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方言最複雜的一個省,江蘇方言,蘇州話最難嗎?

梁寶明


江蘇方言分中原,江淮官話,吳語。在江蘇來講,最難懂的是吳語系裡的溧陽話。

本人03年和朋友在上海大柏樹坐的士,在車上和朋友用家鄉話聊天,的哥說我們是日本人(日籍華人)普通話講的相當不錯,的哥是上海土著。

有報道說高淳話是古韻吳語化石,溧陽話有聲母29個韻母39個聲調8個,高淳話只有聲母25個韻母34個聲調7個。日語雖不用聲母韻母聲調,但很多發音與溧陽話類似。在古時南北朝時,日本派大量人員南朝學習中國各種,包括語言。日本那時才從野蠻進入文明。(南北朝時南京古稱金陵是首都)

溧陽話是吳語的一個分支,同時高淳話溧水話是溧陽話的一個分支。公元前四五百年左右,溧陽溧水高淳為一地名溧陽,經各因素後慢慢分開成三家,溧水高淳很長一段時間為溧陽所轄。

溧陽話語氣堅硬,甚至有點霸氣,和常州蘇州話是個相反。





左手73572178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自然各地方言眾多,當時看電視節目瞭解到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等。

方言多的省份應是浙江和福建吧,浙江有部分吳語(跟江蘇南部相同)、楚語、越語,福建有客家、閩南語等。

江蘇的方言從北到南有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吳語。北部與南部用方言交流會有一定的難度,絕大部分蘇北方言跟普通話還是比較接近的。蘇南吳語尤以蘇州為代表,特點是“吳儂軟語,軟糯動聽”。

當時在蘇州旅遊時,聽當地導遊全程講解,那軟軟的吳語口音的普通話真是一種聽覺上的享受,導遊說:寧肯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講話”,之後反覆解釋,並沒有半點地域歧視的意思。

事實也是如此,誰不熱愛自己的家鄉?誰不喜歡家鄉的方言?鄉音難改,有的地方的方言都申請申遺了呢,使方言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正得到最好的傳承!


霧霾藍李2019


評論方言難易程度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語言本身很難,方言區以外的人全都聽不懂。這類方言在中國很多,比如粵語,吳語,閩南語,溫州話,南通話,等等……;第二,那就是在第一點的基礎上,使用人數越少,自然就越難。因為難的定義其實很模糊,對於方言而言,最佳的理解是越多人聽不懂就越難。從這個角度看,粵語,吳語,閩南語就要被排除了;第三,必須是某一地區的官方方言,這樣一些以鄉鎮甚至村為單位的小語種方言也被排除了。剩下的,個人認為最難的就是南通話和溫州話,難分伯仲,畢竟這兩種方言在戰爭時期都是被用來傳遞機密情報過的,而且當今軍隊中也專門配備了說南通話和溫州話的通訊兵。


MrBiN爺


江蘇方言較雜,但與有的省比起來,絕對算不上最雜。江蘇大體上也就是蘇南與蘇北兩種方言,蘇南各市口音與上海、浙江等地口音差不多,屬於吳語系,各市略有差別,但互相交流一點問題也沒有,都能聽得懂;蘇北口音與魯南、晥北、豫東口音差不多,屬於北方口音,蘇北各市之間互相交流也沒有問題。但蘇北與蘇南雖然同屬一省,口音卻大相徑庭,假如一個徐州人與一個蘇州人都不會說普通話,都用自己的家鄉語言交流起來,恐怕困難不小。要說方言較雜,江蘇遠不如福建、廣東。這兩個省,十里不同音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隔著一座山、一條河,互相聽不懂對方話的情況也有。既便是這樣,福建、廣東的方言也不是最雜的,要說最雜,非雲南莫屬。省內幾十個少數民族,一個民族一種語言,甚至同一個民族,離得遠了,互相交流都有問題。別說十里不同音,就是在一個寨子住著,不是一個民族,互相都聽不懂對方說什麼。我認為,雲南應是我國方言最複雜的地方。這樣看來,彰顯出普及普通話的必要性,太重要了。如果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都說一種語言,那交流起來多方便,省多少事,肯定會有力地促進各地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


龍吟方澤


江蘇的方言,有三大語系,一是中原官話,如徐連宿淮,二是江淮語系,如鹽通寧鎮揚泰,三是吳語系,如蘇錫常加上丹陽高淳啟東海門靖江。最複雜的是高淳話和南通市區話,當年對越反擊戰時被作為無線通訊呼叫語。高淳話是古吳語,南通話是古代蒙語,當年元朝流放之地。啟海人是丹陽人當年到海邊新生陸地墾荒的移民。語言差距與距離差不完全一致,蘇南人所如皋語一點也不懂,什麼"色列高子“不知道表達的什麼,而聽徐州方言大部能懂


亞州雄起風


有時間到南通聽一聽南通各方言,再評論,我海安的聽不懂我大南通的方言!!!


徐二821


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這四個城市要交流的話不用翻譯完全能聽懂!


平凡人生59622252


我認為全國語言最複雜的還是廣東。廣東有多個語種,廣東有潮州話、汕頭話、客家話、閩南話、狗使正話、艾話、普通話、廣州方言、廣州白話、陽江話、陽江艾話、陽江風言、電白水東話、電白

海話、黎話、高州艾白話、雷州話等等複雜的語種。

廣東是一個最複雜語種的省份。


淡然瀟灑72538079


我們溫州蒼南的方言會讓你懷疑人生的……


小迷糊木子66


溫州一市秒殺江蘇全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