新站起來。

三、不甘於平庸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裡的不甘於平庸,不是說非得讓自己成為行業的翹楚,某個領域的帶頭人物。

而是說不要給自己設定一個上限,也即是stay young,永遠保持年輕人的心態

有的人在大城市買了房,成了家之後,工作的動力就明顯不足了。

這已經到達了他的既定目標,所以寧願安於現狀。

我有個朋友,常說的話是“等我退休之後如何如何”,但很多事為什麼要等到退休以後呢?

你才二、三十歲啊!

年齡不大,卻心態已老。

有一句話叫“有些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就是這個道理。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有一本非常勵志的暢銷書,叫《人生不設限》,作者力克·胡哲是一名非常傳奇的人,他是“海豚人”,生下來就沒有四肢。

這放在一般人,或許早早就離開人世,好一點的,也許是自暴自棄的過完這一生。

可是尼克用他的生命體驗來展示自己沒手沒腳也可以活出超級精彩的人生,

他不僅僅可以自己打字,還能玩衝浪、踢足球、打高爾夫。

他用缺憾的身體,活出了不一般的人生。

四、延遲滿足感

20世紀60年代,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沃爾特·米歇爾以4~5歲的孩子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糖果實驗。

孩子們被帶到一個屋子裡,屋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棉花糖。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

實驗結果多數孩子堅持3分鐘就放棄了,甚至有的在研究人員剛出門就把糖果吃掉。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雖然會踢桌子,揪辮子,甚至有的躲到牆角遠離糖果,但他們還是熬過了15分鐘,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

多年之後,研究人員跟蹤調查這些孩子發現:當時忍住的孩子,不論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是與同齡人的相處上,甚至自我成長上都比沒忍住的孩子要更加有自制力,生活水平也普遍比後者高。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李笑來提到,延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扎和鍛鍊才可以習得的能力”

不會延遲滿足感的人,更喜歡即時的刺激。

吃完飯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坐在電腦前打遊戲,一發了工資就和朋友吃飯唱歌。

他們追求的是當下的慾望的滿足。

而還有些人,他們為了一個長遠的目標,能一直控制自己的各種慾望。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比如演了17年金剛狼的休•傑克曼為了滿足在大熒幕上的健壯身材,他一直堅持控制飲食,保持高強度鍛鍊,從未停歇。

還有許多人,他們總是儘量延遲自己的滿足感,比如華爾街的許多金融精英,他們很少把錢用於享樂,而是不斷地投資,不斷的推遲各種膚淺的慾望。

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這裡判斷力指得是對重要事情知道如何選擇。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人一輩子重要的事情並不多,選擇專業,結婚,找第一份工作等等,

很多人會在為去哪買衣服更省錢而糾結半天,卻在這些大事上草率從事,沒有做出正確決策。

在西斯兄弟合著的《決斷力》一書中,告訴我們,決策,即在面對不容易判斷優劣的幾個選項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一直是知乎上的熱門問題。

似乎說什麼的都有,可你看看周邊的同學會發現,那些以前成績不如你的,可能因為選了一個比較好的專業,結果現在和你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有幾個同學,一個大學學得是金融專業,畢業後去了老家的一個銀行上班,現在一年十幾二十萬。

而有個同學只是一個二本學校畢業,不過學得是軟件編程,畢業後去了北京一家軟件公司,現在也是幾十萬的年薪。

還有一個學習比較不錯,考上了985學校,不過學得是不太好就業的生物工程專業,結果現在只能基本溫飽。

選擇的不同,造成了人生軌跡的不一樣。


今日頭條張一鳴:“優秀的人才都有的五個特質。”你能做到幾條?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人一生重要的節點並不多,在關鍵問題上,有判斷力,懂選擇,才重要。

總結一下優秀人才的五個特質:

(1)好奇心——積極主動

(2)樂觀力

(3)不甘平庸——進取心

(4)延遲滿足——控制慾望

(5)判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